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空心玻璃微珠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心玻璃微珠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 方法,是通过添加有机蒙脱土和变温分段浇注固化的方法制备空心玻 璃微珠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该方法能有效地防止低密度填料的析 出,解决复合材料的相分离问题、实现空心玻璃微珠在基体中的均匀 分散。该方法同时能消除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气泡, 减少复合材料的内部缺陷。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丝素蛋白与海洋贻贝粘附蛋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素蛋白与海洋贻贝粘附蛋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丝素蛋白与海洋贻贝粘附蛋白复合的多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为将再生丝素蛋白和一定比例的海洋贻贝粘附蛋白溶解于一定量的有机溶剂中,不断搅拌使其混合均匀,配成一定浓度,即可制得丝素蛋白与海洋贻贝粘附蛋白的混合溶液,一定量的混合溶液制膜或者支架。本发明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具有耗能低,生物安全性高,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方便,对环境无污染等优势;通过该发明制得的生物丝素与海洋贻贝粘附蛋白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较强的力学性能。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动态剪切本构模型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动态剪切本构模型的构建方法,步骤为: 1、完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多种应变率加载工况下的剪切试验得到各个工况下的载荷位移曲线; 2、采用Weibull损伤模型与粘弹性模型相结合推导出含Weibull损伤分布的待拟合载荷位移关系; 3、根据载荷位移曲线和载荷?位移关系构建多曲线最小二乘目标函数; 4、采用遗传算法得到待拟合参数的初值,通过信赖域方法在获得的参数初值附近搜索最终得到高精度参数值和确定的含Weibull损伤分布的载荷?位移关系; 5、根据载荷与应力关系、位移与应变关系以及载荷?位移关系推导出含Weibull损伤分布的复合材料动态剪切本构模型。本发明能够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动态工况下数值仿真计算提供可靠的依据。
东南大学 2021-04-11
具有分级多孔的DEGDA/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支架
本申请提出了具有分级多孔的DEGDA/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为:将HAP在壳聚糖酸性溶液中反应,获得壳聚糖包覆羟基磷灰石;将壳聚糖包覆羟基磷灰石投入到DMAC溶液中,滴加丙烯酰氯和三乙胺,制得改性壳聚糖包覆羟基磷灰石;将改性壳聚糖包覆羟基磷灰石、DEGDA、光引发剂与致孔剂混合均匀后,采用光固化打印成为模型;对模型进行清洗后和干燥后获得DEGDA/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本申请还公开了采用上述制备方法所获得的支架。本申请对包裹HAP的壳聚糖进行改性,减少HAP的团聚,提高HAP在DEGDA的分散均匀性,使孔洞间形成光滑连接,提高了孔道的均匀性,利用3D打印方式形成的大孔与致孔剂形成的小孔,最大限度地模拟天然骨组织中的孔洞。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具有超高抗盐性能的有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超高抗盐性能的有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计算模拟得出膜微观形貌中凸点形态和凸点间距h。计算得出形成凸点颗粒的平均直径D。将分散型聚四氟乙烯颗粒进行热固化处理和解团聚处理,得处理颗粒a;根据凸点间的h,得出处理颗粒a和分散型PTFE颗粒的配置比例,按照比例混合搅拌后纤维化处理,得到处理颗粒b;将两种颗粒分层放置,通过拉伸工艺形成非对称性膜;将氟类单体、静电传导材料与醇类溶剂混合得到预制溶液;将预制溶液喷射在基材表面得到处理基材;将非对称性膜热压覆合在基材上形成有机复合材料。此种膜材料适用于不同行业烟气过滤体系,尤其适用于盐析程度高的中低温烟气体系的净化。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功能性聚乙烯醇/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开发使用绿色的纤维素基材料和一些可降解的合成高分子,可以缓解“白色污染”与“能源危机”,这符合我国提出的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江南大学绿色功能复合材料实验室白绘宇副教授利用聚乙烯醇/纤维素体系环保廉价的优点,并对该体系进行简单快捷的光敏改性,制备出了具有阻水性能的聚乙烯醇/微纤化纤维素包装膜材料,和具有吸附性能,敏感性能以及胶粘性能的聚乙烯醇/纳米晶纤维素水凝胶材料。这些发明赋予聚乙烯醇以及纤维素等材料新的功能性,拓宽了聚乙烯醇以及纤维素的运用领域。 
江南大学 2021-04-13
铜材复杂器件耐腐蚀耐磨材料的研究
