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生物复合驱油剂提高石油采集率
石油作为一种非再生的化石资源和能源,世界范围内采收率在30%~60%之间。为提高油藏中的石油采出率,目前我国多数油田主要经历的依靠天然能量采油、注水注气保持地层压力采油和强化采油等技术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残留在地层中的石油资源占到了50%以上,需要更有效和环保的采收方法。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OR)是目前公认的开采油藏中剩余油和开发利用稠油油藏的最有效的采油方法之一,具有成本低、污染小、开发效率高、过程控制简单、代谢产物不残留等优点,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研究进一步开采剩余油藏的技术手段。表面活性物质对原油进行降解和分散乳化,最终使固态石油变为液态而被开采,是MEOR 技术最重要的作用机理之一,但目前工业化应用很少,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油藏及储集层类型多,原油性质变化大,地质条件复杂,没有环境适应能力强的菌株应用于石油生产,因而对内源微生物激活剂和生物乳化剂复配驱油剂研究是工业化应用技术开发的热点。 本项目的生物复配驱油剂在环境适应性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该复配驱油剂具有一定的黏度,可定向激活油藏内源采油功能菌,在温度(20~100℃)、盐度(1~20%)、乳化稳定性等方面,展现了较强的工业化应用潜力,可望能大幅度提高水驱后剩余油的采收率(5~30%)。 市场应用前景: 从我国的石油市场需求来看,2012 年,我国成品油消费 1.5 亿吨以上,石油消费超过 2.3 亿吨,目前原油价格在 5000~5500 元/吨,国内化学驱油成本在 3000~5000 元/吨不等,而 MEOR 平均在 1200 元/吨以下,还具有无污染,能耗低等优势。目前,该技术已达到中试阶段,成功应用于多个油田区块,投入产出比大于 1:5。
南开大学 2021-04-13
水泥助磨剂全自动生产设备
由于水泥助磨剂配方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使得生产设备的自适应性较差,不能满足水泥助磨剂的生产要求,此外对生产过程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也是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水泥助磨剂生产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研发了一套现代化全自动数控助磨剂生产设备,通过采用此设备可极大提高助磨剂厂商与国外品牌助磨剂竞争的优势,并确保助磨剂厂生产的优良配方产品不会因为手工操作的不一致性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优势: 全自动化生产、维护工作量小、故障率低。 该设备具有:(1)全程生产自动化、过程监测;(2)10种以上原料自由配方,适应能力强;(3)高精度计量,保证生产质量;(4)人机交换友好,操作简单等特点。 该设备具有计量精度高,操作方便,满足了助磨剂各种组分精确计量的要求,保证了产品品质的稳定,均匀,避免原材料的人为浪费,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人工费用等;实现从手工称量到自动计量,误差范围控制在0.5千克范围内,出现波动自动跟踪,自找平衡,自动完善数据,由单机,PLC和上位机组合的“三级”微机控制,确保了配方数据准,反应快,调节简单,出现问题直观,解决问题及时。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系列环保热稳定剂生产技术
本项目为为江苏省产学研和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研究成果。 1、项目简介 当前,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世界范围内对 PVC 制品的卫生安全性能,尤其对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比如卫生用品、食品包装材料、饮用水管、儿童玩具等的要求日趋严格,限制重金属热稳定剂使用的法规压力日益加剧,使得热稳定剂的开发、生产向无毒、高效、多功能化方向发展的步伐加快。铅、镉作为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危害,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限制铅和镉甚至钡的有关法规。生产和开发低污染、无毒热稳定剂成为今后长时期的追求目标。 2、创新要点:所研制的系列热稳定剂无毒环保,符合欧盟最严格的安全检测要求,代表热稳定剂行业的发展方向 3、效益分析:视规模而定。 授权专利: 1.一种环保型液体复合热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 200610166432.5 2.一种耐高温、抗析出液体稀土/钡/锌复合热稳定剂的制备方法200810122420.1
江南大学 2021-04-13
