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高稳定性蛋白质-壳聚糖复凝聚交联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蛋白质‑壳聚糖复凝聚交联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将芯材与不含还原糖的或含有还原糖的蛋白质溶液混合,高速分散形成O/W型乳状液,再加入壳聚糖溶液,调节pH,让蛋白质与壳聚糖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发生复凝聚反应,形成复凝聚相沉降在芯材乳滴周围而得到微胶囊,离心收集微胶囊,加热,使蛋白质‑壳聚糖、蛋白质‑壳聚糖‑还原糖两两之间发生美拉德反应引发交联而提高微胶囊的稳定性。本发明简单易行、安全、高效,适于大规模生产;本发明可广泛用于具有良好热稳定性芯材的包埋,对于开发高稳定性的蛋白质‑壳聚糖复凝聚微胶囊体系和推进复凝聚微囊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人源氨基酸转运蛋白复合物b0,+AT-rBAT的最新研究成果
b0,+AT-rBAT是人体内的一种氨基酸转运蛋白复合物,属于异源多聚体氨基酸转运蛋白(HAT)家族。异源多聚体氨基酸转运蛋白,由轻链蛋白和重链蛋白构成。b0,+AT是其中的轻链蛋白,负责转运底物。而rBAT是其中的重链蛋白,具有负责轻链蛋白细胞膜定位(即将轻链蛋白“护送”到细胞膜上)和维持轻链蛋白的稳定性的作用。b0,+AT主要分布于小肠和肾脏中。b0,+AT或者rBAT的突变,会诱发胱氨酸尿症,一种先天性遗传疾病。患者尿路中常有胱氨酸结石形成,造成肾绞痛,可引起尿路感染和肾功能衰竭。该病作为一种隐性遗传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7000,属于罕见病的一种。研究b0,+AT-rBAT的最新研究成果,揭开了胱氨酸尿症发病的分子机理。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将能帮助我们认识胱氨酸尿症,为可能的治疗方案提供线索。本项研究工作在全世界首次解析了b0,+AT-rBAT的高分辨率电镜结构。结构显示,b0,+AT蛋白与rBAT蛋白首先形成异源二聚体分子,然后两个异源二聚体分子通过rBAT蛋白的相互作用再进一步形成一个二聚体。体外转运实验表明rBAT蛋白对b0,+AT蛋白的转运活性是必需的;也就是说,b0,+AT要正常发挥转运功能,需要有rBAT蛋白的存在。这与周强实验室2019年解析的LAT1-4F2hc复合物相似。LAT1-4F2hc复合物同属HAT家族,其中的4F2hc蛋白是LAT1蛋白发挥转运活性所必需的。同时,该研究也首次解析了b0,+AT-rBAT和它的天然底物精氨酸的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解释了它的底物识别机制。如果把b0,+AT-rBAT复合物比做生物膜上的一艘船,那么被转运的精氨酸,可以被理解为“货物”。研究人员通过解析b0,+AT-rBAT与底物的复合物的结构,可以了解该“货物”如何加载到船上的——这个过程,即为“识别机制”。在底物结合点附近,科研团队还鉴定出了底物结合位点附近的一个转运调控区域。通过点突变和同位素转运实验,他们证明了该转运调控区域对于b0,+AT-rBAT的转运功能至关重要。西湖大学黄晶实验室采用了分子模拟的方式,亦验证了该区域的重要性。对于b0,+AT-rBAT复合物突变而导致的胱氨酸尿症,基于上述研究,研究团队进一步揭开了该疾病发生的机理。通过分析已解析出的b0,+AT-rBAT的高分辨率结构,研究人员对突变的位点进行了准确定位,并对这些位点进行了体外生化实验的验证。结果显示,b0,+AT-rBAT的关键位点的突变影响了氨基酸转运的活性,造成了胱氨酸尿症。
西湖大学 2021-04-11
利用秸秆和废弃动物蛋白制造木霉固体菌种及木霉全元生物有机肥
本成果发明了以秸秆和废弃动物蛋白酸解氨基酸为原料,物料和空间均无需严格灭菌下大规模制造木霉固体菌种的技术工艺,突破了木霉全元生物有机肥制造技术瓶颈。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木霉生物量大、根表定殖能力强、次生代谢产物种类多和含量高,促生和生防效果比细菌更显著,但木霉在液体扩繁后期不能有效产孢,需再进行固体发酵才能获得高浓度木霉固体菌种,传统工艺原料贵、物料严格灭菌成本高,难以扩大规模,这是木霉生物有机肥产业中的技术瓶颈。本成果发明了以秸秆和废弃动物蛋白酸解氨基酸为原料,物料和空间均无需严格灭菌下大规模制造木霉固体菌种的技术工艺,突破了木霉全元生物有机肥制造技术瓶颈。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调控组蛋白修饰的新思路《德国应用化学》刊发西湖大学吴明轩团队最新成果
组蛋白H3的N端翻译后修饰在调控基因转录活性和染色质结构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其异常修饰可能会导致发育紊乱和癌症的发生。
西湖大学 2022-11-29
一种构建蔷薇科原始染色体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构建蔷薇科原始染色体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方法是通过对比苹果、草莓和梅花三个蔷薇科已知基因数据,鉴定同源基因,确定参考物种染色体间关系,确定已测序物种与参考物种染色体间关系,从而构建蔷薇科原始染色体和确定测序物种从祖先染色体的进化历史。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2-01
