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骨骼肌超微结构模型XM-169
XM-169骨骼肌超微结构模型   XM-169骨骼肌超微结构模型示肌膜、肌纤维膜、线粒体、肌质网、终池、纵管、横小管、T小管、三联管的形态及相互关系,示肌原纤维中粗丝与细丝的排列方式。 尺寸:放大,20.5×19.5×28.5cm 材质:玻璃钢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脊髓的内部结构和上、下行纤维电动模型
XM-D007脊髓的内部结构和上、下行纤维电动模型   XM-D007脊髓的内部结构和上、下行纤维电动模型显示上下纤维和脊髓损伤传导,附以灯光演示脊髓内部结构和上下行纤维不同传导表现,模型分别为脊髓中颈节横切面、3/4胸节横切面、1-3腰节横切面、2/3骶节横切面和附脑干锥体交叉横切面。   一、示教内容: ■ 上行纤维束: · 薄束和楔束分别向脑部传导来自下肢和上肢的本体感觉以及精细或辨别性触觉。 · 脊髓小脑束由同侧背核发出,上行经小脑下脚止于小脑皮质,接受来自同侧躯干下部和下肢的本体感受器以及皮肤触压感受器的冲动。 · 脊髓丘脑束传导痛、温、触觉。传导来自下肢感觉的纤维位于传导束的表浅部,而传导上肢感觉的位于传导束中靠近灰质的部位。接受后根中较细神经纤维传入。 ■ 下行纤维束: · 皮质脊髓束是脊髓内最大的下行束。起源于大脑皮质,在延髓下部的锥体大部份交叉越边到对侧脊髓侧束的后部下行,下行可达骶髓。下行过程中,此束沿途发出纤维止于同侧脊髓灰质。 · 前庭脊髓束起于同侧延髓前庭外侧核下行于脊髓前索外侧部,止于灰质VIII层和一部分VII层。此束主要兴奋躯干肌及肢体的伸肌,调节身体平衡。 · 网状脊髓束以同侧为主,行于白质前索和侧索前内部,止于灰质VII和VIII层。主要对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运动控制。 ■ 上下行纤维束的演示。   二、技术参数: ■ 尺寸:48×33×67cm ■ 材质:PVC材料+木框   三、标准配置: ■ XM-D007脊髓的内部结构和上、下行纤维电动模型:1台 ■ 电源线:1根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XM-169骨骼肌超微结构模型
XM-169骨骼肌超微结构模型   XM-169骨骼肌超微结构模型示肌膜、肌纤维膜、线粒体、肌质网、终池、纵管、横小管、T小管、三联管的形态及相互关系,示肌原纤维中粗丝与细丝的排列方式。 尺寸:放大,20.5×19.5×28.5cm 材质:玻璃钢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及结构分析实验装置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及结构分析实验装置包括五种设备,可以单独或成套使用。该套设备适用于机械设计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具有鲜明的特点。 即:(1)它对应课程的主要内容,包含了各种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部件; (2)具有工程实用背景,使用功能明显; (3)有良好的直观性; (4)结构复杂程度适中,传动方案和结构新颖。学生通过对装置的传动方案与结构的分析,可以掌握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和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培养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能力、结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该实验设备已通过了校级鉴定,达到了国内机械设计实验教学的先进水平,并已获得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及全国第三届高等学校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评选获优秀奖。 1.CS-I型冲压机及送料装置 2.JZ-I型间歇送料及冲压装置 3.ZS-I型转位及输送装置 4.TS-I型提斗上料装置 5.BS-I型步进输送机
哈尔滨工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2022-11-22
非限制条件下车牌检测与识别
与停车场车辆计费等限制条件下的车牌识别应用场景不同,本项目可以实现多种复杂环境下多车牌多角度的车牌检测与识别。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5-04
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
河南大学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马远方教授团队,联合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同研发取得了这一阶段性成果。据介绍,马远方教授团队采用纳米硒法免疫层析技术研发了新冠病毒特异性IgM和IgG两种检测试剂盒,可在5至10分钟时间完成新冠抗体快速筛查。该试剂盒无需检测设备,检测结果肉眼可读,可在多种应用场景快速、方便的筛查新冠病毒疑似感染人群以及无症状感染者。
河南大学 2021-04-10
核酸单分子荧光图像测序智能检测技术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张盛副教授团队在已开展的核酸测序方面的专用图像传感元器件关键技术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单分子荧光图像测序的冠状病毒核酸智能检测技术”重大攻关项目研究方案。课题组通过远程网络讨论与协作等多种方式,组织了相关学科的专家多次进行技术研讨,并与深圳市行业内的权威机构合作,在两周内快速进行原理论证,形成技术方案,完成智能检测装置的原型结构设计及前期研究准备工作。 项目致力于开发具有核酸智能检测能力的低成本嵌入式物联网设备,为公共卫生防疫事业提供更加有力、且具备“提前生产、快速部署、分散检测”特点的新型核酸检测的解决方案,有望实现未来冠状病毒传染事件中基因序列的快速发布与潜在感染者的本地化核酸检测能力快速部署,帮助医护人员和民众在家庭或社区对感染或疑似患者进行现场筛查,减少潜在感染者的聚集与交叉感染,快速实现核酸检测层次的确诊检验与病症初筛,助力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的提高和储备。
