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抗硫抗水的低温脱硝复合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硫抗水的低温脱硝复合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采用浸渍法制备,以菱沸石分子筛H?SAPO?34为载体,活性组分为过渡金属Cu和Mn的复合氧化物,助剂为Ce、Fe、Co、Mo、Cr中的一种,负载量按质量百分比计:活性组分中铜元素和锰元素的质量分别为2%~10%,助剂为1~10%。该发明的脱硝复合分子筛催化剂与单一组分的Cu或Mn
东南大学 2021-04-14
基于 g-氮化碳复合的二氧化钛光触媒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 g-氮化碳复合的二氧化钛光触媒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包括:(a)将钛酸酯和醇的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 g-氮化碳颗粒,搅拌均匀后获得混合溶液;(b)将混合溶液放置到高压釜中执行反应,接着自然冷却至室温并收集反应产物,由此制得负载有 g-氮化碳颗粒的二氧化钛颗粒;(c)将该复合二氧化钛颗粒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并配置乳浊液,然后将椰壳活性炭浸泡在该乳浊液中,摇荡烘干即得到具备可见光响应特性的二氧化钛光触媒活性炭产品。通过本发明,可制得拥有可见光响应特性、平均粒径为 5~7 纳米的二氧化钛颗粒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用于可见光响应的磁性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可见光响应的磁性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1:将磁性粉体和二氧化钛溶胶凝胶混合并搅拌形成表面吸附有溶胶凝胶的磁性前驱体;S12:将磁性前驱体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干燥并煅烧后得到负载有二氧化钛的磁性粉体;S13:将负载有二氧化钛的磁性粉体和硝酸银溶液混合并搅拌形成表面吸附有 Ag<sup>+</sup>的二氧化钛磁性粉体;S14:将表面吸附有Ag<sup>+</sup>的二氧化钛磁性粉体分离干燥后与含卤素离子溶液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页岩气储层超临界二氧化碳复合压裂关键技术及应用
面向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需求,提出了利用二氧化碳高效开发页岩气的新理论与新方法,成功指导了我国首次陆相页岩气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现场试验,实现了页岩气高效开发与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一体化的突破。
武汉大学 2021-04-14
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微纳米气泡强化富氧和水生植物种植的高效耦合修复技术
我国湖泊水库近在近20年来富营养化发展速度相当快,藻类爆发日趋频繁,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饮用水水质。上海地处平原,河道水流缓慢,近年来日益严重的“黑臭河道”现象也是典型的半封闭性水域的富营养化。曝气富氧和种植水生植物是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有效技术,但是常规大气泡富氧方式富氧效率低,容易造成底泥扰动反而加重水体污染;水生植物在冬季修复效率低下。前期研究结果发现微纳米气泡具有比表面积大、上浮速度慢的特点,可以改善下层水体的溶解氧浓度,恢复好养微生物和浮游动物的活力。本课题针对富营养化水体,采用微纳米气泡富氧技术与水生植物种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水质条件(水库、黑臭河道)调控相应的微纳米气泡的应用方式及条件,结合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促进植物根系发展提高冬季氮磷去除效率,从而实现水体的高效净化。通过对修复过程中的水质变化规律和微生物演替规律进行动态监测,观察不同微纳米气泡的实施条件对水生植物的生长和根际微生物变化的影响,探索微生物群落特征与水体修复效果的映射关系,用以指导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我国湖泊水库近在近20年来富营养化发展速度相当快,藻类爆发日趋频繁,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饮用水水质。上海地处平原,河道水流缓慢,近年来“黑臭河道”现象日益严重,黑臭异味的根源是半封闭性水域的富营养化,外源污染物的过量输入超越了水体的环境容量。封闭性和半封闭性富营养化问题亟待解决,本项目拟开发的环保绿色高效的修复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同济大学 2021-04-11
