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抗辐射药物龙抗 1 号的开发(产品)
成果简介: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及核能、电磁能在军事、科技、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研究辐射损伤防治手段、积极寻找有效抗辐射损伤药物 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龙抗 I 号”是运用多种活性成分筛选技术从丰富的傣药资源中精心筛选出的特色抗辐射药物。 技术领域:傣药开发、抗辐射药物 应用范围:空间需求,载人航天;航空需求(飞行员高空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鬼臼毒素类抗癌药物的研収
鬼臼毒素类抗癌药物的研发是陈世武教授团队历经 10 年研发的三类结构新颖的鬼臼毒素类候选药物。该技术以鬼臼毒素及其类似物鬼臼毒素为底物,利用拼合原理,设计合成的衍生物较临床药物依托泊苷相比,具有高效低毒和适宜的溶解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该类药物的耐药性,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和市场应用前景。
兰州大学 2021-04-14
一种用于抗肿瘤的砷组合药物
砷在人体内的化学形式可以分为三价砷和五价砷。三价无机砷酸(盐)毒性较大,易在体内蓄积,主要经胃肠道缓慢排泄。五价无机砷酸(盐)相对毒性较低,不易在体内蓄积,主要经肾脏快速排泄[1]。他们在体内的甲基化和代谢决定着砷的毒性作用。细胞内蛋白的相邻巯基是三价砷的主要化学受体。三价砷与巯基结合可致毒。如与酶分子内的巯基作用后可抑制其活性,干扰酶的生理功能、结构与代谢,继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改变,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2]。五价砷对机体的影响表现在它可以模拟无机磷酸盐,不仅能在细胞转运系统和酶促反应过程中替代
兰州大学 2021-04-14
基于生物材料的纳米药物基础与转化研究
载药量高达到400%(w/w)的多功能纳米载体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南京大学医学院胡一桥教授和吴锦慧教授科研团队,围绕生物材料的理化及生理特性,聚焦药物临床治疗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难题,首创“单元-多维”生物材料成形理论,突破了“超强疏水/高比重”物质的高效负载、体内传输、体外贮存三大关键科学技术难题,构建了载药量高达到400%(w/w)的多功能纳米载体。 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BME,Nature Communication、PNAS、Science Advances上,并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苏省发明专利金奖。据此项研究成果,建立了“Bottom-Up”的规模化制备生物纳米药物的生产线,完成了以蛋白类生物材料为载体的抗肿瘤靶向药物的规模化制备和临床研究,相关药物1项在临床试验,1项获得NMPA的批准上市。有效的解决了进口类似品种价格高,患者无法承受的问题。
南京大学 2022-08-12
上海科技大学GPCR抗体药物专利许可
目前已上市的GPCR抗体药物仅有两例,远远滞后于GPCR小分子药物的发展,但其抗体的高选择性、安全性、丰富的效应功能使之成为极具潜力的新一代GPCR药物发展方向,尤其对肿瘤、代谢等相关GPCR靶点。
上海科技大学 2023-03-16
荔枝螺在制备解热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发 明 人】唐于平;刘欣;段金廒;刘睿;郭建明;丁少雄;林祥志;林汝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荔枝螺在制备解热抗炎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筛选荔枝螺的药理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荔枝螺软体提取物或荔枝螺壳粉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的急性炎症模型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现出很好的解热、抗炎活性,并且还具有抗氧化能力,增强SOD活力,清除氧自由基,减少丙二醛的释放作用。为充分利用广阔的海洋资源,开发新的安全有效的海洋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河南大学研发心血管疾病新型抗体药物
​​日前,河南大学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马远方教授团队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和治疗性抗体药物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于4月22日以“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在线发表。河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实验室副教授王耀辉为论文第一作者,张海龙、王志增、魏寅祥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马远方教授和宾夕法尼亚大学陈有海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急性心肌梗死是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发病后尽早进行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开通堵塞血管,放置支架,但在临床实际治疗中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时间窗口窄-冠状动脉堵塞后缺血区心肌细胞以每小时20%的速度死亡,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而能在120分钟(美国为90分钟)的黄金救治期内完成PCI手术的病人少之又少,均因各种原因被耽搁。