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用于运动伪影校正的空间光谱编码并行OCT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运动伪影校正的空间光谱编码并行OCT系统。本实用新型在宽带光源和并行OCT系统之间加入了空间光谱编码模块,该模块沿光束扫描方向对宽带光源出射的宽带光谱进行空间光谱编码;本实用新型利用相邻两步扫描过程中,两个矩形照明区域的重叠区域所对应的数据进行基于互相关算法的运动伪影校正,来计算和补偿相邻次扫描过程中样品的随机运动量。利用相邻多步扫描过程所获得的多幅干涉光谱中对同一位置的不同编码光谱,拼接出该位置的完整光谱,完成空间光谱解码,从而恢复并行OCT系统的理论横向分辨率和轴向分辨率。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证原有并行OCT系统分辨率的同时,提供高精度、高准确度的样品随机运动量校正。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基于RGB‐IR相机的声音编码交互系统
本发明以辅助视觉障碍人士对外界场景的理解为目的,提供一种基于RGB‐IR相机的声音编码交互系统,该系统通过实时获取两台RGB‐IR相机的RGB彩色图像和IR红外图像,在传统双目视觉的基础上结合红外激光笔,实时获得三维深度信息,再将三维图像转化为声音编码,通过耳机传输给使用者,使视觉障碍人士可以通过听觉感受到场景中的物体分布和方位。
浙江大学 2021-04-13
基于光学环镜的超宽带脉冲编码调制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光学环镜的超宽带脉冲编码调制装置, 包括高非线性光纤、延时干涉仪和两个光纤耦合器,延时干涉仪包括 探测光输入口、探测光输出口、两个输出端口、第一耦合器、第二耦 合器、以及从第一耦合器延伸到第二耦合器的上臂和下臂,上臂和下 臂均置于一个温度控制装置中;高非线性光纤连接在两个输出端口之 间,两个光纤耦合器均设置在高非线性光纤上,用于分别引入外部的 信号泵浦光脉冲和辅助泵浦光脉冲。本发明采用光学非线性延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人类周围神经发作性疼痛致病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异的 SCN11A 基因,即人类周围神经发作性疼痛致病基因 SCN11A,其特征在于该变异的 SCN11A 基因的第 673位碱基由野生型的 C 变异为 T;或该变异的 SCN11A 基因的第 2423位碱基由野生型的 C 变异为 G。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检测来源于人体生物样本中是否存在所述基因的突变方法及检测试剂盒。本发明提供的变异的人类 SCN11A 基因可用于制备人类周围神经发作性疼痛基因诊断芯片,变异的人类 SCN11A 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可作为治疗人类周围神经发作性疼痛的药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针对 RS 编码存储集群的存储扩容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 RS 码存储集群的高效存储扩容方法,涉 及数据重新分布和校验更新两个过程。具体包括:增加Δk 个数据节 点,并按照转置式数据布局重新分布旧数据,其中原始数据分块只在 旧数据节点和新数据节点之间迁移,新数据分块直接填充到迁移后所 空出区域;完成数据重新分布时,需要进行相应校验分块的更新操作。 上述数据重新分布支持多次扩容并保持数据分布的均匀性。由于数据 重新分布采用转置式数据布局,校验分块更新时,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双功能光信号微阵列传感器构建及 痕量农药残留可视化快速检测新技术
以配合物与被检测物(农残等有害物)间形成人工配体受体关系从而实现对被检测物的分子识别,同时它们具有很好的光学性能即与被测物分子间相互作用会产生特异的光谱响应,通过纳米与酶的复合物构建微芯片可建立对被检测物的“指纹图谱”,因此,可实现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检测结果具有特异性识别的“分子指纹图谱”效果。系统由微阵列芯片、微分析系统、光学信号采集、转化系统、信号的分析处理与显示系统、嵌入式系统、微控制系统及数据库的集成。该系统选择具有特异性分子识别作用的卟啉分子,构建微传感阵列,以微传感阵列与被测物分子相互
重庆大学 2021-04-14
用于载波索引调制OFDM系统信号检测方法
本发明首先将子块的信道矩阵的所有列向量分别与接收符号向量做相关运算,得到均衡符号。一方面,从均衡符号中取p个最大模平方所对应的子载波为激活子载波候选集;另一方面,对所得的均衡符号进行硬判,获得硬判符号,该符号被视为对应子载波的发送符号。最后,基于激活子载波候选集波构成有效的激活子载波组合集,并通过一定的判决准则从中选择最可能的激活子载波组合和对应的发送符号。本发明的信号检测方法的复杂度不受信号调制阶数的影响,且可以取得近ML的误码性能的信号检测方法。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高阶BOC调制信号的无模糊跟踪单元
已有样品/n该项目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适用于各类高阶BOC信号的无模糊跟踪单元。针对四类不同的BOC信号类型,设计了独特的本地参考波形,与接收到的BOC信号进行相关,通过两个互相关函数的相乘,得到一个类三角形的组合相关函数,实现BOC信号的无模糊跟踪,并设计了相应的鉴别器处理方法。对于两类正弦BOC信号,还设计了另一组本地参考波形,与接收到的BOC信号进行相关,通过两个互相关函数相减,能得到一个类三角形的组合相关函数,实现正弦BOC信号的无模糊跟踪。该项目解决了传统延迟锁定环技术面临的误锁点多、容易引入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新型免疫受体信号通路负性调控因子
发现p38IP蛋白抑制多种免疫受体信号通路,其中包括TCR受体信号通路和LPS信号通路,且在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38IP蛋白水平显著下调。研究进一步揭示,p38IP采用双重调控方式抑制免疫受体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激酶TAK1活性:(1)通过竞争性结合TAK1从而解离TAK1-TAB2激酶复合物。TAK1的活化主要依赖于其结合蛋白TAB2介导的非锚定多聚泛素链与TAK1的结合。由于p38IP的竞争性结合,阻断了TAK1与TAB2及其结合的多聚泛素链的接触,从而抑制TAK1活化。TAK1-p38IP复合物与TAK1-TAB2复合物在静息细胞中达到一定的平衡。有趣的是,免疫信号刺激会诱导p38IP与TAK1发生瞬时解离,利于促进TAK1活化,之后再结合,从而抑制TAK1过度活化。究其动态结合原因,发现非锚定多聚泛素链可以像接力棒般从TAB2向TAK1传递;还发现TAB2和TAK1结合泛素链之后分别对TAK1和p38IP有更强的结合亲和力。在这两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刺激诱导p38IP与TAK1发生动态结合,精确调控TAK1活化。(2)免疫信号刺激后,p38IP还作为接头蛋白特异性地将去泛素化酶USP4招募到活化的TAK1,去除TAK1上共价和非共价结合的泛素链。因此,p38IP可通过感应TAK1活性,精准调控TAK1活化,从而防止免疫信号的过活化。本研究不仅发现了新的免疫受体信号通路负性调控因子,也为认识p38IP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新视角。
中山大学 2021-04-13
基于相位补偿的脉冲信号峰值检测
可以量产/n为了精确检测粒子能谱仪输入脉冲信号峰值, 利用二阶有源滤波器的移相特性设计了一种脉冲峰值检测电路,使用迟滞比较器和数字噪声抑制电路吸收输出噪声并对峰值信号进行相位补偿,提高检测精度。使用高频正弦波简化输入模型,设计电路参数并估算检测误差和精度,最后使用高斯脉冲作为输入对电路的工作特性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电路工作稳定,检测精度高,噪声抑制能力强。该设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拓展性强,通过更改电路参数即可实现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 14 15
  • ...
  • 334 33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