在海洋环境、酸雨污染、高温高湿等的环境条件下,紫铜、黄铜及其合金的加工器件在中间工序存放和使用过程中会造成点蚀,进而扩展为大面积腐蚀,而作为连接部件会加剧缝隙腐蚀引发应力腐蚀断裂。该项目成功研制了耐腐蚀耐磨防腐蚀环保涂料,大大延长铜类尤其是紫铜的自然存放期,对铜器件生产和运输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由于耐蚀性优异,也可作为长期防护涂层。该技术获得的涂层在厚度为5μ条件下测试相关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外观    无色透明   可保留铜的金属光泽;可调整任意颜色   粘度    25秒      《涂料粘度测定法》(涂-4杯)(GB/T 1723-1993)    附着力  0级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9286-1998)    耐盐雾   200h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的测定》(GB/T1771-1991)   耐冲击  50Kg·cm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GB/T1732-1993   耐磨擦  0.005千克 《漆膜耐磨性测定法》(GB/T1768-1989)   硬度    4H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GB/T6739-1996)   相容性  与弹药相容 《真空安定性试验-压力传感器法》(GJB772A-97 501.2) 该技术适合喷涂、刷涂、辊涂等工艺,不含任何有害稀释剂,为环保产品。该产品用量少、性能和使用工艺优于防锈油;其另一特色在于必要时很容易去除,比防锈油的去除要容易的多。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耐磨损、耐高温TiC强化钢铁基材料
 在冶金、机械、汽车和石油化工等行业中,许多设备和零部件都需要好的耐磨性能,如高速线材轧机的辊环和导向轮,化纤行业中的刀具,汽车及船舶汽缸套,各种阀门及矿山机械、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和运输机械中执行机构零件。    由于目前用于这些零部件的许多耐磨材料难以满足这些设备零部件的使用要求,有时甚至因为某些零部件的故障而导致整个系统的非计划停工,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基于上述技术需要,本实验室开发出多种性能好、成本低的耐磨损材料。这些材料的基体成分选择余地大,可替代高合金钢、耐磨铜合金等耐磨材料,用于冶金、机械、汽车和石油化工等工业产品和设备上的磨损件,以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并降低其成本。    本项目获得过3项国家863自主,目前已完成全部生产性试验和用户中试。
东南大学 2021-04-10
高强韧铸造耐磨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
耐磨材料是工业领域破碎和研磨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消耗性部件材料,2006年全国消耗在摩擦、磨损和润滑方面的资金为9500亿元,而且由于磨损所造成的备件消耗费和设备维修费分别达283亿元和406亿元(2009年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报告)。耐磨材料的服役工况越来越严酷,大型、高效破碎设备要求耐磨材料能承受强冲击和高应力,并能安全、长期服役,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多年深入系统地研究,发现耐磨材料微观组相的磨损机理与磨损工况的内在联系,并揭示了铸造耐磨材料的强韧化是显著提高其耐磨性的有效途径,发明了针对强冲击磨损工况的具有双阴影抗磨效应的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结构、制备与铸造成形的一体化技术,发明了通过微量原子置换部分Fe原子的铸造耐磨材料硬质相韧化技术,解决了磨损过程中硬质相强韧性不足而导致耐磨性降低的难题,充分发挥了硬质相的抗磨作用,显著提高了铸造耐磨材料的耐磨性与强韧性。利用上述关键技术发明,与十余家知名耐磨材料企业合作,开发了系列高强韧铁基复合材料、铁基高硼合金以及Fe-C合金的典型铸造耐磨材料产品,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产品已通过国家权威部门检测,其强韧性、耐磨性和使用寿命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本项目申请发明专利18项,已授权12项,已广泛应用于相关工业领域,已新增产值10.39亿元,新增利税3.06亿元(近3年为1.94亿元),出口创汇110万美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推动了铸造耐磨材料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的进步。获2009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采用本成果的生产企业预计2011年新增产值2.6亿,新增利税6000多万元。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聚噻吩/酞菁纳米复合材料用作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高效空穴传输材料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两个重大危机,也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领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独特的物理性质、醒目的光电转化效率和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拥有巨大解决能源问题潜力的光伏器件。但其电池效率衰减(稳定性)等问题是其走向工业化应用急待解决的课题。现行钙钛矿电池比较普遍使用的空穴传输材料是一种比较昂贵的螺二芴结构化合物(spiro-OMeTAD),需要通过掺杂锂盐以提高电池的性能,但这同时加剧了钙钛矿电池的不稳定性。所以一直以来研究人员希望寻找更加廉价和稳定的空穴传输材料来替代传统材料。 酞菁铜是一种具有优异光电特性的廉价小分子半导体材料。但其有机溶解性比较差,不利于廉价液相工艺规模制备光电器件。许宗祥课题组从分子设计层面出发,开发八甲基取代的酞菁铜并制备纳米材料,通过酞菁纳米材料与廉价商业化的高分子材料聚噻吩复合,开发出了具备更高载流子迁移速率及环境稳定性的空穴传输材料,实现溶液法制备出光电转换效率为16.61%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高于传统商业化的螺二芴结构化合物(spiro-OMeTAD)。同时器件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0 31 32
  • ...
  • 258 25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