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英文: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science and trade,简称:科贸职院),是一所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成立于1985年,前身是被誉为广东农业科技与管理干部摇篮的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校。2013年被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确定为第三批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4年成为进驻省级职业技术教育示范基地的五所高职院校之一。2015年被纳入省教育厅厅属职业院校中高职一体化改革院校。2016年被广东省教育厅列为第三批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和广东省易班建设第二批试点高校。 2017年学校岭南绿色农业职业教育“星创天地”入选科技部第二批国家级“星创天地”、广东省第一批“星创天地”;获批为国家农业部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 33年来,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原省委、省政府任仲夷、林若、朱森林、卢瑞华、郭荣昌、杜瑞芝、凌伯棠、欧广源、李容根等领导同志都曾先后莅临我院指导或题词勉励,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寄予了厚望。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欧广源担任学校名誉校长。 目前,学校拥有广州白云石井校区、天河五山校区、天河凤凰校区三个校区,分设园林园艺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商贸与外语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部等9个二级学院、部,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9246人。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36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23.5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9409.86万元;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130万册。拥有覆盖所有专业群的校内实训基地22个、校外实训基地173个,各类实验室、实训室185个,已建设中央财政专项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7个、院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3个;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学校建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充满活力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全校398名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占比79%;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3名、南粤优秀教师7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院级教学名师14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院级教学团队14个;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24人。 人才培养 学校建有覆盖土木建筑类、农林牧渔类、生物化工类、餐饮旅游类、财经管理类、信息工程类、艺术设计类、人文外语类、商贸营销类等9大专业群共37个专业,建成商检技术、园林工程技术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园艺技术、畜牧兽医2个省级重点培育专业,商检技术、动物医学2个省级二类品牌专业,立项建设畜牧兽医、园艺技术、市场营销、药品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4个省级重点专业,以及11个院级品牌专业和13个院级重点专业。 学校建有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获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培育项目9项,院级教学成果奖48项。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被省教育厅批准开展“广东省农村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广东省高职院校对口中职学校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高职与本科三二分段培养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和中高职一体化改革工作;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高职本科一体化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标准研制、基于现代学徒制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教育专业标准研制获省立项,探索建立健全中高职衔接培养形式,形成从初级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完整教育链条。“依托广东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实施‘校企所协深度融合’办学体制机制创新”、“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广东省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综合改革” 3个项目获省综合改革项目立项,其中“广东省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综合改革试点”获批为示范与推广项目。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先后和英国、荷兰、台湾、新西兰、澳洲、芬兰等国家和地区共14所高校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开展了学生赴台交流学习、赴美带薪实习项目。目前正在启动开展园艺国际资格BTEC证书项目和“2+1”、“3+0”双专科文凭证书中外联合培养项目。 近五年来,学校招生规模稳步扩大、生源质量逐步提高,新生报到率稳定在90%左右,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0%以上,初次平均就业率达97%以上。2015年学校获评广东省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最高的公办高职院校。近年来,在校生共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获奖91项。2008-2017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以2项国家一等奖、7项国家二等奖和6项国家三等奖的成绩,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14位。 科研服务 学校下属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是全国三大省级家禽研究所之一,还设有农业经济研究所、职业教育研究所。学校有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5个:科技部认定的岭南绿色农业职业教育“星创天地”、省教育厅和财政厅认定的广东家禽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省科技厅认定的广东省生态型野化茶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肉鸽科技创新中心、省农业厅认定的广东省现代农业(肉鸽)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学校还是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广东农村经济学会会长单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南方农村》学术期刊主办单位。 