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经济型互动录播教室音频系统
  2015年,深圳台电(TAIDEN)首次将国际先进的数字红外技术引入到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全球首创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便于管理、音质清晰等特点的数字红外无线教学扩声系统,为教学环境传声系统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   深圳台电继续创新, 将数字红外音频传输及控制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与阵列麦克风技术集成, 首创TES-5680互动录播教室音频系统。该系统采用数字红外技术拾取老师授课声音,声音拾取达到广播级音质。采用阵列麦克风拾取学生声音,经过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对拾取的音频进行降噪处理(ANC)、回声消除处理(AEC)和声音反馈抑制处理(AFC), 再经过混音之后输入到录播系统(兼容第三方录播设备),将阵列麦克风检测到的声源定位信息传送到云台摄像机可实现发言学生的自动视频跟踪, 同时将老师的声音单独输出至扩声系统进行现场扩声,形成理想的教学录播及扩声系统解决方案。 系统特色 应优质常态化教学录播而生 老师专用数字红外无线音频采集通道 内置阵列麦克风在5-8米半径范围内360°精准拾取学生声音 高性能DSP处理器对拾取音频进行噪声消除(ANC)、回声消除(AEC)和声音反馈抑制(AFC) 师生声音混音比例可调, 输出到录播系统, 完美实现互动教室音频录制 采用先进人工智能技术, 自动识别声音位置, 配合云台摄像机自动追踪发言学生 高品质还原课堂教学声音 老师专用音频采集通道可达广播级音质水平 信噪比高达85 dBA以上 学生麦克风可进行闪避设置, 确保双方麦克风均有声音输入时突显老师授课声音 杜绝射频辐射, 绿色又健康 数字红外音频传输与控制技术(dirATC), 超强抗干扰 扩声系统无射频辐射, 为师生健康护航 双色麦克风指示灯圈 双色麦克风指示灯圈用于显示阵列麦克风处于待机或使用状态 可分12段显示声音方向 系统高度集成, 外形小巧美观 阵列麦克风与数字红外无线扩声系统融为一体 外形小巧, 连线简单, 确保安装环境整洁美观 兼容第三方录播系统   定单信息  TES-5680M 互动录播教室音频系统接收器 TES-5680M…………………………………互动录播教室音频系统接收器(含数字红外接收器,内置阵列麦克风,内置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可实现ANC、AEC和AGC,支持基于声音定位的视频跟踪)   TES-5680BX 互动录播教室音频系统控制盒 TES-5680BX…………………………………互动录播教室音频系统控制盒(可配2个无线麦克风,1路线路输入,1路线路输出+1路录音输出,支持数字音频输入/输出(micro USB口),内置音频功放,可连接4只音箱)   TES-5681BX 互动录播教室音频系统控制盒 TES-5681BX…………………………………互动录播教室音频系统控制盒(可配2个无线麦克风,1路线路输入,1路线路输出+1路录音输出,支持数字音频输入/输出(micro USB口))   TES-5682 经济型录播教室音频系统 TES-5682……………………………………经济型录播教室音频系统(内置麦克风阵列,内置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可实现ANC和AGC,USB接口供电及数据传输)
深圳市台电实业有限公司 2021-08-23
经济型原装进口分析天平
产品详细介绍    快速2秒稳定 可拆装大型防静电弧形防风罩 精巧外型设计:198 mm × 294 mm  旋转滑动门设计,宽敞的称量空间  内置校准砝码,自动自校准(HR-AZ)  高清晰背光源液晶显示  14种称重单位,内含一用户自编程的称量单位  GLP/GMP/GCP/ISO格式  ACAI自动计数精度提高功能  百分比功能  自动环境调节功能&保持功能  统计计数功能  带蜂鸣器比较输出  自动开关机功能  下挂钩功能  密度测量功能  内置可充电电池(选配) 外部输入/输出RS-232C接口USB接口(选配)带Win-Plus的以太网接口(选配) 选配件HRA-02 USB接口HRA-08 带Win-Plus的以太网接口HRA-09 可充电电池* 注意:HRA-02,HRA-08以及HRA-09三者不能同时使用。 规格说明  
广州艾安得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雷朝滋: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5月28日,作为2023年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板块重点活动之一,世界知名高校技术转移发展大会于中关村软件园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将持续推进高校技术转移体系和能力的建设,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 雷朝滋 在“2023中关村论坛”世界知名高校技术转移发展大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世界知名高校技术转移发展大会,与各位共同交流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我谨代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向与会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5月25日,习近平主席专门向中关村论坛发来贺信,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的高度重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时代十年,中国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显示,2022年中国名列第11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供给侧。近年来,中国高校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加速汇聚创新资源,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实现跃升,取得一批重大科技突破,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创新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据统计,2021年度高校专利授权数量超过30万项,通过转让、许可等方式转化专利的合同金额达88.9亿元。 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政府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面临新的要求和任务,我们认为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相比,中国高校科技创新支撑服务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仍存在不小的差距,科技创新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为此,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与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合作,联合出台了《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 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完善高校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体系,推行专利申请前评估和职务科技成果披露制度;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高质量科技成果创造,加快实现产业化;联合开展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持续提升高校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专业化水平;联合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探索布局未来产业科技园,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与产业更好对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后,我们将持续推进高校技术转移体系和能力的建设,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高校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产业的需要,强化与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加强科学研究系统布局,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需求更加紧密结合,加快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的紧密联系,加强高质量科技成果创造,支撑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提升技术转移效率。积极借鉴国外高校技术转移先进经验做法,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新机制,大胆创新技术转移机制、大力强化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促进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 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希望通过此次大会,搭建起技术转移交流合作的桥梁,持续深入推动促进国内外高校开展交流合作,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积极吸纳更多国内外技术成果在中国市场转移转化,也推动中国高校的科技成果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享、所用,共同造福人类。 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也欢迎更多的国内外高校积极参与世界知名高校技术转移发展大会,加强交流,共享经验,共同发展。谢谢大家!
