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由陕西省公安厅主管,省教育厅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进行业务指导。学院主要实施公安司法类高等职业学历教育,同时作为全省公安、司法机关重要的培训基地,承担相关的培训任务。 学院以应用型公安类院校为发展方向,围绕陕西法治工作队伍建设需要,立足为全省公安、司法系统服务,培养政治合格,具备专业知识和实战能力,胜任基层公安、司法工作的应用型、职业型人才。 学院设有五系四部一馆三中心等13个教学及辅助机构。建成了以公安司法类专业为主的专业体系,现有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刑事侦查、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司法警务、刑事侦查技术、刑事执行、法律事务、法律文秘等10个招生专业。其中刑事执行、司法警务、法律文秘等5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刑事执行、司法警务等2个专业获批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被省教育厅列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中的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司法警务、刑事执行等3个专业实训基地被确定为省级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司法警务、刑事侦查技术、刑事执行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治安管理、刑事执行等2个专业通过省教育厅审核,列入陕西高职院校“一流专业”培育项目。 学院现有教职工36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30余人。教师中有教授16人,副教授78人,取得法律职业、心理咨询师等执业证书或相应资格的双师素质教师120余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110余人。 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坚持走校厅(局、院)合作、警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以提高质量、创新机制和办出特色为重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近年荣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审奖3项。建有省部级精品课程5门。 学院面向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在校学生6000余人。自2013年起学院与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联合培养政法干警招录定向培养本科学生。学院对学生实行警务化管理。 近年来,学院办学治校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学院先后被确定为“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陕西省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荣获“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称号,荣立“全省司法行政系统集体二等功”。学院按照“转型、提质、升本”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改革和发展,以“一章八制”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学院着力加强专业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先后成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警务法治研究中心”、“公安法学研究会”“刑事执行和监狱法学研究会”,举办公安法学理论研讨会、“警察与法治”论坛,设立和开展了“宪法文化周”“国家安全教育周”活动。启动实施了“铸警魂”育人工程。毕业生中涌现出杨小卫、曹攀攀、安格尔、金保星等英雄模范人物,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2021-02-01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座落在风光旖旎的粤东滨海城市——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是一所由汕尾市人民政府创办,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院遵循“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内涵发展、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生存与发展生命线”的观念,坚持内涵发展,注重抓好教学质量,严抓考风考纪,促进良好教风、学风建设和校风的形成;推行“双证书”制度,积极组织开展职业资格考核认定,毕业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自2001年升格以来,在上级党政和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学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工作水平评估,学院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学院现有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9.4万平方米(市政府已划拨预留发展用地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83万平方米,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675万元;图书馆藏书45.5万册;校园内无线宽带Wi-Fi全覆盖。学院设有海洋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艺术与设计系、经济管理系、外语外贸系、人文社科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公共课教学部等七系二部。学院开设42个专业,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两个专业与达内时代科技集团广州市达内软件职业培训学校联合开展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招生。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云计算与大数据专业委员会设立在我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084人,教职工457人,其中专任教师340人,副高以上66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64人。 学院积极搭建“两院两站”协同创新平台,与汕尾市科技局、汕尾市海洋与渔业局合作成立的汕尾市创新工业设计研究院、汕尾市海洋产业研究院。2015年,“两院”均被评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中共汕尾市委组织部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中科院南海研究所、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单位在我院成立了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人才驿站;设立汕尾市海洋产业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7年,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一名,积极开展水生物防病治病研究,为养殖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深汕创新创业基地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云计算与大数据专业委员会;成功承办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省内外海洋装备、海洋生物、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互联网、电子商务、装潢设计等行业企业,与我院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我院构建了政校行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发展平台。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近年来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在各类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中屡获大奖,其中,五届蝉联全国职业院校创业技能沙盘大赛一等奖,荣获全国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应用技能竞赛一等奖,三年蝉联广东省“挑战杯”特等奖等、IDT无线充电应用创新设计大赛全国第一名。 