学校是省科技厅认定的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法人单位,拥有8支省科技厅认定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1支省团委认定的社会服务团队。学校有31位教师入选省科技厅农村科技特派员,43位教师入选省农业厅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专家及农业项目专家库,7位教师入选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库。学校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逐年提升,已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国家、省及有关部门颁发的各类成果奖20多项。 创新创业 学校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开展“双创普及教育→创业提升实践→创业菁英孵化”三级递进工程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授聘了172名校内科技创新教师、创业赛事导师和103名校外企业家、创业人士、专家学者、行业能工巧匠担任了学校创业导师,建立了拥有408人的校外兼职创业导师资源库。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教学全程,覆盖师资全员。 现有校内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两个,校外创业孵化基地两个;构建的“院-系”两级创业咨询机制覆盖全院各个专业群,院系两级创业咨询站运行中做到了“制度、师资、经费、场地、记录”的“五个到位”;建立 “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辅助全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基地、团队、大赛管理;依托“创业训练营”,开展实践活动,带动校内和校外孵化基地的日常活动,相关学生群体满意度超过97.30%。 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教学全过程”、“管理全过程”、“服务全过程”、“科研全过程”、“实践全过程”,共荣获省“挑战杯”创新创业类大赛省级以上奖项40项。在由团省委、教育厅、人社厅、科技厅、省科协、省学联共同主办的2018年“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全省8个创业实践类金奖获得院校,我院是唯一的高职院校。我校选送的《深圳市新木木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夺得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现场决赛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初创组金奖,我校是唯一的高职院校,实现了我校在“互联网+”大赛上金奖零的突破。 校园文化 学校以塑造科贸精神为核心,积极探索构建融服务文化、专业文化和职业文化于一体的“三维育人文化”。开展了“党员志愿服务”、“农业科技三下乡”、“青春助力一元捐”、“甘露行动”、“专业技能竞赛月”、“社团活动周”、“全民饮茶日”、“动物科技文化节”、“科贸茗谈”、“企业文化进校园”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并完善思想教育、学业发展、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困难资助、素质拓展六大学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3年来,学校遵循“砺志修德,强能善技”的校训,秉持“突出特色、强化技能、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践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用结合”的高职改革发展之路,形成了“校企所协,深度融合”的高职办学模式,为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十三五期间,学校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主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大力实施“创新强校工程”,全面提升质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校,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建设具有特色鲜明、国际视野的高水平高职学校! 地 址: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石庆路388号(510430) 广州市天河区科华街273号 (510640) 电话总机:020-22014998 传真:020-22014686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2021-02-01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我国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广东省中山市,是市政府投资兴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立于2006年6月,2013年11月被确定为广东省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6年9月荣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入榜“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先后荣获“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事业单位”“广东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历年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分保持全省高职院校前五名,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排名全省高职院校第二名,学校整体办学实力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学校设有素质教育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经济管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和创业教育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8000余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8000余人。 学校大力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紧贴中山产业结构特点实施“一镇一品一专业”专业布局,建成与珠三角区域专业镇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度对接的38个专业和5大专业群,实现“专业-产业”“人才-市场”无缝对接。拥有一批紧贴国家重点产业和中山支柱产业的骨干专业,省级一类品牌建设专业1个,省级二类品牌建设专业5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1个,电梯维护与管理、灯具设计与工艺、创业管理是全国高职高专首开专业。现有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4项、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8个,教学设备总值达1.45亿元。 学校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政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示范全国。