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四川省第一批民办高校,创办于1993年,前身为四川师范大学航空港校区,开展普通本专科教育,从2008年开始举办普通高等专科职业教育。 学院校园占地 511.8亩,校内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专兼职教师580多名。针对四川省、成都市重点产业布局,构建了轻化工、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电子信息、计算机、通信、法律事务、建筑设计、建设工程管理、房地产、财务会计、金融、电子商务、物流、经济贸易、市场营销、餐饮、旅游专业类,共设有32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民办重点特色专业3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专业2个,校级重点特色专业群1个,校级重点特色专业5个,校级重点特色培育专业2个。校外建有900余家实训实习基地,校企深度合作企业200余家,建有环球国际旅游学院、中电锦江电子学院、新成储物流产业学院、易田电商产业学院和室内装饰行业学院5个二级产业(行业)学院。校内建有90多个实训室、1个藏书75.85万余册的图书馆、2个标准塑胶运动场以及灯光网球场、篮球场和相应的健身设施。学生公寓配备热水器、空调等基本生活设施,校园网络实现WiFi全院覆盖。 学院践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息息相通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行知合一”的基本办学原则,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人人成才;以人才培养为主,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依托四川天府新区腹地的地理优势,构建了“园区、企业、学校”和“协会、企业、学校” 两个三位一体办学模式,形成了基于“学做、工学、实习就业”三个合一的“1234”人才培养思路,实施“分级分段分岗工学交替的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坚持德育为首,以“明德、致远、博雅、健康”四大育人工程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职场能力培养为落脚点,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创业创新教育”四维一体的课程体系,落实全方位育人理念;以课程融通为工作思路,全面推行双证教育,目前学生双证获取率达到89%;以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助推学生职业技能提高,近年来,800多名学生参加了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其中200多名学生获取了60多个项目的不同奖项。办学成效日益明显,就业率持续上升,近三年毕业生平均一次性就业率为98.3%,成都就业率达到70 %,专业对口率达到92%,多家企业对我院毕业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学院先后荣获“四川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院”“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高校后勤管理先进集体”等称号。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2021-02-01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是拥有单独招生资质的湖南省卓越和湖南省示范性高职学院。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为学院名誉院长。 学院前身“湖南私立修业学堂”始建于1903年。民主革命先驱黄兴、教育家徐特立、开国领袖毛泽东是学院早期教师的杰出代表,培养了革命先烈毛泽覃、国家领导人王首道、“国歌之父”田汉等一大批国家栋梁之才。 学院占地面积2470亩,分两区一场一基地,即东湖校区、马坡岭校区、产学研示范场和超级杂交水稻生产示范与人才培养基地。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有图书馆2座,带400米标准跑道的足球运动场2个,建筑面积8500平米的大型体育馆1个,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场地30多个,各类实验实训场所117个,教学和生活服务设备设施完备。现有教职工976人,其中教授32名、副教授185名,“双师型”教师占90%以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6名、国内访问学者14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名、省级专业带头人9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9项,省科技进步奖7项,全国农业丰收奖2项,专利98项。 学院设植物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人文科学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与艺术课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八院两部,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余人。开设农林、制造、车辆、财经、商贸、食品、人文、电子信息八大类共40个专业。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精品专业4个、教改试点专业5个,省级重点实训(教师培训)基地5个,省级校企合作基地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 学院与隆平高科、新五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层次校企合作关系,建有长沙都市花乡、动物医院、百通机电公司、机电驾校、机动车检测中心、生物产品检测中心、现代农机产品展示推广中心等7个院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400多个院外实习实训基地。建有兽医院、畜牧兽医应用技术研究所、食品研究所、藤本植物研究所等技术服务平台,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拥有“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湖南培训基地”、“湖南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湖南省退役士兵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基地”、“芙蓉区大学生创业辅导培训基地”等培训平台,是解放军直招士官定点院校,“中国现代农业装备职业教育集团”和“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组建和理事长单位。 学院坚持依托行业、对接产业、办好专业、融入企业、服务农业,走产学研深度结合、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协同发展的道路。近几年,学院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国家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全国教科研先进单位”、“全国十佳优秀农民创业培训基地”、“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示范性高职学院”、“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南省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等获全国一等奖十多项,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国内多家权威媒体对学院的改革发展均进行了专题报道。 学院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上,遵循“为时养器,器为时用”办学宗旨,励练“务本崇实,修德精业”校训,办学特色和示范作用日益凸现。当前,正在努力建设一流职院,打造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建立一流机制,争创一流业绩,朝着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稳步迈进!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民办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