学院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华南师范大学开放学院开展“相沟通”办学,共开设12个专业,在校专科生可免入学考试报读相同或相近本科专业,修完本科课程考试合格的学生可获得省自考委及华师大联合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可申请华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学院设有“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深汕创业基地暨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毕业生提供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院根据国家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开设入学绿色通道。学生可申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院实行院内奖学金制度,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勤工俭学岗位,并协助学生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 学院立足汕尾地区,面向全省招生,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临海、临港优势,推进特色发展,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学院代码:12765 电话:0660-3362144 传真:0660-3371568 网站http://www.swvtc.cn 微信公众号:GD-SWVTC 地址: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文德路 邮编:516600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民办职业本科院校,现有广州和滨海两个校区。学校占地面积1607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多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7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87万册。现有专任教师1035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师359人,其中正高级86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603人,“双师型”专任教师414人。学校设有8个二级学院,以工为主,经、管、文、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招生层次:本科、专科,现开设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40个。广东省品牌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专业领军人才1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拥有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1个,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1个。拥有中国印刷业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基地。拥有印刷技术等省级实训基地、公共实训中心8个,香江酒店等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建有校外实习就业实训基地600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62间,2020年学校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学校坚持“人才、专业、科研、创新”四位一体协同创新思路,先后成立了新能源新材料研究所、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所、机电工程研究所、新能源汽车研究所、数码印刷研究所、区块链技术研究院和院士工作站等科研机构。近年来,学校获校外课题及项目93项,经费总额1772万元,获专利授权达238件,其中发明专利30件,跻身全国500强。教师发表论文1267篇,其中核心期刊183篇、被SCI等四大索引收录120篇;出版著作和教材99部。获市级科学技术奖3项,2017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经过长期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产学研用融合、教学做一体化、以研究促创新、以创新带动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搭一个平台,孵化一批公司”的育人机制。依托印刷技术专业创办广州广科彩色印务有限公司等经济实体4家,孵化出学生创办的公司93个。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成果显著,2016年获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创新创意一等奖”1项,获全国电子商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2017年获全国科技发明制作类一等奖1项,2018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2019年获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共获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奖项320多项。广科创谷被评定为广州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国家级众创空间。2017、201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广东省A级众创空间。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实践案例入选教育部“2012-2014年中国高校产学研十大优秀案例”,并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学校以“快乐体育、时尚体育、交际体育、终身体育”的理念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以俱乐部教学模式代替传统教学模式,设有15个体育俱乐部,改革后,成果丰硕,多个项目在国家和省级比赛中获得冠军。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定期开设“名家讲坛”、每年举行技能文化节、读书文化节等活动。学校与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驻广州领事馆合作举办“国际文化系列活动”,搭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建校至今培养近4万名毕业生,学生就业率居全省前列。学校于2010年通过了省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11年在广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2014年,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授予最具特色民办高职院校称号,2012年-2015连续四年荣获广东省高等教育院校(民办)竞争力10强单位。2019年获得纪念中国民办教育辉煌40周年广东当代民办学校突出贡献奖。学校的建设发展得到了党和政府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时任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时任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时任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等先后到学校调研指导,学校办学效果得到社会认可。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培养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2021-02-01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一所以文、理、工、医、电子、信息、教育、艺术等多门类多学科体系为主,集普通大、中专及远程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坐落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随州市。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也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地。随州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交通便利,汉丹铁路、宁西铁路、京广铁路、316国道、107国道、312国道纵横其境,正在兴建的孝襄高速公路和随岳高速公路穿越随州。学院完善的办学条件和良好的教学质量吸引八方学子,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6000名学生在这里求学深造。 学院新区位于随州城南新区孝襄高速与316国道连接线中端。距市中心4000米,占地面积1400余亩,一期工程投资1.6亿元,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2005年秋季老校区全部搬迁至新校区。现有教职员工800余人,其中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达200人。设置了人文艺术系、信息技术系、机电工程系、医护系和公共基础课部等5个系(部),共开设汉语言文学教育、英语教育、美术装潢设计、护理、计算机及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应用电子技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模具设计与制造、服装工艺、旅游与酒店管理、水产养殖、汽车驾驶与维修、学前教育、园林技术、社区康复技术、药品营销、数控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和口腔医学技术等22个应用型专业。