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蛋白质生物医用材料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蛋白质类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异的生物活性,在医用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多种材料已在临床前动物实验中证实了其优异的生物活性。现有蛋白材料多从天然生物来源中提取,理化性质不稳定,材料性质难以理性设计。本技术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和化学修饰技术,建立了从分子结构到材料性质均能理性设计的蛋白材料研发平台,发展了多种具有智能响应性和独特理化性质的生物医用蛋白材料,包括具有非天然催化活性的酶制剂、能够用于伤口修复和药物缓释的可注射蛋白凝胶、多功能靶向抗肿瘤蛋白纳米药物、3D打印蛋白植入材料等。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7
一种去除甲醛用天然沸石负载CuO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去除甲醛用天然沸石负载CuO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用盐酸对天然沸石进行处理,并水浴加热,搅拌、过滤、洗涤、干燥,热处理后制备出性能稳定的天然沸石,然后,结合浸渍工艺将天然沸石浸渍在氯化铜溶液中,以四甲基乙二胺为络合剂,CTAB为软模板,葡萄糖为还原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天然沸石负载Cu纳米线,最后,采用热处理法制备天然沸石负载CuO纳米管复合光催化材料。该工艺过程简单,成本低,便于实现,制备的天然沸石负载CuO纳米管复合材料比表面积大,易于回收,吸附降解性能好。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4-11
一种碳纳米球/NiCo2O4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的高能量密度的碳纳米球/NiCo2O4 复合材料及其制备 方法与应用,所述的碳纳米球/NiCo2O4 复合材料是粒径为 100-300nm 的核壳结构纳米微球,其内层是粒 径为 50-200nm 的碳纳米球,外层是厚度为 20~100nm 的 NiCo2O4 包覆层。其制备方法为:先将粒径为 50-200nm 的碳纳米球与油酸钠混合后超声分散均匀;然后加入弱碱、Co2+和 Ni2+,混合均匀后水热处 理得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铝酸锶纳米片复合涂料
(专利号:ZL 201510056635.8)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酸锶纳米片复合涂料,属于化工技术领域。铝酸锶纳米片复合涂料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如下:铝酸锶纳米片20-35%、纳米氧化锆5-15%、乙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10-20%、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合物乳液5-10%、丙二醇丁醚3-8%、羟基硅油乳液3-8%、水20-35%、聚乙烯醇1-3%、聚氧化乙烯0.2-1%、二甲基亚砜0.1-1%、聚二甲基硅氧烷0.05-0.2%、异丙醇0.5-3%、聚醚改性的二甲基聚硅氧烷共聚物溶液0.1-0.5%。本发明所提供的铝酸锶纳米片复合涂料性能稳定,具有防腐、阻燃、防霉抗菌、防污、防水及保温等多种功能,在建筑及设备用涂料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锰锌铁氧体靶向纳米复合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锰锌铁氧体靶向纳米复合载体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将壳寡糖、γ‑聚谷氨酸与锰锌铁氧体复合,三种物质交联反应后生成100nm以下的颗粒,该方法操作简单,得到的锰锌铁氧体靶向纳米复合载体呈现典型的核壳结构,这种磁性纳米晶可通过改变磁场及温度具有靶向和缓释的能力,比单一锰锌铁氧体更具有临床实际应用的前途。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5-07
丝素/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支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支架材料的制备及蚕丝蛋白的加工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织工程用丝素/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基本步骤是将脱胶后的纤维状丝素溶解在浓度为9mol/L的LiBr溶液中,控制温度37℃,时间6h,溶解后经过滤、透析、风干浓缩后获得不同重量浓度的丝素蛋白溶液,将500mg海藻酸钠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60℃水浴中溶解1h,再磁力搅拌溶解1h,制成0.5%(w/v)的海藻酸钠溶液等,本发明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丝素/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支架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无需其他复杂设备,条件易控制,成本低廉,可进行规模化批量生产。
浙江大学 2021-04-11
氧化石蒜碱油酸复合物纳米乳
