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基于频域消偏结构的光谱偏振无关测量的装置与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频域消偏结构的光谱偏振无关测量的装 置与方法,该装置包括泵浦光源模块、消偏模块、SBS 效应发生模块 以及数据采集与光谱重构模块。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包括:泵浦光源模 块发出偏振态固定的激光;泵浦光源模块输出端的激光通过消偏模块 成为消偏光;将此消偏光作为泵浦光输入到 SBS 效应发生模块与外界 输入到 SBS 效应发生模块的待测信号光发生相互作用;待测信号光经 过 SBS 效应发生模块放大后由数据采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粒子捕获式的单粒子散射测量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粒子捕获式单粒子散射测量 装置,包括光源、分光光路、测量对准组件、探测组件和微流控芯片。 结合 Mie 散射理论计算的理论散射曲线参照,完成单粒子圆周范围内 大角度范围散射场的测量;同时由于结合了微流控芯片技术,解决了 单粒子的捕获和单粒子环境的构建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控制、测量与决策研究生创新实验室(服务)
成果简介:本课题是运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了一个良好的研究开发与实验平台,使高校的科学研究能上一个新台阶。为提高研究生(包括硕士、博士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实验环境。 项目来源:学校和教育部共同资助 技术领域:电子信息 应用范围:远程控制、自动化远程教学 现状特点:建立了一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远程控制平台,在满足教学研究 的基础上,促进科研的发展。 技术创新:Matlab 平台下的远程可上传控制算法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一种平面度误差测量装置及其二维扫描工作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面度误差测量装置其包括激光器、柔性铰 链、静光栅、动光栅、测量头、压缩弹簧、底板以及光电探测器,测 量头固定在柔性铰链的第一端部处并伸出,动光栅设置在柔性铰链的 第一端部内,压缩弹簧一端与底板连接且另一端与柔性铰链的第一端部连接,压缩弹簧位于测量头的下方,柔性铰链的第二端部与底板固 定,静光栅固定在底板上,其与动光栅平行相对且相邻设置,激光器 也设置在底板上,光电探测器设置在静光栅出光端。本发明还提供一 种二维扫描工作台。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烷基化装置脱正丁烷塔的软测量建模及实时优化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烷基化装置脱正丁烷塔的软测量建模及实时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历史运行数据和机理分析确定系统的控制变量与被控变量并建立系统的动态模型,利用脱正丁烷塔的离线样数据建立LSTM神经网络预测塔顶正丁烷纯度。然后,在系统动态模型的基础上使用MPC控制器作为PID控制器的上位控制器,通过预测和优化操作序列,提高系统的动态调节能力和控制精度。最后,结合实时优化(RTO)技术,设置正丁烷浓度最大、塔能耗最低作为目标函数,优化了操作成本和能效。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脱正丁烷塔的控制精度,优化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并增强系统对工况变化的适应能力,适用于工业化应用。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的参数重标定方法及其设备
一种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的参数重标定方法及其设备,在具有一台相机与一台投影仪的系统中增加辅助相机对投影仪内参数进行重标定。放置高精度的白色平板,投影仪投射结构光图案,原系统相机和辅助相机采集白色平板图案。首先对双相机进行标定,获得辅助相机参数;其次采用拍摄的照片依据立体视觉原理重建白色平板,再次将重建的点云反投影到投影仪发射相面上,计算出对应的投影相位,并与其实际相位做差得到相位残差值,最后利用最小二乘原理计算得到投影仪横向等效焦距和横向光心的误差值,完成投影仪内参数的重标定,提高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的标定精度。
东南大学 2021-04-11
GCV-1型色谱仪检定测量仪 色谱仪检定装置
产品详细介绍1.计量器具名称:色谱仪检定测量仪2.主要用途GCV-1型色谱仪检定测量仪主要用于对色谱仪检定过程中的柱箱温度稳定性和程序升温重复性进行自动测量,该测量仪还可作为通用温度测量仪对环境温度进行精密测量,可对国防军工及民用领域的色谱仪检定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3.主要技术指标温度测量模式 色谱仪检定模式 温度测量范围(℃) 温度测量误差(℃) 温度示值分辨率(℃) 温度测量范围(℃) 温度测量误差(℃) 温度示值分辨率(℃) -50~200 ±0.05 0.001 -50~200 ±0.1 0.1 4.