2005年学生就业率达到96%以上。 学院新区内现代风格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楼宇相连,错落有致,相映生辉。这里碧树与芳草竞秀,青山与绿水相依,既有鲜明的都市气息,又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莘莘学子勤奋攻读、矢志成才的沃土,是有志青年锤炼意志、提升素质、走向成功人生的殿堂。 学院在坚持“教学质量第一、人才质量第一”的同时,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科学研究,目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人数达到专任教师的30%,并培养和引进了近百名 “双师型” 教师。近几年来,教师出版个人专著86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1000余篇,承担和完成省级以上科研课题28个,12人获湖北省教育科研成果奖。 学院与湖北教育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和咸宁医学院联合开办了远程教学、网络教育和函授教育,开展本科学历教育。 学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高级应用技术人才为突破口,突出职业技能学习和训练,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工作岗位适应能力,逐步形成了学院自己的专业建设和职业教育特色。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武汉警官职业学院
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建校4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名政法类专门人才。学校是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教育部“1+X”证书制度首批试点院校、教育部“ICT行业创新基地”首批合作院校、湖北省人民政府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湖北省高校党建工作试点院校、湖北省教育援疆对口培养院校。是教育部选定的国家级优质院校创建单位。多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平安校园。 学校占地面积408亩,总建筑面积193325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222万元。建有安全防范技术国家级实训基地、社区矫正省级实训基地、司法信息化ICT实训基地及文书司法鉴定、法医物证(DNA)鉴定、视频行为分析鉴定、光接入实训室、4G/5G通讯实训室等校内实践基地4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89个;纸质图书40余万册;智能化教室109间。在司法信息化、安全防范技术、应急救援等领域走在国内同类院校前列。学校内设警察管理系、司法侦查系、司法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公共管理系、基础课部、思政课部、警体部等教学科研单位。开设23个专业,其中国家骨干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司法类国家控制专业7个(含已纳入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招录范围的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5个),湖北省特色专业5个。现有专任教师19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64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93人,双师型教师108人。学校主编、参编司法部规划教材20多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各类著作、教材数十部。学校实行警务化管理,同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湖北警官学院等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合作关系和师资共享机制。毕业生就业渠道通畅,根据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学校司法行政警察类提前批专业毕业生可按年度控制比例,通过便捷入警相关政策录用为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其他专业毕业生通过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等形式实现高质量就业。
武汉警官职业学院 2021-02-01
广西经济职业学院
广西经济职业学院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8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广西凯宁置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创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 学院位于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北部湾经济区中心的南宁市,坐落于“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武鸣华侨投资区),一期建设306亩,已建成4万多平方米校舍和各种配套设施,包括电教室、多功能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艾菲奖营销广告案例中心、篮排球和羽毛球场等教学实训设施;图书馆藏书数万册,校园互联网宽带光缆接入教室及宿舍,可满足学生的多种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 学院立足广西经济发展和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需要,开设市场营销、经济管理、建筑工程管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艺术设计、烹饪工艺及营养、商务英语等8个实用型专业,2009年增设国际商务、工商企业管理、建筑工程技术、酒店管理、装饰艺术设计、工程监理等6个专业。目前在校学生1000多人,教职工100多人;未来3-5年内专业设置将达到30个,办学规模达到10000-12000人。 学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找准学院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以“育人为本,能效优先,素质教育,人人成才”为办学宗旨,以“以德为魂学会做人,以勤为径学会求知,以能为本学会做事,以创为先自主创业,以变应变适应发展”为教育理念,实行“工学结合,学研一体,定单培养,校企合作”的学校、企业、社会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专业技术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为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建设提供人才服务与智力支持。 学院坚持成功创业企业家办学,知名高职教育家治校,凝练以实训教学、校企联盟、工学结合、贴近市场的办学特色,先后与区内外数十个商会社团组织、知名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实行社会、学校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为学生就业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平台和广泛的选择空间。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享受奖学金、助学金。学生毕业时发给国家承认学历并由国家教育部监制和电子注册的普通高职专科毕业文凭和职业等级证书。 2009年校区二期项目已于2月开工建设,将完成5万多平方米的校舍建设;2011—2013年学院再启动三期工程项目,加大专业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加快校园建设的步伐,力争在科研、实训和学生成才率方面进入广西民办高校的前列。
