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
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始建于1994年,是一所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国家计划内招生、颁发国家承认学历证书的普通高等院校。是中国烹饪协会在西北地区唯一的全国烹饪实训示范基地。学院历史悠久,师资雄厚、设施完善,集教学、科研、职业技能鉴定为一身。为国家培养了四万余名旅游烹饪类应用技能型人才。 学院以为每一位学生开辟精彩的职业道路和丰盛的生命之旅为使命,开办的烹饪工艺与营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餐饮管理、家政管理、食品加工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以前卫的教学理念,丰富的课程设置,活泼的教学形式和全真的实训环境,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时尚品味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为有志投身旅游行业的青年学子提供引以为傲的成长平台。 学院秉承国际观下的内涵精致办学之路,走过23年的发展之路,现在校学生3000余人;学院总建筑面积42000平分米,图书馆藏书百万余册,各种期刊100余种,拥有现代化标准的田径场、羽毛球场、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等运动设施。浴池、学生餐厅、生活服务中心等生活设施齐全。校园绿树成荫,整洁卫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教学楼、实训楼、公寓楼、办公楼、图书楼等建筑美观实用,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治学授业之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20余名、教授 30名。拥有“中国元老级烹饪大师”秦桂芳为代表的中国烹饪大师、中国烹饪名师20余名,以张原教授、冉崇善教授、马天有博士、朱文莉为代表的的近20名专家教授。还聘请了国内知名的烹饪理论家李耀云、刘敬贤、高炳义、卢永良、李创伦担任学院客座教授。 学院设有五系一部,即烹饪系(含中餐、西餐、国际三个专业方向)、旅游系(含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两个专业)、计算机系(含电子商务专业)、食品系(含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检测两个专业)、管理系(含餐饮管理、家政管理两个专业)。我院的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先后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高职重点专业,烹饪工艺与营养还被陕西省列为综合试点专业,烹调工艺学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烹饪工艺与营养传承与创新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中,我院独立承担《中国名点实训库》的研究与创立,充分彰显了我院的行业地位和研究实力。2009年、2012年、2015年、2016年我院学生在全国高等院校烹饪专业技能大赛上连续荣获全国大赛团体金奖、个人金牌。 学院教学设备一流。拥有现代化的计算机电教室、多媒体教室、外语语音教学室、实训多功能演示厅、食品成分分析实验室和45间中、西餐烹饪大型实习操作教室等国内一流旅游烹饪教学基地。 学院二十一年如一日坚持特色专业办学、发挥行业优势,使我院成为全国少有就业无压力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100%。毕业学生深受北京京西饭店、天津滨海圣光皇冠假日酒店、上海雅居乐万豪酒店、苏州太湖香山国际大酒店、宁波华侨豪生大酒店、广州东莞松山湖凯悦酒店、杭州雷迪森铂丽大饭店、西安香格里拉金花大酒店、南京万达希尔顿酒店、三亚海泉湾凯宾斯基酒店等60多家中外大酒店和大中型企业的广泛欢迎。 学院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先后与台湾王品集团、西安豪享来温德姆酒店等大型酒店、港中旅酒店有限公司、青岛鹏腾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邮轮方向)合作开设“企业冠名班”,为企业量身打造人才,学生在校上学就能享受企业资助和奖学金,实习有保障,就业零距离 积极开展国际间合作交流,不断提升办学空间。随着旅游餐饮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可,“中华料理”就是一张世界名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响应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新思路,走开放性的办学成为了我院办学的又一大特色。传播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拓展国际就业交流渠道,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国门实习工作,扩大了学院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 2002年我院应邀为美国总统夫人布什.劳拉在访华期间成功表演中华厨艺,名扬海内外。近年来,学院先后与瑞士酒店管理学院、日本石河温泉旅馆协会、韩国庆山一大学、马来西亚精英大学、泰国曼谷家政学院签订了联合办学及人才输出协议。同时,美国烹饪艺术学院学生、以色列国家烹饪协会、澳门新葡京酒店等国家团体先后多次来我院进行交流学习,为世界烹饪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 2021-02-01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是在贵阳市卫生学校办学70余年的基础上,于2006年1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同年6月教育部正式备案,2007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的贵州省独立的卫生类高等职业学院。贵阳护理职业学院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6万名实用型医药卫生技术人才,为祖国医药卫生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贵阳市卫生学校于1981年、1994年、2000年、2004年连续四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贵州省省级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单位”等称号。学院占地面积380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场所面积达64361平方米。学院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实训楼、会堂、风雨操场、标准体育场,以及设施设备齐全的学生公寓、食堂、浴室等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基础设施;现有大健康开放实训基地1个,拥有生命科学体验学习中心、校史馆、社科馆3个集教学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科普馆,院内建有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标准化考试和技术研发、社会服务“多元一体”实训体系,拥有智能化医学技能中心(涵盖护理开放实训基地、生命科学体验学习中心、药物产业链虚拟实训中心、OSCE考试基地、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康复实训中心、药物物流实训中心、卫生检验与检疫实训中心等10个仿真实训中心,实训室332个,教学仪器设备3662套,价值10484.36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7420.1元,设施齐全,实训条件完善,能满足学生实验实训需要。