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改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使用性能的关键技术
1、成果来源、成果被评价及认定(发明专利授权号)等情况 本项目来源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大宗粮食绿色加工技术与 产品”中课题“玉米淀粉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BAD34B07,479 万元, 研究起止时间:2012.01-2014.1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酶法选择性合成单一 类型环糊精的控制策略研究(31101228,25 万元,研究起止时间:2012.01- 2014.12)”,属于农产品深加工科学技术领域。本项目累计申请发明专利 7 项(1 项获授权),发表论文 11 篇(8 篇被 SCI 收录),于 2015 年 7 月通过中国粮油学 会鉴定,获国际先进评价。 2、主要技术内容、作用、对行业的意义,获奖情况 CGT 酶生产环糊精最不利的条件之一是产物特异性差,给产物的分离纯化 带来很大不便。同时,CGT 酶存在的另一大缺陷是其热稳定性较差,由于在环糊 精工业化生产中,底物淀粉首先要经过高温糊化、液化处理,然后降温至适当温 度进行环化反应,若 CGT 酶能够适应更高的反应温度,势必有助于提高反应效率, 因此,有必要改善 CGT 酶的热稳定性,提高其催化效率,进而有效降低环糊精生20 产成本。本项目主要是通过改善 CGT 酶产物特异性和热稳定性,提高该酶的使用 性能,将其应用于环糊精的工业化生产中,能显著降低环糊精的生产成本,促进 环糊精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因此,随着环糊精在食品、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 越来越广阔,开发改善 CGT 酶使用性能的关键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具有很好的推 广应用前景。 3、成果的技术指标、创新性与先进性 本项目在长期从事淀粉生物转化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环糊精工业化生产过程 中 CGT 酶的产物特异性和热稳定性较差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和不懈努力,逐步改 善了 CGT 酶的产物特异性和热稳定性,突破了关键技术,并实现了具有理想产物 特异性和热稳定性的β-CGT 酶突变体在酶法生产β-环糊精中的应用。该酶使用 性能改善易操作,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技术位于国际领先水平。与国内外同类 技术相比,具有以下创新: ①针对 CGT 酶产物特异性较差的问题,确定了 CGT 酶的产物特异性与其一级 结构的相关性,获得构建具有理想产物特异性的 CGT 酶突变体的简单可行方法, 为从本质上改善 CGT 酶的产物特异性提供理论基础; ②针对 CGT 酶热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采用定点突变技术阐明了重要氨基酸残 基对 CGT 酶热稳定性产生影响的规律,获得了构建具有理想热稳定性的 CGT 酶突 变体的简单可行方法,为从根本上改善 CGT 酶的热稳定性打下了基础; ③ CGT 酶使用性能的改善方法简单易行,所得到具有理想产物特异性和热 稳定性的酶突变体可直接应用于β-环糊精的工业化生产,能提高β-环糊精的得 率,降低β-环糊精的生产成本。 
江南大学 2021-04-11
无需抗体的酶辅助化学标记N6-甲基腺嘌呤(m6A)测序技术
随着首个RNA修饰N6-甲基腺嘌呤(m6A)的去修饰酶FTO的发现,RNA表观遗传学/表观转录组学开始兴起并成为表观遗传学新的研究热点。m6A作为首个被发现的可逆RNA修饰,广泛存在于mRNA,依赖修饰酶、去修饰酶和结合蛋白发挥调控功能。已发现m6A具有调控mRNA剪接、出核、稳定性和蛋白翻译等功能,可以参与发育、配子发生、细胞重编程、生物节律、疾病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功能调控。为了更好地研究m6A生物功能和临床病理研究,开发m6A高通量测序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现有m6A测序技术主要依赖于m6A抗体富集技术,包括低分辨率的m6A-seq/MeRIP-seq和联用iCLIP或PAR-CLIP技术的高分辨率m6A测序技术miCLIP 或PA-m6A-seq。抗体存在对特定RNA序列或结构的潜在非特异性结合,为了解决抗体方法的种种问题,研究者们做出了各种尝试,近期开发了两类无需抗体的m6A测序技术,一类为利用对特定甲基化序列(m6ACA)敏感的RNA核酸内切酶MazF辅助的测序方法(m6A-REF-seq or MAZTER-seq),此类方法只能检测16~25%的m6A位点;另一种是在细胞内表达融合m6A-binding domain(YTH)与胞嘧啶脱氨酶(APOBEC1)的融合蛋白实现的m6A测序(DART-seq),但该方法依赖于细胞转染效率且受限于体外样品的使用。 