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绿色溶剂加工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该工作设计和合成了高性能p-型高分子半导体的新构建单体,开发了适用于绿色溶剂加工的高性能高分子给体半导体材料,并取得了大于1.0伏的开路电压值。该工作为发展高效、低能量损失、可绿色溶剂加工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提供了新的材料体系。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适用于绿色建筑的智能控温薄膜
通过对建筑物窗体的研究,自主研发出一种能够智能控制调节温度的VO2智能控温薄膜及其镀膜玻璃,是一种可以响应温度改变自身结构和光学性能的材料,可以使得窗体对太阳光辐射的反射率和透射率随外界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在可见光保持一定透过率(>50%)的前提下,使得夏天进入房间的太阳辐射少,冬天进入房间的太阳辐射多,从而保证房间舒适度的同时降低室内制冷采暖能耗。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宋炳坷 材料/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016/2019 赵起 材料/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016、2018 刘帅 管理/企业管理 2016/2019 徐志龙 材料/材料学 2017/2020 王子璇 材料/集成电路工程 2017/2020 肖智戈 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 2017/2020 范炜 材料/材料学 2017/2020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高彦峰 材料/材料学 研究员 材料学 四、项目简介 通过对建筑物窗体的研究,自主研发出一种能够智能控制调节温度的VO2智能控温薄膜及其镀膜玻璃,是一种可以响应温度改变自身结构和光学性能的材料,可以使得窗体对太阳光辐射的反射率和透射率随外界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在可见光保持一定透过率(>50%)的前提下,使得夏天进入房间的太阳辐射少,冬天进入房间的太阳辐射多,从而保证房间舒适度的同时降低室内制冷采暖能耗。该产品设计着眼于当前最先进的技术,立足于建筑节能材料研究前沿,以本团队关键技术作为支撑,目前团队制备的VO2基智能窗相关技术指标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由于产品绿色友好,环保节能,适用于温带和热带绝大部分地区的建筑建造以及城市基础建筑节能改造,因此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和积极的社会意义。
上海大学 2022-08-12
绿色出版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中国教育电视台成立并开通卫星频道,运用广播、电视录像等模拟信号传播知识,标志着第二代远程教育的开始。到90年代中期,我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在本土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以广播和卫星电视传播为主要媒体的远程教育体系。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失效锂离子电池全组份绿色回收技术
我国的动力电池即将进入大规模的报废期,失效锂离子电池安全处置与循环利用对于解决资源短缺以及保护环境均至关重要。本团队针对当前失效锂电池再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展开研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需物理分选绿色回收失效锂电池全组份的集成技术。集成技术包括失效动力电池中电解液及有机组份高效脱除与产品化利用技术、有价组元的高效回收与高值化再利用技术、石墨负极废料深度净化与性能修复技术、失效磷酸铁锂电池经济制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技术。 通过该技术,失效锂电池中有机组份脱除率大于 95%,其中氟以化学品形式回收,综合回收率大于 90%,有机组份无害化处置率 100%;以全电池计,对于钴酸锂或三元电池,有价金属镍、钴、锰、铜的综合回收率大于 98%,锂的综合回收率大于 95%,对于磷酸铁锂电池,再生磷酸铁锂材料 1C 放电比容量大于140 mAh/g,生产成本低于国内磷酸铁锂主流工艺的生产成本;再生石墨纯度大于 99.5%,性能满足电池级石墨要求。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绿色修复技术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重要的生产方式,种植面积已超过570万公顷。由于高度依赖化肥、缺少雨水淋洗和追求高复种指数而导致的次生盐渍化极大的阻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并且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方法见效慢、效率低,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鉴于微生物修复技术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本团队根据生态适应性理论,从山东寿光10年以上栽培年限的大棚次生盐渍化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耐盐且能高效降解硝酸盐的巨大芽孢杆菌,它主要通过硝酸盐同化途径转化土壤中多余的硝酸盐,同时还具有产IAA和ACC脱氨酶的能力来促进植物生长。利用高密度发酵结合菌剂高保活干燥成型工艺,研制出了次生盐渍化土壤修复菌剂,并在山东、河南、河北等设施经作进行了推广应用,土壤硝酸盐含量平均降低了50%以上,化肥用量减少了60%,提高蔬菜产量30%以上。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流体食品阵列感应电场低温绿色杀菌技术