广西经济职业学院 2021-02-01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一、基本情况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为河南省机器制造技工学校,创建于1954年12月。1956年更名为河南省工人技术学校,1960年更名为河南省工业技术师范学校,1961年更名为河南省技工教育师范学校,1992年更名为河南职业技术教育学院。199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制为新型高等职业院校,现在是100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之一。学院入选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高校,在教育部首届大学生就业评比中被评为“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先后被确定为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示范基地、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河南省文明学校等,在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学院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占地面积1240亩,建筑面积近55万平方米,各类纸质电子图书藏量160余万册,教学设备总值近1.7亿元,固定资产近12亿元,总资产近15亿元,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9万余人,与中原工学院联办本科在校生近400人。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1054人,专任教师927人,其中有教授、副教授200余人,二级教授3人,享受国务院津贴4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能手1人;现有河南省职教专家4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优秀教师5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7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技术能手7人。学院“双师”师资队伍特色鲜明,有双师型教师463人,有高级技师50余人,还从知名行业企业聘请了250余名能工巧匠和技术能手作为校内兼职教师。 学院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烹饪食品与健康学院、旅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环境艺术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音乐学院(公共艺术教学部)等9个二级学院,以及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附属技校和创业学院等4个教学单位。开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等52个专业,其中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烹饪工艺与营养等4个国家示范重点专业,1个全国示范专业点,2个中央财政支持项目专业,7个省级示范重点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设省级精品课程9门,1门课程入选全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备选库。 学院有机电实训中心和汽车维修实训中心两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建成了与之配套的生产型车间,为学生提供真实生产性的实训实习条件,拥有各类金属切削机床、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和数控电火花机床等300余台。各二级学院分别设有烹饪营养与健康学院实训中心等9个校内综合实训中心,拥有各类实验实训室179个,具有仿真或真实职业实践氛围。学院还与苹果公司、许继集团、浙江开元旅业集团等200多家知名企业,联合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二、办学理念及定位 学院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秉承“创新、质量、开放、融合、发展”的发展理念和“学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坚持“质量立校、全面提升、追求卓越、跨越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围绕内涵建设为中心,实施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战略。 近年来,学院持续深入推进“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工程和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工程”等三项工程,注重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育人质量,注重教学团队建设以提高教学水平,注重内部管理优化以提高管理活力,注重办学条件改善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知识型、实践型和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办学特色 学院把校企合作和国际交流作为驱动学院创新发展的“双动能”“双引擎”,实施“一群一院一平台”专业发展战略,探索实施工学结合、具有订单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微软(中国)、大唐、通用等300余家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项目化教材,探索实施分类分层次精准教学育人模式。学院实训课程占教学总课时50%以上,开设“苹果公司A+雏鹰计划”等订单班近40个,被确定为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与美国夏威夷大学等多个境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学生,共建旅游管理等5个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着力打造“两化融合”的智能制造等2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仿真实训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建成集研发、生产、教学、培训、研究为一体的教学工厂,形成“校中厂”和“厂中校”的产教协同发展和校企共同育人格局。 四、就业创业 学院始终把创业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不断创新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和思路。设立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郑东新区分市场,开办河南猎头职业介绍所,举办和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与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等200家企业签订了就业合作协议,并连续多年向新加坡、日本等国家输送人才,引导毕业生境外就业。“校政企”共建中国·中原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自建面积为3400㎡的创客空间,与微软(中国)共建面积为1400㎡的大数据双创基地,搭建“1+2+N”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各二级学院分别设立创新创业实训中心,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在校大学生开放,帮助学生开展创新型、科技型创新创业,实现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多元化”发展,探索形成“普及教育+意向教育+精英教育”的“分层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师生创新实践教育工作屡出硕果。 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创业率平均达到5%,连年被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被中国青年报评为首届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被河南省人社厅指定为“河南省创业培训定点机构”,被河南省人事厅和教育厅联合授予“河南省普通大中专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获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并获得省政府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奖励资金。 五、技能大赛 学院以技能大赛为试金石,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发展,十多年来坚持举办年度校内师生技能大赛,积极承办并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等各类赛事,把大赛作为提升技能、检验质量、展示成果的舞台。学院还实施毕业生双证书制度,探索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课程与岗位需求相对接,将职业资格考评纳入教学计划,传承技术技能培养特色,打造了一批批社会认可度高、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之星。 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的教学模式,突出的技能优势,使学院师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屡获殊荣,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学院多次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全国数控技能大师、世界技能大赛等赛事,累计获国家级奖励100余项,省级奖励240余项,在全省高职院校获奖规格、获奖数量等水平位居前列。 六、技能培训、鉴定与社会服务 学院设有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牢固树立为当地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服务的观念,以“高、新、长、前”为建设方针,建成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示范基地,积极利用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围绕地方产业升级和民生工程,加大培训和社会服务工作力度。