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坐落在素有“塞外江南”之称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 学院成立于2002年3月,是由有50余年办学历史的自治区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新疆伊犁畜牧兽医学校、伊犁农业学校和伊犁农牧机械化学校合并而成。学院占地面积1300余亩,学院建筑面积达十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5万册。学院设有动物科学系、农业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商学系、基础部、信息技术中心、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室、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图书馆等教学、教辅部门。学院有60个教学实验室,30个校内外实训基地。运动场地面积达6.4万平方米,体育设施较完备。 学院现有教职工522人,专任教师312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92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151人,双师型教师占50%。 学院开设有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园林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旅游管理、电气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8个高职专业和20余个中职专业。 学院开设有普通高职、五年一贯制高职、普通中职,函授大专、本科的学历教育,并常年开办各类长短期培训班。学院还设有农业部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256站和自治州第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近年来,我院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先后与南京金陵科技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院校合作,促进了学院的专业建设与发展。 学院不断改革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 ,促进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同时学院树立“出口畅、进口旺”的招生就业理念,加强就业推荐的工作力度,根据毕业生情况和社会用工需求,积极深入社会,加强与劳动人事部门、用人单位、就业中介组织的联系,全方位为学生就业开辟渠道。所有专业均实行定单式培养,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我院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毕业生深受社会好评。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3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隶属阿克苏地区行署管理的一所全日制普通综合高等职业院校,是教育部等国家六部委指定的西北五省首批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是南疆唯一一所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规划占地面积1391.6亩,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6.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5563台(套),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8715.14万元;校内实验(实训)室数量139个,实验实训室总面积15342.4平方米,实验(实训)设备总值6888.36万元。开设医药卫生、农林牧、财经、文化教育等12大类的31个高职专业,护理、畜牧兽医、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等4个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本科专业。打造医疗康养、纺织服装技术、现代农业与经济、文化教育等4个重点专业群链,自治区级特色专业5个,其中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是教育部指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学院建有混合所有制厚溥互联网产业学院。学院在编教职工527人,专任教师43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5人,博士4人,副高以上职称33人,“双师型”教师130人。学院在校生9155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自治区教学名师2名,自治区教学能手2名,地区拔尖人才4名,科技英才3名,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近年来,师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奖项183项;荣获国家级标志性成果27个、自治区级标志性成果127个。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社会满意度保持在92%以上。二、办学优势●国家公办普通综合类高等职业院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部联合开展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教育部等国家六部委指定的西北五省首批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训基地●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产业园区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优秀”等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批 “四年制应用本科”和“五年制应用本科”试点院校 三、资助政策奖学金:“高校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生,“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校励志奖学金”6000元/学年;中职国家奖学金6000元/年生。助学金:“高校国家助学金”一等4300元/生/年、二等3300元/生/年、三等2300元/生/年;“自治区人民政府高校助学金” 一等3000元/生/年、二等2000元/生/年、三等1000元/生/年。学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各类勤工助学岗位,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办理外地学生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为贫困学生开通“绿色通道”,保证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四、就业前景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大力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办学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人格、人品培养。与疆内外众多企事业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就业协议,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形成了多形式稳定的就业渠道。由于毕业生动手实践能力强、理论知识扎实,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很快成为业务骨干,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五、联系方式地址: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温宿镇学府路041号网址:http:/www.akszy.com联系人及电话: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各系专业咨询员及联系电话一览表 系(部)专业联系人及电话医学系护理、助产、临床医学、 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刘洁老师 13999065540 申细花老师13364877664 人文教育系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吐尔洪•恰瓦尔老师18309978887 阿不来提•艾合麦提13199747131经济管理系会计、 旅游管理、建筑经济管理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周焱17881686628 陈冬梅18222701882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石油工程技术王晶13999068989 阿里亚•玉苏甫13899223099信息工程系现代教育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通信系统运行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王思远老师 18809970768哈力克•麦麦提老师 13899216299生物工程系畜牧兽医、园艺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唐敏老师18040706677祖丽胡玛尔•赛买提老师13899235622 体育系体育教育李刚老师 18999075877 艾孜孜江•卡热老师 17809977899艺术系艺术设计、音乐表演艾尼瓦尔•麦麦提老师13565153033纺织工程系现代纺织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 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李海燕老师 13399050818 周继琛老师 18419221275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王冰老师13576095842 余晓刚老师 18070113126 卢庆军老师 15999221981高雅老师 18999679726 阿达来提·亚生老师13319970985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