清华大学 2021-04-10
生物传感农药残留检测仪器研发技术
项目介绍: 农药残留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当前更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加强、加快开发食品和饮用水安 全保障技术以及生态和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大幅度提高改善环境、 食品质量的科技支撑能力不仅重要,也极为紧迫。本项目基于生物传 感器分析技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目前已有的发明专利及取 得的科研成果,重点解决我国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中存在的检测、控 制和监测技术难点,创新性研发用于农药残留监测的生物传感快速筛 查装置及系统,并建立示范基地进行推广示范。 本项目基于南开大学分子识别与生物传感实验室在农残检测生 物传感器方面的研究基础和开发经验,综合科研合作院校、研究单位 以及企事业单位在相关技术领域的研发优势,将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仪器研制、样机生产和应用示范推广有机结合在一起,设计构建性价 比高、操作简便、耐久性强的高性能生物传感检测系列装置以用于农 药残留检测,并进行样机试制(便携式和台式);与常规农残检测技 术和设备进行对比实验,优化所研发装置的各项性能指标;进一步将该生物传感检测装置用于水体、土壤以及农作物中农药残留量的实际 检测,共同探讨生物传感器在环境污染防治、农药残留污染物监测评 价体系中的应用,真正做到“产学研”相结合,为高新科学技术有效 服务于民生领域起到示范推广作用。 本项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现有科研成果与专利基础上,以纳 米生物传感器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农药残留量传感检测器,技术上要求 高度保持生物活性物质的活性,不易脱落,提高电极使用寿命,这对 实现农残生物传感检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 创新性地应用于农药残留量检测领域,在充分发挥纳米生物传感器特 异性强、灵敏度高、一般无需进行样品预处理等技术优势的同时,进 一步将生物活性材料、纳米材料、表面修饰技术等多项最新研究成果 有机结合,弥补了传统检测分析方法的局限与不足,可实现对农残检 测的实时化、动态化、直观化与可视化,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 目前国内外研制成功的可实际应用的农药残留传感检测仪器鲜有报 道。 技术优势和特点: 1) 灵敏度高,针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最低检测限 可达到 10-9 mg/kg,接近常规分析仪器的最低检测限; 2) 检测迅速,2 分钟之内可以完成农残检测,可实现大批量样 品的快速筛查; 3) 特异性好,检测结果不受果蔬中色素、土壤、微尘等杂质的 干扰,检测准确度高;4) 操作简便,一般不需对果蔬样品进行复杂的预处理,可将样 品中待测成分的分离与检测合二为一,使整个检测过程简便迅速,容 易实现自动分析; 5) 成本低廉,台式农药残留传感检测仪器的生产成本远低于大 型分析仪器,便于推广普及; 6) 稳定性好,相对标准偏差 RSD ≤ 2.18%。
南开大学 2021-04-11
低功耗、手持式塑料分类检测装置
项目简介: 市场上的塑料制品应用十分广泛。塑料的废弃物由于自然降解困 难,对环境污染较大。同时,塑料原料的价格较高,大约 7000-13000 元/吨,其回收价格大约在 5000 元/吨左右。对塑料制品进行回收利用具有较高的环境保护意义和经济价值。 在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中,如何对塑料进行分类是一个重要的过 程。不同的塑料、不同的颜色和品质都具有不同的价格,回收后用于 生产的产品范围也不同。 本项目基于近红外传感技术和颜色传感识别,设计了一种便携式 的低功耗塑料分选设备,可针对饮料瓶中的 PET 和 HDPE 两种塑料 品进行分选。 项目特色: 低功耗手持式垃圾分类检测装置包括红外光源、红外传感器、颜 色传感器、传感器检测电路以及 BLE 通信电路等。可以识别分选饮 料瓶片中的 PET 和 HDPE 塑料,并对 PET 的颜色进行识别。 识别检测装置的模型如下图所示。其中的锂电池长度为 65 mm, 布局优化后整个装置所占空间会进一步缩小。
南开大学 2021-04-11
迟钝爱德华氏菌快速检测试纸条
迟钝爱德华氏菌 (Edwardsiella tarda) 是目前水产养殖业中具有极大危害的革兰氏阴性病原 菌,是近年来经济养殖鱼种鲆鲽类腹水病的首要病原之一。 本项目将免疫层析技术应用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检测,制备迟钝爱德华氏菌单克隆抗体 并以胶体金标记,研制快速检测试纸条。该试纸条具有良好特异性,与水体常见细菌无交叉反 应,灵敏度可达105 CFU/ml,3~10min即可观察结果,为迟钝爱德华氏病现场快速诊断提供了 便捷、可靠的工具。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9 70 71
  • ...
  • 221 22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