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Guizhou IndustryPolytechnic College),是经教育部批准和备案的公办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贵州省教育厅。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贵州省化工学校,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独立升格为高职学院。2007年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中获“优秀”等次,2009年成为首批贵州省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年和2013年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中荣获“优秀”等次。凝练了“修德励能 精工铸艺”的校训精神、“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产业促校”的办学理念和“忠诚坚定、阳光自信、身手敏捷、体魄健康、团结协作、血性担当”的 24字学子品格。学院拥有观山湖校区和清镇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900多亩。目前在校生人数近14000人,专兼职教师总数为641人,其中院内专任教师330人,院内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22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169人,我院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2名、省 “百千万工程”中“千”层次人才2人、省级职教名师3人。学院开展中职、高职全日制教育,下设化学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工商管理系、汽车工程系等系部及贵州省化工学校(中专部),开设涵盖化学工程、机电工程、电子与信息、建筑工程和经济管理等五个大类39个专业,其中国家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示范重点建设专业9个。学院设有各种专业实训室100余个,其中有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开放实训基地。学院设有贵州省第44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贵州省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培训唯一培训单位、贵州省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举办函授专科和函授本科的成人高等教育。建有贵州省自行车训练基地。学院紧贴市场,积极与企业搭建“校企共同体”的双主体平台,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现有吉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詹阳动力工程有限公司、杭州沃尔玛连锁企业等10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我院毕业生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与良好的综合素质,在企业、社会上获得广泛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学院党委明确了“一体两翼三使命”的发展规划,以争取进入省“双高”优质院校建设行列为目标,力争建设成为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与贵州工业和经济社会即时互动、特色鲜明的一流高职院校。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三亚理工职业学院
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始建于2009年,是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同意成立的一所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位于海南省三亚市,由世界500强企业吉利控股集团出资建设。学院占地500亩,在校生5000余人,拥有学术交流中心、艺术中心、实验中心、计算机中心、高科技图书馆、标准游泳池、高尔夫练习场、风雨运动场以及篮排网球场等系列现代化教学、生活设施,是一所美丽的热带园林大学。 学院践行“学生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的办学使命,施行“以学生为中心,以进取者为标榜,以教育情怀为乐趣”的工作服务理念,坚持“自立更生、合力更新、有容乃大、不懈则优”的校训及“豪气、大气、正气”的校风。经过10年的发展,已搭建起汽车系、旅游系、烹饪系、经济管理系、建筑工程系、健康管理系、传媒与表演系、互联网技术系、航空服务系、公共基础教学部以及三亚市职业技能鉴定站、吉利汽车南方培训中心(筹)的“九系一部一站一中心”产教学研平台,形成了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为主体,以发展职业培训、应用型技术服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办学模式。拥有一支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现有23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67个校外深度合作实习实训基地,3个国家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机构。学院拥有世界500强吉利控股集团的产业背景,是全国唯一一所校内拥有沃尔沃高端汽车4S店的高等职业院校,同时也是海南省拥有教学实训整车最多的院校。 学院坚持“人才培养是学院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的办学思想;坚持“依法办学、民主管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治校方略。2013年12月,学院一次性通过办学水平评估。2017年成为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同年,学院与吉利控股集团签订“成蝶计划”人才培养协议,校企联合深度开展汽车类技能人才的培养;12月,学院凭借先进的办学理念、灵活的办学机制、敏锐的职教人才培养洞察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荣获“2017中国职业技能博览会创新奖”。2018年,学院成功入围全国就业典型高校及品牌实力职业院校。2019年6月,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智能新能源汽车专业入选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并授予我院海南省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唯一省级办公室;12月,学院入围“全国创就业典范高校”和“全国品牌实力职业院校”。办学10年,累计为社会培养了近14000名技术技能型人才。近三年初次就业率平均超过95%,在全省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有近千人考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 新的发展时期,学院将借助国家多年高职教育的优势积淀和三亚市独特的区位优势,搭乘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的快车,用国际化视野打造现代职业教育,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以坚定的办学信念、坚实的办学步伐、进取的办学姿态、科学的办学举措,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前进。
三亚理工职业学院 2021-02-01
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核准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的全日制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由云南三鑫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办,2009年2月获得批准,同年9月正式招生办学。学院自开办以来,在省州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不断克服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办学难度大等困难,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持“求正超越”的办学理念,以“把父母之爱给予学生,成德技之才回报社会”为办学宗旨,坚持走理实结合、产教融合之路,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几年来,学院通过不断加大建设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内涵建设,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效益,有效促进学院快速健康发展。连续六年来,学院均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的办学年检。2014年,学院接受云南省高职院校办学评估,并被评定为“合格”。截止2015年底,在校学生已达8463人,其中三年制学生1989人,五年制学生6474人。 学院位于文山州职教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725亩,现有实际建筑面积87444㎡,教学科研行政用房45203㎡,教学实习实训用房6592㎡,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514.1万元,拥有教学用计算机332台,馆藏纸质图书4.94万册,校内实训实验室2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30个,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和生活设施日渐完善。 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组织机构健全、章程制度完善。学院董事长由云南三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金朝水先生担任,党组织建设完善。学院设有党政办、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后勤处、保卫处、院团委等工作职能部门,有医学系、汽车系、建筑工程系、工商管理系等四个教学系和基础部、思想政治教学部等两个公共教学部门。 学院拥有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且能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12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6名,“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学院教学专业结构设置合理,在实有27个招生专业中,主要是面向现代服务类的理工、医学护理类专业,其中护理、汽车检测与维修、建筑工程和供用电等已逐步成为学院的主干专业。办学六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输送毕业生1100余人,毕业生的年终就业率均在90%以上。
