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凹凸棒石基催化载体材料
光催化剂的实用化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探索新型光催化材料,将凹凸棒土的高吸附特性和光催化技术结合起来,将活性光催化剂负载在凹凸棒土表面,可以解决光催化剂的固定化问题,明显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同时,由于凹凸棒土的特殊棒晶状结构,使光催化剂易于沉降、分离,重复利用,解决了催化剂的重复利用问题,具有突出的优点和特点。 成果亮点 技术特点:一种CO2转化为环碳酸酯的高效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天然凹凸棒矿石粉碎筛选,去除杂质,得到凹凸棒粉末后分散到第一溶剂中,加入改性剂,搅拌反应,接着离心、洗涤、干燥处理,即得高效纳米催化剂。这种CO2转化为环碳酸酯的高效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高效纳米催化剂作为一种高效催化CO2合成环碳酸酯的催化剂,具有催化剂原料易得、成本低廉,还具有选择性好、结构稳定的特点;制备得到的高效纳米催化剂在进行催化反应时,具有不使用溶剂,催化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有潜在的工业化利用价值。
兰州大学 2021-01-12
腈基化合物生物催化技术
腈水解酶、腈水合酶在高值精细化工产品的绿色合成中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应用代谢工程育种和高通量筛选等技术选育高效生产菌种,提高酶的发酵产量及催化效率;解决腈水解酶的催化效率、稳定性与实用性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改造或构建高效的工程菌株;研究腈水解酶规模化生产的发酵与分离纯化技术,研究腈水解酶的固定化等应用工程技术,实现该酶在化工、医药、饲料等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江南大学 2021-04-13
苯一步羟基化合成苯酚的绿色合成工艺
成果描述:苯酚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用途,其需求量大,主要用于生产双酚A(亚异丙基二酚)和酚醛树脂,也用于生产己内酰胺、苯胺、烷基酚、脂肪酸等产品, 此外,苯酚还可直接用作化学试剂、防腐剂和消毒剂。近年来,由于电子通讯、汽车工业和建筑业的迅猛发展,苯酚的一些下游产品需求增长较快,相应带动了对苯酚需求的强劲增长,世界苯酚需求大约以年均3%~4%的速度增长。目前世界上生产苯酚的主要方法有异丙苯法、甲苯-苯甲酸法。其中异丙苯法是目前世界上生产苯酚最主要的方法,其生产能力约占世界苯酚总生产能力的92 %,目前,苯酚合成工艺正向无废、少废、不联产丙酮技术发展。 本成果提供原料易得、价廉、制备成本低、性能稳定、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的催化剂。采用活性炭直接作为苯羟基化制取苯酚的催化剂,可获得单程收率12%,选择性75-80%,重复10次左右活性保持基本不变;经硝酸氧化改性的活性炭浸渍负载硫酸铁后烘干,制得载铁活性炭,采用载铁活性炭作为催化剂,可实现温和条件下(30℃,接近常温)高选择性制取苯酚,收率可提高到20%,选择性达到90%以上;采用连续流动反应器体系,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最好可得到苯酚收率28.1%和选择性大于98%。此成果中的载铁活性炭有较好的的实用性,可用于取代苯的环氧化。市场前景分析:该项技术可应用于化工生产企业,使用该项技术,可以避免副产物,苯酚单程收率高,原料可回收进一步使用,生产过程更容易达到环评要求。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催化剂活性评价: 30 °C、苯:H2O2为 1:3、载铁催化剂用量0.5g、反应时间4~7 h,苯酚收率> 20 %。 催化剂稳定性评价: 30 °C、苯:H2O2为 1:3、载铁催化剂用量0.5g、反应时间4~7 h,催化剂重复3次,活性保持基本不变。 国内先进。
四川大学 2021-04-10
盐酸决奈达隆及片绿色制备工艺的研发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全球心房纤颤发病率不断走高,并成为新的公共卫生难题。现行药物由于疗效较差,且有严重的致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外毒性等副作用,治愈率很低,更不能降低死亡率和中风率。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抗房颤药物。盐酸决奈达隆被认为是过去20年里,抗心律失常药物研发领域里具里程碑意义的创新新药,是心血管病的大品种新药。目前国内外报道的盐酸决奈达隆制备工艺均存在路线长、操作繁琐、三废严重、总收率低、成本高等弊端。南京工业大学率先在国内开展盐酸决奈达隆的绿色生产工艺研发,旨在通过技术攻关和创新,在国内率先实现盐酸决奈达隆的廉价、绿色生产,使盐酸决奈达隆及片早日上市,造福人民。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海藻基风味调味食品绿色生物技术开发
已有样品/n建立了海藻生物脱胶技术,海藻胶粘度降低80%以上,海藻可溶性成分达到原料干重的50%,获得海藻风味浓郁的基料;利用植物基发酵制曲,对海藻提取物进行二次混合发酵,富集转化海藻的风味营养成分及植物蛋白、氨基酸,利用糖基化分子修饰等非化学性加工工艺,强化海藻风味,开发风味持久、健康安全、无苦涩等异味的新型天然海藻风味产品,其溶解度高,加工性能好,微生物及重金属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该项目采用节水零排放的绿色工艺,环境效益、市场效益显著。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优质高产绿色高效粳稻新品种的培育与应用