建有国家标准化理论考场62个,技能考场21个。学院现有教职工近400名,其中博士4人,硕士研究生150余人;高级职称110余人,中级职称114余人,双师型教师200余人。设有护理系、临床医学系、药学系、医学技术系、卫生管理系、文化基础部、基础医学部、思政教育部8个教学单位。高职开设有护理、药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24个专业(含方向),在校生近7000人。中职设有护理、药剂、农村医学三个专业,在校生5000余人。学院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对外联合办学,与英国知山大学和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建立友好合作和对口帮扶关系,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台湾扶英科技大学为标杆院校,不断自我完善,努力打造贵州省优质高职院校。近年来学院招生范围逐年扩大,招生区域包括贵州全省、四川、广东等13个省区,近年招生录取分数文理科最高分数均超过高职录取分数线100多分,居于全省领先,近三年应届毕业生初次平均就业率为98.15%。就业覆盖全省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等大型城市各级医院,企业满意度高达87%以上。今后,学院将以“医养特色与服务社会结合,人文素养与技术技能并重,外延发展与内涵建设同步”为办学理念;以“立足医养,融入贵阳,服务贵州,辐射全国,面向国际,培养具有厚人文、明医理、强技能、善创新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办学定位,深入推进教学综合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接轨,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学卫生类优质高职院校努力拼搏。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 2021-02-01
宁夏工业职业学院
宁夏工业职业学院位于美丽的“塞上湖城”银川市,1981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具有全国招生资质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隶属于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是神华宁夏煤业集团职工培训中心,具有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资质。 学院设有采矿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机电设备实训车间、综采综掘实训车间、成人教育部等6个教学系部。开设有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 、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炭深加工与利用、矿山测量等17个专业,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煤矿开采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精品专业和自治区级骨干示范专业。2011年,矿山机电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学院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3902万元,图书馆藏书13.5万册,电子图书1.2T。建有“核心万兆,汇聚千兆,桌面百兆”校园网络系统和完备的校园安防监控系统。 学院拥有2个国内一流的综采综掘、机电设备大型实训车间和装备先进、设施齐全的15个专业实验室,神华宁煤集团下属的14对生产矿井、3个洗煤厂和机械设备维修中心均为学院的校外实训基地,可满足实践教学、顶岗实习、职工培训的需要。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6人,其中高级职称27人,中级职称44人;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6人,在读硕士14人。全日制在校生1514人。 办学企业——神华宁煤集团是自治区最大的国有企业,是以煤炭开采、洗选和煤化工、发电、机械维修与制造为主的特大型综合能源集团。企业雄厚的实力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学院充分利用企业办学的有利条件,通过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等多种形式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实现了教学、实习和上岗的无缝对接,形成了强大的就业优势。多年来,我院毕业生因敬业精神好、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上岗适应快而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始终位居区内高职院校前列。 学院先后获得“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银川市“文明单位”、神华宁煤集团公司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荣获“全区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在3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学院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秉承服务企业发展与地方建设的办学理念,力行“明德、弘毅、进学、敦行”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教风严谨、学风优良、全面发展、突出技能的育人特色,为宁夏及周边煤炭企业培养了近3万名技能型人才,被誉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炭行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是莘莘学子发展自我,成长成才的理想选择。 三十年沧桑砥砺,三十载春华秋实。已步入“而立之年”的宁夏工业职业学院始终牢记办学宗旨,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永恒的主题,紧抓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和宁东基地建设的难得机遇,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学院健康发展为目标,外树形象,内强管理,为将学院建设成为质量一流,特色突出,环境优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宁夏工业职业学院 2021-02-01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是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一所集现代职业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为一体的多门类、多学科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另辖宁夏农业学校)。