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四川省第一批民办高校,创办于1993年,前身为四川师范大学航空港校区,开展普通本专科教育,从2008年开始举办普通高等专科职业教育。 学院校园占地 511.8亩,校内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专兼职教师580多名。针对四川省、成都市重点产业布局,构建了轻化工、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电子信息、计算机、通信、法律事务、建筑设计、建设工程管理、房地产、财务会计、金融、电子商务、物流、经济贸易、市场营销、餐饮、旅游专业类,共设有32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民办重点特色专业3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专业2个,校级重点特色专业群1个,校级重点特色专业5个,校级重点特色培育专业2个。校外建有900余家实训实习基地,校企深度合作企业200余家,建有环球国际旅游学院、中电锦江电子学院、新成储物流产业学院、易田电商产业学院和室内装饰行业学院5个二级产业(行业)学院。校内建有90多个实训室、1个藏书75.85万余册的图书馆、2个标准塑胶运动场以及灯光网球场、篮球场和相应的健身设施。学生公寓配备热水器、空调等基本生活设施,校园网络实现WiFi全院覆盖。 学院践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息息相通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行知合一”的基本办学原则,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人人成才;以人才培养为主,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依托四川天府新区腹地的地理优势,构建了“园区、企业、学校”和“协会、企业、学校” 两个三位一体办学模式,形成了基于“学做、工学、实习就业”三个合一的“1234”人才培养思路,实施“分级分段分岗工学交替的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坚持德育为首,以“明德、致远、博雅、健康”四大育人工程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职场能力培养为落脚点,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创业创新教育”四维一体的课程体系,落实全方位育人理念;以课程融通为工作思路,全面推行双证教育,目前学生双证获取率达到89%;以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助推学生职业技能提高,近年来,800多名学生参加了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其中200多名学生获取了60多个项目的不同奖项。办学成效日益明显,就业率持续上升,近三年毕业生平均一次性就业率为98.3%,成都就业率达到70 %,专业对口率达到92%,多家企业对我院毕业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学院先后荣获“四川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院”“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高校后勤管理先进集体”等称号。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2021-02-01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是拥有单独招生资质的湖南省卓越和湖南省示范性高职学院。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为学院名誉院长。 学院前身“湖南私立修业学堂”始建于1903年。民主革命先驱黄兴、教育家徐特立、开国领袖毛泽东是学院早期教师的杰出代表,培养了革命先烈毛泽覃、国家领导人王首道、“国歌之父”田汉等一大批国家栋梁之才。 学院占地面积2470亩,分两区一场一基地,即东湖校区、马坡岭校区、产学研示范场和超级杂交水稻生产示范与人才培养基地。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有图书馆2座,带400米标准跑道的足球运动场2个,建筑面积8500平米的大型体育馆1个,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场地30多个,各类实验实训场所117个,教学和生活服务设备设施完备。现有教职工976人,其中教授32名、副教授185名,“双师型”教师占90%以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6名、国内访问学者14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名、省级专业带头人9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9项,省科技进步奖7项,全国农业丰收奖2项,专利98项。 学院设植物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人文科学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与艺术课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八院两部,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余人。开设农林、制造、车辆、财经、商贸、食品、人文、电子信息八大类共40个专业。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精品专业4个、教改试点专业5个,省级重点实训(教师培训)基地5个,省级校企合作基地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 学院与隆平高科、新五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层次校企合作关系,建有长沙都市花乡、动物医院、百通机电公司、机电驾校、机动车检测中心、生物产品检测中心、现代农机产品展示推广中心等7个院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400多个院外实习实训基地。建有兽医院、畜牧兽医应用技术研究所、食品研究所、藤本植物研究所等技术服务平台,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拥有“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湖南培训基地”、“湖南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湖南省退役士兵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基地”、“芙蓉区大学生创业辅导培训基地”等培训平台,是解放军直招士官定点院校,“中国现代农业装备职业教育集团”和“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组建和理事长单位。 学院坚持依托行业、对接产业、办好专业、融入企业、服务农业,走产学研深度结合、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协同发展的道路。近几年,学院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国家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全国教科研先进单位”、“全国十佳优秀农民创业培训基地”、“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示范性高职学院”、“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南省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等获全国一等奖十多项,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国内多家权威媒体对学院的改革发展均进行了专题报道。 学院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上,遵循“为时养器,器为时用”办学宗旨,励练“务本崇实,修德精业”校训,办学特色和示范作用日益凸现。当前,正在努力建设一流职院,打造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建立一流机制,争创一流业绩,朝着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稳步迈进!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民办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