蓝宝集佳清水混凝土保护剂
长期外露的混凝土,在风雨、紫外线等等因素的作用,再经过时间的洗礼,清水混凝土表面会逐渐失去原有的光泽及其装饰效果,取而代之的是雨水的印迹,表面的风化以及混凝土饰面上的各种微生物的滋生。清水混凝土饰面不经保护会使其表面受到不同的侵害,让清水混凝土失去装饰性,长期的外露,也将使混凝土的寿命受到影响。来看几个没有保护的清水混凝土饰面吧,时间与自然界的威力还是很大的。 未经保护的清水混凝土饰面,已经被岁月摧残的没有了原有的样貌,清水混凝土的饰面与其他的材料一样,成为了自然环境的同归面。 风雨的洗礼,使清水混凝土的结构出现了问题,清水混凝土的表面已经没有了原始的素颜感,岁月的印迹深深的钉在清水混凝土的饰面之上,长期的外露已使其饰面饱经风雨,并被风雨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像这样景观中的清水混凝土饰面,没有经过保护,处于南方潮湿环境中,再加上梅雨季节的洗礼,这个清水混凝土的饰面上已经开始变绿,苔藓类微生物已经逐渐的在其表面滋生新的生命。长期的裸露,不加保护,后期将会起来越严重,以致看不到清任何清水混凝土的装饰效果,取而代之的是满是苔藓的绿色墙面,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寿命,可以看到,在这个墙上已经开始有些地方在开裂。 早年的清水混凝土建筑,在风雨,自然环境的作用下,经久累月,装饰性的清水混凝土已经成为建筑的影响者,风雨使清水混凝土的饰面变了模样,不加保护的清水混凝土饰面,已没有清水混凝土的素雅与艺术感。 经过保护与不经保护的清水混凝土饰面,在经久累月的效果下,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一两年的时间,两种效果就不一样了。清水混凝土保护剂可以使清水混凝土的饰面长期受到保护,优异的耐久性及保护功能,渗透到混凝土的内部进行有效保护,使清水混凝土的饰面有了同寿命的护航者。 清水混凝土也需要呵护,更需要我们精心的呵护,它的要求并不高,只需要在建筑成型之后涂刷一到二遍的清水混凝土保护剂就好了。 当出现这种清水混凝土的饰面情况时,通过清水混凝土保护剂来重新保护清水混凝土饰面,并经过处理后,还是可以把已经被侵蚀的混凝土饰面变回原有的样貌的。这就是清水混凝土强大的修补保护功能了。清水混凝土保护剂,不仅可以保护清水混凝土的饰面,还可以修补已经被风化或是受到侵蚀的清水混凝土饰面。 经过清水混凝土的修补翻新,清水混凝土原有的饰面被找回,并且可以长期的受到保护,不再受外来物质的影响,以充分的保障清水混凝土饰面的装饰性及耐久性。 清水混凝土修补过后的效果,裂缝被修补好,但清水混凝土的饰面效果还是原有的装饰效果 旧的已被破坏的清水混凝土被翻新,让清水混凝土恢复了原有的样貌,这就是清水混凝土的保护剂的装饰性修补性。 还记得上图那个长满苔藓的清水混凝土图片么?通过后期 的修补工艺,可以使其重归新颜。 蓝宝集佳清水混凝土保护剂,可针对清水混凝土饰面进行修补,同时也能够对清水混凝土进行保护。修补后的清水混凝土可保留原始的混凝土装饰效果,使其在装饰中如新。同时可以达到不是现浇却胜似现浇的装饰效果。
北京市蓝宝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2-02-24
480ML祥龙空清新剂柠檬
祥龙空气清新剂,采用最新的科研配方技术,蕴含天然水果精华和植物精油,能有效消除室内空气的异味,清新室内空气,保持空气的洁净清新,时刻为您和家人营造倍感舒心、芳香洁净的生活空间。 使用方法: 将罐体摇动片刻,垂直按下喷嘴随意向室内空间喷射。勿倒转罐体喷用。 注意事项: 本品属压力包装,切勿损坏或焚烧。使用时避免接近火源。勿让儿童玩耍,存放在50°C以下阴凉处。 主要成分:软化水、香精、稀释剂 净含量:480ml
临沂轶群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2021-08-24
汽车件快速成型复合材料用高温韧性环氧树脂体系的研制
碳纤维复合材料要真正应用于汽车领域,必须适应高产量汽车生产的成本和生产速度,因此对复合材料的规模化、自动化、快速成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率批量化生产要求新型的快速固化成型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中主要涉及到的是预浸料的模压成型工艺:利用固化时间在2~5min的环氧树脂预浸料模压成型工艺生产。首先使用2~3分钟即可硬化的环氧树脂和碳纤维制造预浸料,然后再放入模具加热,在3~10MPa的高压下冲压成型。成型周期仅为约10分钟,在热硬化性CFRP中生产效率上佳。 北京化工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中心将化学流变学理论应用于碳纤维预浸料专用树脂体系的设计指导通过流变学调控树脂体系的初始粘度,实现树脂对纤维的充分浸润。通过化学反应降低预浸料的树脂流动度,提高预浸料的工艺性能。已申请专利6项。在工艺设备创新方面,采用双行星双动力的搅拌方式,低速运转的行星搅拌锚使物料上下翻动混合,高速运转的行星分散盘使物料产生强烈的碰撞和剪切。课题组充分利用北京化工大学的高分子学科优势,基于国产碳纤维的产能扩张,结合不同级别国产碳纤维(T300、T700、T800) 的表面特性,自主设计了不同耐温等级的环氧树脂体系,开发了系列化(80、90、100、120、180度)的预浸料专用树脂体系,以开拓国产碳纤维的下游加工应用。 