承担着高等职业教育、远程开放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成人学历教育、技工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种办学任务。学校由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宁夏重工业职工大学、宁夏职工科技学院、宁夏机械技工学校、宁夏农业学校、宁夏农垦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宁夏轻工业学校7所院校合并组建而成,保留了“宁夏广播电视大学”牌子。学校由三个校区组成:新校区占地1583亩,电大老校区占地37亩,原轻纺校区占地30亩,另建有农科综合实训基地508亩。 学校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2个,常规和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室113个,校企合作兴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70个。建有高水平的中国(宁夏)现代物流、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综合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正在积极筹建现代纺织公共实训中心、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实训中心,以及宁夏职教园区共享共用培训宿舍楼和中国(宁夏)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中心。学校现有各类学历教育学生35980名,其中全日制在校学生9244名(含高职学生6184名、中职学生3060名),全区电大2015-2017学年在籍本专科学生26736人。 学校位于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职业教育园区,是自治区第一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42所高校成员单位之一,全国文明单位。拥有校内实训基地12个,真实和仿真环境实验实训室113个,校企合作兴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6个。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709名,副教授、高工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89名(其中正高职称人员93人),硕士以上学历188名,“双师”素质教师229名。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实施专业领军人才、高精尖人才、国际人才培养计划,聘请了48名在行业企业极具影响力的技能大师作为专业带头人,聘请了300多名行业企业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打造了一支“行业专家引领型”的双师教学团队,培养了一大批专业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干部。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1名、全国优秀工作者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名、宁夏“313人才”2名、宁夏“塞上名师”1名、宁夏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名。 学校紧贴宁夏产业发展需求,开设50个专业(方向),涵盖农林牧、材料与能源、化工技术、装备制造、制药、电子信息、财经旅游、现代纺织、艺术设计传媒、健康服务等10大类。其中,建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国家示范专业3个、国家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2个。2011-2017年,学校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国际赛事奖项1个、获得国家赛事奖项39个、获得行业赛事奖项31个、获得自治区赛事奖项358个。 学校坚持文化育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文化体系,传承了“开放、合作、包容、发展”的办学传统,确立了“笃信好学、志在生民”的教育使命。经过长期积淀,这些文化基因已经凝聚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 学校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盯经济结构调整趋势和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全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构建了产教深度融合、学研同步推进的社会服务功能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宁夏警官职业学院
宁夏警官职业学院是自治区唯一一所警察类院校,也是全国政法院校招录体制改革试点院校之一。2017年3月,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更名为宁夏警官职业学院。建校37年来,学院始终坚持政治建校和为政法、公安队伍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培育了“忠诚、责任、奋斗”的学院精神。为全区政法机关培养、输送了2.6万余名专门人才,为新疆等西部8省区培养招录干警1000多名,已形成了以法律、公安职业教育为主体,政法干警培训与各类社会培训相结合的办学体系。学院占地面积346亩。现有在编教职工183人,其中副高职务以上41人,硕士研究生90人。有全日制在校生4000多人。 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任务,积极建立和优化课堂教学与警务实践有机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公安机关培养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素质优良的公安专业人才和实战型警务人才。开设刑事执行、法律事务、治安管理和交通管理等9个司法、公安国控专业和4个非国控专业;建有教学法庭、刑事侦查和警体训练馆等52个校内实训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面向陕西、内蒙古等13个省区招生,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每年培训政法干警等学员7000多人次。 在新的发展时期,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公安厅党委的决策部署要求,突出政治建校、从严治校,忠诚育警、立德树人,以公安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牢牢把握司法体制改革和公安改革的总体要求,积极创建优质高校,全力打造公安后备人才的培育基地;在职民警的训练基地;政法工作的研究智库。为把学院建设成“立足宁夏、辐射西北、放眼全国”的现代警官职业院校阔步前进!
