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抗轮状病毒鸡卵黄免疫球蛋白产品
本发明涉及生物领域的免疫球蛋白产品。 尤其是一种关于鸡蛋卵黄免 疫蛋白( lgy)产品。轮状病毒遍及全球,是小儿腹泻病的重要病因,对于 该病多年来除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补液纠正脱水之外还无特异性疗法。 本 项目里涉及含有抗 A 组轮状病毒鸡卵黄免疫球蛋白, 并具有其抗体活性的 产品、保健品、药物,本发明的有效成份经精制,纯度高,活性高,是配 制保健品和药物的理想用品, 它们被应用于防治因 A
南昌大学 2021-04-14
猪胴体和免疫性状相关分子标记检测技术
ZL201110056015.6专利涉及作为猪标记辅助选择应用的与猪白细胞计数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应用。所述的分子标记为蓝耳病毒受体唾液酸黏附素基因的片段,该专利中发现了一个SNP位点(367G-367A),建立了一种针对该SNP位点的PCR-Hin6I-RFLP检测方法。该SNP位点可作为猪白细胞计数的分子标记进行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猪的抗病力。 ZL201010223062.0专利涉及作为猪标记辅助选择应用的与免疫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应用。所述的分子标记由蓝耳病毒受体硫酸乙酰肝素个的内切酶基因HPSE克隆得到,在该基因猪发现了一个SNP位点(782A-782G),建立了一种针对该SNP位点的PCR-AluⅠ-RFLP检测方法。该SNP位点可作为猪免疫性状的分子标记进行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猪的抗病力。 ZL201010278643.4专利涉及作为猪标记辅助选择应用的与板油率,内脂率,腿臀肉骨率和眼肌面积等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应用。 成果可在猪胴体性状与抗病力改良标记辅助育种中进行应用,三个专利组合使用可以降低板油率、内脂率、提高腿臀肉骨率、瘦肉率和抗病力,对于猪的分子育种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转化条件:分子生物学常规设备和条件。 成果完成时间:2016年2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新冠肺炎患者分类治疗研究
2020年3月9日,北京大学姜保国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Lancet 在线发表题为“Comorbidities and multi-organ injuries in the treatment of COVID-19”的研究成果,该成果首次提出将 COVID-19患者进行分类治疗,同时在治疗COVID-19时,应注意潜在的多器官损伤及其保护和预防。研究人员接管了武汉同济医院的重症患者集中治疗病房。6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被分为三种类型。60例患者中有13例[22%]主要患有肺炎,被归类为A型,提供了抗病毒药,抗生素,氧疗和糖皮质激素等基本治疗方法。60例患者中有33例(55%)为B型,其疾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炎,并伴有严重合并症。对于归类为B型的患者,研究人员继续在控制肺炎的同时监测合并症的变化,进行个人评估并制定具体的治疗计划,包括降压药,降糖治疗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60例患者中有14例(23%)是重症患者,被分类为C型。分类为C型的患者患有疾病,认为该疾病是由于A型或B型疾病的早期治疗而恶化(导致多器官损伤),这些重症患者应注意器官功能,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包括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对症治疗和抗休克疗法。
北京大学 2021-04-10
治疗武汉肺炎的潜在分子机制
2020年1月31日,中山大学医学院郭旭舜团队在bioRxiv 在线发表题为“Molecular ModelingEvaluation of the Binding Abilities of Ritonavir and Lopinavir to WuhanPneumonia Coronavirus Protease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同源模建,构建了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两种蛋白酶--冠状病毒内肽酶C30和类木瓜蛋白酶的结构模型,并将利托那韦和洛比那韦分别与蛋白酶模型对接。在所有的拟合模型中,利托那韦与冠状病毒内肽酶C30的结合最优。并且也发现相对于木瓜蛋白酶,利托那韦和洛比那韦与冠状病毒内肽酶C30结合更优。根据这些结果,研究人员认为克力芝对武汉肺炎的治疗作用可能主要是由于利托那韦对冠状病毒内肽酶C30的抑制作用。 研究人员推测克力芝对武汉新型肺炎等冠状病毒病的治疗作用可能主要是由于利托那韦对CEP_C30的抑制作用,这提示接下来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药学研究应集中于发现CEP_C30的催化机制,以及利托那韦如何阻断这一过程之上。
中山大学 2021-04-10