二是再灌注损伤-即使血管开通,也会引起“二次伤害”,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心肌损伤,后期很多病人发展为心力衰竭。 针对上述两大问题,马远方教授团队经过十余年潜心研究,研发出一种新型抗体融合蛋白-sDR5-Fc,可通过阻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发挥心脏保护作用。大量动物模型结果显示,该融合蛋白可减少大鼠心肌梗死面积41%,减少小型猪心肌梗死面积67%,减少恒河猴心肌梗死面积76%。尤其令人兴奋的是,sDR5-Fc单次静脉用药可延长心梗模型恒河猴黄金救治期120分钟,且能显著提高后期心功能,防止心衰发生。 机制研究表明,sDR5-Fc一方面可直接阻断心梗后心肌细胞凋亡;另一方面,可同时抑制缺血区炎症反应。 研发团队已据此获批2项国家发明专利,申请1项PCT(美国)专利。目前,相关专利已成功转让,正在开展sDR5-Fc的临床前研究。未来,一旦新药研发成功,团队或因在国际上率先提出“TRAIL 作为心梗治疗新靶点”学说而抢占心血管疾病基础及应用研究高地。而该抗体药物也极有可能成为延长急性心梗黄金救治期、挽救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特效药、必备药。这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是国际转化医学领域顶尖杂志(2018年IF:17.16)。论文涉及的所有实验全部由团队人员在河南大学完成。 本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河南省教育厅、开封市科技局和河南大学支持。
河南大学 2021-04-11
仔猪断奶前腹泻抗病基因育种技术的创建及应用
断奶前仔猪腹泻是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疾病,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F4ac是引发断奶前仔猪腹泻的最主要致病菌。本项目在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西省科技创新重大专项等项目支持下,通过6年多的研发,在国际上首次确定了MUC13为决定断奶前仔猪腹泻易感性的ETEC F4ac受体基因。发现了对ETEC F4ac易感和抗性个体鉴别准确率大于97%的关键突变位点。由此首次在国际上发明了高精准度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广泛适用于杜洛克、长白和大白三个主要商业猪种的断奶前仔猪腹泻抗病育种新技术。本项目在动物遗传育种领域有影响的国际性学术期刊发表本发明技术直接相关的SCI论文10篇,其中1篇为国际专业杂志封面文章。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培养博士3人,硕士15人,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提名奖。 2008年以来,通过国家生猪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平台,进行了大面积的专利技术推广应用,结合常规育种,系统地在我国20个生猪主产省(市)35家国家级重点种猪场的84个核心育种群(14396个体)中开展了抗F4ac仔猪腹泻病的专门化新品系选育。经过3年的选育改良,使受试种群中的杜洛克、大白、长白易感个体的比例分别下降20%,25.1%和25.4%,显著提高了这些核心育种群的断奶前仔猪腹泻抗性。 本项目实现了我国种猪抗病育种技术的重大自主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种猪业的行业科技进步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江西农业大学 2021-05-05
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注释数据库
2020年1月30日,天津大学生物信息中心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注释数据库上线,并纳入中国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向全球开放服务。天津大学生物信息中心的高峰教授、罗昊博士采用已研发的ZCURVE_CoV系列软件对包括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在内的两千余株冠状病毒的基因组进行了基因识别和酶切位点预测,并以数据库(ZCURVE_CoV Database)的形式提供网上服务。
天津大学 2021-04-10
植物株型相关蛋白PROG2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株系相关蛋白PROG2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植物株系相关蛋白PROG2为如下a1)或a2)或a3):a1)氨基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a2)在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蛋白质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质;a3)将a1)或a2)所示的蛋白质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与植物株型相关的蛋白质。实验证明,植物株系相关蛋白PROG2对调控水稻株型和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培育高产水稻新品种中具有广阔前景。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8 29 30
  • ...
  • 71 7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