高校科技进展 2023-05-31
关于印发《关于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切实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制定以下若干措施。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2023-03-08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科学技术和教育统计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08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55%,其中基础研究经费1951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资助5.19万个项目。
国家统计局 2023-02-28
专家报告荟萃① | 雷朝滋:加强企业主导的校企协同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等学校必须深入思考“强化企业主导的校企合作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以促进高质量发展”这一议题,在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高等学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供给侧,究竟应该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什么样的高质量科技供给?我们应采取何种策略推进科技创新,我们的主要战场又将位于何处?我们必须认识到,校企合作不仅仅是教育与产业的简单结合,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战略性的伙伴关系。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12-04
科技讲堂第二讲预告|雷朝滋: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中国教育在线及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平台共同举办“落实全会精神 建设科技强国”科技讲堂活动。旨在通过权威解读、经验分享、实践探讨等方式,全面深化对全会精神的理解,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强劲支撑。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4-09-20
新时代新文科建设创新发展论坛在重庆召开
11月15日,新时代新文科建设创新发展论坛在重庆顺利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陈渝,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林维出席会议并致辞。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燕主持论坛。
西南政法大学 2024-11-27
昊星自动化:以技术引领行业,以合作驱动发展
2025年2月7日,珠海昊星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下简称:昊星)作为广东实验室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成功举办新春行业交流活动。广东省实验室设计建造技术协会(下简称:协会)秘书长罗菲同霍尼韦尔、广东易众洁净科技等9家会员单位代表到访,与公司总经理张雁翔、市场总监林旭峰等管理团队共话行业发展。
珠海昊星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2025-02-21
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是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省政府领导的正厅级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与陕西省行政学院为一套机构。院长由省政府秘书长兼任。 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最早为1949年9月成立的西北党校二部,建校已60余年。学院主要以培养应用型现代经济管理,特别是财经类专门人才为主,面向全国10多个省区招生,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3600人,已累计培养毕业生2万余人。与香港公开大学联办的研究生(MBA)教育在册人数100多人。学院设有基础理论教研部、公共管理系、工商管理系、经济系、财务管理系、计算机应用系、外语教研部、电子设备与信息管理处、图书馆、对外合作办公室、干部教育培训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改革研究所、陕西经济研究所等32个处级建制部门。学院学科涵盖经济管理、电子政务、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并有财务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物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等23个专业。学院主办的《学报》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院已在许多领域培养出自己的学科带头人,建立了一支门类齐全,符合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30人,其中专职教师170人,副高级职称以上近100人,“双师型”教师71人,并有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聘有一批相对稳定,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兼职指导教师。 学院秉持“敬人敬业,求是求新”的校训,坚持“以职业为根本,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树品牌,以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设有国家级、校级等多种奖、助学金,并对特困生提供多种助学保障,为学生成才创造有利条件。学院发挥与省行政学院两校一体的优势,大力推行与行业、企业合作,院内学习与社会学习相结合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积极探索“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育人模式,采用课堂教学与职场训练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课业考核与岗位考核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方式,建立了24个校外实训基地,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过硬职业技能、较高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职业人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85%以上,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各级政府、企业的主要领导、部门主管和业务骨干。 学院坐落于13朝古都西安,共有校本部、北校区和南区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约180亩,校舍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校园内教学楼功能完备,学生公寓温馨舒适。院图书馆馆藏图书近25万册,各种期刊资料1000余种,外文刊物24种。建有设备先进、覆盖全面的校园网络和计算机实验中心、各种专业实验室、多媒体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等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校园环境优雅,是一个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正在努力创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致力于把学院建设成“专业特色鲜明,培养模式科学,院企合作紧密,就业前景广阔,社会声誉良好”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为陕西建设西部强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65 6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