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发表期刊-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领域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谢琎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化工系李林森课题组合作,在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近日,该研究成果以 Simultaneous enhancement of interfacial stability and kinetics of single-crystal LiNi0.6Mn0.2Co0.2O2 through optimized surface coating and doping 为题,在美国化学会旗下学术期刊 Nano Letters 上在线发表。该工作提出的单晶颗粒表面从 ALD 涂层到表面掺杂的转化方法为稳定高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也为原子层沉积在设计储能材料界面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机遇。 物质学院谢琎课题组 2018 级硕博连读研究生包文达和上海交通大学 2017级博士研究生钱冠男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谢琎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李林森特别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上科大刘志课题组博士后蔡军、助理研究员余毅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孟德超、马紫峰教授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感谢上科大物质学院电镜中心、分析测试平台的大力支持。上海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该项工作受到了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科大启动经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上海科技大学 2021-04-13
富锂层状及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
本项目针对富锂锰基和三元正极材料首次充放电效率低、倍率性能较差、锂层中阳离子的混排、高电压下电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反应等问题,通过表面包覆、体相掺杂、颗粒微纳化和形貌控制等多种方法,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富锂的层状结构Mn基氧化物及三元(NCM)材料具有高容量的特点,成本低廉、工作电压与现有电解液匹配,安全性好,考虑到振实密度、比容量等综合性能,其应用前景很好,适用于数码通讯类电池、笔记本电池、电动工具电池、汽车电池等。该项目已与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具有很好的合作基础。 项目特色和创新之处:针对富锂锰基和三元正极材料首次充放电效率低、倍率性能较差、锂层中阳离子的混排、高电压下电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反应等问题,通过表面包覆、体相掺杂、颗粒微纳化和形貌控制等多种方法,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通过原位XRD、XAS、EXAFS、电化学阻抗谱(EIS)、原位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原位核磁共振、同步辐射和中子衍射等技术,获得无机材料及相关体系的原位分析与诊断新方法。优化设计并研制新型电极、电池制备工艺技术,构筑高容量、长循环稳定性的新型锂电池。
南开大学 2022-07-29
包装材料企业生产成本三级核算系统
项目简介: 项目委托来源成都清样宝柏有限公司, 该系统实现了企业生产过程的计算机管理: 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
西华大学 2021-04-14
富锂层状及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
富锂的层状结构 Mn 基氧化物及三元(NCM)材料具有高容量的特点,成本低廉,工作电压与现有电解液匹配,安全性好,考虑到振实密度,比容量等综合性能,其应用前景很好,适用于数码通讯类滇池、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电池、汽车电池等。该项目具备产学研合作基础。 项目特色: 针对富锂锰基和三元正极材料首次充放电效率低,倍率性能交差,锂层中阳离子的混排、高电压下电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反应等问题,通过表面包覆、体相掺杂、颗粒微纳化和形貌控制等多种方法,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通过原位 XRD、XAS、EXAFS、电化学阻抗谱(EIS)、原位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原位核磁共振、同步辐射和中子衍射等技术,获得无机材料及相关体系的原位分析与诊断新方法。 优化设计并研制新型电极,电池制备工艺技术,构筑高容量,长循环稳定性的新型锂电池。 市场应用前景: 扩大富锂层状与三元电极材料与新型锂电池技术成果的推广力度,促成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使中小型企业规模成长,提升电池行业研发水平和产业链结构优化,带动锂电池及储能产业发展。 
南开大学 2021-04-13
