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公路收费站减速带能量回收发电系统
一种公路收费站减速带能量回收发电系统,通过减速带下方的板簧上的垂向连杆与扇形齿轮相连;再由扇形齿轮分别驱动内啮合棘轮机构一、内啮合棘轮机构二,带动发电机一、发电机二分别在减速带下压和恢复过程中发电。该种发电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安全可靠、发电效率高、不污染环境。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0
高效高灵活性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
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简称sCO2循环),采用超临界CO2为工作介质实现热功转换,具有三个优势:①CO2化学性质稳定,高温下与金属材料反应弱,为进一步提高主蒸汽参数奠定了基础。②当主蒸汽温度超过550℃ 时,sCO2循环效率高于水蒸汽朗肯循环。③sCO2循环整个系统高压运行,系统紧凑。在燃煤发电、核能、太阳能、余热利用等领域具备应用前景。 2017年以来,华北电力大学徐进良教授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基金、国家能源集团重大项目的支持下,对sCO2燃煤发电系统的热力循环构建、超临界CO2传热特性、sCO2锅炉及透平等关键部件概念设计等开展了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获得中国电力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基于相关成果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接受科技日报专访:加上高温高压二氧化碳也能当发电“能手”,重点论文入选SDG7研究论文精选集,该文集是过去5年Elsevier能源类期刊针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精选论文(中国约20篇),是能源领域发展的关键性研究资源。具体成果如下: 1、超临界二氧环塔燃煤发电循环构建关键技术 引入协同学,提出多级压缩sCO2循环,结合再热及间冷,构成sCO2循环提升效率的广义路径。是国家能源集团sCO2燃煤发电技术路线的基础。提出能量复叠利用原理解决循环与热源耦合面临的烟气热量全温区吸收难题,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sCO2燃煤发电烟气余热吸收的关键技术。相关技术已授权美国专利1项,中国专利4项。 2、sCO2锅炉关键技术 围绕sCO2燃煤发电锅炉面临的关键难点问题,使用分流减阻、模块化设计锅炉解决压降惩罚效应,相关成果获得国内外广泛应用。提出受热面温度控制技术,形成锅炉锅侧与炉侧协同设计方法。获得燃煤sCO2循环及全生命周期特性,构建循环侧动态响应及尺度标度律,解决机组深度调峰关键问题,从效率、经济性、动态特性等方面全面论证了sCO2燃煤发电优势。相关技术已授权中国专利3项。 3、sCO2传热及换热器关键技术 提出类沸腾理论,建立高温高压实验台,具备取得数据的能力,能够对sCO2循环关键受热面的流动阻力、传热系数进行精确预测,关联式精度明显改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sCO2水冷壁设计,对超临界应用技术开发具有广义指导意义。相关成果被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研究院、西安热工院等相关研究机构广泛引用,推动了我国sCO2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同时具备回热器的设计能力,形成了sCO2多台回热器传并联网络设计技术。 4、太阳能光热发电与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 科研团队对中高温超临界二氧化碳太阳能发电的系统设计具有丰富经验,同时在中低温太阳能与余热利用领域深耕多年。自主研发了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系统,实现了专利向企业转让,推动了ORC在余热利用、制氢、海水淡化等领域的工程应用,对系统热力学优化及工质筛选、多目标参数优化及全生命周期评价、膨胀机中多相流理论及实验等方面具有深厚基础。相关技术已授权中国专利10项。 超高参数CO2流动传热实验平台(包括主循环回路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工质充液回收系统以及数据采集系统,最大运行压力和温度分别为25MPa和500oC,实现全周均匀加热和半周非均匀加热,获得了丰富的实验数据,弥补了超高参数传热数据的不足,为发展新的超临界传热理论提供数据支撑,为锅炉设计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 1000MW级sCO2燃煤发电系统图(采用了以下创新性成果:锅炉模块化设计,消除了压降惩罚效应;引入协同学原理,构建了三压缩循环;能量复叠利用原理,实现烟气热量全温区吸收。在透平入口参数为630℃/35 MPa条件下,发电效率达到51%,比现有超超临界水蒸气机组提高4个百分点。) 团队通过原始创新,在该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能够独立承担该领域的项目。同时在本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与国内多家高校团队、科研院所、重点企业有实质合作。 创新点 1、提出了能量复叠利用原理及设备共享概念,解决了sCO2循环平台搭建关键难题。 2、发明了模块化二氧化碳锅炉,消除了由于大流量引起的压降惩罚效应,为sCO2锅炉的研发提供可行的技术路径; 3、提出了超临界类沸腾理论,建立了超高参数二氧化碳传热系统,为sCO2换热器设计制造提供支撑。 应用案例 本成果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超高参数高效二氧化碳燃煤发电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的主要支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的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本成果应用于我国国家能源集团~20MW燃煤超临界二氧化碳平台设计。 获奖情 获得中国电力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华北电力大学 2023-07-19
