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锌配体修饰的聚合物基高效基因转染载体
基因治疗通过纠正患病细胞基因缺陷或者调控细胞内特定蛋白因子的表达,在攻克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如癌症,帕金森等)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核酸分子在递送过程中非常容易被酶降解,因此缺乏高效的基因载体材料已成为基因治疗的最大障碍。本工作通过将廉价低分子量阳离子聚合物(如,聚乙烯亚胺和聚赖氨酸等)修饰上一种生物体内可还原的金属配位单元,得到一种高效安全的锌配体修饰阳离子聚合物基核酸载体材料。 项目特色: 本项目具有制备简单,生产成本低,基于该材料的基因载体复合物对多种细胞系具有极高的转染效率,且细胞毒性小,具有很强的抗血清能力。该产品对多种细胞系在转染性能上显著优于目前市场上商品化主流转染试剂。该项目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南开大学 2021-04-13
一种生物基聚氨酯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属于防腐涂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生物基聚氨酯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生物基聚氨酯防腐涂料包括甲组分和乙组分;甲组分包括如下组分:生物基多元醇,颜填料,第一增塑剂,改性高分子不饱和羧酸盐类分散剂,氟改性聚丙烯酸酯类流平剂,消泡剂,第一混合溶剂,其中,乙组分包括如下组分:聚丙二醇醚,聚醚丙三醇,第二增塑剂,二异氰酸酯,第二混合溶剂。本发明采用含有苯环刚性基团的生物基多元醇为原料结合制备工艺,显著提高生物基聚氨酯防腐涂料的附着力、耐盐雾性、断裂伸长率、耐5%H2SO4浸泡和贮存稳定性;并且二甲苯的用量降低,显著降低了VOC含量,环保。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生物基环保低温润滑油基础油合成关键技术
润滑油是在现代工农业生产、航空、交通和军事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用途的精细化学品。基础油是润滑油主要成分,通常情况下占润滑油的 86%以上,所以基础油的选择对润滑油的性能表现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发展环境友好型润滑油基础油的过程中,可再生资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也是目前合成可生物降解润滑油基础油的重要原料。生物基合成酯对环境几乎无污染,并且具有良好的可生物降解性和润滑性能,安全性也有保障,因此合成酯可作为环境友好型润滑油基础油使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指标: 低成本催化剂制备关键技术 制备生物基低温润滑油生产工艺核心技术 产品酸值≦3.5 mgKOH / g 产品运动黏度 40-60 mm2·s -1 (40℃) 产品倾点≦ -35℃ 知识产权: 1)发表科技论文 3 篇,其中 SCI 论文 1 篇 2)申请发明专利 1 项 项目成熟度:小试成熟
江南大学 2021-04-13
生猪屠宰副产物高效制备天然肉味香精核心基料技术
我国是猪肉生产、消费大国,平均年产量高达 0.6 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 50% 以上。猪血作为生猪屠宰的副产物之一,年产量也高达几百万吨,猪血蛋白含量 高,素有“液态肉”之称,是宝贵的食物资源。生猪屠宰后会产生大量猪血、猪 骨、猪油等副产物,但目前开发利用率较低,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污染了 环境。 目前,肉味调味食品主要以畜禽肉为原料,虽风味醇厚,成本过高。利用价 格低廉的禽畜血制备肉味香精的研究鲜有报道。该技术利用生猪屠宰下游产品猪 血、猪骨及猪油为原料,进行精深加工,降低血腥味,开发肉味浓郁的天然功能 性核心调味基料。 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方便食品调料包、汤包、火腿肠、罐头等多种产品。 南通金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江苏省南通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主要 从事生猪收购与屠宰。每日屠宰产生大量猪血、猪骨等,具有丰富的原料资源。本技术项目的实施是提升调味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重大突破,可提高生猪屠宰 副产品的附加值,提升我国食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 技术水平: 该技术水平居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技术指标与参数:原料预处理(猪血、猪骨、猪板油)→生物控制酶解 技术(酶的筛选、最佳底物浓度、酶添加量、适宜的酶解时间)→美拉德反应调 控技术(三种主要热反应底物的最适配比、外源氨基酸与糖类的选择与配比、适 宜热反应温度、时间、体系 pH)→真空浓缩、配料→天然调味核心基料。 