流体食品阵列感应电场低温绿色杀菌技术,针对指标菌(大肠杆菌,沙 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指标酶(辣根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果胶酶) 的杀灭温度为 60-65 ℃,处理时间<15 s,技术含标准化的开发流程。该新技术 可替代传统巴氏杀菌(~68℃, ~30 min)和超高温瞬时杀菌(~135℃,~8 s)的装备产品,实验室版处理量是 60-100 mL/min,应用客户包括高校、科研单位、 企业研发部;工业版处理量是 100-2000 L/h,客户包括酱油、食醋、黄酒、啤 酒、乳制品、蛋液、果汁等液态食品生产企业,中药/天然产物生产企业(中药 提取物和浸膏的杀菌)。 
江南大学 2021-04-11
LED绿色护眼黑板灯、专业黑板灯、黑板灯
1、一体化铝合金灯体结构,重量轻,散热好。 2、偏配光均匀照亮黑板,眩光值超低, 3、光线均匀柔和不刺眼。 4、安装方便快捷:可伸缩式安装杆,可随意调节灯体的高度,达到最佳照射高度。 5、无频闪危害:超低频闪比,安全护眼无视觉疲劳。 6、无蓝光危害:蓝光危害等级达到最高安全级别RG0级别,有效保护学生眼睛的晶状体,不破坏睡眠质量。 7、色彩还原度高:显色指数高达95+,色容差低于3的光源设计应用,色彩自然、逼真。 8、恒流、瞬间对此启动设计:隔离恒流电源外置,维护更方便无噪音,启动无延时;宽电压输入,适用大电压波动范围场所。  9、智能电路保护系统:电源内置短路保护,过压保护,过载保护,雷击保护功率,使用安全稳定
深圳创硕光业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LED绿色护眼教室灯、教室灯、护眼教室灯
LED绿色护眼教室灯、教室灯、护眼教室灯,型号CS350018 1、扩散板+格栅的出光方式设计,眩光值超低,UGR值不超过14,高于现行的标准(不超过19)。 2、光线均匀柔和不刺眼,不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眩光。 2、低频闪: 达到无频闪。超低频闪比,小于1%,安全护眼无视觉疲劳。 3、无蓝光危害:蓝光危害等级达到最高安全级别RG0级别,有效保护学生眼睛的晶状体,不破坏睡眠质量。 4、高显指,高清晰保真度:显色指数高达95+,色容差低于3的光源设计应用,色彩自然、逼真。 5、瞬间多次启动:隔离恒流电源外置,维护更方便无噪音,启动无延时;宽电压输入,适用大电压波动范围场所。  6、智能电路保护:电源内置短路保护,过压保护,过载保护,雷击保护功率,使用安全稳定
深圳创硕光业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温控缓释抗寒型种衣剂及抗寒剂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温控缓释抗寒型种衣剂,由温控缓释抗寒剂和包衣辅料组成,所述的温控缓释抗寒剂由温控缓释材料和水杨酸组成,所述的温控缓释材料为N-异丙基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酸丁酯的无规共聚物,所述的抗寒剂与包衣辅料的质量比为0.0015~0.03:1。本发明还提供了温控缓释抗寒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温控缓释抗寒型种衣剂能够发挥温控缓释材料的温控作用,使其控制抗寒剂在特定的温度下释放,以保证抗寒剂的有效作用充分发挥,同时也可节约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浙江大学 2021-04-11
氮化碳光催化研究成果
项目成果/简介:福州大学化学学院/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的研究论文“Molecular-level insights on the reactive facet of carbon nitride single crystals photocatalysing overall water splitting”在国际顶级刊物《Nature Catalysis》在线发表。 氢气由于其能量密度高,燃烧后生成水清洁无污染,是未来能源的理想载体。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被认为是获取氢能源的理想途径之一。开发高效廉价的光催化剂是光解水技术的核心。近年来,氮化碳光催化剂由于其制备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无毒无污染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该工作以具有高结晶度的氮化碳光催化剂polytriazine imides(PTI)单晶为模型,研究了其在光催化全解水反应中的活性面。光催化全解水实验表明,PTI的性能与其{10-10}/{0001}晶面的面积比呈近似线性关系,进一步证实了{10-10}晶面是光催化反应的活性面。此外,{10-10}晶面比例最大的光催化剂在全解水中的产氢与产氧速率分别达到了186μmol/h和91μmol/h,在365nm单色光照下的量子效率达到了8%,高于之前报道的结果。该论文从分子尺度上研究了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反应活性面,为高性能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福州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0 41 42
  • ...
  • 134 13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