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合肥市核心区域——滨湖新区。毗邻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紧邻安徽省委省政府办公新区,区位优势明显,是一所宜住、宜学的花园式学校。 一、学院概况 学院占地面积562亩,校舍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50万册,电子图书32万册,校内外实验实训室和实训基地65个,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2600万元。经过十几年快速发展,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学历机构、职称机构、年龄机构,“双师型”教师结构布局合理,适用于各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学院目前有专任教师284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6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58.8%、副高职称以上7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27.5%,其中有多名教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坛新秀,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三等奖8个,在校学生总数7000多人。 学院确立了“立足合肥,面向安徽,为现代服务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和目标,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夯实内涵建设,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职业院校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近几年学院参加全国、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取得好成绩,共获得二等奖4个,三等奖12个。2010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 学院目前设置四个二级学院和两部一中心,即管理科学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与设计学院、商旅学院、基础教学部、思政教学部和实验实训中心。开设了34个应用型技能型专业,经过十几年建设发展,学院发展规模适度,质量较高,应用特色鲜明,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等学校。近几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被安徽省教育厅授予“安徽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先进集体”称号。 二、专业建设特色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永恒主题,专业建设水平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几年学院加大了专业建设水平上台阶的一系列举措,除了积极申报新专业外,还积极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和国有大企业中引进教授级的管理人才,教学人才,“双师型”人才,充实二级学院各专业教师队伍,确保了每个专业至少有1-2名学科带头人,引领专业教师队伍水平快速发展,同时每年向社会公开招聘硕士研究生以上毕业生来校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专业建设力度,保证专业建设水平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学院基本形成了四大特色专业模块。即: 汽车电子类:拥有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与服务,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专业建设实验室投入500多万。2016年学院参加省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两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建筑设计类:拥有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建筑监理、建筑设计等专业。专业实验室建设共投入800多万元。2017年参加省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两个二等奖,名列职业院校前茅。 经济管理类:拥有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专业实验室建设投入200多万元。 商旅烹饪类:拥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等专业。专业实验室建设投入300多万元。共获得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二、三等奖13项。2015年代表安徽省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受到了社会关注。 三、招生与就业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把学生就业工作放在第一位,实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对毕业生实行全程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招生就业处积极联系用人单位,每年举办两场以上用人单位招聘会。由于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十分欢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被安徽省教育厅授予“安徽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先进集体”称号。 四、校园建设与校园文化 学院坐落于美丽的合肥滨湖新区,是一所花园式的高等学校。学院内教学区与生活区被望月湖分隔成两大功能区域,全部有沥青道路贯通。学院塑胶跑道、篮球场、健身房等各类学生体育活动场所齐全。新建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可容纳1500人左右的大型文艺活动。学院社团25个,社团组织的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各种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学生课外活动每学年安排井井有条,多方面、多渠道的校园文化发挥了育人功能,为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和谐的育人环境。 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与指导。热忱欢迎全省广大考生积极报考我院!
民办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全省唯一一所卫生类高职院校,其前身是1935年3月青海省卫生实验处举办的第一期种痘人员讲习班。1939年省政府开办医务佐理人员训练所,设医佐班和护士班。1943年,医务佐理人员训练所改名为卫生人员训练所。1948年10月,卫生人员训练所改名为省立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48年春正式开学,马步芳兼任校长,学制三年,聘请专业人员任教。1949年9月学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司令部卫生处接管。1950年学校与青海军区卫生学校合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卫校,1951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奉命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遂将该校移交给地方政府,正式建校为青海省中级卫生技术学校。 五十年代学校曾数次更改校名,1951年为青海省中级卫生技术学校,1954年为青海省卫生学校,1955年为青海省西宁卫生学校,1958年为青海省第一卫生学校,1960年第一卫校与第二卫校合并,改名为“青海省卫生学校”,此名沿用至2003年学校升格为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在青海省卫生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青海省卫生干部专科学校”并挂牌招生,承担省内成人医学专科教育任务。1990年省内5所职工专科学校合并成立了“青海省联合职工大学”,学校成为联合大学的卫生分校,当时三块牌子,一套领导班子。1993年经省教委评估,被省政府确定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 2001年3月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3年正式升格为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由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经国家教育部正式备案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公办普通全日制高校(高职教育)。