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方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江山平教授首先提出“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方案,并参与推动相关科研攻关和临床研究,为抗疫工作贡献了中山大学专家的智慧和力量。2020年1月19日,受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院士和党委书记王景峰教授指派,江山平教授参加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科研攻关组牵头组织的新冠肺炎防治工作会议,根据会上决议,江山平教授牵头承担了广东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科技攻关应急专项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低分子肝素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预防肺微血管栓塞对改善新型冠状病毒重症肺炎预后的作用,目前该研究成果已运用到新冠肺炎重症病人的救治方案中,取得很好成效。1月27日,江山平教授参加了包括中科院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徐涛院士等在内的新冠肺炎防治工作会议,与徐涛院士深入探讨了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并制定了科学的研究方案。方案制定后,江山平教授联合定点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在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开展了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2月7日,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卫健委联合组织,由钟南山院士主持,全省十余家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院相关专家参与,共同制定了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多中心协作方案和形成了专家共识。全省10余家定点收治医院按协作方案和专家共识,开展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试用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单鸿院长作为项目总负责人。截至2020年3月4日,累计入组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患者120例,其中轻型9例,占比7.50%;普通型107例,占比89.1%;重型4例,占比3.33 %。目前服用药物后咽拭子核酸检测转阴患者110例,转阴病例中,轻型9例,占比100%(9/9);普通型97例,占比90.65%(97/107);重症4例,占比100%(4/4);平均用药后4.4天转阴。接受磷酸氯喹治疗的120例患者中无1例发展为危重型,目前已出院81例。用药过程中,暂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2月18日下午,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二十四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情况,重点介绍广东目前疫情防控科技攻关进展情况。江山平教授应邀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磷酸氯喹的科研临床实践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卫健委以及高级别专家组的高度肯定,2月19日,国家卫健委、中医药局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磷酸氯喹被纳入其中。2月24日,江山平教授向国家卫健委汇报了最新的临床研究实验结果,为改善临床救治效果提出调整方案。2月27日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发布《关于调整试用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用法用量的通知》,进一步科学指导磷酸氯喹的用药使用。
中山大学 2021-04-10
治疗Trousseau综合症新药研发
血栓形成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称之为Trousseau综合症,这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而且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及缩短生存期。因此,预防血栓形成和及时正确治疗血栓栓塞,对肿瘤患者延长生存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两种特有蛋白为研究重点,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具有抗肿瘤和溶栓活性的新的嵌合蛋白,以研发新型治疗Trousseau综合症的生物药物。 该药物即可刺激人体免疫机能抑制肿瘤生长,又可激活人体溶栓系统,溶解肿瘤发生过程中并发的血栓,具有无副作用、低抗原性、低分子量等优点,这为恶性肿瘤并发血栓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型生物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际应用意义。现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授权两项,研究成果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辽宁大学 2021-04-11
中频微电流乳腺癌治疗