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学院是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具有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国家普通高校(教育部编制高等院校代码为13727)。是国家教育部远程教育新疆基地、全国网络教育系统理事单位、全国就业力示范院校。设有国家英语应用能力考点,英语四、六级考点,以及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国家劳动部计算机高新技术职业资格考试站等职业资格考试机构。曾获自治区教育厅授予的“先进办学单位”、“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民政部授予的“全国先进单位”称号。中国教育报、新疆日报、新疆电视台、新疆教育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对我院办学业绩曾多次报道。 学院位于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AAAA级风景区,北与师范大学新校区隔大学路相邻,东与歌林小镇别墅区傍观园路相望,维斯特、高尔夫滑雪场等均在学院附近,交通便利,有34路公交车直达学院门前。校区青山绿水,环境秀美,蓝天白云,碧瓦高楼,无环境之污染,有鸟语与花香,无闹市之喧嚣,尽书声之悦耳,实为育人、学习最佳去处。为有志青年求知成才营造了良好的人文氛围和幽雅的自然环境。 我院下设信息技术学院、电子通讯学院、工程汽车学院、商会学院、语言学院、经济贸易管理学院、现代服务管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留学生部及本科(助学)部等教学部门。现开设29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8000余人。 我院坚持人才强校、专家治学,现有专兼职教师50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300余人),形成了以高、中级职称教师为骨干的教师队伍。我院重视优化办学条件,教学设备先进,设有各类实训基地、实训室53个,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室实现了专人专机配置。我院办学定位准确,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教学秩序严谨,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我院坚持从严治校,信奉“管理出教学质量、管理出优秀人才”的教学原则,以其严格、优秀的管理著称。良好的师资、严格的管理与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条件保证了我院的教学质量,受到学生与家长的普遍赞誉与信赖。 我院就业指导办公室,对学生就业进行全程培训、指导、推荐。众多的实训就业基地已形成体系,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不断攀升,《中国教育报》、《新疆日报》均有报道。建校以来,我院已先后为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各类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被授予全国民办高校20所就业力示范院校称号。我院已成为广大考生向往就读的院校。
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原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立、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全日制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学校始建于1984年,最初由重庆市高等教育老年工作者协会举办,是重庆市首批高职院校之一。2005年6月,转由重庆鸥鹏实业有限公司举办,2008年11月更名为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2020年5月更名为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学校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重庆大学城,占地903亩,校舍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70万余册。校园廊亭水榭,绿树成荫,建筑恢弘大气,形成“一环、二路、三广场、四亭、五廊”的景观特色。学校设有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城规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房地产商学院、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8个二级院(部),有全日制在校生9500余人,教职工560余人,专任教师480余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300余人,高级职称160余人。学校特聘中国工程院江欢成院士(上海东方明珠设计者)、魏敦山院士等专家,建成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学校以建筑现代化为主线,以绿色建筑智能化、新型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信息化为重点,构建了以装配式建筑技术为特色的土建类、以工业机器人及新能源汽车为特色的装备制造类、以大数据和虚拟现实技术为特色的信息技术类、以跨境电商及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类和以环境及文化创意(以室内设计及环境艺术设计)为特色的设计艺术类五大专业群。共39个专业。学校教学、实验实训条件一流。与企业共建了满足现有专业人才培养的大型结构、装配式建筑、工业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建筑设备与智能化、建筑信息化、艺术与设计、经济管理以及基础实验等10大实验实训中心,拥有校内实训室156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学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路径,大力推进“办学定位与行业发展相融合、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融合、教学人员与专业人员相融合、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相融合、理论实践与行业转型创新相融合”(“五个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科学的创新精神。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新生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稳居重庆市高职院校前列。2019年,全校师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00余项,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2019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中国赛区决赛一等奖等。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发起成立了重庆建筑科技(国际)职业教育集团、重庆市菁英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服务中心;与德中洪堡工业集团公司共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研究院及产业化生产基地;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全球顶级研究机构)共建重庆中德未来工厂研究中心;与全球3D全彩打印领导者—以色列Stratasys公司共建“中国—以色列Pantone认证3D全彩打印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与翰海睿智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美国Cloudera授权大数据培训基地共建大数据学院;与北京云创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汉沙等企业共建了虚拟现实技术中心;与阳地钢(北京)装配式设计研究院、中兴教育、华龙网、猪八戒网、华数机器人集团等100余家大型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德国萨克森州建筑协会、英国南安普顿索伦特大学、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等实施合作办学,实施“2+2”等学历或技能联合培养。