主要特点l        色谱仪检定模式完全参照JJG 700—1999“气相色谱仪”中操作过程l        提供两种工作模式:精密温度测量模式和色谱仪检定模式l        每台仪器具有自身编号,固化于机器内部l        自动进行色谱仪柱箱温度稳定性检定,计算并显示检定过程的温度测量数据和数据处理结果:“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稳定性”l        自动进行色谱仪程序升温重复性检定,计算并显示检定过程的温度测量数据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第一次和第二次测量过程中相应点的对应数据和最大相对偏差l        使用大容量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低功耗工作,仪器可连续工作120小时以上l        传感器具有3m长信号线,便于远距离测量和对大容积箱体的测量操作l        本仪器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配备便携型工程塑料箱一个,方便携带 公司相关产品酸度计检定装置电导率仪检定装置分光光度计检定装置酶标分析仪检定装置气相色谱仪检定装置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定装置液相色谱仪检定装置离子色谱仪检定装置原子吸收检定装置红外光谱仪检定装置粘度计检定装置(可自动检定)密度计检定装置(可自动检定)酒精计检定装置玻璃量器检定装置(可自动检定)烘箱/培养箱检定装置碳硫分析仪检定装置生化分析仪检定装置报警器探头检定装置旋光仪检定装置白度计检定装置阿贝折射仪检定装置离子计检定装置罗维鹏比色计检定装置电位滴定仪检定装置有机元素分析仪检定装置温度计自动检定系统检定装置
深圳市世纪经典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微生物细胞代谢流在线检测与 计算分析高级发酵罐
本产品和技术依据细胞代谢流在线检测与计算分析原理,配置上除常规的温度、搅拌转 速、消泡、pH、溶解氧浓度 (DO) 等测量控制以外,还增添了发酵液真实体积、高精度补料量 (如基质、前体、油、酸碱物) 测量与控制,高精度通气流量与罐压电信号测量与控制,并与尾 气CO2和O2分析仪或质谱仪连接。可精确得到发酵过程计算机参数优化与放大所必需的包括 各种代谢流特征或工程特征的间接参数,如摄氧率 (OUR) 、二氧化碳释放率 (CER) 、呼吸商 (RQ) 、体积氧传递系数 (KLa) 、比生长速率 (µ) 等。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 (传统生物制药和现 代基因工程制药) 、食品轻工发酵、农业生物 (微生物饲料、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和动物 疫苗) 、新兴生物能源和石化环保等行业工业化工程项目的系统设计和全面技术实施。带动了 多个行业技术进步。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面向生命科学的原位显微分析与微操作机器人
研究方向:微操作机器人系统、微纳设计与加工、生物模式形成与组 织发育建模。 项目简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编号 61327802)等资助下,本项目研究团队自主研发了面向生命科学的原 位显微分析与操作仪。研究团队利用该仪器实现了机器人化的体细胞 核移植,进而将该技术应用于猪克隆流程,成功获得了克隆猪仔。这 是国际上首次利用机器人技术获得的克隆猪。 作为一种常用的外源物导入细胞的方式,细胞显微操作技术广泛 应用于生物工程领域。为了减轻实验操作者的工作负担,研究者开发 出自动化微操作系统,实现了自动化胚胎注射、机器人化单精注射、 机器人化贴壁细胞注射等多类微操作。然而,目前自动化微操作的操 作过程与手工操作类似,这些操作在保证操作本身高效、高成功率的 同时,并没有考虑到微操作对后续生物过程(如后续细胞培养)的影 响,因此无法获得显著优于手工操作的生物结果。 研究团队面向生命科学发展的迫切需求,研制出具有可视化、微 创化、定点化、定量化功能的,集检测分析与操作于一体的原位显微 分析与操作仪,利用该仪器实现了机器人化的细胞核移植流程,并通 过分析微操作工具与细胞接触过程中的细胞受力情况,实现了基于最 小力的细胞拨动与细胞抽核,保证了细胞核移植操作过程中细胞受力 最小。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最小力的细胞拨动与细胞抽核方法,显著 减少了细胞拨动过程对细胞的伤害;后续细胞培养实验表明,与人工 操作相比,细胞后续发育率显著提高,标志克隆成功的体外囊胚率从 10%提高到 21%。2017 年 1 月初,研究团队分四批完成了 510 例核 移植操作,并将这 510 枚克隆胚胎移植到 6 头母猪体内,两头母猪顺利受孕;4 月底,两头受孕母猪产下成活克隆猪 17 头。 上述研究第一次用后续细胞培养成功率作为评测依据,建立了操 作过程细胞受力情况与后续细胞发育的联系,得出了操作过程细胞受 力越小,则伤害越小,最终细胞发育成功率越高的结论。该研究对其 它机器人化生物操作有借鉴意义。
南开大学 2021-04-11
大功率风电齿轮传动系统设计分析试验与认证
风电齿轮箱是风力发电机组动力传递的的核心关键部件,其承载能力和 可靠性决定着整个机组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在工程应用实践中,由于风力发电 机组所处的变风载工况、高低温和大温差等恶劣环境,常常导致风电齿轮箱的早 期破坏,是风力发电机组故障率最高、失效最早的部件之一。 1)  功率分流与均载能够显著提高重载风电齿轮传动功率密度和承载能力。 构建大功率风电齿轮传动的构型演化模型,提出以多级、功率分流与汇流和柔性均载为核心的传动构型方法,实现了大速比、变载荷、变工况下多行星均 载传动,显著提高了承载能力。 2)兆瓦级风电齿轮传动装置安装在弹性支撑的狭小机舱内,运行工况复 杂、载荷多变,影响其动力学特性的因素众多,其振动噪声控制是国际性难题。 建立弹性支撑下传动系统与结构系统的齿轮一轴一轴承一箱体耦合动力学分析 模型,揭示了传动参数与拓扑结构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3)提出了齿轮箱加速疲劳试验与评价方法,揭示了载荷幅值、频度和历程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兆瓦级风电齿轮箱的疲劳 寿命试验。4)建立了大功率风电齿轮箱性能试验测试系统,可实现风电齿轮箱承载能 力、效率、振动噪声等性能及行星均载测试和GL认证;建立基于远程检测的大 功率风电齿轮箱测试分析及诊断系统。
重庆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0 111 112
  • ...
  • 131 13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