贾桂芳课题组一直致力于开发和利用核酸化学生物学技术研究RNA化学修饰在动植物中的生物功能研究。在本课题中,贾桂芳课题组巧妙地利用m6A的去甲基酶FTO蛋白作为催化剂,将mRNA上化学惰性的m6A转化为高反应活性的中间态产物N6-羟甲基腺嘌呤(hm6A),然后利用二硫苏糖醇(DTT)的巯基与hm6A发生亚胺1,2加成反应,将不稳定的hm6A转化为更稳定的巯基加成产物dm6A。dm6A上的自由巯基可以与甲烷硫代磺酸(methanethiosulfonate,MTSEA)快速反应,实现在mRNA上m6A的位置标记生物素Biotin,最终可被链霉亲和素珠捕获,从而富集含有m6A修饰的RNA片段供后续高通量测序使用。
北京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炉内工件本征色彩还原的高温工业电视系统
项目成果/简介: 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炉内工件本征色彩还原的高温工业电视系统,通过嵌入式处理器获取高温探头采集的红外图像,并根据黑体辐射曲线反推出目标所对应的可见光区域内的亮度曲线,再结合人眼对色彩的敏感曲线进行积分计算,还原目标的本征色彩,并通过显示器进行高清显示,解决了现有摄像机对监控到的高温图像信息的识别能力差,造成色彩易丢失或失真的问题。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知识产权编号:ZL201810182853.X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安徽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炉内工件本征色彩还原的高温工业电视系统
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炉内工件本征色彩还原的高温工业电视系统,通过嵌入式处理器获取高温探头采集的红外图像,并根据黑体辐射曲线反推出目标所对应的可见光区域内的亮度曲线,再结合人眼对色彩的敏感曲线进行积分计算,还原目标的本征色彩,并通过显示器进行高清显示,解决了现有摄像机对监控到的高温图像信息的识别能力差,造成色彩易丢失或失真的问题。
安徽大学 2021-05-09
关于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非平衡态光学性质的研究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中心的王楠林研究组在Physical Review X期刊发表文章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该研究组在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支持下自主建设了“能量可调近红外到中红外强场脉冲激光泵浦-太赫兹探测”实验系统。他们利用脉宽35 fs,重复频率1 KHz,单脉冲能量3.2 mJ的800nm激光泵浦一台共享白光的双路输出光参量放大器,由光参量放大器输出的近红外光作为泵浦光、或由其输出的两路信号光(偏振互相垂直)在非线性光学晶体GaSe上差频得到载波相位稳定的中红外泵浦光。研究组首先利用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测量欠掺杂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YBa2Cu3O6+x 沿c轴方向宽广能量区间的反射谱,由Kramers-Kronig变换计算得到平衡态光学常数。之后利用不同能量的激光进行泵浦,研究了泵浦后不同时间延迟样品c轴方向在太赫兹波段的非平衡态光学性质。 由于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具有准二维的晶体结构,体系导电载流子主要被束缚在两维的CuO2层内,这些CuO2层由导电比较差的原子层所隔开。因此正常态时体系沿c轴方向导电性很差、反射率较低;但是当体系进入超导态后,相邻 CuO2层通过约瑟夫森效应耦合起来。超导凝聚在c轴方向太赫兹波段的光谱特征包括:反射率谱上出现一个陡峭的约瑟夫森等离子体边、电导率实部σ1的低频谱重丢失、电导率虚部σ2在零频附近出现发散。图1显示了超导转变温度55K的YBa2Cu3O6.55样品c轴方向的平衡态光学性质。
北京大学 2021-04-11
一种填充高温相变材料的自热型重整制氢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填充高温相变材料的自热型重整制氢反应器。该自热型重整制氢反应器从上至下依次由上表面设有甲醇水蒸气重整反应物进口管和甲醇催化燃烧反应物进口管的上盖板、石墨垫片、上蒸发板、石墨垫片、下蒸发板、石墨垫片、下表面填充有高温相变材料的甲醇重整制氢吸热板、密封板、石墨垫片、下表面填充有高温相变材料的甲醇催化燃烧板、石墨垫片和下表面设有燃烧尾气出口管和燃烧尾气出口管的下盖板层叠而成。本实用新型利用高温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有效提高自热反应器的热稳定性,减少反应器内部的温度梯度与反应器工作时的温度波动,抑制由反应器过热造成的催化剂活性下降与脱落,提高反应器的热效率与甲醇转换率。
