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井控
管理
系统
系统面向石油工程、油气生产等单位的井控管理部门,针对井控安全管理,防范相关风险的发生,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多种信息化技术,建设开发了井控装置管理、井控持证管理、井控检查管理、井控监督等功能,实现了井控装置全寿命周期管理,满足了各级管理人员对井控管理的需求,整体水平国内领先。
山东胜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6-17
房产营销
管理
系统
为什么选择我们服务与实力并列,解决您后顾之忧 7x24小时无忧服务业内*质的售后服务、7x24小时及时响应确保您运营无忧 高品质按时交付不随意拖延开发工期,保证质量按时交付开发成品 完善的售后服务以服务客户为己任,全方位跟进项目需求,实际解答您的疑惑
青岛安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21-09-10
关于印发《上海市科技计划科技报告
管理
办法》的通知
科技报告是为促进科技知识的积累、传播交流和转化应用,描述科研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并按照规定格式编写的特种科技文献。科技报告是上海市基础性、战略性科技资源。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3-11-24
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券
管理
办法》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新时代龙江创新发展60条》,更好地发挥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券(以下简称创新券)作用,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鼓励和引导科技创新券服务机构更好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省内优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特制定本办法。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2024-01-08
基于流程的大型项目
管理
与科研
管理
系统平台
系统面向大型项目管理与科研管理,以先进的项目管理原理与技术为核心,并充分考虑我国项目与科研管理的实际需求。系统以项目管理流程为主线,整合管理项目实施所需要的时间、费用、质量、资源、信息与知识。通过流程、角色、权限、资源的动态绑定,实现系统的可视化设计与系统功能配置。系统不仅是一个过程管理系统,同时也是一个质量检查与管理系统,不仅是一个专家管理系统,也是一个知识管理系统。系统汇聚了数据分析、文本挖掘、决策支持、自然语言处理等众多先进技术,并支持SOA软件体系结构。 在项目管理方面,系统基于项目流程,通过对信息进行不断地收集、加工,共同完成整个项目管理的过程。 项目信息管理:每个项目记录以下信息:项目编号、项目名称、承担单位、单位地点、计划开始时间、计划结束时间、优先等级、项目预算。 项目计划制定:可定义项目里程碑(包括交付成果)和计划时间,以明确科研项目所处的阶段,控制项目从某个状态提升到下一状态,并且能够直观地显示项目所处的阶段,实现了项目的流程化管理。 项目流程管理:对项目的各种技术文档的审批流程、变更进行管理,项目的进度管理,建设管理数据库、存储有关管理数据,保存项目相关材料。 在科研管理方面,系统支持完整的科研管理生命周期,包括科研项目征集阶段、评议阶段、立项审批阶段、立项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跟踪阶段,整个项目管理生命周期。系统支持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支持科研绩效评估也支持科研决策。与此同时,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相关管理功能: 工作任务分解:整个项目活动分级分解至可管理工作单元的层次结构,每一个工作单元具体描述在一个规定单位或个人的具体责任和计划时间。 计划进度跟踪:项目各阶段或交付成果文档的负责人将必须定期地对所负责的工作进行进度维护。系统能够自动地综合相关的信息进行项目完成百分比的维护。 成果状态的管理:任务交付成果的管理将根据具体任务中规定的不同交付成果形式进行,例如交付形式可以为文件、设计模型、产品或部件等。 内容发布:面向各项目课题组、科研单位等用户,进行公共的信息发布以及公告。起到宣传、通报、展示等作用,即时地通过因特网向用户发布通知。 资料文档下载:各个项目中存在着大量地公共文档以及各种模板,为了方便所有用户,将此类文档和模板进行合理组织,用户可以轻松实现公共文档和模板的下载和上传功能。 辅助决策功能:提供相关的分析工具,综合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对各种关联管理信息进行对角度剖析,提供多维图表,实现对知识分析和知识挖掘,为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绩效评价:建立了多种大型项目与科研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关键绩效指标对工作完成效果进行测度,可以有效的对工作绩效作出评估。 本系统面向大型项目管理与科研管理,可用于通信、能源、交通、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冶金行业、石油石化等行业。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供应链
管理
下的中小制造企业采购
管理
研究
中小制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必须加强采购管理.本文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指导,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中小制造企业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供应链环境下中小制造企业采购管理的策略.同时以长春某汽车零配件企业为例,论证了策略的可行性.
长春大学
2021-04-30
带有移动仓储
管理
作业功能的配送中心
管理
软件
项目概况 为企业编制个性化的配送中心运行软件,并建立起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并且于无线数据采集设备相连,实现移动式的仓储管理。主要特点 1.能够满足不均衡的配送业务要求,使企业有能力实现短期、多客户、多品种的大量配送。 2.系统从设计上需要保证所有业务在操作上的方便性,支持合同数据的导入,支持手工输入数据。 3.能够显示货物作业状态,实现货物位置查询等。 4.能够通过系统实现物流企业内部的业务操作和管理。 5.配送中心软件系统能够通过外界接口实现与数据采集设备的连接,作业过程显示设备的连接(LED屏),电子拣选设备的连接。技术指标 该系统操作界面清晰,功能符合中小配送中心作业要求。由于在仓库管理中应用了移动解决方案,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和分析,使配送信息、库位管理信息与无线网络相连,仓储管理更加方便,极大提升了配送中心物流管理的整体水平。 市场前景 在无线网络环境下的仓储管理,拓展了通过仓储软件来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的空间,使得仓库作业范围更大,使用更方便,有助于管理精细化,因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第62届高博会参展企业会刊、楣板、胸卡
信息
填报操作指南!