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已发展成为重庆市骨干高职院校、重庆市高校众创空间、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重庆市虚拟现实应用培训中心、重庆市虚拟现实内容制作与体感设备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中心)、重庆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基地(人才培训类)等;被评为重庆市职业教育德育特色学校、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高校章程建设试点学校、高校知识产权“贯标”试点学校、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成效突出集体、大学生就业创业先进单位等,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育创机器人实践教学基地”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是 2003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内江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市属唯一一所综合类高职院校。学院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资源和办学经验,是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学院新校区位于内江市东兴区汉安大道东段1777号,总占地面积830亩,规划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760万元,固定资产83833万元。新校区的建设和投入使用,使学院办学充满活力。 自举办高职教育以来,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学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坚持“以德立人,以职立教,以特立校”的办学理念,坚持“自强博爱,严谨勤勉,合作共进”的办学精神,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院先后获得了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四川省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院校等称号。 学院现有六系:会计系、艺术系、机械工程系、电气电子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农业工程系(生物技术系);一个二级学院:电商管理学院;两部:素质教育部、中专部。设有图书信息中心、职业技能鉴定站2个教辅部门。共开办52个专业,常年招生专业达到41个,实现了与内江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 学院现有教职工572人,专兼职教师42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0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16人,“双师素质”教师320人,“内江市学科带头人”1人,“内江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3人,“内江市第四届科技顾问团顾问”2人。 学院现有在校生10000余人。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一大批毕业生迅速成长为企业骨干、优秀企业家和各级领导。 学院科研成果丰硕。近5年,学院教师参研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主持省级课题28项、市级课题41项,院级课题177项;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1015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及以上论文186篇,EI检索论文4篇,高校学报19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49部,获得国家专利12项;学院教师开展“立地式”科研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扩大经济效益上千万元。 学院注重与企业深度结合,搬课堂进工厂,共建“厂中校”。与70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当地企业提供了一大批“下得去,吃得苦,用得上,发展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广泛开展社会服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院是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四川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内江市企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内江市党员技能培训基地、内江市汽车零配件生产研究培训基地、四川省旅游艺术科研教学基地。 学院设有经国家劳动部批准的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省劳动厅批准的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可开展60项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考试工作,学生在毕业前可在校内参加技能等级鉴定,取得“双证书”。学院与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内江师范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帮助有志学生进一步深造。 面向未来,学院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为契机,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居安思危、团结拼搏,推动学院全方位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把学院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职院校。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有着86年职业教育办学历史、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学校占地829亩,设有12个二级学院1个培训学院,包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现代农业学院、商学院、五粮液技术与食品工程学院、新材料与化工能源学院、汽车与轨道交通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文创与旅游学院、人文社会学院、素质教育学院,与宜宾市人社局和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举办的宜宾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共50个大专招生专业,在校学生1.3万余人。学校建有6个专业大类校内实验实训技术中心,145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能开展54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2019年,学校进入中国高职五十强(中国职业教育百强评选组委会),四川省内排名第10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排名182位。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分布以川渝为中心,辐射全国沿海发达地区。优质就业单位有五粮液集团、天原集团、丝丽雅集团、川茶集团、中核建工集团、长江三峡公司、中车铁投轨道交通、凯翼汽车、朵唯智能云谷等本地优质企业;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成飞集团、成都铁路局、成都地铁、中兴科技、中铁、中交、中建、中核、中冶、中电、中水等多个大型央企;美国通用、英特尔、鹏达精密、韩国三星电子、LG集团、荷兰恩智浦、日本的丰田、日立乐金、德国西门子、大众、宝马、新加坡赫比精密、马来西亚的瑞华高科技、宇芯集成电路等几十家大型外资世界五百强企业以及希望集团、吉利汽车、格力、美的、比亚迪、创维等一批国内名企或行业顶尖企业。据麦可思调查我院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99%。为助力宜宾市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型升级,贯彻宜宾“双城”建设和“一城两园”发展战略,项目规划按招生2万人,占地面积1620亩,将建成立足宜宾、辐射西南、全国一流、国际水平的现代职业大学。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校,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湖南大学与益阳市人民政府共建学校,是“湖南省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是湖南省汽车行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单位和益阳现代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面向全国招生。 