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检测乙酰甲胺磷的方法和试剂盒
本发明建立了一种检测样品中痕量乙酰甲胺磷的检测新方法,并提供了试剂盒。利用多巴胺氧化聚合法,在载体材料上合成可特异性结合乙酰甲胺磷的人工抗体(分子印迹聚合物,MIP),用 MIP 特异性分离富集不同样品中的痕量乙酰甲胺磷后,利用酶抑制-化学发光法测定所富集的乙酰甲胺磷含量。MIP 对温度、有机溶剂耐受性高,可直接特异性分离富集不同样品中的痕量乙酰甲胺磷,去除其他有机磷农药、叶绿素等多种干扰物的影响。通过将 MIP 特异性样品预处理与酶抑制法有机结合,MIP-酶抑制法不仅可利用酶抑制法特异性快速检测某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难治性癫痫的筛查试剂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难治性癫痫的筛查试剂盒,它包括任选的用于检测microRNA-153表达水平的试剂。本发明还公开了检测microRNA-153表达水平的试剂在制备难治性癫痫筛查用试剂中的用途。本发明试剂盒通过检测microRNA-153的表达水平,可以判断待检人群患难治性癫痫的风险,可用于临床难治性癫痫的辅助诊断,为患者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或者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四川大学 2016-10-11
牛结核γ-干扰素夹心ELISA检测试剂盒
本试剂盒可用于牛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控制、净化与根除。该试剂盒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与国外进口 BOVIGAM®试剂盒的检测总符合率达到 95.33%,同时与进口试剂盒相比价格便宜,适于我国临床牛结核病检疫的大规模推广使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
扬州大学 2021-04-14
重要血液病原菌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成果创新点1)解决临床细菌学检验周期长的问题,将 5-6 天的检 验周期缩短到 3-6 小时; 2)检测所需血液量少,可减轻患者痛苦; 3)鉴定结果准确,能特异性检测病原体; 4)提高检测过程安全性,不需要进行细菌的扩大培养, 阻止病原菌的扩散,降低院内传播风险; 5)检测成本低; 6)操作流程简单,可进行批量操作; 技术成熟度 本试剂盒通过 PCR 技术扩增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重要血液病原菌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1)解决临床细菌学检验周期长的问题,将 5-6 天的检 验周期缩短到 3-6 小时; 2)检测所需血液量少,可减轻患者痛苦; 3)鉴定结果准确,能特异性检测病原体; 4)提高检测过程安全性,不需要进行细菌的扩大培养, 阻止病原菌的扩散,降低院内传播风险; 5)检测成本低; 6)操作流程简单,可进行批量操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22
猪乙型脑炎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
该成果利用纯化的乙型脑炎病毒,建立了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该成果主要用于猪的乙型脑炎病毒抗体检测,可以评价猪乙脑疫苗的免疫效果和感染监测。 我国种猪饲养量约4000万头,猪乙型脑炎是种猪重点防范的重大疫病,也是规模化猪场必须免疫的疫病。该产品是对猪乙型脑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的重要工具,具有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 转化条件:需要生物制品GMP生产车间 成果完成时间:2016年12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纳米孔靶向测序检测方法
介武汉大学联合团队创新性开发了纳米孔靶向测序检测方法,能大幅提升病毒阳性检出率,并能实现当天同时检测新冠和其他10大类、40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并监测病毒突变。既往新冠病毒诊断依赖于qPCR核酸检测,但是该方法显示出较高的假阴性率和低敏感性,阳性检出率仅为30%至50%,从而导致临床高度疑似新冠感染患者或低病毒潜伏的“假痊愈患者”检测“假阴性”现象频发。此外,qPCR核酸检测无法同时检测其他秋冬季高发、症状与新冠相似的其他呼吸道病毒,给疫情防控和患者分流管理带来极大挑战。
武汉大学 2021-04-10
多模态纳米分子影像光热
纳米分子探针是一类能准确回答生物医学问题的功能性物质, 它介于药物与传统医疗器械之间,具有 “看得早、准、全”特征,是可视化探测分子细胞水平异常的利器,对于检测早期的肿瘤病变、老年退行 性病变(阿兹海默症)有重要的潜在价值。已有多种模态的肿瘤分子探针问世, 它们可通过分子成像对肿 瘤多种恶性表型特征进行检测, 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本项成果利用对生物组织高穿透能力的近红外 激光照射源,激发磁光热三模态纳米探针,使其通过分子影像方式提供早期肿瘤病变形态及其分子生物学 信息,并在诊断的同时进行光热-光动力学联合协同治疗,实现早期肿瘤的安全及时诊治。上述多模态纳 米探针采用特殊的纳米组装技术制备,在探针的特异性肿瘤靶标挂接、诊治效率提升及纳米毒性控制三个 关键环节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为推动这项探针新技术的临床前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山大学 2021-04-10
纳米纤维增强有机玻璃
有机玻璃因其透光性优异、可加工性能好、不易破碎、重量轻而在车窗、面罩、眼 镜片、飞机窗盖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机械性能尤其力学强度和冲击韧性较低。 复合材料技术是提高有机玻璃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采用常规微米直径的连续纤维作为 增强体的难点在于如何使基体与增强体的折射率相匹配。但若纤维的直径达到纳米级 (远小于可见光波长),基体与增强体之间折射率的匹配性问题将不再重要。 二功能特点 本项目基于同轴共纺复合纳米纤维制备增强有机玻璃。将具有较高力学性能和熔点 温度的聚合物如 PEEK 用作为芯层材料,将透光聚合物 PMMA 用作为壳层材料,经同轴共 纺制备出复合纳米纤维薄膜,再将若干层薄膜累叠一起经热压机熔融压制。由此得到的 复合材料既具备有机玻璃的透光性,又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尤其抗冲击韧性。
同济大学 2021-04-13
纤维织物抗菌纳米处理技术
抗菌纤维织物纳米处理的原理是将银铜化合物的纳米颗粒植入纤维内部,当织物与微生物相接触时,微量的银离子和铜离子到达微生物细胞膜,依靠库仑引力,二者牢固吸附,银铜离子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破坏细胞合成酶的活力,使细胞丧失分裂增殖能力而死亡。当细胞失去活性时,银铜离子又会从中游离出来,重复进行杀菌活动,因此其抗菌作用持久。同时,纳米颗粒被植入纤维内部,而不是吸附在纤维表面,因此可经受持久的洗涤。 应用前景: 用于纤维或织物的附加纳米材料处理,使纤维或织物具有抗菌功能。具体可用于食品行业专用服,医生工作服,汽车、火车、飞机等的装饰纤维面料,家具布,服装,鞋垫袜子等的抗菌纳米处理,使其具有抗菌效果。从而减少细菌的传播途径,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可用于初级纤维的抗菌纳米处理。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对日用品及服装要求的提高,纤维织物抗菌纳米处理技术将具有广阔的市场。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6 17 18
  • ...
  • 111 11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