一种太阳灶式光伏-光热-温差发电综合利用系统
(专利号:ZL 201510044647.9)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灶式光伏‑光热‑温差发电综合利用系统,属于太阳能利用领域。本发明的太阳灶式光伏‑光热‑温差发电综合利用系统,包括光热采集系统、水路循环系统和双面集热器,光热采集系统中的伸缩杆与置物圈把柄铰连,通过置物圈把柄与伸缩杆使置物圈与聚光太阳灶的外圆口所在面平行设置;在置物圈上安装有双面集热器,该双面集热器由上部光伏组件、中部集热总成和下部光伏组件组成,且双面集热器通过通水管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大长径比对称直驱式海流发电机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长径比对称直驱式海流发电机组。内定子绕组固定绕制在内定子中空支撑轴上,所述外转子磁钢包在外转子旋转支架的外侧壁,外转子旋转支架通过水润滑轴承套在内定子中空支撑轴外,叶轮固定安装在所述外转子磁钢外表面;输出电缆置于内定子中空支撑轴中空内部,输出电缆一端与内定子绕组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电缆另一端从中空支撑轴穿出后与外部电接收端连接,外转子旋转支架端部设有用于过滤水流的滤网。本实用新型改善了装置的受力状况,提高了可靠性;有效地减小了同等功率下的径向尺寸,从而减小挡流作用,优化流场特性,提高效率;长径比变大,散热性能更佳,有利于机组功率等级的大型化。
浙江大学 2021-04-13
防止水电站群持续性破坏的发电方案生成方法
一种防止水电站群持续性破坏的发电方案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 建立水电站优化调度模型;(2)考虑水文预报的不确定性及预报流量的转化;(3)计算各个时段的潜在 出力;(4)确定发电限制规则的形式;(5)采用优化算法得到优化发电限制规则和发电方案集合;(6)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优选调度结果。其优点在于:本发明使得发电过程的连续性和最小程度的破坏, 进而提供一种简单通用的发电限制调度规则来指导水电站优化运行。本发明充分考虑水文预报误差对调 度结果的影响,同时采用能量形式得到优化发电限制调度规则,为决策者提供更为准确的决策依据。
武汉大学 2021-04-13
一种基于L型寄生条带的紧凑型超宽带天线
超宽带(UWB)技术具有高传输速率、合理的图像解析和高安全性等优点,在无线通信、微波成像和电子对抗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超宽带天线是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其特性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性能。随着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批准将3.1—10.6GHz作为短距离无线通信频段,超宽带天线技术越发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人们对超宽带天线的设计,也并不拘泥于UWB频段,而是对于超宽带天线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超宽带天线的宽带化、小型化、平面化以及结构简单性等方面。目前,扩展紧凑型平面超宽带天
重庆大学 2021-04-14
KD型全液压开铁口
KD型全液压开铁口机是北京科技大学和桂林冶金机械厂共同开发研制的现代化打开高炉出铁口的机械设备。与气动开铁口机相比较,全液压开铁口机钻削开口的工作油压是风动开铁口机风压的20~30倍,故钻削、冲打能量大,工作可靠,结构紧凑轻便,且可省去专用空压机,节省投资。与电动开铁口机相比较,具有冲打功能,开口速度明显加快,开出的孔道平直光滑。 KD型全液压开铁口机既可以和液压泥炮布置在炉前主铁沟的两侧;也可以和液压泥炮布置在炉前主铁沟的同侧。另外,选用全液压开铁口机可以和液压泥炮共用液压泵站,从而减少投资。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KD型液压矮泥炮
KD型液压矮泥炮是BG型液压矮泥炮的更新换代产品。由北京科技大学设计,西安冶金机械厂制造的BG型液压矮泥炮于1986年和1988年通过冶金部的鉴定,多年来,已在二十六个省市推广应用,曾获得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八项国家级奖励。根据BG型液压矮泥炮多年来的使用经验,吸取国外液压泥炮的先进结构,于1996年对BG型液压矮泥炮做了重大改进,并改名为KD型。KD型液压矮泥炮的主要改进之处为: 1.将原来的旋转、压炮、打泥三个动作改为旋转、打泥两个动作,从根本上消除了两个压炮油缸动作不同步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泥炮动作的可靠性。 2.在旋转机构中增加了一个平面四杆机构,保证了炮嘴在出铁口内外做近似直线运动,炮嘴在贴紧泥套压炮时,炮嘴不会左右移动,有利于提高泥套的工作寿命。 3.将打泥量行程指示装置做了改进,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故障率低。 4.液压站统一采用手动阀台,具有工作可靠,操作方便等优点。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V型调姿定日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V型调姿定日镜,包括第一反射单元、第二反射单元、第三反射单元、第四反射单元、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第三杆件、第四杆件、中心杆、滑块、垫片;中心杆竖直设置;第一反射单元、第二反射单元、第三反射单元与第四反射单元位于中心杆四周,均由各自的中心转轴固定,且可绕各自的中心转轴旋转;滑块与中心杆连接,且可在中心杆上上下移动,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第三杆件、第四杆件一端连接滑块,另一端连接反射单元的中心转轴。本发明可以同时改变弧矢面和子午面曲率,使得减小像散,产生较小的光斑,提高定日镜的聚光能力,更大程度利用太阳能。
东南大学 2021-04-11
环保型改性脲醛树脂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2 93 94
  • ...
  • 484 48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