宁夏警官职业学院 2021-02-01
苏州市职业大学
苏州市职业大学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11年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自1981年成立以来,秉承“勤、勇、忠、信”的校训,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成为区域品牌院校。学校以确立“一个目标定位”、把握“两个基本立足点”和实现“三个全面提升”为总体思路,立足成就学生、立足成就教师,全面提升内涵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创新发展活力、全面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全力建设一所立足苏州、面向江苏、辐射全国,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 学校现有石湖、干将路、潭山和吏舍弄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262亩,校舍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49.11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3亿元。设有12个学院(部),开设了涵盖理工、文史、艺术、师范、体育等科类共64个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2973名。专任教师776名,其中正高职称60名,副高以上职称342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4.07%,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3.20%;有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3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3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 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重点和社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构建打造人才培养特色。有教育部重点专业和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群3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9个, 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A类项目1个。省级优秀/精品课程8门次,省级优秀课程群1个,“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12部,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9部,省重点教材7部,教师主参编各类教材300余部。学校建有集教学、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282个,其中教育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与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著名企业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建有319个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致力科研创新突破,坚持科技创新与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紧密结合,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协调推进。建有2个省级工程中心、3个省级研究所(基地),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平台)、25个校级重点实验室(研究所)。近五年来,获国家、省、市科研项目346项,其中承担或合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个、省部级项目24个;获省市两级科研成果奖101项,其中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两项;授权发明专利192项,知识产权数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在多个领域为地方经济建设、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并承担课题研究,为苏州古城墙恢复重建、山塘文化保护、刺绣传承与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积极引进境外优质资源,先后与加拿大乔治布朗学院、新西兰国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启思蒙学院、澳大利亚坎根学院、德国北黑森州职业技术学院、英国博尔顿大学、新加坡沙顿商学院、日本金成学院等国外高校在共建专业、课程合作、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方面开展了有效合作。在校长期外教10名,其中1人获得国家友谊奖,3人获得省市级荣誉。 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首批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模范教工之家、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市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先进学校等称号。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是首批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苏州市职业大学 2021-02-01
扬州市职业大学
淮左名都,明月湖畔,德馨满园,匠心铸校。 扬州市职业大学坐落于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可溯源至1906年创办的晚清新式学堂,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先后与扬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扬州教育学院、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等17所学校和1个研究所合并办学,是市属唯一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多人,成人业余和开放教育在校生11,000多人,设有22个教学单位,21个党政群团部门,5个教学辅助单位。学校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校训,全面实施“党建引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四大战略,着力推进“立德树人、管理改革、基础保障、开放提升”四项工程,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学校环境优美、办学条件完善。总占地1,1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45万多平方米,绿化覆盖率高达45%,被誉为“公园式大学”。现有实验实训室317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1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66万册,电子图书240万册(本地镜像96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4800多种。智慧校园集教学资源库系统、远程教育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OA办公系统、校内生活App平台等于一体。 学校专业众多、学科门类齐全。开设有农林牧渔、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装备制造、生物与化工、轻工纺织、食品药品与粮食、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新闻传播、教育与体育、公共管理与服务17个大类,68个专业。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群6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7个;国家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出版教材、编写讲义353部(种),其中国家规划教材13部,省级精品教材12部,省重点教材13本;荣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获得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38个;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各类知识竞赛、职业技能竞赛获奖432项。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9%以上。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200多人,专任教师近1000人,其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78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7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25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5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1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5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占85%以上。 