学校与专业镇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覆盖面超过90%,在古镇镇“国家火炬计划照明器材生产基地”成立“古镇灯饰学院”,在南区“国家火炬计划电梯特色产业基地”成立“南区电梯学院”,在“中国休闲服装生产基地”沙溪镇成立“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在小榄镇商贸物流园区成立“小榄学院”,在“中国红木产业之都”大涌镇成立“红木家居学院”。将办学边界从中等城市向下延伸至乡镇,使教育科研资源辐射到镇区企业、社区,有效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率先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目前,5个产业学院均形成镇校二元或多元投资结构,构建了董(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其中小榄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和南区电梯学院的电梯工程技术专业还率先试行了现代学徒制。 学校积极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致力于服务专业镇产业转型升级和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以学校“总部”为主体,与多个专业镇合作联盟式协同发展,形成“总部+基地”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格局。近百名教师作为省部产学研科技特派员分别派驻农村、镇区,协助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派驻人数和科技服务项目数位列全省高校前茅。成立“中山市科技和社会服务工作站”,专利、技改、情报检索、机器换人等7个师生分队,深入镇区和企业开展科技和社会服务。办学以来,学校承担教科研立项课题540余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省级课题56项,70多项科技成果逐步实现技术转移,并形成产业化生产。学校产学研园入围国家发改委“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全国百强,全省仅5所高职院校立项),产学研综合服务成果得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高度肯定。 学校是国内最早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之一,探索构建了普及化、融合化、专业化“三化并进”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体系,形成了“分层施教、系统推进、全面覆盖”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特色。连续两年获评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是广东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批示范校。在全省率先与中科招商集团合作创立融资5亿元的高职中科创业学院。学校运营管理的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荣获“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称号,成为广东省唯一一个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和国家级众创空间。创新创业蔚然成风,涌现出大批投身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师生创客。 学校搭建面向专业镇人口素质提升的继续教育服务平台,累计承接各类培训20余万人次。贯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国际化办学,先后和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老挝、瑞士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 学校大力实施能工巧匠落户工程、教学名师培养工程、专业骨干培优工程、教师转型提升工程和高级人才引进工程,打破人事政策壁垒,大量引进职教专家、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目前教职员工605人,其中专任教师441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比80%,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占比85%,拥有一批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技术能手、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中山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等,以明阳风电集团董事长张传卫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家、技术能手受聘学校客座教授、兼职教师。 学校以创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有影响”的现代化高职院校为目标,秉承“修德、砺能、笃行、创新”校训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工学结合、创新发展、服务社会”办学理念,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努力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新贡献。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
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始建于1994年,是一所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国家计划内招生、颁发国家承认学历证书的普通高等院校。是中国烹饪协会在西北地区唯一的全国烹饪实训示范基地。学院历史悠久,师资雄厚、设施完善,集教学、科研、职业技能鉴定为一身。为国家培养了四万余名旅游烹饪类应用技能型人才。 学院以为每一位学生开辟精彩的职业道路和丰盛的生命之旅为使命,开办的烹饪工艺与营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餐饮管理、家政管理、食品加工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以前卫的教学理念,丰富的课程设置,活泼的教学形式和全真的实训环境,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时尚品味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为有志投身旅游行业的青年学子提供引以为傲的成长平台。 学院秉承国际观下的内涵精致办学之路,走过23年的发展之路,现在校学生3000余人;学院总建筑面积42000平分米,图书馆藏书百万余册,各种期刊100余种,拥有现代化标准的田径场、羽毛球场、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等运动设施。浴池、学生餐厅、生活服务中心等生活设施齐全。校园绿树成荫,整洁卫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教学楼、实训楼、公寓楼、办公楼、图书楼等建筑美观实用,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治学授业之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20余名、教授 30名。拥有“中国元老级烹饪大师”秦桂芳为代表的中国烹饪大师、中国烹饪名师20余名,以张原教授、冉崇善教授、马天有博士、朱文莉为代表的的近20名专家教授。还聘请了国内知名的烹饪理论家李耀云、刘敬贤、高炳义、卢永良、李创伦担任学院客座教授。 学院设有五系一部,即烹饪系(含中餐、西餐、国际三个专业方向)、旅游系(含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两个专业)、计算机系(含电子商务专业)、食品系(含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检测两个专业)、管理系(含餐饮管理、家政管理两个专业)。我院的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先后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高职重点专业,烹饪工艺与营养还被陕西省列为综合试点专业,烹调工艺学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烹饪工艺与营养传承与创新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中,我院独立承担《中国名点实训库》的研究与创立,充分彰显了我院的行业地位和研究实力。