用于票证的激光三代防伪材料和识别仪器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防伪,是企业在目前社会诚信缺失、假冒伪劣商品扰乱企业正常经营和损害企业、消费者利益的情况下,为保护企业市场、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而采取的一种防范性技术措施。企业在充分利用防伪技术来打击假冒伪劣、整顿和规范市场的同时,更是品牌企业对外提升企业及其产品形象、展示企业对消费者、对社会负责任的一种必须手段。 同时,企业应以防伪为契机,将有效的防伪措施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投资,并有计划地制定并逐步实现防伪工作目标,并将防伪贯穿于产品生产、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将防伪作为企业维权、打假、增效、塑造品牌的重要手段。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将高科技应用于防伪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基于频率转换技术的特殊光学防伪措施就极具代表性,比如:紫外油墨防伪、激光防伪等。特殊光学防伪是利用发光器(如:激光器、特定波长光源等)激发涂覆在纸面上的特殊材料,发出特定波长的光,再利用接收系统对此光进行接收,从接收信号的有、无或编码顺序来识别真假。可以看出,特殊光学防伪涉及到几个重要的元器件,即特定波长半导体激光光源、窄带光学滤波器、光电探测器和专用处理芯片及配套的机具结构。在防伪鉴别系统的研制过程中,对这几种器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体积小、强度高、温度特性好、对特定波长接收敏感、自动漂移补偿等,以保证防伪机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采用的原理是频率变换光油墨,然后用某个特定波长的激光激发,最后用 PD 探测,以此组成防伪识别仪器。所谓光学频率转换理论是采用光谱发射器件以特定的波长激发被测物的表面产生另一个特定波长的光学信号,这个信号经过光滤波器件、专用光电接收器件后由专用信号处理电路进行识别,并使整个系统始终处于自动补偿状态。光子混合集成器件就是使新型光谱发射器件、专用光电接收器件、光滤波器件在一起有效地组合,可采用混合集成或光电集成来制成这种光子集成芯片调试、封装,再加上专用弱光信号处理及补偿芯片等元件实现优化组合和匹配,构成微型化系统模块。其原理图如下 频率变换原理:当荧光物质被激光照射时,其电子就会吸收光子被激发而跃迁至激发态,当他向低能态跃迁时,就产生荧光。从此发光过程来看,由于发光主要是电子跃迁引起的,并且经研究表明此种频率变换效应需要有晶体的机制才能发生,所以,简单的改变油墨涂料颜色等不会对它的频率变换有所影响。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防伪度高,识别性强,具有客观的市场前景。 应用领域: 包装防伪行业 合作方式及条件:根据具体情况面议
天津大学 2021-04-11
发酵法生产聚谷氨酸
γ-聚谷氨酸(γ-PGA)是谷氨酸单体以γ-羧基与氨基相缩合的一种聚氨基酸,γ-PGA主链上有大量游离羧基存在,使聚谷氨酸具有水溶性聚羧酸的性质,如强吸水保湿性能,可用于化妆品、食品、分散剂、螯合剂、建筑涂料、防尘等领域,主链上的大量羧基易于修饰,为材料的功能化提供了条件,利于改性制备一系列功能材料。γ-PGA同时亦具有优良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无毒害,用作医药、生物医用材料、化妆品、食品和环保等领域有明显优点。本实验室筛选得到一株γ-PGA高产菌株(已获专利授权:γ-聚谷氨酸及其盐的制备方法,CN0112787.2),并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提纯新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还开展了γ-PGA吸水材料的制备、绿色水处理剂、肥料增效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本项目已申请4项国家发明专利。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重庆聚一实业有限公司
重庆聚一实业有限公司 2022-05-24
PASP-Zn聚天冬氨酸
包装与储存本品用塑料桶包装,每桶25Kg或250Kg,固体用牛皮纸袋或纸板桶包装;也可根据用户需要而定,贮存于通风的库房内,贮存期十二个月安全防护本品应避免与眼睛、皮肤或衣服接触,一旦溅到身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项  目 PASP 液体 PASP 固体 外 观 黄色至红棕色液体 黄色至棕色粉末 固体含量/% ≥40.0 ≥96 pH值(1%水溶液) 9.0~11.0 <10.5 密度(20℃)/g·cm3 ≥1.20 N/A 堆积密度(Kg/Liter) N/A >0.5
山东远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021-09-08
巨大芽孢杆菌及其在处理重金属‑草甘膦复合污染中应用
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PP84,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2016年7月20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798。具有利用草甘膦作为碳、氮源的能力,以及对重金属具有抗性的能力,可在快速将草甘膦分解同化的同时吸附重金属,达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专家报告荟萃② | 杨俊辉:“三浸三制三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高质量服务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作出的重要部署。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12-0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309 31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