一种刺槐的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刺槐的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的方法,以不同胚龄的合子胚为外植体,以ms基本培养基+mes?500mg/l+谷氨酰胺250mg/l+水解酪蛋白500mg/l+萘乙酸0.1-1.0mg/l+6-苄氨基腺嘌呤0-1.0mg/l+蔗糖30g/l+琼脂6g/l为体细胞胚诱导培养基,直接诱导获得刺槐体细胞原胚,然后进行体细胞胚的成熟、萌发、壮苗培养获得再生植株。本发明方法中体细胞胚的诱导率高,每个外植体平均体细胞胚数达到5.4-10.8个;体细胞胚萌发率、移栽成活率高,可以在短期内形成大量优良的刺槐再生植株,是工厂化大规模生产刺槐植株的简便、快捷的技术体系。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2-01
一种天然高乳化性油脂体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高乳化性油脂体粉末及其制备方法。油脂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原料玉米胚芽破碎;(2)将破碎后的玉米胚芽与水混合,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第一次浸提;(3)将浸提后的混合物料进行磨浆;(4)将磨浆后的混合物料进行第二次浸提;(5)将第二次浸提后的混合物料进行过滤,收集滤液;(6)将滤液进行离心,收集上层物料,即可得到所述油脂体。本发明方法提高了油脂体的得率,方法无毒简便,成本较低,适合工业化;通过添加外添蛋白和均质使得油脂体乳液具有良好的乳化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粉体在室温下有良好的储藏性能,可作为植脂末更健康的替代品。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树状两亲体结构化高效水处理剂
水中微量痕量污染物的清除仍是科技界的严重挑战技术。微量污染物的累积作用和毒害作用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当前缺乏的是低成本、低投入、高效和易推广的技术。常规吸附剂如活性炭虽然易从水体分离,但由于表面缺乏精细电子和拓扑结构,难以捕捉微量痕量污染物。本项目致力于开发一种表面精细结构化的、能大规模生产的高效水处理剂。最近我们发现用树状两亲体可以调控浓乳液聚合,提供了一种直接大规模获得表面结构化材料的方法。由于树状两亲体不仅能在界面组装,自身还能提供各种期望的电子环境和拓扑环境,从而高效地与各种客体分子互补,使捕捉微量客体分子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随着大量树状体被报道,有数种已经商业化,由此衍生的树状两亲体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理论上讲,各种树状两亲体可同时参与稳定浓乳液,形成类似斑豹的表面结构,这进一步为同时清除广谱微量水污染物提供了可能。初步研究表明,这类吸附剂能创纪录地将水中典型致癌芳烃降低到十亿分之一以下;典型有机离子的浓度降低到千万分之一以下。该材料不会向水中带来任何新污染物,能保证优质饮用水的获得。
同济大学 2021-04-11
一种构建蔷薇科原始染色体的方法
项目成果/简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构建蔷薇科原始染色体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方法是通过对比苹果、草莓和梅花三个蔷薇科已知基因数据,鉴定同源基因,确定参考物种染色体间关系,确定已测序物种与参考物种染色体间关系,从而构建蔷薇科原始染色体和确定测序物种从祖先染色体的进化历史。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4-11
夏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全程机械化技术
该项目以设施轻简化和水肥高效利用为核心,研究建立了夏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田 间管网布局模式、测墒补灌、基肥减施后移水肥精量调控技术;并研发了铺、收管以及 智能化滴灌灌溉施肥等轻简化设备,创新集成了夏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全程机械化技术, 建立了相关技术规程,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该技术有效解决了目前规 模种植下夏玉米关键生育期缺水灌溉不及时,中后期追肥难,脱肥严重,水肥浪费严重, 以及用工成本高、产量不稳定等问题。 近年来分别在潍坊、邹平、烟台、青岛等地进行了夏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全程机械化 技术示范推广,辐射推广面积累计达到50多万亩。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5 96 97
  • ...
  • 144 14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