学院座落在湖南省美丽的银城益阳市,是文化名人“三周一叶”的故乡,地属长、株、潭、益一体化经济圈,紧靠长沙大河西两型社会建设先导区,位于长常高速公路益阳市迎风桥高速公路进出口处,距省会长沙40分钟车程,长石铁路、洛湛铁路、319国道与204省道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 学院环境十分优美,是湖南省绿色学校。现有在校学生6000人,校园面积580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总资产2.4亿元。学院拥有先进的现代制造实训基地、数控模具实训中心、中央财政支持的汽车检测维修实训中心、汽车驾驶员培训考试中心、园林花卉培植中心、畜牧养殖中心、计算机实训中心、电子实训中心、财会实训中心等100多个实践教育培训中心。 学院设有汽车工程系、机电与电子应用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生物与信息工程系、旅游航空学院(筹)、基础课部、培训中心等教学单位。学院注重对外文化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与韩国湖南大学、南海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常年聘请外籍教师执教及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座,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开展联合办学和出国培训,是“湖南省外派劳务培训基地”。 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面推行双证制,学生毕业后在获得毕业证书同时,还可获得包括驾驶执照、计算机和英语等级证在内的与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院注重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学生多次在省内外职业技术能大赛中获奖,在全省高职学院中名列前茅。 近年来,学院先后与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比亚迪汽车、万科物业、快乐购等2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就业合作协议,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2%以上。学院教学严谨,管理严格,先后被评为“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首届湖南社会信赖学校”。学生食堂被省教育厅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标准化学生食堂”。学院秉承育人为本、产学结合、教以致技、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高端高技能人才。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湖南软件职业学院(本科)
湖南软件职业学院坐落于伟人故里、人文圣地湘潭,地处长株潭核心区域,位于国家级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合格高校、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平安高校。 学校设有软件与信息工程学院、现代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中兴通讯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人文素质教学部“五院一部”。全校共开设25个专业,拥有现代设计制作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动漫制作技术省级特色专业,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大类和现代商贸大类专业为主体,文化艺术类和建筑类专业为补充的专业格局。学校拥有1家国家级动漫企业、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和1个市级培训基地。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000余人,教职员工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209人,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41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4人,“莲城工匠大师”2人,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4人,外籍教师6人,行业企业兼职教师151人。 学校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的办学理念,秉承“立德、博学、精谨、创新”的校训精神,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学校先后被授予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党建工作评估合格高校、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优秀单位、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多项重大荣誉。 目前,学校已列入《湖南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正深入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朝着实现“十三五”期间升办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湖南软件职业学院(本科) 2021-02-01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一、办学定位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市共管、以市管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主要从事全日制高职教育和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兼顾成人学历教育,中外合作学历教育及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等,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质和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在职教职工768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1174人,每年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 二、办学理念 发展战略:品牌办学 人才培养目标:技高品端 教学理念:学教做合一 院训:修能 致用 学院精神:卓越 唯是 协同 学习 三、历史沿革 1951年11月,青岛教工业余学院创建,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童第周和国学大师陆侃如分别任校务委员会主任和校长 1953年8月,青岛教工业余学院改建为青岛教师进修学院 1957年7月,青岛市小学干部培训班、市内各区教师进修学校、市教育局教研室并入青岛教师进修学院 1970年8月,青岛教师进修学院撤销 1977年12月,恢复为青岛市教师进修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一个学校两块牌子。 1977年10月,青岛市职工业余大学创建 1981年4月,青岛市教师进修学院改建为山东省青岛教师进修学院 1983年4月,山东省青岛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青岛教育学院 1992年1月,青岛市职工业余大学更名为青岛市职工大学 1999年6月,在青岛市职工大学的基础上筹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2000年10月,青岛市职工大学改建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2002年4月,青岛教育学院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四、校区设置(三个校区) 西校区(青岛市黄岛区钱塘江路369号) 南校区(青岛市市南区金坛路17号) 中校区(青岛市市北区郭口路2号) 五、二级学院及专业设置(8个二级学院) 海尔学院(机电学院),开设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制冷与空调技术 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信息学院),开设重点专业: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 生物与化工学院(蓝色工程学院),开设重点专业:应用化工技术、海洋化工生产技术、商检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环境检测与评价 旅游学院,开设重点专业: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邮轮服务与管理、商务日语、应用韩语、旅游管理(新西兰合作办学) 商学院,开设重点专业:物流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 教育学院,开设重点专业:学前教育、音乐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艺术学院,开设重点专业:服装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艺术设计、航空服务 培训学院,开设重点培训项目:达内时代科技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甲骨文(青岛)实训基地、华信(青岛)实训基地 六、师资队伍 学院共有教职工760人,其中专任教师562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30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13人。 