学院定期举办高技能人才培训、全省职业院校校长培训、扶贫培训、失地农民培训、残疾人技能培训、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等各种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服务,累计为社会输送了十几万名综合素养高、专业技能强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原崛起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对口支援中西部地区16所职业院校,帮助新疆建设兵团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院校顺利升格高职院校,还积极参与援疆项目,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作为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的友好互助单位,长期支持残疾人公益事业,多次承接省级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及国赛赛前培训。利用学院自身优势,积极主动配合舞阳县委县政府,扎实开展“校地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工作,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全省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做出贡献。 学院先后被济南军区、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扶贫办确定为“士官考试基地”“河南省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河南省贫困县农民工技能培训定点单位”“河南省扶贫开发‘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培训基地”和“世界技能大赛省级集训基地”。 七、社会声誉 学院办学成绩显著,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近年来,在国家统计局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学院声誉指数排名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之首。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首届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排行榜中,我院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16位;在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和广州日报联合发布的“2017高职高专排行榜”中排名全国第13位、在“2018高职高专排行榜”中学院职场竞争力指数和教育竞争力指数位居全省第一。据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18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显示,学院获得5星评价,进入全国百强名校行列。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9月,校名为“泰县农业中等技术学校”。1959年1月更名为“泰州市农业专科学校”;1961年9月更名为“江苏省泰州畜牧兽医学校”;1995年4月更名为“江苏省畜牧兽医学校”;2001年6月独立升格为“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3月更名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学校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乃至我国南方14个省(市、自治区)唯一以培养农牧科技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座落在中共中央前总书记、原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出生地——江苏省泰州市,也是世界知名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故乡。 2005年,学校以“优秀”等级在全省率先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首轮评估;2008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建设单位”,2013年,以“优秀”等级通过建设项目验收。从此,学校进入全国高职院校第一方阵,成为全国农业高职院校的排头兵。2016年3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来校视察,对我校服务“三农”的办学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学校占地面积4600亩,校舍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形成了以凤凰路校区为主体、以畜牧科技园和中药科技园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办学格局。学校拥有各类实验室、实训室200多个,建有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江苏中药科技园、江苏姜曲海猪种猪场、江苏苏姜种猪核心种猪场、中牧倍康药业、教学动物医院、教学宠物医院、田园牧歌景区、本草养生景区等36个院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实习基地700多个,图书馆藏书109.24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亿元。 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14800多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原校长饶子和担任学院名誉院长,国内外20多位知名教授包括6位两院院士担任学校兼职教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4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32人,正教授58人(二级教授4人、三级教授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90人。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91%。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新中国60年畜牧兽医科技杰出贡献人物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全国农业职教名师7人,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 学校秉承“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紧密结合产学研育人,紧跟区域增长极发展”的办学理念,设有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动物药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宠物科技学院、园林园艺学院、水产科技学院、农商管理学院、农业信息学院、农业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基础部、思政部、体育部等12个二级学院和3个部。围绕农牧产业链设置40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品牌(骨干)特色专业11个、省重点专业群建设点4个。 学校先后获省部级以上教育教学成果60多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国家级职业教育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动物药学专业备选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5门。 学校建有国家水禽基因库和姜曲海猪保种场2个国家级保种与研发机构,建有江苏省兽用生物制药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省动物医药创制中心、省现代畜牧与新兽药工程技术中心、省畜产品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省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省水禽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省动物药品工程研究开发中心等15个省级研发中心、17个市级研发平台和8个校级研究所。 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承担部、省、市级项目共1000多项,其中,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2项、农业部项目32项、科技部项目5项、教育部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苏姜猪新品种,开发国家级二类新兽药2个。先后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学校组建了科技服务团队,强力推进强农富民“五项工程”,实施“品种+技术+基地”服务模式,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科技服务“三农”,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 学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荷兰、新加坡、台湾以及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高等院校或教育培训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多次举办非洲及东南亚籍动物科学技术专业留学生培训班,现有非洲、东南亚、中亚、欧洲23个国家的学籍留学生近300人,语言生及短期培训生100多人。 