学校坚持“科技兴校”,科研服务能力强劲。建设有省级工程研发中心4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1个,市级工程研发中心8个;建成扬州市智能制造先进技术示范中心、石柱山康养城附属医院、省服装设计与贸易产业链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省国土资源勘测与环境保护实训平台、金方圆培训学院等产教深度融合平台(中心),积极参与“双创示范”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五年来,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服务项目400余项;主持或参与市级及市级以上科研项目350多项,其中省级项目43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330多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3项;共发表论文260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80篇,核心期刊300多篇;取得国家专利169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组织学术报告100多场次。 学校坚持“开放办校”,国际交流日益广阔。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高校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达10个。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号召,与东盟国家、葡语系国家、非盟国家、中亚、南亚国家的教育部门建立合作关系,设立留学生项目,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服务,为扬州企业海外分支机构培养本土化人才。每年选派优秀师生赴海外研修、交流,实施国际教育合作高质量发展。 百余年树人,薪火相传;百余载耕耘,桃李芬芳。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培养了一批批杰出人才,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来喜、高毅进、文学评论家王干、书法篆刻家朱天曙、江苏汇金集团董事长朱明亮、牧羊集团董事长范天铭、扬建集团董事长曹德荣、华建集团总经理宗有农等等。他们在各个不同领域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荣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国际交流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园林式校园、江苏省大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文明食堂和国家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和江苏省高等学校后勤行业先进集体等多项称号。 新思想启迪新动力,新时代创造新发展。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五年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立德树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全面完成学校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水平、科技服务地方能力、综合管理效能等方面再上新台阶,力争筹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作取得新突破,为谱写新时代扬州市职业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扬州市职业大学 2021-02-01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2022-11-11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由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先生、副主席杨惠妍女士创立的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投资主办,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是一所慈善性质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缘于杨国强主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教育梦。继成功创办慈善性质的国华纪念中学之后,他毅然注册成立了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并以基金会为主体,创办了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一方面系统地培养精技善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精英人才,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希望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的举办,以其精英式培养、高层次就业来改变社会对高职的看法,从而让更多有智慧、有潜力的学子喜欢读高职,促进高职教育发展,改良中国高等教育结构。 学院坐落在环境优美的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大学东路2号,校园占地总面积300亩,建筑面积18.9万平方米,学习、生活设施先进完善,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8.7万平方米。2014年学院共招生300人,开设酒店管理、物业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4个专业,2015年招生371人,增设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共6个专业。预计在十年之内,学院将开设建筑类、机电类、房地产类、管理类等专业群的专业。 建院伊始,学院就确立了清晰的办学思路:坚持以“人品为本、作育精英、善行慈心、回报社会”为办学理念和以办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职院校为办学总体目标;立足清远、广东产业结构转型,以及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依托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的主导产业和优势资源进行专业布局和建设,以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内部坚强、稳定的实习实训场所为后盾,以“校企融合、产教联动、工教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培养出“对人好,对社会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从全国知名院校引进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企业实践经验的人才作为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各专业形成了由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具有一线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组成的教师团队,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35.89%,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69.23%。同时,学院紧紧依托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了校企双方深度参与的“校企共同办学理事会”,形成了校企共同办学、协同育人机制,并藉此按学院的办学定位、发展规模等顶层设计,进行决策、规划,使企业能够深度参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工作;明确了校企双方在育人全过程中的职责,确立了学院“双主体”办学的性质,并在“校企共同办学理事会”的统筹协调下稳步有序地推进“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培育,在教师“工、教一体”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工、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 学院办学宗旨是:“办慈善高校,助贫困学生,育精英人才,为社会服务”。学院致力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实行全免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学费、教材费、食宿费,提供寒、暑假期往返路费和全年服装、床上用品、全部学习用品以及生活用品等,使受助学生 “一人成才,全家脱贫”。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学院2014年和2015年在招生中即实行基于高考的自主录取方式,建立“学生高考成绩,学生平时学业成绩或专业技能课程证书的等级成绩和学院面试成绩”“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选拔机制,培养“对人好,对社会好”,精技善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精英人才。 