氧化石蒜碱(Lycobetaine, LBT)又名恩其明,是由石蒜科植物Umgernia minor的叶子或Crinum asiaticum的果实中提取出的四级啡啶类生物碱。在相应的细胞学研究中,氧化石蒜碱对于Lewis肺癌,艾氏腹水癌等多种肿瘤细胞株的抑瘤作用都十分明显。但此药物的水溶液制剂生物利用度极低,体内半衰期只有30秒,影响了氧化石蒜碱本身的药效,需要大剂量多次给药。而且由于药物脂溶性太差,不适用于大部分现有载体,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使用。 本项目将纳米乳作为氧化石蒜碱的载体,设计了一种能应用于工业化大生产,生产成本低,辅料符合要求,制备工艺简单,可以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以提高药物疗效的氧化石蒜碱纳米乳给药系统,并对该纳米乳的理化性质、体内药动学、组织分布、药效学和毒副作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本项目选择了油酸作为亲脂性离子对试剂,通过油酸与氧化石蒜碱形成离子对复合物的方式来提高药物的脂溶性,从而使其可以包裹进纳米乳中。优化了种纳米乳的处方和制备方法,成功地制备了PEG化的氧化石蒜碱油酸复合物纳米乳,即LBT-OA-PEG-NE,粒径分布于100 nm到200 nm之间。包封率为97.32 ± 2.09 %,载药量分别为6.12%和6.09%。 对LBT溶液、LBT-OA-NE和LBT-OA-PEG-NE三种制剂在Wistar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情况进行了比较。通过对药时曲线的分析得出,LBT-OA-PEG-NE具有比LBT溶液、LBT-OA-NE更长的血液循环时间,而且显著延长了它的半衰期和MRT,将AUC提高了32倍。这些结果说明LBT-OA-PEG-NE在延长药物的血液循环时间上有很明显的作用。 在组织分布实验中,本文比较了LBT溶液、LBT-OA-NE和LBT-OA-PEG-NE在各个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LBT-OA-PEG-NE显著提高了LBT在靶器官肺中的浓度,有利于增大药效。而LBT-OA-PEG-NE在肾脏中的药物浓度也比 LBT普通制剂低,有利于减少对肾脏的毒副作用。 为了检测药物的疗效,在药效学实验中选择了两种常用的肺癌模型,并考察了LBT-OA-PEG-NE和LBT原药在两种肿瘤模型中的药效作用。首先,LLC异位肿瘤荷瘤小鼠的实验结果表明LBT-OA-PEG-NE和LBT原药原药相比对LLC异位肿瘤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能够明显的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其次,B16F10肺转移性黑色素瘤荷瘤小鼠的试验结果表明LBT-OA-PEG-NE 能够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而且实验过程中发现LBT-OA-PEG-NE给药后没有出现注射LBT原药时出现的皮肤溃烂的现象。 最后,在毒理学研究中,LBT-OA-PEG-NE和LBT溶液均未发现骨髓抑制和肠道不良反应,说明制剂及原药均安全可靠。
四川大学 2016-04-15
微/纳米纤维制造及其高效真空绝热复合技术
目前我国钢铁、石化、核工业等高温设备和管道保温材料,如玻璃棉、岩/矿棉、陶瓷纤维毡等无机保温材料,导热系数高(0.037~0.05W/(m•K))、保温节能效果差;我国建筑和交通运输领域使用的聚苯乙烯、聚氨酯等有机保温材料(导热系数0.024~0.03W/(m•K)),耐温阻燃性能差,严重火灾频繁发生,安全隐患突出。针对钢铁、石化、核反应堆等高温工业领域对高性能保温绝热材料及其结构功能一体化的迫切需求。已提出微纳米纤维玻璃棉/低气体渗透膜材真空绝热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及制备工艺方法,研发高速离心喷吹技术制备微纳米纤维玻璃棉芯材,并将芯材和HDPE/PET/Al/PA复合膜材真空封装。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聚合物-无机胶体复合粒子和超分子复合材料
1、基于超分子作用的聚合物-SiO2复合粒子的设计合成和性能研究。 2、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3、在Chem.Rev.,Polym.Chem.,Langmuir,J.Phys.Chem.C,J.Polym.Chem.Part A,Appl.Surf.Sci.等发表论文多篇。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生物复合驱油剂提高石油采集率
石油作为一种非再生的化石资源和能源,世界范围内采收率在30%~60%之间。为提高油藏中的石油采出率,目前我国多数油田主要经历的依靠天然能量采油、注水注气保持地层压力采油和强化采油等技术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残留在地层中的石油资源占到了50%以上,需要更有效和环保的采收方法。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OR)是目前公认的开采油藏中剩余油和开发利用稠油油藏的最有效的采油方法之一,具有成本低、污染小、开发效率高、过程控制简单、代谢产物不残留等优点,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研究进一步开采剩余油藏的技术手段。表面活性物质对原油进行降解和分散乳化,最终使固态石油变为液态而被开采,是MEOR 技术最重要的作用机理之一,但目前工业化应用很少,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油藏及储集层类型多,原油性质变化大,地质条件复杂,没有环境适应能力强的菌株应用于石油生产,因而对内源微生物激活剂和生物乳化剂复配驱油剂研究是工业化应用技术开发的热点。 本项目的生物复配驱油剂在环境适应性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该复配驱油剂具有一定的黏度,可定向激活油藏内源采油功能菌,在温度(20~100℃)、盐度(1~20%)、乳化稳定性等方面,展现了较强的工业化应用潜力,可望能大幅度提高水驱后剩余油的采收率(5~30%)。 市场应用前景: 从我国的石油市场需求来看,2012 年,我国成品油消费 1.5 亿吨以上,石油消费超过 2.3 亿吨,目前原油价格在 5000~5500 元/吨,国内化学驱油成本在 3000~5000 元/吨不等,而 MEOR 平均在 1200 元/吨以下,还具有无污染,能耗低等优势。目前,该技术已达到中试阶段,成功应用于多个油田区块,投入产出比大于 1:5。
南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9 20 21
  • ...
  • 422 42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