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超高分辨柔性流场感知系统
与高速飞行的飞机不同,微小型无人机体积小,重量轻,飞行速度低,更容易受到环境湍流的影响,需要高灵敏度的小型气流传感器提供全面的空气动力学信息。如何让微小型无人机像鸟类一样感知和操纵气流一直是航空和传感器领域的难题。 面向微小型无人机的飞行参数测量,北航研发团队研制出一种基于氧化钒的高灵敏度柔性流速传感器,实现了0.11 mm/s和0.1°的超高流速和角度分辨力,实验验证了攻角、侧滑角和空速的多参数感知能力,并完成了微小型无人机飞行速度以及机翼微振动的测量,为微小型无人机提供了低成本、高精度的大气参数传感方案。 该传感器基于量热式原理,由中心微加热器产生恒定温差,四周的热敏电阻阵列测量温度分布,根据热敏电阻阵列测得的温度差准确反映流速大小及方向。采用悬空型隔热结构以及高电阻温度系数材料氧化钒作为热敏电阻以增大传感器的测量灵敏度。在聚酰亚胺基底上通过MEMS工艺加工了总厚度90μm的超薄柔性流速传感器,实现了微小型无人机的曲面贴附功能。经风洞测试,流速传感器的理论分辨力达0.11 mm/s,流速测量重复精度约为测量值的0.5%,响应时间约为20ms。在10 m/s时,流速传感器的最大角度灵敏度为36.7 mV/deg,噪音水平为1.78 mV,根据2σ准则计算出其理论角度分辨力为0.1°。 研究团队已经完成流速传感器工程化样品的制备,并将两个流速传感器装载到一个微小型无人机平台上进行飞行参数感知应用。结果表明平均飞行速度的估计误差低于0.2 m/s。由于流速传感器的高灵敏度特性,它甚至捕捉到了机翼的微振动信息,并与外置IMU模块显示了相同的机翼振动频率。这项研究展示了一种柔性高灵敏度流速传感器,拓宽了流场感知在微小型无人机姿态检测、空速估计以及飞行安全监测方面的应用,为无人机的飞行参数测量提供了创新的设计思路与发展前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4-07-08
一种基于网络 KPI 的移动 Web 网页访问用户体验感知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网络 KPI 的移动 Web 网页访问用户体验 感知评测方法,属于移动端 Web 网页访问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在 端到端的网页访问过程中,通过抓包采集并计算 HTTP 业务的各种关 键性 KPI 指标;根据采集到的各种 KPI 指标综合计算 KQI 指标;根据 得到的 KQI 指标在 Web网页访问业务中所占的重要程度的不同对其进 行加权求和,得到此业务的整体 QoE 指标。本发明的步骤简单,易于 实现,评估过程没有对正常 Web 网页访问业务网络传输产生任何影响。 本发明能够很好的体现 Web 网页访问业务的整体质量,也能根据每个 KQI 指标的得分来针对 Web 网页访问业务中的不同环节进行评估,对 那些评分较低的指标对应的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智能视觉感知芯片
1.痛点问题 元宇宙时代三维成像基础设备和数字终端成像及显示设备都将需要革命性的提升。同时,工业智能和基础科学的快速发展也对感知和成像极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现有的成像技术,即摄像头模组和3D成像模组,存在诸多技术和经济的缺陷,如抗扰动性能差、占据空间大、功耗大、成本高等,特别是随着传感芯片像素数的增加,传统光学成像系统需要多级较大的昂贵镜片才能实现高分辨率的成像性能,很难应用于手机等小型化设备上,不足以适应科技的高速发展。 “智能视觉感知芯片”将达成光学感知的技术革新并有效解决现存问题。通过数字自适应光学技术矫正系统像差和环境像差、实现高速重构目标景物高精度三维信息,进而实现使用普通的低成本小型化单镜片即可实现高分辨率成像,同时该芯片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光学系统,包括大口径天文成像,实现高分辨率远距离成像,克服大气湍流干扰。 2.解决方案 团队提出“智能视觉感知芯片”概念,该种芯片拥有多项优势:全球领先的4D感知技术,自适应抗干扰;创新的透镜设计方案结合自主知识产权算法,可通过单摄像头模组实现原多摄像头模组功能,大幅降低现有成本、体积和功耗,显著提升分辨率。通过对目标场景进行多维度的密集采样,将多维度的耦合信息解耦,重构傅里叶面的非期望相位分布,实现高速大范围的自适应光学矫正,显著降低光学成像系统尺寸与成本,提升成像效果,同时具备三维深度感知能力。 合作需求 寻求消费电子等领域有相关技术开发、市场推广经验,能推广本技术落地的高科技企业,可以进行深度合作。
清华大学 2022-05-19
智能视觉感知芯片
1. 痛点问题 元宇宙时代三维成像基础设备和数字终端成像及显示设备都将需要革命性的提升。同时,工业智能和基础科学的快速发展也对感知和成像极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现有的成像技术,即摄像头模组和3D成像模组,存在诸多技术和经济的缺陷,如抗扰动性能差、占据空间大、功耗大、成本高等,特别是随着传感芯片像素数的增加,传统光学成像系统需要多级较大的昂贵镜片才能实现高分辨率的成像性能,很难应用于手机等小型化设备上,不足以适应科技的高速发展。 “智能视觉感知芯片”将达成光学感知的技术革新并有效解决现存问题。通过数字自适应光学技术矫正系统像差和环境像差、实现高速重构目标景物高精度三维信息,进而实现使用普通的低成本小型化单镜片即可实现高分辨率成像,同时该芯片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光学系统,包括大口径天文成像,实现高分辨率远距离成像,克服大气湍流干扰。 2. 解决方案 团队提出“智能视觉感知芯片”概念,该种芯片拥有多项优势:全球领先的4D感知技术,自适应抗干扰;创新的透镜设计方案结合自主知识产权算法,可通过单摄像头模组实现原多摄像头模组功能,大幅降低现有成本、体积和功耗,显著提升分辨率。通过对目标场景进行多维度的密集采样,将多维度的耦合信息解耦,重构傅里叶面的非期望相位分布,实现高速大范围的自适应光学矫正,显著降低光学成像系统尺寸与成本,提升成像效果,同时具备三维深度感知能力。 合作需求 寻求消费电子等领域有相关技术开发、市场推广经验,能推广本技术落地的高科技企业,可以进行深度合作。