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合肥市核心区域——滨湖新区。毗邻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紧邻安徽省委省政府办公新区,区位优势明显,是一所宜住、宜学的花园式学校。 一、学院概况 学院占地面积562亩,校舍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50万册,电子图书32万册,校内外实验实训室和实训基地65个,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2600万元。经过十几年快速发展,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学历机构、职称机构、年龄机构,“双师型”教师结构布局合理,适用于各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学院目前有专任教师284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6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58.8%、副高职称以上7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27.5%,其中有多名教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坛新秀,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三等奖8个,在校学生总数7000多人。 学院确立了“立足合肥,面向安徽,为现代服务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和目标,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夯实内涵建设,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职业院校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近几年学院参加全国、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取得好成绩,共获得二等奖4个,三等奖12个。2010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 学院目前设置四个二级学院和两部一中心,即管理科学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与设计学院、商旅学院、基础教学部、思政教学部和实验实训中心。开设了34个应用型技能型专业,经过十几年建设发展,学院发展规模适度,质量较高,应用特色鲜明,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等学校。近几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被安徽省教育厅授予“安徽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先进集体”称号。 二、专业建设特色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永恒主题,专业建设水平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几年学院加大了专业建设水平上台阶的一系列举措,除了积极申报新专业外,还积极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和国有大企业中引进教授级的管理人才,教学人才,“双师型”人才,充实二级学院各专业教师队伍,确保了每个专业至少有1-2名学科带头人,引领专业教师队伍水平快速发展,同时每年向社会公开招聘硕士研究生以上毕业生来校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专业建设力度,保证专业建设水平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学院基本形成了四大特色专业模块。即: 汽车电子类:拥有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与服务,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专业建设实验室投入500多万。2016年学院参加省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两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建筑设计类:拥有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建筑监理、建筑设计等专业。专业实验室建设共投入800多万元。2017年参加省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两个二等奖,名列职业院校前茅。 经济管理类:拥有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专业实验室建设投入200多万元。 商旅烹饪类:拥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等专业。专业实验室建设投入300多万元。共获得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二、三等奖13项。2015年代表安徽省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受到了社会关注。 三、招生与就业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把学生就业工作放在第一位,实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对毕业生实行全程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招生就业处积极联系用人单位,每年举办两场以上用人单位招聘会。由于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十分欢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被安徽省教育厅授予“安徽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先进集体”称号。 四、校园建设与校园文化 学院坐落于美丽的合肥滨湖新区,是一所花园式的高等学校。学院内教学区与生活区被望月湖分隔成两大功能区域,全部有沥青道路贯通。学院塑胶跑道、篮球场、健身房等各类学生体育活动场所齐全。新建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可容纳1500人左右的大型文艺活动。学院社团25个,社团组织的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各种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学生课外活动每学年安排井井有条,多方面、多渠道的校园文化发挥了育人功能,为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和谐的育人环境。 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与指导。热忱欢迎全省广大考生积极报考我院!
民办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科技部等十部门部署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目标是通过选择不同类型单位和地方开展有针对性的改革试点,推动科技成果评价观念转变、方式方法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加紧探索简化实用的制度、规范和流程,突破改革落地难的问题,尽早形成可操作可复制的做法并进行推广,带动改革政策加快落实,确立科技成果评价的正确导向,发挥改革试点出成果、出经验、出人才的重要作用。
科技部政体司 2021-12-06
科技部等十部门部署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
统筹科研项目和团队评价,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打造改革示范样板,切实把以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正确评价导向树立起来,把多元分类评价体系健全起来,更好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部 2021-12-06
关于组织开展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县(市、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
评价坚持“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原则,根据各县(市、区)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情况,科学制定评价指标,以实际数据为主要评价依据,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进行全面、客观的综合评价。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2022-04-12
一种用于纳米造影剂评价的三维扫描成像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纳米造影剂评价的三维超声扫描成像装 置,包括超声探头定位单元、机械扫描模块、驱动控制模块、串口通 信模块和图像采集重建模块;机械扫描模块在驱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 扫描待研究对象并将获得的二维超声图像序列反馈给图像采集重建模 块;驱动控制模块在图像采集重建模块的控制下驱动机械扫描模块运 动,并将驱动控制模块的状态信息反馈给图像采集重建模块;串口通 信模块连接图像采集重建模块与驱动控制模块,传输控制命令与反馈 信息;图像采集重建模块根据上述二维超声图像序列重建三维超声图 像;本发明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2 173 174
  • ...
  • 245 24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