浙江大学 2021-04-13
高温高含尘烟气高效余热回收与深度净化一体化技术
工业高温(800℃以上)高含尘(2000mg/m3 以上)烟气具有成分复杂、含尘量高、有腐蚀性、工况变化大等特点,余热回收装置易堵塞,余热回收效率低;净化装置存在滤料堵塞和再生困难的问题,净化效率低、滤阻高、设备运行成本高;温度及含尘浓度大幅度波动的时变性工况余热难以有效回收利用。针对时变性高温高含尘烟气的特点,以高效除尘、减小滤阻及高效蓄/换热为目标,开发集成荷电分离与滤体过滤高温高含尘烟气除尘技术的变孔隙率和比表面积的三维金属蜂巢结构耐高温蓄热体,形成高温高含尘烟气高效余热回收与深度净化一体化技术,实现对高温高含尘烟气高效余热回收及低阻力深度净化。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光导聚能高温相变储热零排放室内太阳炉(产品)
成果简介:利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实现民用炊事,是人们多年来的愿望。现虽有直接反射聚焦的太阳灶可用于烹饪方面,但它需要用户直接在阳光下操作,并需要及时跟踪太阳的运动轨迹,否则不能得到聚焦良好的光斑,由此给用户带来的极大不便,限制了此类装置的推广应用。本项目设计的光导聚能高温相变储能室内太阳炉利用经过特殊设计的光漏斗将太阳光收集并导入储能器中,将小通量的太阳光能,经累积产生高温热能,并在储能器中实现高温相变储存,储存温度大于180℃。需要炊事时将所储存的热量传递给储热体盘管内的导热介质,通过导热介质的循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用富氧燃烧锅炉高温烟气制取高热值生物质气化气的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富氧燃烧锅炉烟气制取生物质气化气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流化床气化器、旋风分离器;循环流化床气化器具有进料口,该进料口用于将生物质物料输入至循环流化床气化器;循环流化床气化器还设置有进气口,该进气口用于输入富氧燃烧锅炉的烟气;循环流化床气化器用于在富氧燃烧锅炉烟气的作用下将生物质物料气化得到气化气;旋风分离器与循环流化床气化器连接,用于分离气化气。将生物质气化系统与富氧燃烧锅炉系统配合使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实用高温度稳定性电光调Q激光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项目探明了晶体应力是导致铌酸锂电光调Q开关温度稳定性变差的根本原因,通过大幅消除应力提高了晶体消光比,并创造性地开发了“弹性装配”技术,彻底解决了晶体装配受力不均匀问题,大幅提高了电光调Q开关装配后的温度稳定性和激光输出光斑质量。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南开大学在晶体理论、晶体生长以及器件制备等方面开展了三十余年的研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历经五十余年,完成了大量激光系统研发的国家重大任务,双方瞄准国家需求,共同开展了高温度稳定性电光调Q激光系统的研发项目。本项目获得了2012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探明了晶体应力是导致铌酸锂电光调Q开关温度稳定性变差的根本原因,通过大幅消除应力提高了晶体消光比,并创造性地开发了“弹性装配”技术,彻底解决了晶体装配受力不均匀问题,大幅提高了电光调Q开关装配后的温度稳定性和激光输出光斑质量。以高性能电光调Q开关为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了满足航空、航天、舰船以及国防等复杂环境下使用的系列高温度稳定性激光系统产品,并实现批量稳定生产,单次高低温试验通过率高达90%以上。 2009年至2011年,本项目研发的激光产品实现了14121.6万元的产值及8778.6万元的利润,以项目产品为核心系统的装备大量应用于运载火箭测控、飞行器防撞及其它测量,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同时也批量应用在国防领域,为国防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开大学 2022-07-2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9 40 41
  • ...
  • 47 4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