本项目挖掘水稻优质、高产、多抗等关键基因及其优异等位变异,建立水稻优质、抗稻飞虱、抗稻瘟病、氮高效利用等多基因聚合育种技术体系,利用该技术体系,培育优质高产绿色高效粳稻新品种,并研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新品种的应用与推广。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成果简介 目前,我国南方主栽粳稻品种优质食味特性相对较差,且主推的优质食味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普遍较差、氮肥利用率低并高感稻飞虱。此外,稻飞虱、穗茎瘟等病虫害的防治,仍以化学农药为主,以及化肥的过度使用,不但增加生产成本,污染环境,且严重影响了稻米品质,制约了我国水稻发展。因此,急需培育优质、多抗、氮高效水稻新品种。然而,优质、抗病虫、氮高效等育种性状,受表型鉴定等因素的制约,育种效率低、盲目性大、周期长,导致抗病虫、氮高效育种进展缓慢,优质、抗病虫、氮高效水稻品种严重匮乏。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优质、抗病虫、氮高效利用育种技术体系,创制突破性新种质,培育优质多抗高效新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本项目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挖掘水稻优质、高产、多抗等关键基因及其优异等位变异,建立水稻优质、抗稻飞虱、抗稻瘟病、氮高效利用等多基因聚合育种技术体系,利用该技术体系,培育优质高产绿色高效粳稻新品种,并研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新品种的应用与推广。本项目成果,将显著提升我国南方粳稻优质、抗病虫、氮高效利用优异基因在育种上的利用效率和水平,加快突破性优质高产绿色高效粳稻新品种的培育;优质高产绿色高效粳稻新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应用,将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为我国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的绿色安全生产提供品种支撑。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烯烃环氧化反应的绿色电化学合成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蓝莓花色苷绿色提取工艺及其高附加值产品
蓝莓,享有“黄金水果”的美誉,其富含的类黄酮化合物花色苷,是目前健康食品和保健食品研究领域的热点。该成果以适合武汉地区发展的优良蓝莓品种为研究材料,经过多年研究从实验室小试到工厂中试,采用绿色提取工艺,高效制备了不同纯度的蓝莓花色苷提取物(花色苷含量>20%),并申报了食品标准,以期在食品、保健品、特医食品高效利用。基于武汉地区特色种植的蓝莓品种,该项目制备了蓝莓冻干粉(花色苷含量>10%),以蓝莓冻干粉或者蓝莓提取物为原料,开发了拟针对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人群食用的健康食品或特医食品,目前有两款产品已经申请发明专利。蓝莓花色苷高附加值产品主要剂型包括:固体粉剂、口服液、胶囊、片剂。 市场预期: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理念日趋成熟,此类产品可满足特殊消费者的多种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预期销售额可达1000万每年。 (注:本项目发布于2019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绿色高效鳞翅目杀虫剂创制品种-NKXU2014
项目简介: 绿色高效鳞翅目杀虫剂具有全新的作用机理,对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具有较高的防效,且不易与已有杀虫剂产生交互抗性,对鱼、蜂、水生生物及哺乳动物毒性较低,对环境十分友好。 对其杀虫的广谱性田间效果进行试验(在越南田间对稻纵卷叶螟、玉米螟、黏虫和斜纹夜蛾进行了杀虫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供试害虫建议使用剂量是每亩 4-6 克有效成分,效正有效杀虫率比氯虫苯甲酰胺高 10%左右,效果明显。 市场应用前景: 此类产品是氯虫苯甲酰胺的替代品种,属于自主创制,可以解决农业界关键问题,打破国际大公司专利垄断,如能产业化可以为中国农业界做出重大贡献,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南开大学 2021-04-13
联产甘油钙的生物柴油绿色生产工艺项目
采用本技术,以煅蛋壳/贝壳基专用催化剂脂肪酸甲酯(或乙酯),即生物柴 油的生成,同时将反应生成的甘油部分或全部的与催化剂进行二次反应,得到塑217 料热稳定剂甘油钙,从而可避免碱性甘油的产生,实现生物柴油的绿色、无污染 化生产。投资 800 万元建设一套年产 30000 吨生物柴油,联产 1800 吨甘油钙的 装置,可将副产甘油的产量减少为 1000 吨左右,同时获得 1800 吨甘油钙,按 1.6 万元/吨计,年增产值 2500 万元以上,利润 1500 万元以上。 
江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0 21 22
  • ...
  • 70 7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