清华大学化学系王训团队利用无机亚纳米线有机凝胶锁定易挥发有机分子
近日,清华大学化学系王训教授课题组在无机亚纳米线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发现碱土金属-多酸团簇亚纳米线能够有效锁定包括正辛烷、汽油等在内的易挥发有机液体,形成自支撑的弹性凝胶。
清华大学 2022-10-12
利用具有磁性功能的核壳结构纳米材料进行糖基化肽和磷酸化肽富集
该材料具有双功能基团,能同时富集糖肽和磷酸化肽,同时具有体积排阻的作用,该方法合成简便,重复性好,具有较好的富集效果。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较高剪切稀化指数的碱溶胀疏水改性聚丙烯酸聚合物的开发
剪切变稀是流体的一种流变学行为,某些流体在施加剪切力后,流体的粘度降低。现已发现不少天然产物及聚合物的溶液具有剪切变稀的特性,同时,剪切变稀性质也得到广泛应用,如:大多数涂料被赋予剪切变稀特性,涂刷时,对涂料施加剪切力,涂料变稀,易于均匀地分散在被涂覆物表面,一旦停止涂刷,剪切力消失后,涂料粘度恢复到施加剪切力前的粘度,限制涂料自发流动,避免产生涂层不均一、流挂等现象。随着剪切变稀性质研究的深入,以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剪切变稀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时有具备剪切变稀性质的聚合物设计合成出来。其中,聚丙烯酸因其易于合成、性能可调等优点逐步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疏水改性聚丙烯酸聚合物是聚丙烯酸剪切稀化剂的第二代产品。较第一代碱溶胀型聚丙烯酸剪切稀化性更容易控制,可调范围更宽。尽管疏水改性聚丙烯酸聚合物剪切稀化性能可调范围宽,但是市售产品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覆盖整个需求范围。本项目即根据需求方的提出的特殊性能要求开发特定疏水改性聚丙烯酸聚合物。 需求方性能要求如下: 1)与丙二醇有很好的相容性;2)剪切稀化指数(0.3rpm与30rpm的粘度比值)要求20℃≥15,-20℃≥10,且30rpm粘度值小于1000;3)粘度对盐的敏感性高;4)耐剪切:2000rpm剪切5min,要求粘度损失小于10%;5)高温稳定性:要求80℃还能保持增稠效果。 目前市售疏水改性丙烯酸聚合物的均是针对水体系开发的,本项目要求与丙二醇有相容性,针对的不完全水体系,必须有特定结构的聚合物才能满足要求。 疏水改性丙烯酸聚合物在国外已经有相关产品上市,但是作为产品,市场定位是应用,这类产品是以功能化的角度进入市场,比如:水性涂料增稠剂等。根据需求方提供的信息,市场上没有专用除冰液增稠剂产品。由于生产企业对产品结构保密,无法从产品结构方面全面了解国外状况,因此无法从产品结构判定市场上是否满足需方要求的产品。 国内还没有见到疏水改性丙烯酸有影响力的产品,市售产品还仅为第一代的碱溶胀型聚丙烯酸。需求方试用了国内所有产品,均不能达到性能要求。 从30年前提出部分疏水改性丙烯酸的理念后,国内外学术界有过大量研究,不过学术研究与产品技术开发着眼点不同,现有的报道都是对结构性能的一般规律性研究,体统合成制备方面研究报道很少。更重要的是尚未看到水-丙二醇体系的相关研究。 根据现有资料,疏水改性聚丙烯酸聚合物制备可以分为两大类:合成法和改性法。合成法采用疏水性单体与丙烯酸共聚使聚合物结构中带有疏水性基团;改性法用市售聚丙烯酸通过酯化方法在丙烯酸链上带上疏水性基团。合成法的优点是可进行分子设计,疏水性可调范围宽、改性法的优点是较合成法简单,但是疏水可调性受限。疏水改性聚丙烯酸制备的工艺路线分为:1、沉淀法,聚合物结构容易控制,高校科研单位以发文章为目的均采用此法。但是,该方法后处理极为繁琐,通过环评难度较大;2、界面聚合法,工艺简单,但是,产品质量差,而且不稳定;3、胶束共聚法,工艺也较为简单,产品质量虽然不如沉淀法好,但是,产品质量稳定;以上3条工艺路线为合成法。4、聚合物改性法,产品质量较易控制,也较为稳定,但是成本较高,后处理也较为复杂。 本研究组已有30多年的聚合物合成研究经历,承担过多个聚合物制备类项目,涉及的单体基本为丙烯酸类,苯乙烯类。曾经承担过疏水改性丙烯酸的合成项目,用于油田高温、高盐地层的采油。对疏水改性丙烯酸聚合物合成有一定的经验。 本项目开发50L“较高剪切稀化指数的碱溶胀疏水改性聚丙烯酸聚合物”制备技术,制备的“较高剪切稀化指数的碱溶胀疏水改性聚丙烯酸聚合物”达到需求方提出的技术指标。本项目采用疏水性单体与丙烯酸共聚的方法制备“较高剪切稀化指数的碱溶胀疏水改性聚丙烯酸聚合物”。该路线疏水性可调范围宽,变化不同结构的疏水性单体及含量即可加以调节。同时,剪切稀化指数也可以用此方法调节。采用胶束共聚工艺路线,生产过程易于控制,产品质量稳定。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苯骈α-吡喃酮类化合物作为抗γ型人类疱疹病毒药物的应用
