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王强课题组揭示母源肥胖诱发胚胎缺陷的分子机制
近日,我室王强课题组与军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舒文杰合作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Embryonic defects induced by maternal obesity in mice derive from Stella insufficiency in oocytes”的研究论文,发现了卵母细胞中Stella蛋白在介导母源肥胖对胚胎表型影响过程中的分子途径。 肥胖是全球重要的健康问题。人群中女性肥胖与早期妊娠失败以及出生缺陷等密切相关,但母亲肥胖是如何影响胚胎发育和子代健康的分子机制尚缺乏足够的认识。课题组首先利用高脂饲养(HFD)的雌性肥胖小鼠模型,证实母源肥胖导致了胚胎发育迟缓与阻滞;并通过组学比较分析了正常和肥胖小鼠卵母细胞中蛋白表达差异,发现HFD小鼠卵子中Stella蛋白含量显著减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HFD合子表观不对称性的建立出现了异常,表现为母源5mC水平下降及DNA损伤增加。在HFD小鼠卵母细胞中过表达Stella不仅能够部分阻断受精卵中的DNA甲基化异常,而且还改善了母源肥胖相关的胚胎发育缺陷。本研究对于揭示母源营养影响早期胚胎及后代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基础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韩龙森和李玲,以及军科院博士生任超为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南京医科大学沙家豪教授和郭雪江教授的大力支持。该课题得到了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南京医科大学 2021-05-08
一维原子链缺陷两端零能束缚态的发现
在二维铁基高温超导体中的一维原子缺陷链两端发现马约拉纳零能模,为实现较高温度下、无外加磁场的拓扑零能激发态提供了一种可行性平台。王健研究组通过分子束外延(MBE)技术在钛酸锶衬底上成功制备出大尺度、高质量的单层FeTe0.5Se0.5高温超导薄膜,其超导转变温度T_c≈62 K,远高于块材Fe(Te,Se) (T_c≈14.5 K)。利用原位低温(4.2 K)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扫描隧道谱(STS)技术,研究组在薄膜表面发现了一种由最上层Te/Se原子缺失形成的一维原子链缺陷。在这种一维原子链缺陷两端,同时观测到了零能束缚态(图1),而在一维原子链缺陷的非端点处,依然是超导带隙的谱形。随着温度升高,零能束缚态的峰高逐渐降低,最终在远低于T_c时消失(约20 K)。随着针尖逐渐逼近薄膜表面,即隧穿势垒电导变大,零能束缚态峰迅速升高且没有发生劈裂,展现出良好的抗干扰性。此外,研究组发现在较短的一维原子链缺陷两端的零能束缚态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耦合(图2),其峰高随缺陷长度的依赖关系在统计中展现出正相关关系。这些零能束缚态的谱学特性,如峰值高度与半高宽随温度的演化,消失的温度,针尖逼近隧穿谱与难劈裂的特性等,都与马约拉纳零能模的解释相符合,可以基本上排除Kondo效应、杂质缺陷束缚态或有节点的高温超导体中Andreev零能束缚态等其它可能性。波士顿学院的汪自强教授团队基于肖克利缺陷态的能带理论在超导体中的表现提出了可能的理论解释。在强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下,单层FeTe0.5Se0.5薄膜表面的一维原子链缺陷可以是衍生一维拓扑超导体,其端点处会产生受时间反演对称性保护的一对马约拉纳零能模。时间反演对称性破缺下也可产生一维原子链缺陷拓扑超导体,其两个端点各产生一个马约拉纳零能模。这一工作首次揭示了二维高温超导体FeTe0.5Se0.5单层薄膜中的一类拓扑线缺陷端点处的零能激发,具备单一材料、较高工作温度和零外加磁场等优势,为进一步实现可应用的拓扑量子比特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案。
北京大学 2021-04-11
一种刻蚀缺陷地结构的圆极化微带天线阵
本发明涉及天线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刻蚀缺陷地结构的圆极化微带天线阵,它包括:天线贴片,介质基板、反射板、同轴馈线、天线馈线、紧固塑料螺钉、功分介质板和功分电路;反射板上刻蚀缺陷地结构单元,缺陷地结构单元为矩形细缝和在其外侧的三个圆环;紧固塑料螺钉穿过介质基板,反射板和功分介质板上的非金属化过孔将其紧固为一体,解决了阵元之间的互耦会严重影响圆极化天线的驻波特性与方向图特性的技术问题。
东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坐浆层缺陷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坐浆层缺陷检测装置,包括计算机、小锤和下部结构,计算机的端口通过数据线固定连接有信号放大器,信号放大器的输入端通过数据线固定连接有传感器,下部结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坐浆层,坐浆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预留孔墙体,小锤、传感器与坐浆层的距离为3cm,小锤与传感器的距离为3cm-5cm,传感器的一侧与预留孔墙体的表面接触,小锤与传感器在同一水平面上,计算机读取信号数据并进行波谱分析及比较,得出该坐浆层的密实程度,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检测领域。该种装配式剪力墙坐浆层缺陷检测装置,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管道堵塞的定位方法以及装置
一种管道堵塞的定位方法以及装置.主要为了解决管道堵塞人工检测困难,效率低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在待测管道上安装由核心控制板,压缩气泵,次声波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控制声波释放的电磁阀,管口阀,排气阀以及连接管道组成的检测装置,检测装置通过次声波采集模块获得次声波的发生和回波之间的时间差Δt;检测装置中的管道堵塞定位计算模块在获得管道内的压力和温度后,声速计算模块计算出次声波在管道中的传播速度c,声波经过的路程则表示为:,管道堵塞的位置与管口之间的距离为:.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能精确定位堵塞位置,有效地提高检测效率.