1 成果简介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女性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 7-10%,发病率位居大城市女性肿瘤的第一位,已成为最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且呈逐年升高、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本成果立足于微电流能够在电极表面产生大量的氧化自由基,通过透化作用进入细胞,以及使得细胞内 Ca2+ 浓度大量增加,从而造成细胞死亡的特点,针对放疗、化疗等肿瘤治疗方法过程复杂、疗效不够理想、治疗后易复发、毒副作用大等问题,研发出利用中频交变微电流抑制乳腺癌的新方法, 所采用中频交变微电流的频率为 100-300kHz,电流大小为101-103μA,电场强度为 2-4 V/cm,相比较电化学疗法,减少了使用者的不愉快感及毒副作用;相比较陡脉冲电场的所采用的高电场强度( >10 kV/cm),使用更安全;而相比较肿瘤治疗电场需要长时间不间断治疗,作用时间更短,仅为 30 分钟,因此中频交变微电流拥有其自身特有的优势。 该方法证明: 1) 中频交变微电流可以有效地抑制体外人乳腺癌细胞株 (MCF-7) 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和坏死; 2) 中频交变微电流杀伤肿瘤细胞的可能机制为影响细胞周期,改变细胞内部结构,改变细胞外部结构使细胞表面产生电穿孔; 3) 中频交变微电流可有效地抑制荷瘤鼠皮下肿瘤的生长,且辅助化疗的效果更好; 4) 中频交变微电流无化疗明显的毒副作用,安全性好。 目前我们实验室已经完成了两代中频微电流治疗样机的研发, 样机具有双通道,频率范围为 10-500kHz,内置多种刺激模式,多种刺激波形,并且已经系统完成了细胞实验并且取得积极效果,目前正进行动物实验。 上图 样机图片 在中频微电流肿瘤治疗方面,我们是国内唯一的设备研发和实验研究团队,我们研究发现中频微电流能明显抑制乳腺癌等细胞增生和动物肿瘤生长, 对此并发表多篇 SCI 文章,在中频微电流的药物增敏作用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积极成果。2 效益分析各种乳腺疾病患者比率达 52.4%,大大高于女性其他慢性常见病,其死亡率在我国妇女恶性肿瘤中位列第一,现有的乳腺癌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化疗等均存在残癌、术后并发症等问题。晚期乳腺癌出现多发转移、 放化疗效果差、 死亡率高。所以,开发新的乳腺癌治疗新技术意义重大,并且前景广阔。3 合作方式转让或者联合推广。4 项目所属行业领域医疗卫生。
清华大学 2021-04-13
中频微电流乳腺癌治疗
1 成果简介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女性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 7-10%,发病率位居大城市女性肿瘤的第一位,已成为最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且呈逐年升高、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本成果立足于微电流能够在电极表面产生大量的氧化自由基,通过透化作用进入细胞,以及使得细胞内 Ca2+ 浓度大量增加,从而造成细胞死亡的特点,针对放疗、化疗等肿瘤治疗方法过程复杂、疗效不够理想、治疗后易复发、毒副作用大等问题,研发出利用中频交变微电流抑制乳腺癌的新方法, 所采用中频交变微电流的频率为 100-300kHz,电流大小为101-103μA,电场强度为 2-4 V/cm,相比较电化学疗法,减少了使用者的不愉快感及毒副作用;相比较陡脉冲电场的所采用的高电场强度( >10 kV/cm),使用更安全;而相比较肿瘤治疗电场需要长时间不间断治疗,作用时间更短,仅为 30 分钟,因此中频交变微电流拥有其自身特有的优势。 该方法证明: 1) 中频交变微电流可以有效地抑制体外人乳腺癌细胞株 (MCF-7) 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和坏死; 2) 中频交变微电流杀伤肿瘤细胞的可能机制为影响细胞周期,改变细胞内部结构,改变细胞外部结构使细胞表面产生电穿孔; 3) 中频交变微电流可有效地抑制荷瘤鼠皮下肿瘤的生长,且辅助化疗的效果更好; 4) 中频交变微电流无化疗明显的毒副作用,安全性好。 目前我们实验室已经完成了两代中频微电流治疗样机的研发, 样机具有双通道,频率范围为 10-500kHz,内置多种刺激模式,多种刺激波形,并且已经系统完成了细胞实验并且取得积极效果,目前正进行动物实验。 上图 样机图片 在中频微电流肿瘤治疗方面,我们是国内唯一的设备研发和实验研究团队,我们研究发现中频微电流能明显抑制乳腺癌等细胞增生和动物肿瘤生长, 对此并发表多篇 SCI 文章,在中频微电流的药物增敏作用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积极成果。2 效益分析各种乳腺疾病患者比率达 52.4%,大大高于女性其他慢性常见病,其死亡率在我国妇女恶性肿瘤中位列第一,现有的乳腺癌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化疗等均存在残癌、术后并发症等问题。晚期乳腺癌出现多发转移、 放化疗效果差、 死亡率高。所以,开发新的乳腺癌治疗新技术意义重大,并且前景广阔。3 合作方式转让或者联合推广。4 项目所属行业领域医疗卫生。
清华大学 2021-04-13
精确放射治疗系统研制与应用
“精确放射治疗系统研制与应用”成果成功研制了用于肿瘤放射治疗的重要设备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和自动多叶准直器(MLC),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模拟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X射束的强度分布,首次用“特征线”法计算X束剂量,计算精度高、速度快,其结果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获得7项发明专利。研制的TPS软件已在国内外百余家医院应用,占有近20%的国内市场份额,为5万名肿瘤患者进行了放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川大学 2016-04-22
治疗肺癌抗 LunX 单抗药物
成果创新点 我们研究发现 LunX(肺特异 X 蛋白)可作为肺癌治疗 的潜在靶点。并在人肺癌移植瘤模型中,发现 LunX 抗体明 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并呈现剂量依赖性;LunX 抗体 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转移瘤模型小鼠的生存率;进一步已获 得 LunX 抗体 CDR 序列并构建 LunX 人源嵌合抗体稳转细胞 株,建立了小规模的 GMP 中试生产与纯化体系。完成了体 内外药效学与药理学研究,具备明显的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 ...
  • 74 7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