学院将在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培育特色,争创一流。 一是建立导师育人机制。学院所有教师和管理干部在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须成为10名左右学生的导师。学生导师即学生生活上的长者,思想上的领路人,学习上的老师,情感上的贴心人,有效进行对学生的“导思、导心、导学、导行”工作。导师制育人机制促进了学院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模式的实现。 二是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学院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一节课军事训练,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格,持之以恒的精神,令行禁止的作风。一方面将建立在学生专业岗位需求基础上的职业体育教学融入军事训练过程,以军事训练为载体,既完成国家规定的体育教学内容,又把职业体育教学规范到军事训练的框架之下,探索体育德育一体化教学,实现职业体育的德育功能;另一方面,在准军事化管理、军事训练与职业体育相融合的基础上,建立学生“一日生活制度”,使学生在紧张、有序、活泼、向上的生活氛围中健康成长。 三是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校企融合、产教联动、工教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在真实的环境下实现“工学交替”、“工教一体”。一是,建筑类专业群的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依托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二期工程,全面实施基于施工过程、项目化为取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建、教、学、研、管”五位一体教育教学体系;采用“现场项目引领、工作任务驱动、校企双师指导、工学紧密结合”的项目教学改革方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二是,酒店管理和物业管理专业与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的凤凰连锁酒店、物业服务公司合作,进行以“酒店课堂”、“企业课堂”为依托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业课堂,学生在企业上课,专业核心课程由企业教师在现场进行教学,学生边做边学,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融为一体,实现了完全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逐渐走出了一条校企共同办学基础上的协同育人新路。三是,把准军事化管理和企业实践教学相结合,寻求二者的“兼容”模式,把培养学生优良品格与技术技能并举,为企业培养符合工作岗位能力需求的一线领军人才。 四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公共英语课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大思政”教学体系,以及基于学生自主学习条件下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模式。办学以来,学院进一步深化融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国学于一体的“大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在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内容不减的情况下,实行增量教学政策,即融入国学教育,形成“大思政”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全面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辅导及答疑,以“人机互动系统”为平台,以强化学生英语口语、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训练为取向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导学习的英语学习机制,停止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式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五是着力促进学院管理体制创新,建立科学、规范、高效、奖罚分明的内部运行机制。学院以灵活、高效的管理方式,实施一人多岗基础上的学院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融合,实施扁平化管理,将学院管理部门分为“三部、一室、一中心”,即综合事务部、教学科研事务部、学生事务部,绩效督察室、产学研合作与教育交流中心;不设系,各专业、专业群的办学直接向学院负责。通过一人多岗,提高行政效率和办学效率,节约学院运行成本。综合事务部负责、统筹党政、日常事务管理、后勤、财务、人事、外事、宣传、网络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并对接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的后勤、财务、人事机制等。教学科研事务部统筹、协调全院的教学、科研、图书馆等业务工作。学生事务部负责学生全面管理,将学生德育、招生就业、准军事化管理、日常考核制度、礼仪督查、学生诚信档案记录等工作融为一体。产学研合作与教育交流中心全面负责学院跟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对接,促进协调校企融合基础上的校企共同办学工作。同时,学院将传统的绩效考核工作从人事工作中独立出来,成立绩效督察室,建立起独立的绩效督察体系,变传统的、对绩效的事后考核与管理,为事前、特别是事中的过程管理,把从理念上对绩效的考核和管理上升到学院经常性、日常性的工作,进一步提升学院运作效能。 总之,学院将胸怀大爱,不辱使命,致力育人,服务社会。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 2021-02-01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是由广东省林业厅主办,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学院是在具有63年办学历史的“广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校”基础上创办的。 学院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广汕一路297号,毗邻华南植物园,占地面积633亩;学院是广东省“文明单位”、广州市“花园式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单位、全国“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是“广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和“广东女性职业教育”理事单位。学院负责人是博士生导师廖金铃教授。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现有教职员工330人,其中副教授或副高以上职称95人,中级职称60人,具省级以上优秀教师12人;拥有园林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财经技术等专业的实训中心,拥有园林制图室、3D模拟导游室、网络实验室、数控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室、服装设计室、测量实验室、生物技术组培室等实训室;所有课室配备了多媒体和空调,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有400米8跑道标准塑胶运动场和室内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学生运动设施齐全。 学院是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证单位,是园林、林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单位。学生在校可考取计算机办公软件中、高级证,会计从业资格证,珠算证,会计电算化证,花卉工,园林施工员,园林制图员,林业工程监理员,电子商务员,计算机制图员等职业技能证书。 学院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与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共建“应用型人才实训基地”,通过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这一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向用人单位大量推荐毕业生;与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华苑园艺有限公司、罗浮山自然保护区、佛山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等120多个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学院校园文化氛围浓厚,63年严格的教学与管理形成了“团结、勤奋、敬业、创新”的良好校风:每周举办一次“生态大讲堂”,邀请校内外各专业的教授、专家到学院为师生讲授专业知识,拓宽师生视野;学校有24个社团组织及协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音乐、书法、绘画、摄影、舞蹈、插花、社交礼仪等第二课堂活动,学生课余生活丰富。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2 73 74
  • ...
  • 269 27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