清华大学 2022-03-03
无感知考勤系统
1、 大批量正常时间进入校园/班级,采用2.4g电子校徽无线接收,完成无感知考勤,家长app端,教师app端,数据融合终端实时完成考勤数据同步,自动完成数据统计; 2、 通过主要位置部署2.4g采集器,完成校内学生日常行为主要地点无感知考勤记录; 3、 支持教师端app手动操作学生状态;各端数据同步,支持融合终端与教师app端课堂点名同步;
北京神州数码有限公司 2021-08-23
基于人工智能的视觉智能感知平台
本项目研究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数据智能产业需求,尤其是对智能制造、公共安全场景提供高效的视频流在线推理和管理平台,研发了一个通用性的智能中台架构,支持视频流和智能模型模块化管理,支持全程可视化操作交互式界面,支持视觉智能感知模型在线推理快速部署,支持感知与识别结果实时推送、预警和报警。
重庆文理学院 2025-02-21
一种网络感知的虚拟机镜像存储系统及读写请求处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网络感知的虚拟机镜像存储系统,该存 储系统包括私有缓存管理模块、公有缓存管理模块、网络监控模块、 决策模块和动态寻址模块;其中,私有缓存管理模块、公有缓存管理 模块、网络监控模块和动态寻址模块位于计算节点,决策模块位于管 理节点;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以上存储系统的读写请求处理方法,使得 网络负载较轻的节点处理更多的镜像访问请求,而网络负载较重的节 点处理较少的镜像访问请求,从而避免产生 I/O 热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学习状态智能感知相机
如何及时感知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难点。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讲课的同时观察数十名学生的学习状态,难以做到面面俱到;而在家庭练习中,父母陪同观察孩子既费时又会引起孩子的紧张和反感。针对这一应用需求和痛点,本项目计划研发一款能够自动及时感知中小学生的智能相机。该相机将采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前沿技术,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自动采集和分析,智能感知学习状态,并反馈给教师和家长进行参考,据此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从而达到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成绩
南京大学 2021-04-14
柔性电子多维感知及应用
具有高灵敏和多维集成的柔性感知电子器件在可穿戴健康监测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当今重要前沿研究方向之一。现有国内外柔性感知在高灵敏测量、多感知集成、低信号耦合、低成本加工上存在技术瓶颈,实际应用面临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问题,团队原创地提出一种基于热感应的多维传感新机理,利用热敏膜和外界的传导/对流换热对自身电阻的调控,实现
清华大学 2021-04-14
现代钢厂关键智能感知技术
1. 痛点问题 2020年我国钢材产量超过13亿吨,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同时我国钢铁消费市场也是全球第一。现代智能化钢厂是钢铁企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国内主流钢厂都在大力布局。但作为智能钢厂的基础和核心,钢铁生产智能设备国内技术能力差距较大,对国外依赖性比较明显。 2. 解决方案 本项目将最新的光电技术与钢厂生产需求深入结合,致力于钢厂关键智能感知设备的研发。目前已完成原理验证和样机开发的智能设备包括:转炉炼钢过程动态监测系统、转炉内壁智能测量扫描设备、辊道辊在线智能监测系统等。项目还有多项智能设备在研。 本项目的转炉炼钢过程动态监测系统,是通过监测炉口火焰光谱和图像信息,经过人工智能计算,得到炼钢过程中钢水温度、元素含量等参数,实现炼钢过程实时动态监测。转炉内壁智能测量扫描设备,是采用激光雷达和数据融合技术,远距离快速智能扫描转炉内壁,实现转炉内壁自动检测。辊道辊在线智能监测系统,是通过对轧钢辊道辊电流实时连续监测和智能分析,有效监测和预防辊异常导致的带钢或铸坯表面损伤。 合作需求 本项目下一步发展需求主要集中在与钢铁和冶金行业相关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合作,其次是资本投资、政府政策等方面的扶持。需要的外部资源主要是产业的工程化、产品化资源和市场资源。
清华大学 2021-12-01
1 2 3 4 5 6
  • ...
  • 57 5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