本技术成果是以人类II型拓扑异构酶的ATP结合位点为药物设计靶点,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筛选获得 一系列可能具有人类II型拓扑异构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在细胞水平对筛选获得的化合物进行抗KSHV裂解 复制抑制实验,发现其中一类新型苯骈α-吡喃酮类化合物可以有效抑制KSHV的裂解复制,且只有很低的 细胞毒性。此后在同属人类γ疱疹病毒的EBV病毒上对此类化合物进行细胞实验,证实此类化合物对EBV 裂解复制同样具有抑制作用,并保持较低毒性。通过拓扑酶功能抑制实验证实其中部分化合物明确具有人 类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活性。 此类苯骈α-吡喃酮类化合物可用于治疗或预防K SHV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如经典型卡波西氏肉 瘤(C l a s s i c-K S)、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氏肉瘤(A ID S-K S)、器官移植相关型卡波西氏肉瘤( p o s t- transplant KS)、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卡斯特莱曼病等,同时亦有望用于治疗或预防EBV感染引起的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儿童淋巴瘤和鼻咽癌的疾病。
中山大学 2021-04-10
变压操作法分离含有乙腈、乙酸乙酯等共沸物的低能耗技术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共沸物的形成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对大多数物系来讲,会形成最低共沸 物(比最高共沸物多很多)。共沸物一旦形成,除非有分相的体系,否则是不能 拿到高纯度物质的,比如,乙醇和水的体系,在常压状态下,理论上精馏得到的 乙醇最高浓度是 95.6%(wt),通常的做法是加入苯等作为携带剂可以得到无水 乙醇。我们采用变压的操作方法分离共沸混合物,适用于乙腈-水,乙酸乙酯-乙 醇等绝大多数物系,产品乙腈,乙酸乙酯和乙醇的浓度可以达到 99.0%-99.9%(视 杂质不同,可能有差异)。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从含有乙腈的废水中(或含有乙酸乙酯和乙醇的混合物中)利用变压操作改 变共沸点的方法进行共沸精馏,以乙酸乙酯和乙醇的混合物分离为例,第一个塔 在减压下操作,共沸组成 26%(乙醇),第二塔常压操作,共沸组成 31%(乙 8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醇),这样就可以在塔釜得到纯度很高的乙酸乙酯,在第一个塔底得到高浓度的 乙醇。利用我们独特的技术,可以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进行优化设计,使能量消 耗大大降低。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采用上面的工艺,从乙腈-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得到高纯度的乙腈(≥99.5%)。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的有共沸物的体系,应用面广,系统操作简便、弹性大, 可以采用板式塔和填料塔相结合的方案更提高了原料的适应性,回收后的溶剂纯 度高,完全可以返回使用,大大降低厂家生产成本,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可以视 具体物系提供详细的经济分析报告。 应用领域: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医药行业等等。 技术转化条件(包括:原料、设备、厂房面积的要求及投资规模) 原料主要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加入的溶剂,或者有机反应过程中产生新的物质, 所需的设备主要是两套精馏塔,原料、产品贮罐和简单的仪表等,可以室外操作, 厂房规模小,投资规模大小视原料情况和处理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合作方式及条件:技术转让或技术服务。
天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69 270 271
  • ...
  • 283 28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