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用于浓缩池的悬浮物浓度实时检测系统
本发明属于浓度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浓缩池的悬浮物浓度实时检测系统。本发明包括固定架、重物探测机构、对重物进行清洁的自清理机构、位移探测器、拉力探测器和控制器,所述重物探测机构至少包括驱动单元、探测绳、重物和第一卷筒,驱动单元包括与控制器相连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卷筒相连,所述探测绳的一端与第一卷筒固接,且探测绳卷绕在第一卷筒上,所述探测绳的另一端自由下垂并与重物固接;所述探测绳的长度使得重物处于能够自由进入或脱离浓缩池中悬浮液的状态;本发明能够实现对浓缩池内悬浮物浓度变化的自动、连续、及时地测量,测量数据准确,且整个检测系统自成体系,并实现实时监测和反馈。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基于双截面电容层析成像的多相流多参数检测系统
电容层析成像(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简称ECT)通过传感器获得管道截面上各电极对电容,重建出截面介电常数分布。在管道上布置上下游两个ECT传感器则构成了双截面ECT系统。流体流过ECT的两个成像截面,会得到具有时间差(渡越时间)的两组图像。利用互相关算法从两组图像中提取成像截面不同位置的渡越时间可以得到成像截面的速度分布。进一步,可以从速度分布和图像灰度中提取体积流量,实现多相流的流动过程在线监测和多参数测量。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XM-MZ01中医面诊、问诊检测采集分析系统
XM-MZ01中医面诊、问诊检测采集分析系统(中医面诊仪)   XM-MZ01中医面诊、问诊检测采集分析系统通过对病人面部图像进行分割、人机病症问诊作答,结合医生专业诊断,给出专业诊断结果并打印成报告,该系统能达到辅助中医临床诊断的作用,从数据库中读取面诊以及问诊信息数据,建立和编辑病例,建立中医诊断报告。中医面诊检测分析系统采用形状模型实现对眼睛、鼻子等器官进行定位,提取出额头、下颏和两颧区等人脸区域。通过采用K-means算法对面部图像的颜色进行提取,计算不同的颜色聚类中心的距离而进行面部颜色的分析;通过采用改进的2DPCA对面部图像进行特征抽取,通过计算测试样本特征与训练样本特征之间的余弦距离,实现对面部图像的光泽分析。   功能特点: ■ 软件界面简洁、操作简单。 ■ 随时可以添加、删除病人信息并自动保存。 ■ 采集分析流程:新建病人、问诊采集、面象采集、分析 结论、保存病例。 ■ 问诊采集主要是病人对照数据库中的各种症状进行挑选,通过回答 88 道试题( 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寒热、汗、头身感、大小便、饮食、胸腹、耳、口等各种状况),最后进行提交并由系统自动判断。 ■ 面象采集主要是在特定的光源环境下,采用高清晰摄像头 获得患者面部的图像信息,将这些特征值与特征数据库中的阈值进行比对,给出面色分析结果。可分析12种面色:青色、赤色、黄色、白色、黑色、正常、淡白、淡红、红、 深红、暗红、紫黑。 ■ 分析结论主要是给出问诊和面诊的结论。问诊部分的结论有定位结论和定性结论,面诊部分的结论为面诊概述。 ■ 测试结果用表格显示,简洁易懂,并可以生成PDF文件保存以便查询,也可以打印体质报告。 ■ 软件建议丰富,包括体质特征、运动养生、饮食养生、起居调理。 ■ 软件一机一码,使用安全。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运动系统模型
1、参照典型人体标本及国内外经典权威教材及图谱制作,如人卫出版社丁文龙主编的《系统解剖学》、人卫出版社南京医学院主编的《人体解剖学图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姜同喻编著的《连续层次解剖图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丁自海主译《格式解剖学》、广东科技出版社胡耀民主编的《人体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等,造型自然准确、颜色自然,满足教学需要;
张家港市华亿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4-12-23
高尺寸稳定性缝纫线的研制
涤纶长丝缝纫线是服装等加工领域,其要求强度高,伸长低,热稳定性好,总体表现出高的尺寸稳定性。随着纺织面料及服装品牌意识的加强,对缝纫线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缝纫线由于其收缩尺寸稳定性差,且强度偏低,而不能用于高档面料及服装加工。 本研究立足国内纺丝设备,利用PET切片进行纺丝,再结合多级拉伸或高强高倍牵伸工艺,达到高强低伸,低热收缩的目的,预计强度6.6~7.7cN/dtex,伸长<15%,热收缩(160℃)<6%,具有较高的利润。
东华大学 2021-02-01
发泡水泥构件自动生产线
发泡水泥构件是以普通硅酸盐水泥、硫铝酸水泥、粉煤灰等为主要原料,添加特制配方的发泡剂,在模箱里膨胀定型后,使用特制的自动切割设备切割成相应尺寸的发泡水泥构件。发泡水泥构件内部为蜂窝状闭孔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质轻、吸水率低、不燃、可锯可钉,是理想的A级防火保温材料,可广泛运用于防火隔离带、门芯板、内墙保温、屋面、楼面保温、楼道保温,用途极为广泛。 发泡水泥构件生产线主要由发泡搅拌机、切割机、热缩包装机、恒温养护设备、自动运输线及数十个铁板模箱等构成。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LC)、工控上位机、称重、PID、温控等多种功能单元进行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设计和软件监控组态、生产线顺序控制程序设计,以实现发泡水泥构件生产线自动控制。该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是综合应用现代机械电子、气压传动、自动控制、网络通信、组态监控等技术研发的一套自动化装备,系统具有动态实时运行显示,系统操作方便,工作稳定,可靠。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4-10
一种远程操控巡线无人机