在快速固化耐高温韧性环氧树脂体系的研制方面,环氧树脂分子设计需要满足几个条件,1、含有噁唑烷酮环的环氧树脂固化后不仅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亦高于纯环氧树脂和其他的传统环氧热固性材料。2.具备出色的电气绝缘性能,物理机械性能。3.噁唑烷酮结构极性基团的存在使得环氧树脂与碳纤维的粘结强度增加。4.聚氨酯柔性链的存在,使得树脂的柔韧性提高。固化体系设计包括:固化剂的液化改性;储存稳定性;吸水性;分散性。MHT150-PN预浸料树脂是中高温固化快速成型的阻燃环氧树脂体系,具有高耐热、环保阻燃和高韧性等特点,主要用于汽车件等快速固化预浸料领域,具有优异的操作性及贴合性。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一种高温粒子辐照样品的固定装置及其固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粒子辐照样品的固定装置及其固定方法,包括通过支架固定在辐照设备中的样品夹具,所述样品夹具为竖直的平板结构,板面上设有以面板中心呈中心对称的多个弧形镂空导轨,所述弧形镂空导轨的弧度背离板面中心弯曲;每个所述弧形镂空导轨供螺丝穿过且螺丝具有相适配的螺帽旋紧将配套的垫片锁死,所述垫片将一铜片压在样品夹具的板面上,所述铜片压住样品的边缘,各个弧形镂空导轨对应的铜片相互配合将样品固定在样品夹具上。本发明固定装置采用螺丝、铜片组合的固定方法,可有效避免高温时导电胶粘度降低的问题,不受样品表面光洁度的影响,抵消样品自身所受重力的影响,克服了高温时导电胶粘结度降低的不利因素,提高了试验效率,节约了研究成本,更为牢固、高效、环保。
东南大学 2021-04-11
在高温热泉极端环境烷烃代谢的微生物进化与起源
滇藏热泉生态系统中蕴含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包含大量的系统发育位置未知且功能奇特的神秘、新颖的微生物类群。课题组结合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手段从中重构出14个具有甲烷/烷烃代谢能力的微生物基因组(图1),其系统发育多样性极高且独特,广泛分布于韦斯特古菌门、哪吒古菌门(Nezharchaeota)等TACK超级门中。值得一提的是,该课题组首次于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中发现其具有产甲烷功能。此前,奇古菌门以其好氧氨氧化能力而为众人所熟知,而课题组首次对其厌氧状态下产甲烷能力的发现表明我们目前对此门认知的局限性,神秘的自然界或将远远超出我们的认知。此外,组学技术的发展或将指引我们对其进化历史进行更全面的认知。课题组对这些未知生命的代谢特征进行了揭示,并发现除却传统的氢营养型产甲烷菌外,还有多种氢依赖的甲基营养性产甲烷菌,他们可吸收热泉生态系统中多种甲基底物以完成甲烷的产生(图2)。通过进化基因组分析,课题组还对古菌祖先的进化起源进行了推测,研究发现对于具有产甲烷能力的微生物类群,其甲烷代谢关键基因mcrABG相对较为保守,并无明显的水平基因转移时间发生;而对于烷烃氧化的微生物类群,水平基因转移对其多样性塑造有着深远影响。基于甲烷代谢基因的保守性,课题组对其祖先序列进行了序列重构,从而来推测祖先序列的最适生长温度,结果表明具有mcrABG标记基因的微生物类群或起源于高温生境(图3)。另外,由于 TACK和ASGARD超级门中,以及广古菌门中大部分支系均具有甲烷/烷烃代谢能力,且相应微生物相比其它同支系微生物有着更为悠久的进化历史,因此,课题组猜测地球早期生命中,古菌的祖先或具有甲烷和烷烃代谢能力。
中山大学 2021-04-13
一种高温高压微波物化处理含磷污水的系统和方法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高压微波物化处理含磷污水的系统和方法,属于水污染治理领域。该系统由加药泵、除磷药剂溶储罐、管道混合器、微波发生器、提升泵、微波反应器、除磷反应柱、湍流压力突变器、空气扩散器、浮选沉淀池、污泥浓缩池、压滤机、减压阀、加压溶气水储罐、空压机以及加压泵组成。本发明利用微波选择性加热获得高温,利用微波和压力突变的双重作用促进气泡破灭的瞬间产生高压的特点,获得了高温高压的化学除磷反应的条件。与传统的常温常压的化学除磷法相比,本发明具有除磷效率高、反应时间短,节省除磷药剂成本等优点,有助于降低水体磷的富营养化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抗高温氧化耐磨钴基合金丝材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高温氧化耐磨钴基合金丝材及其制备方法。合金刷丝成分为Cr 13~17%、Ni 11~15%、W 10~14%,Mo 2.4~4.3%、Al 1.2~1.6%、Ti 2.8~3.6%,Nb 0.1~0.5%、Ta 1.2~1.8%、Re 0.03~0.06%、Ce 0.01~0.05%、C 0.02~0.1%、B 0.005~0.015%、Zr 0.02~0.07%、Co为余量。该合金的制备工艺路线为:真空熔炼?重熔?锻造?热轧?拉拔?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将原材料按质量百分比配料熔炼
东南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6 47 48
  • ...
  • 117 11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