欢迎您参加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24年11月15-17日),本届参展企业胸卡、会刊、楣板等资料提交均需登录小程序系统后台进行操作。同时,企业还可上传展品展示、供需信息、现场活动规划等。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09-04
南京
信息
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60年,应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隶属中央(军委)气象局,前身为南京大学气象学院,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的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学校坐落于南京江北新区,校园占地面积约两千亩。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万余名、硕博研究生近4000名、留学生1500余名。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两次蝉联全国第一、获评A+等级,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气象装备、环境工程、通信工程等8个学科获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4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拥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史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60个本科专业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8个学科领域,学校还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等19个专业学院,拥有雷丁学院(中英合作)、长望学院(拔尖培养)、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藕舫学院(创新创业)、滨江学院(独立学院)等高水平办学机构。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00多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海外院士8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4人、国家千人计划9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四青”人才15人,各类国家级人才工程共50多人,省部级人才工程、教学名师共440多人次,拥有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长江创新团队、江苏双创团队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25个,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达80%、具有一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达53%。 学校坚持科教融合理念,教学科研资源丰富,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级众创空间、集群计算机中心等27个实践教学平台,拥有一批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和国家级规划教材;建有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省重点智库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等2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设有气候与气象灾害协同创新中心、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创办有《大气科学学报》(中文核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阅江学刊》三份学术期刊。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16万余册,数据库总量40余种,累计中外电子图书总量为168万种,电子期刊1.9万种,年订阅纸质中外期刊1056种,是国内大气科学类文献最齐全的高校图书馆。 学校秉承“艰苦朴素、勤奋好学”的优良校风,恪守“明德格物、立己达人”的校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培养拔尖精英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国际化人才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获得全国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入选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学生获得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唯一特等奖“高教社杯”、“挑战杯”竞赛全国特等奖、英语竞赛特等奖,在大学生电子设计、机器人、智能车等全国竞赛中均获得一等奖以上佳绩,连续三年获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算法竞赛冠军,大学生男排获得全国联赛总冠军。学生技能竞赛获奖率达40%,本科生高质量就业率达98.66%、升学率达31.85%。建校以来,已培养各类毕业生10万人,校友中涌现出一批两院院士、部委领导、央企高管、战略专家、国际组织官员等杰出人才,众多校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气象行业的业务骨干和科研精英,学校被誉为“气象人才的摇篮”。 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引领,“十二五”期间,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2900多项,获授权专利1800余项。2017年,获批立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40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3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10项,其中重大1项,全年科技到账经费达3亿元。学校教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百余项,学校教师还获得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奖章、美国地球物理学会霍尔顿青年科学家奖等国际性大奖多项,多项研究成果刊发于《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学校积极推动海内外合作共建,着力汇聚办学资源、拓展办学空间,与全国各省市区气象局,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大气所、海洋所、遥感所、自动化所,中船重工724所,江苏省社科院等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建有无锡、苏州等校地联合研究院和研究生院。学校国际化办学特色鲜明,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夏威夷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国汉堡大学,台湾大学、东华大学等50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合作关系。学校与英国雷丁大学合作创办雷丁学院,是首批“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20+20联盟”高校;建有国际教育学院,拥有中国政府、国家汉办、江苏省政府茉莉花奖学金等招收来华留学生资格;创办巴哈马大学“孔子学院”;设在我校的“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及“亚太经合组织台风委员会培训中心”,已为156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3500余名高级气象科技人员和管理者,成为全球培训规模最大、质量名列前茅的培训中心,受到世界气象组织的高度评价和特别嘉奖。 在新的发展时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将聚焦“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战略目标,坚持“开放、协同、特色”发展理念,厚植大学精神,笃行以生为本,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国家气象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推进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2-01
成都
信息
工程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1954年转为地方建制,更名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1956年,学校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学校由中国气象局划转四川省,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2015年,学校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校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航空港、龙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学校拥有馆藏丰富的图书馆和设施齐备的现代化体育场馆,校园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康心智体魄、良好人文素质、系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现设有17个学院,55个本科专业,有20000余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2000余名研究生,有6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13名省级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有8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9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近两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3项。学校借鉴国际CDIO工程教育理念,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中国西部高校唯一的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 学校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学科特色与优势日益凸显。学校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工、理、管、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现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形成了大气、信息、经济管理三大学科群。 学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持续攀升。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个(含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哲社重点研究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1个。近五年学校承担了国家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71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7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 学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不断壮大。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博士420余人,高级职称550余人,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80余人,聘有100余名院士、长江、杰青等高层次专家为我校兼职教授。本校教师担任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20余人,比较有影响力的主要学术兼职46项。 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及“一带一路”对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40余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院),在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大学精神,以人为本,追求卓越,努力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贡献。航空港校区地址: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邮编:610225;电话:028-85966502;传真:028-85966503。 龙泉校区地址:成都市龙泉驿区阳光城幸福路10号;邮编:610103;电话:028-84833333;传真:028-84833333。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12
13
14
...
110
11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第62届高博会将于2024年11月重庆举办
2
2024年云上高博会产品征集
3
征集高校科技成果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