成果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远程操控巡线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底部一侧安装有前着陆轮,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底部另一侧安装有后着陆轮,所述发动机的上方设有无人机尾翼,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内部安装有油箱,所述油箱与发动机连接,所述无人机主体的侧面铰接有检修门,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内中部安装电池,所述探测装置包括推杆电机、电机座、驱动电机和红外线摄像头,其中推杆电机安装在无人机主体的内部支架上,所述推杆电机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上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朝下设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红外线摄像头。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巧妙,结构合理,适合推广。市场前景分析: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巧妙,结构合理,适合推广。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国内领先
成都大学 2021-04-10
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生产线
一、项目简介  “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的启动促使智能制造成为生产制造企业的主旋律,而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柔性制造单元,迎来了广阔的行业发展机遇。福建省出台的《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将发展智能制造视为首要任务,推广“数控一代”,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施“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发展壮大智能装备产业,开发智能终端产品和提升工业软件支撑能力。 二、前期研究基础 与泉州市微柏工业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采用企业与高校共同投资模式,建立“嘉庚学院—微柏工业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实验室现有师生近百人,为高校师生提供研发环境,为企业进行技术难题攻关并培育人才。 与微柏签署了为期3年的技术服务合同(2014.12-2017.12,微柏工业机器人技术支持服务,150万元)。 与微柏联合申报了多项科技项目:(1)工业机器人整机综合性能测试仪的研发及产业化,2016.10,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工业机器人的远程监控和故障预测系统的开发,2015.9,福建省对外合作项目;(3)面向瓷砖智能化分拣生产线的关键技术,2015.10,泉州市科技局燎原计划。并协助微柏完成了福建省新型科研机构、企业创新基金、厦门大学本科生校外实习基地申请。 三、应用技术成果 基于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控制器,结合机器视觉自动识别技术,分别开展了以下6个项目:(1)为四川航天世东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研发的焊接机器人焊缝自动跟踪识别系统;(2)为苏州宝丽洁公司研发的之驻守机器人湿纸巾自动识别贴盖系统;(3)为泉州港威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研发了铝水自动浇注系统;(4)为晋江的沃鞋服有限公司研发的鞋模自动跟踪喷胶系统;(5)为福建省锂东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研制了自动搬运识别系统;(6)为江苏太仓宝祥有色金属制品厂研制了自动码垛识别系统。 四、合作企业 泉州市微柏工业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福建省工业机器人研发龙头企业,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十余年,专注研发六关节与四关节自由度串并联机械手等,自主研发数十种应用在冲压、喷涂、焊接、激光加工等生产作业领域的专业机器人。自主研发了高精度RV减速机检测台,工业机器人零点矫正与运动精度检测装置,焊接机器人防碰撞测试装置等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与整机检测系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0项。作为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福建省科技型企业泉州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等,承担了省部级科技项目10余项。
厦门大学 2021-04-11
易倍得EPS泡塑智能生产线
易倍得EPS泡塑智能生产线是国内首条智能化EPS保温板生产线,也是符合工业4.0标准的自动化生产线,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轧制产线级能源介质在线监控与优化
1、 能源介质系统的集中监测及运行状态分析完善轧制生产线能源介质系统的仪表配置和数据收集,对各类能源介质进行集中监控和在线计量,根据热平衡、水平衡等动态分析方法,对能源介质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异常识别、诊断和预警,并自动生成管理报表等。2、 轧件工序能耗成本的在线核算和挖掘分析利用能耗分析模型,根据轧件跟踪时序,在线统计分析每一轧件在各工序中的能源介质消耗及成本,并与生产过程数据关联分析,为生产工艺的节能优化提供依据。3、 轧件工序能耗的预测仿真及生产优化利用能耗预测模型实现生产工艺节能的仿真优化,并根据生产节奏,通过峰谷电量排产和燃气、冷却水供应优化,以减少能源介质的耗散,同时避免能源介质波动对产品质量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4 35 36
  • ...
  • 651 6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