2009年、2012年、2015年、2016年我院学生在全国高等院校烹饪专业技能大赛上连续荣获全国大赛团体金奖、个人金牌。 学院教学设备一流。拥有现代化的计算机电教室、多媒体教室、外语语音教学室、实训多功能演示厅、食品成分分析实验室和45间中、西餐烹饪大型实习操作教室等国内一流旅游烹饪教学基地。 学院二十一年如一日坚持特色专业办学、发挥行业优势,使我院成为全国少有就业无压力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100%。毕业学生深受北京京西饭店、天津滨海圣光皇冠假日酒店、上海雅居乐万豪酒店、苏州太湖香山国际大酒店、宁波华侨豪生大酒店、广州东莞松山湖凯悦酒店、杭州雷迪森铂丽大饭店、西安香格里拉金花大酒店、南京万达希尔顿酒店、三亚海泉湾凯宾斯基酒店等60多家中外大酒店和大中型企业的广泛欢迎。 学院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先后与台湾王品集团、西安豪享来温德姆酒店等大型酒店、港中旅酒店有限公司、青岛鹏腾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邮轮方向)合作开设“企业冠名班”,为企业量身打造人才,学生在校上学就能享受企业资助和奖学金,实习有保障,就业零距离 积极开展国际间合作交流,不断提升办学空间。随着旅游餐饮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可,“中华料理”就是一张世界名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响应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新思路,走开放性的办学成为了我院办学的又一大特色。传播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拓展国际就业交流渠道,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国门实习工作,扩大了学院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 2002年我院应邀为美国总统夫人布什.劳拉在访华期间成功表演中华厨艺,名扬海内外。近年来,学院先后与瑞士酒店管理学院、日本石河温泉旅馆协会、韩国庆山一大学、马来西亚精英大学、泰国曼谷家政学院签订了联合办学及人才输出协议。同时,美国烹饪艺术学院学生、以色列国家烹饪协会、澳门新葡京酒店等国家团体先后多次来我院进行交流学习,为世界烹饪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 2021-02-01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是在贵阳市卫生学校办学70余年的基础上,于2006年1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同年6月教育部正式备案,2007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的贵州省独立的卫生类高等职业学院。贵阳护理职业学院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6万名实用型医药卫生技术人才,为祖国医药卫生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贵阳市卫生学校于1981年、1994年、2000年、2004年连续四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贵州省省级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单位”等称号。学院占地面积380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场所面积达64361平方米。学院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实训楼、会堂、风雨操场、标准体育场,以及设施设备齐全的学生公寓、食堂、浴室等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基础设施;现有大健康开放实训基地1个,拥有生命科学体验学习中心、校史馆、社科馆3个集教学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科普馆,院内建有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标准化考试和技术研发、社会服务“多元一体”实训体系,拥有智能化医学技能中心(涵盖护理开放实训基地、生命科学体验学习中心、药物产业链虚拟实训中心、OSCE考试基地、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康复实训中心、药物物流实训中心、卫生检验与检疫实训中心等10个仿真实训中心,实训室332个,教学仪器设备3662套,价值10484.36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7420.1元,设施齐全,实训条件完善,能满足学生实验实训需要。建有国家标准化理论考场62个,技能考场21个。学院现有教职工近400名,其中博士4人,硕士研究生150余人;高级职称110余人,中级职称114余人,双师型教师200余人。设有护理系、临床医学系、药学系、医学技术系、卫生管理系、文化基础部、基础医学部、思政教育部8个教学单位。高职开设有护理、药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24个专业(含方向),在校生近7000人。中职设有护理、药剂、农村医学三个专业,在校生5000余人。学院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对外联合办学,与英国知山大学和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建立友好合作和对口帮扶关系,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台湾扶英科技大学为标杆院校,不断自我完善,努力打造贵州省优质高职院校。近年来学院招生范围逐年扩大,招生区域包括贵州全省、四川、广东等13个省区,近年招生录取分数文理科最高分数均超过高职录取分数线100多分,居于全省领先,近三年应届毕业生初次平均就业率为98.15%。就业覆盖全省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等大型城市各级医院,企业满意度高达87%以上。今后,学院将以“医养特色与服务社会结合,人文素养与技术技能并重,外延发展与内涵建设同步”为办学理念;以“立足医养,融入贵阳,服务贵州,辐射全国,面向国际,培养具有厚人文、明医理、强技能、善创新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办学定位,深入推进教学综合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接轨,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学卫生类优质高职院校努力拼搏。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 2021-02-01
宁夏工业职业学院
宁夏工业职业学院位于美丽的“塞上湖城”银川市,1981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具有全国招生资质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隶属于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是神华宁夏煤业集团职工培训中心,具有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资质。 学院设有采矿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机电设备实训车间、综采综掘实训车间、成人教育部等6个教学系部。开设有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 、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炭深加工与利用、矿山测量等17个专业,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煤矿开采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精品专业和自治区级骨干示范专业。2011年,矿山机电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学院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3902万元,图书馆藏书13.5万册,电子图书1.2T。