东北石油大学 2021-04-30
一种顶针定位模切纸品输送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针定位模切纸品输送设备。包括:机架,落纸对中机构,压纸机构,前段输送带,后段输送带和顶针定位机构;在机架上依次装有前段输送带和后段输送带,沿输送带前进方向的前段输送带上方,依次安装有落纸对中机构和压纸机构;后段输送带由平行的三条皮带组成,后段输送带上方安装有平行后段输送带短边的两组顶针定位机构;前段输送带和后段输送带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本发明通过落纸对中机构和顶针定位机构实现纸品的定位,避免了电机的反复启停动作,大大提高了电机寿命。
浙江大学 2021-04-1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双耳声源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双耳声源定位方法,本发明提取出双耳声信号的互相关函数与耳间强度差作为特征参数,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对特征参数进行建模。测试过程中根据测试双耳声信号的互相关函数和耳间强度差,利用神经网络估计每帧双耳声信号对应的声源方位。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鲁棒性和准确率有明显提高。
东南大学 2021-04-11
基于GPS定位的视频图像路面采集识别系
一、 项目简介随着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们对公路路面质量及其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系统的实现既可以提供有效的路面信息,还能实现自动化的图像识别和信息定位,为其制定合理的养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公路的养护水平。二、 项目技术成熟程度该项目技术成熟,在实际路面中进行了实际检验,运行稳定。三、 技术指标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篇,被三大检索收录6篇。四、 市场前景系统可以为省内和国内的公路养护部门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减少人工进行公路检测的风险,为他们提供有效的路面信息,为其制定合理的养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公路的养护水平。五、 规模与投资需求本系统售价5万(包括培训),加上服务器及数据库系统软件,总投资预计10万元。六、 生产设备该系统只需配备一台服务器,及相应的数据库系统软件即可,服务器投资预计3万元(采用联想服务器),数据库系统软件(sql server 2万)。七、 效益分析使用该系统为养护部门制定合理的养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公路的养护水平。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八、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协作开发、提供咨询,具体事宜面议。九、 项目具体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侯向丹,e-mail: xdhou@hebut.edu.cn十、高清成果图片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精确定位的机械加工机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确定位的机械加工机床,包括:车床床体、车床主轴、车床尾座和固定于车床刀架上的切削用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床主轴固定在车床床体的一侧上,所述的车床尾座设置于车床床体的另一侧上,与车床主轴的位置相对;所述的车床主轴的内侧安装车床芯轴,所述的车床尾座的内侧安装旋转顶尖,所述切削用刀具包括刀柄和刀头,所述车床芯轴包括:芯轴、传动盘、精车飞轮,所述芯轴内为中空结构,芯轴内安装有拉杆,拉杆一端安装在传动盘上、另一端安装在回转气缸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拆卸方便,便于维护,在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基于WIFI的移动设备管控和定位技术
已有样品/n该成果针对公安等部门侦测办案使用,通过研制的wifi探测设备能够对附近的各种移动设备的信号进行抓取和分析,并能追踪和定位指定的移动设备。对上网行为管控,侦查破案、舆情监控具有市场。该成果适用于公安、反恐等场合,预计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30 3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