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市,占地500余亩。现有六个系(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经济管理系、基础科学系)和二部(社会科学教学部、成教部)。学院开设27个专业,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是贵州省省级示范专业。学院依托航天科工集团的优势资源,设有两个校区和实训中心,拥有计算机教学中心、加工中心、机加实习厂,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多个实习厂,建有经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国家“第四职业技能鉴定所”,能对机械制造、数控、模具、计算机,电工等多个专业工种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学院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始终视教学质量和就业为生命线,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力推行产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平台, 与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贵航集团011基地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的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和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实训实习、顶岗实习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院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院全称: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办学性质:公办 学院代码:12223 办学类型:普通高等职业教育 办学层次:高职教育 学习形式:普通全日制 学院地址:遵义市延安路314号,有两个教学区和实训中心。 网址:http://www.gzhtzy.com 电话:0852-8612782 0852-8612502 邮编:563000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陶瓷集群区域信息化服务平台
本项目为国家863计划课题,课题编号:2009AA043507,已通过验收。该成果应用协同管理思想,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以协同技术为支持,为区域内中小型陶瓷企业提供具有业务协同功能的可扩展、易用和低成本的信息化集成解决方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业务响应效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升整个集群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平台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陶瓷企业协同管理系统、陶瓷产品图案设计系统、陶瓷配方设计系统、陶瓷电子商务系统、陶瓷产品分销管理系统。课题取得了4项软件著作权登记。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05-04
建筑节能监管平台系统软件
成果描述:该系统基于B/S模式开发,采用了工业界普遍采用的实时通信与数据采集技术,结合后台大型分布式数据库,通过Web发布的形式,使得学校各级管理人员不管身处何时何地,都可以轻松地对学校各部门各建筑的用能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1)能耗监测资源整合,支持不同能耗采集硬件设备、采集系统、以及现有能源系统的数据集成和归一化处理;(2)对分类分项能耗数据和相关参数的采集,实现对能耗量的动态实时监测;(3)对能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供报表、图形、公告公示等多种展示形式;(4)为管理者能源审计、节能管理、开展有计划分步骤的节能改造提供数据依据。市场前景分析:随着全国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项目的全面铺开,该平台功能完整,架构清晰,设计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而且平台从2013年已经在电子科技大学部署并稳定运行,电子科技大学作为建设标杆和示范性单位,已经接待了多次高校参观,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效果,预计将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与同类成果相比,该系统具有以下特色和优势:(1)系统设计与管理紧密结合,大大提高管理效率;(2)开放式软件接口,兼容多厂家计量表计和能耗采集系统,扩展性强,用户可独立采购硬件;(3)可集成接入其他已建成的多个现有能源管理系统;(4)模块化系统架构,易于功能修改、扩展以及定制;(5)全方位多角度能耗统计对比分析,辅助管理决策,实现科学节能。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云南省新冠肺炎影像云平台
2月19日,昆明移动依托云资源和数据链优势,协同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大学共同创立、建设的“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T诊断互联网协同会诊平台”(简称云南省传染性疾病影像云平台)在三方远程连线下正式启动。平台将在有相关诊断经验的影像专家帮助下,以多方协同工作的方式支持基层医院,帮助基层医院输出高质量的新冠肺炎诊断,同时通过互联网方式实现远程互动,方便医生和患者,减少传播感染机会、减少现场支援成本和隔离防护的物资消耗,集全省影像专家力量助力打好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结合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的“5G智慧诊疗平台”的经验,昆明移动协同云南大学、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相应的云服务、医学影像多方协同工作(会诊)系统,通过CT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互联化服务系列关键技术以及运行服务的保障模式,将复杂、昂贵的医学影像处理系统互联化、低成本化。基层医院可以免费、免培训、自助地将本地设备接入云服务平台,随后将逐步发展成为云南省传染性疾病影像互联网协同诊断平台。
云南大学 2021-04-10
新冠肺炎疫情AI话题分析平台
RealAI首席执行官田天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大媒体网站、社交平台上关于疫情的话题热度持高涨。在此环境下,信息的高效传播成为重要诉求。一方面,相关部门需要全面了解公众对疫情的话题讨论,辅助决策优化的同时也利于开展引导工作;另一方面,公众亟需第一时间获得最权威、最实时、最准确的疫情动态。分析称,互联网成为这次疫情主要的“信息源”平台,传播模式更是基于人手一机的“自媒体”,信息流不仅降低了大众获取信息的“信噪比”,更滋生出不同程度的谣言。据介绍,“新冠肺炎疫情AI话题分析平台”通过对多渠道海量媒体信息进行自动抓取采集、识别分析,解决了传统信息检索过程中因消息源头繁杂、消息过多、检索意图不明确而产生的困扰。同时,基于大数据分析和AI建模,自动识别出近期热点话题、新闻追踪和话题导向、地区关注度变化,为用户第一时间推送全网话题最新动态,满足用户对疫情舆情监测的需求,为作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
清华大学 2021-04-10
胃肠肛门盆底疾病影像云平台
本研究的技术成果如下:1 .建立了区域化检查 互通互认胃肠盆底影像学检查规范及质控标准;建 立了消化道肿瘤、炎性肠病、结直肠肛门良性疾病 等影像学诊断标准;实现了远程继续教育,切实提 高广东省基层医院胃肠道疾病的影像诊断水平。 2 .实现了盆底影像学模型及直肠癌、盆底功能障碍 性疾病(PFDD)的三维数字模型的建立;完成了 直肠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D)的计算机 » 软件界面 模拟应用。3.实现了医学影像云服务;实现了医疗影像数据的安全的海量存储,影像文件采用图像压缩技 术转换;支持异构系统整合,接入不同厂商的影像系统,实现了开放的移动终端支持。 安全、稳定、便捷的区域化胃肠道疾病影像会诊平台目标清晰、明确,有非常现实的医疗需求,可运 行性强,可直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可扩展至更为宽广的医学影像会诊领域。
中山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95 196 197
  • ...
  • 301 30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