建有“核心万兆,汇聚千兆,桌面百兆”校园网络系统和完备的校园安防监控系统。 学院拥有2个国内一流的综采综掘、机电设备大型实训车间和装备先进、设施齐全的15个专业实验室,神华宁煤集团下属的14对生产矿井、3个洗煤厂和机械设备维修中心均为学院的校外实训基地,可满足实践教学、顶岗实习、职工培训的需要。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6人,其中高级职称27人,中级职称44人;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6人,在读硕士14人。全日制在校生1514人。 办学企业——神华宁煤集团是自治区最大的国有企业,是以煤炭开采、洗选和煤化工、发电、机械维修与制造为主的特大型综合能源集团。企业雄厚的实力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学院充分利用企业办学的有利条件,通过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等多种形式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实现了教学、实习和上岗的无缝对接,形成了强大的就业优势。多年来,我院毕业生因敬业精神好、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上岗适应快而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始终位居区内高职院校前列。 学院先后获得“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银川市“文明单位”、神华宁煤集团公司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荣获“全区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在3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学院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秉承服务企业发展与地方建设的办学理念,力行“明德、弘毅、进学、敦行”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教风严谨、学风优良、全面发展、突出技能的育人特色,为宁夏及周边煤炭企业培养了近3万名技能型人才,被誉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炭行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是莘莘学子发展自我,成长成才的理想选择。 三十年沧桑砥砺,三十载春华秋实。已步入“而立之年”的宁夏工业职业学院始终牢记办学宗旨,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永恒的主题,紧抓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和宁东基地建设的难得机遇,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学院健康发展为目标,外树形象,内强管理,为将学院建设成为质量一流,特色突出,环境优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宁夏工业职业学院 2021-02-01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是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一所集现代职业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为一体的多门类、多学科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另辖宁夏农业学校)。承担着高等职业教育、远程开放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成人学历教育、技工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种办学任务。学校由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宁夏重工业职工大学、宁夏职工科技学院、宁夏机械技工学校、宁夏农业学校、宁夏农垦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宁夏轻工业学校7所院校合并组建而成,保留了“宁夏广播电视大学”牌子。学校由三个校区组成:新校区占地1583亩,电大老校区占地37亩,原轻纺校区占地30亩,另建有农科综合实训基地508亩。 学校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2个,常规和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室113个,校企合作兴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70个。建有高水平的中国(宁夏)现代物流、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综合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正在积极筹建现代纺织公共实训中心、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实训中心,以及宁夏职教园区共享共用培训宿舍楼和中国(宁夏)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中心。学校现有各类学历教育学生35980名,其中全日制在校学生9244名(含高职学生6184名、中职学生3060名),全区电大2015-2017学年在籍本专科学生26736人。 学校位于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职业教育园区,是自治区第一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42所高校成员单位之一,全国文明单位。拥有校内实训基地12个,真实和仿真环境实验实训室113个,校企合作兴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6个。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709名,副教授、高工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89名(其中正高职称人员93人),硕士以上学历188名,“双师”素质教师229名。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实施专业领军人才、高精尖人才、国际人才培养计划,聘请了48名在行业企业极具影响力的技能大师作为专业带头人,聘请了300多名行业企业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打造了一支“行业专家引领型”的双师教学团队,培养了一大批专业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干部。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1名、全国优秀工作者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名、宁夏“313人才”2名、宁夏“塞上名师”1名、宁夏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名。 学校紧贴宁夏产业发展需求,开设50个专业(方向),涵盖农林牧、材料与能源、化工技术、装备制造、制药、电子信息、财经旅游、现代纺织、艺术设计传媒、健康服务等10大类。其中,建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国家示范专业3个、国家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2个。2011-2017年,学校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国际赛事奖项1个、获得国家赛事奖项39个、获得行业赛事奖项31个、获得自治区赛事奖项358个。 学校坚持文化育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文化体系,传承了“开放、合作、包容、发展”的办学传统,确立了“笃信好学、志在生民”的教育使命。经过长期积淀,这些文化基因已经凝聚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 学校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盯经济结构调整趋势和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全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构建了产教深度融合、学研同步推进的社会服务功能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宁夏警官职业学院