学院现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齐鲁最美教师1人、山东省高校(高职院校)教学名师6人、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4人、齐鲁首席技师1人、山东省高校省级教学团队9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职业教育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3个、青岛市首席技师1人、享受青岛市政府特殊津贴2人、青岛高校教学名师5人、青岛市优秀教师7人、青岛西海岸新区拔尖人才2人、青岛西海岸新区优秀青年人才8人。此外,学院长期聘请顾问、名誉教授、兼职教授等国内外专家118人。七、实训实习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国家职业教育数控实训基地、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教育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全国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国家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全国移动互联网创新教育基地、国家首批高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基地、教育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分中心、团中央KAB创业教育基地等。山东省服务外包实训基地、青岛服务外包实训基地等94个。 校外实训与就业基地:与海尔集团、青啤公司、海信集团、甲骨文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238个。 海外实训与就业基地:在新加坡、韩国、日本开辟20个海外实训基地。 八、合作交流 ★ 与21个国家和地区的74所院校(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与交流关系。 ★ 拥有法国、新加坡、日本、韩国、新西兰、爱尔兰6个海外校友会。 ★ 与24所中西部高职院校及国外院校成立高职院校对口合作联盟。 ★ 与10所院校成立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合作联盟。 ★ 与5所院校(机构)成立计划单列市高职院校联盟。 九、 合作办学 青岛市志愿服务学院:与青岛市文明办共建公益性志愿服务机构。 灵珠山社区学院:与青岛市黄岛区灵珠山街道办事处共建社区学院。 红石崖社区学院:与青岛市黄岛区红石崖街道办事处共建社区学院。 辛安社区学院:与青岛市黄岛区辛安街道办事处共建社区学院。 长江社区学院:与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路街道办事处共建社区学院。 十、主要荣誉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 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 山东省文明单位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0年10月,由原莱芜师范学校、莱芜市第二职业中专、莱芜广播电视大学和莱芜市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4所学校合并而成。学院的办学定位是“服务莱芜、辐射周边,工科为主、多科并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人人成才、人人就业”。建院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毕业生3.57万人。 学院规划占地2000亩,建筑面积26.3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7.63亿元,仪器设备总值1.16亿元,馆藏图书84.65万册。在职教职工723人,专任教师52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68人,博士、硕士349人。设有8个系,3个二级学院,18个研究所;建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粉末冶金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研究院(山东江河湿地生态研究院)、1个省级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16个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室和26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建有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现有招生专业39个,面向13个省(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2000人。 学院全力加强内涵建设。通过专题培训、进修学习、顶岗锻炼、教学设计能力达标考核等措施,专任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先后培养出专业带头人39人、骨干教师97人,院级教学名师12人。涌现出山东省教学名师4人、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7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1人,全国、全省先进工作者10人,莱芜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莱芜市劳动模范3人,1人荣登“全国好人榜”,1人获得“山东省最美劳动者”荣誉称号。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创新工作。近几年共争取到省、市科研项目362项,累计争取科研经费近2600万元。共获得省级自然科学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3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省思政成果奖4项,市级社科优秀成果奖33项。共获得国家专利570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先后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16项。 学院通过实施“五小创新基金”和“万名大学生百个创新项目”工程等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同学创新创造的积极性。近年来,我院大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中共获得各类奖项650余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1项、二等奖37项;省级特等奖7项、一等奖112项、二等奖182项。 在办学实践中,学院积极寻求发展道路,在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与企业联合搭建平台,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沈阳机床、海尔、海信、山东舜和、中通物流、山东力创等市内外29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在冠名班级、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专业建设、科研创新、文化交流、兼职教师聘任等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形成了“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与社会效益,得到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学院是山东省首批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示范校,先后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院、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和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等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被评为“莱芜市工作实绩考核先进单位”。先后当选为全国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创新联盟永久秘书处单位、中国职教学会创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等。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3 34 35
  • ...
  • 139 14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