2007年以来,学校获得了“全国职教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之首、“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先进高校”、“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和谐校园”、 “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富民突出贡献单位”、“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科研促校”的发展理念,以服务“三农”为办学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现代农牧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了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展望“十三五”发展,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三农”工作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聚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弘扬“团结拼搏、负重奋进、坚韧不拔、争创第一”的牧院精神,开拓进取、奋勇争先,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知名”农业类卓越高职院而努力奋斗!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Shandong Polytechnic College),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始建于1950年,前身是山东省贸易职工大学,2006年合并国家级重点中专山东省机电学校和山东省济宁商业学校,2009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改制为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自2010年迁建新校、集中办学以来,学院牢牢把握内涵发展、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这个主基调,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特色办学、职教报国”的发展理念,走特色化办学、集团化办学、国际化办学和产学研结合办学的路子。确立“立足济宁、面向鲁南、服务山东”的办学定位,明确“把学院打造成办学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具有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省级技能型特色名校”的办学目标,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加强内涵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重点专业布局,形成了以新兴战略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服务方向,以煤炭化工类、光伏发电类专业为特色,以机、电、制造类专业为重点,工、管、经协调发展、布局合理的专业体系。 学院占地1022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07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校内实验和实训室187个,校外实训基地333个,图书馆藏书129万册。学院现有教职工792人,专任教师608人,副高级及以上221人,博士10人、硕士367人。还有452名企业工程师、技师担任兼职教师。设有机电工程学院(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中德诺浩汽车学院)、航空学院、航海学院、旅游学院、金融会计学院(互联网金融学院)、商学院(儒商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晶科(中国)光伏科技学院)、化工新材料工程学院(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学院(慧与大数据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文创艺术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业学院、公共课教学部、思想政治教学部等17个二级学院和教学院部。学院开设对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9个专业集群,49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有来自34个国家的留学生200余人。 学院现为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教学改革综合示范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职工教育培训基地、教育部中德诺浩汽车人才师资培训基地、科技部三维CAD技术教育培训基地、工信部计算机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中国职业教育对外合作联盟副主席单位、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山东省船员培训基地、山东省“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试点高校、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山东省创业创新学院、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山东省高职高专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天工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培训试点高校。学院先后荣获山东省文明单位(2008至今)、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2015-2017)、山东省优秀基层党组织(2016)、中国光伏农业高校创新奖(2017)、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2017)、山东省文化创意集市和创意空间试点校、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2017-2018年度)、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18)、中国职业教育百强(2018)等荣誉。 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建立了技能大赛长效机制,并通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将竞赛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扎实、专业过硬、品行良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五年来,我院教师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获奖200余项,其中国家级大赛一等奖1项。2017年,我院被省教育厅授予“全省信息化大赛优秀组织奖”。我院学生在省级和国家级技能大赛上获奖共62项,获奖学生178人次,其中国赛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排第5名。在四年一次的教学成果奖评选中,2018年我院荣获省教育厅和全国各行指委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共16项,其中2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2021-02-01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座落在昆明主城区美丽的西山山麓、滇池之滨的海口,风景如画,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学院现有占地面积1062亩,拥有六个在省内独有的产、工、学结合的实训基地。 学院设有经济管理系、工程系、机电系、人文系、护理学院、基础部,开设有45个专业。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教师队伍,其中教授、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占25.1%、双师型教师占56.9%,专兼职教师500余名,全院在校学生15000余人。 学院秉承“修德 志学 强能 致用”的校训,积极探索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强化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行订单式培养,毕业生素质过硬,动手能力强,就业渠道广,市场供不应求,就业率达96%以上,为云南省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学院先后荣获“中国高等教育优秀学校”、云南省“优秀普通高等学校”、“云南省特色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省级文明学校”建设单位等荣誉,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5 76 77
  • ...
  • 245 24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