宁夏警官职业学院是自治区唯一一所警察类院校,也是全国政法院校招录体制改革试点院校之一。2017年3月,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更名为宁夏警官职业学院。建校37年来,学院始终坚持政治建校和为政法、公安队伍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培育了“忠诚、责任、奋斗”的学院精神。为全区政法机关培养、输送了2.6万余名专门人才,为新疆等西部8省区培养招录干警1000多名,已形成了以法律、公安职业教育为主体,政法干警培训与各类社会培训相结合的办学体系。学院占地面积346亩。现有在编教职工183人,其中副高职务以上41人,硕士研究生90人。有全日制在校生4000多人。 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任务,积极建立和优化课堂教学与警务实践有机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公安机关培养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素质优良的公安专业人才和实战型警务人才。开设刑事执行、法律事务、治安管理和交通管理等9个司法、公安国控专业和4个非国控专业;建有教学法庭、刑事侦查和警体训练馆等52个校内实训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面向陕西、内蒙古等13个省区招生,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每年培训政法干警等学员7000多人次。 在新的发展时期,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公安厅党委的决策部署要求,突出政治建校、从严治校,忠诚育警、立德树人,以公安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牢牢把握司法体制改革和公安改革的总体要求,积极创建优质高校,全力打造公安后备人才的培育基地;在职民警的训练基地;政法工作的研究智库。为把学院建设成“立足宁夏、辐射西北、放眼全国”的现代警官职业院校阔步前进!
宁夏警官职业学院 2021-02-01
苏州市职业大学
苏州市职业大学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11年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自1981年成立以来,秉承“勤、勇、忠、信”的校训,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成为区域品牌院校。学校以确立“一个目标定位”、把握“两个基本立足点”和实现“三个全面提升”为总体思路,立足成就学生、立足成就教师,全面提升内涵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创新发展活力、全面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全力建设一所立足苏州、面向江苏、辐射全国,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 学校现有石湖、干将路、潭山和吏舍弄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262亩,校舍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49.11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3亿元。设有12个学院(部),开设了涵盖理工、文史、艺术、师范、体育等科类共64个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2973名。专任教师776名,其中正高职称60名,副高以上职称342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4.07%,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3.20%;有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3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3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 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重点和社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构建打造人才培养特色。有教育部重点专业和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群3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9个, 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A类项目1个。省级优秀/精品课程8门次,省级优秀课程群1个,“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12部,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9部,省重点教材7部,教师主参编各类教材300余部。学校建有集教学、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282个,其中教育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与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著名企业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建有319个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致力科研创新突破,坚持科技创新与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紧密结合,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协调推进。建有2个省级工程中心、3个省级研究所(基地),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平台)、25个校级重点实验室(研究所)。近五年来,获国家、省、市科研项目346项,其中承担或合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个、省部级项目24个;获省市两级科研成果奖101项,其中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两项;授权发明专利192项,知识产权数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在多个领域为地方经济建设、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并承担课题研究,为苏州古城墙恢复重建、山塘文化保护、刺绣传承与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积极引进境外优质资源,先后与加拿大乔治布朗学院、新西兰国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启思蒙学院、澳大利亚坎根学院、德国北黑森州职业技术学院、英国博尔顿大学、新加坡沙顿商学院、日本金成学院等国外高校在共建专业、课程合作、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方面开展了有效合作。在校长期外教10名,其中1人获得国家友谊奖,3人获得省市级荣誉。 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首批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模范教工之家、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市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先进学校等称号。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是首批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苏州市职业大学 2021-02-01
扬州市职业大学
淮左名都,明月湖畔,德馨满园,匠心铸校。 扬州市职业大学坐落于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可溯源至1906年创办的晚清新式学堂,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先后与扬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扬州教育学院、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等17所学校和1个研究所合并办学,是市属唯一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多人,成人业余和开放教育在校生11,000多人,设有22个教学单位,21个党政群团部门,5个教学辅助单位。学校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校训,全面实施“党建引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四大战略,着力推进“立德树人、管理改革、基础保障、开放提升”四项工程,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学校环境优美、办学条件完善。总占地1,1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45万多平方米,绿化覆盖率高达45%,被誉为“公园式大学”。现有实验实训室317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1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66万册,电子图书240万册(本地镜像96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4800多种。智慧校园集教学资源库系统、远程教育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OA办公系统、校内生活App平台等于一体。 学校专业众多、学科门类齐全。开设有农林牧渔、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装备制造、生物与化工、轻工纺织、食品药品与粮食、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新闻传播、教育与体育、公共管理与服务17个大类,68个专业。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群6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7个;国家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出版教材、编写讲义353部(种),其中国家规划教材13部,省级精品教材12部,省重点教材13本;荣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获得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38个;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各类知识竞赛、职业技能竞赛获奖432项。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9%以上。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200多人,专任教师近1000人,其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78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7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25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5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1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5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占85%以上。 学校坚持“科技兴校”,科研服务能力强劲。建设有省级工程研发中心4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1个,市级工程研发中心8个;建成扬州市智能制造先进技术示范中心、石柱山康养城附属医院、省服装设计与贸易产业链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省国土资源勘测与环境保护实训平台、金方圆培训学院等产教深度融合平台(中心),积极参与“双创示范”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五年来,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服务项目400余项;主持或参与市级及市级以上科研项目350多项,其中省级项目43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330多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3项;共发表论文260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80篇,核心期刊300多篇;取得国家专利169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组织学术报告100多场次。 学校坚持“开放办校”,国际交流日益广阔。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高校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达10个。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号召,与东盟国家、葡语系国家、非盟国家、中亚、南亚国家的教育部门建立合作关系,设立留学生项目,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服务,为扬州企业海外分支机构培养本土化人才。每年选派优秀师生赴海外研修、交流,实施国际教育合作高质量发展。 百余年树人,薪火相传;百余载耕耘,桃李芬芳。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培养了一批批杰出人才,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来喜、高毅进、文学评论家王干、书法篆刻家朱天曙、江苏汇金集团董事长朱明亮、牧羊集团董事长范天铭、扬建集团董事长曹德荣、华建集团总经理宗有农等等。他们在各个不同领域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荣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国际交流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园林式校园、江苏省大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文明食堂和国家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和江苏省高等学校后勤行业先进集体等多项称号。 新思想启迪新动力,新时代创造新发展。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五年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立德树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全面完成学校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水平、科技服务地方能力、综合管理效能等方面再上新台阶,力争筹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作取得新突破,为谱写新时代扬州市职业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扬州市职业大学 2021-02-01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2022-11-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4 65 66
  • ...
  • 269 27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