江南大学 2021-04-11
微生物转化生产胍基丁胺的关键技术
胍基丁胺( Agmatine )是一种多胺,在精氨酸脱羧酶( argininedecarboxylase,ADC)作用下 L-精氨酸脱羧的产物,它几乎分布于哺乳动物体内所有的器官和组织,具有降血压、利尿、抗炎、调控细胞增殖等多种生理功能,因此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50 万/吨)。其硫酸盐对动物吗啡依赖性具有戒断作用,是极具开发价值的戒毒类药物。目前工业上合成胍基丁胺的生产方法主要为化学法,该方法具有高污染、生产条件苛刻、安全性差等缺点。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运用重组精氨酸脱羧酶(ADC)生产胍基丁胺的绿色环保新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了一株 L-精氨酸脱羧酶高产菌株。 技术指标: 100 g/L 的 L-精氨酸经 5 h 转化,胍基丁胺产量可达 52.02 g/L,转化率 69.6%。
江南大学 2021-04-11
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便携式核酸快检系统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弥胜利副研究员团队与深圳市华迈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前期微流控芯片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快速响应,积极申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防治专项,开展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便携式核酸快检系统研究的科研攻关任务,致力于研发并建立一种低消耗、低成本、高通量、自动化操作的微流控芯片及其检测方法。 该微流控芯片技术可以大大缩短确诊时间,减少人力的投入,以便于医护人员更加有序和高效地开展防控工作;同时,该技术还可作为核酸检测的通用技术,在未来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测和预防。目前,样机的主要模块已搭建完成,后期将完成软硬件联调,准备申请医疗注册证。
清华大学 2021-04-10
电沉积低温烧结制备氧化物薄膜和微叠层技术
本技术可以获取各种单一氧化物和多元氧化物纳米薄膜,以及叠层氧化物纳米薄膜。可用于提高金属的抗腐蚀性能以及获得多种特殊功能,如铁电性能、磁性能、电致变色、化学催化、超导、光电转换等。 本技术可以获得Mg、Ca、Sr、Ba、Y、La、Ce、Yb、Ti、Zr、Hf、Ta、Cr、W、Mo、Mn、Fe、Co、Ni、Ir、Pd、Cu、Zn、Cd、Al、In、Si、Sn、Pb等元素的单一氧化物或它们的多元氧化物纳米薄膜,厚度<0.2um。氧化物薄膜质量优于溶胶凝胶法,厚度均匀,根据需要可以控制厚度膜。先后沉积不同的氧化物薄膜可以获得叠层氧化物纳米薄膜。制备过程简单,重现性好是本技术的优势。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维持杨梅果实采后物流微环境低温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维持杨梅果实采后物流微环境适宜低温的方法,通过选择大小均匀、成熟度一致、无机械损伤的果实,放入冷库低温预冷,把控温材料放入-20℃下冷冻24小时以上,杨梅果实放入物流用泡沫箱,再放入控温材料维持低温,泡沫箱密封后物流运输。本发明能够有效维持采收杨梅果实相对较低的物流温度,延缓衰老进程,降低果实表面微生物活动,减少果实腐烂,更好维持果实商品品质。同时,通过本发明运输杨梅果实可以因减轻蓄冷剂的重量而降低运输成本,特别是长距离空运的运输成本,同时可解决使用普通冰块使用过程中因冰袋破损而造成物流微环境湿度变大,减少杨梅果实腐烂。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其他无果皮包被、易腐水果等园艺产品。
浙江大学 2021-04-11
制备单分散多组分多重乳液的微流控方法及装置
成果描述:该成果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具有高度可升级特性的分级式微流体装置用于在多重乳液的内部同一层结构中可控地同时封装多种具有不同组分的液滴,并且,该装置可以实现对多组分多重乳液内部同一层结构上的液滴的数目、比例和尺寸的独立精确控制。基于优良的可控性及可升级性,该微流体装置提供了一种灵活而具有前景的方法用于实现多组分多重乳液的可控制备,并且可以实现对多重乳液内部同时封装的各组分液滴的数目、比例和大小的独立精确的控制。这些共同封装的不同组分的液滴可以作为分离的腔室用于不相容活性物质/化学物质的协同运输和/或生化/化学反应,以及作为分离的腔室用于构造多腔室材料。而对于内部不同组分液滴数目、比例和大小的高度可控性使得我们可以优化活性物质/化学物质的封装,以及精确地设计多腔室材料的内部结构。该成果为具有新型内部结构的多组分多重乳液的可控制备和应用带来了一个重要的突破,有望应用于高端化妆品、食品、生物医药等具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制和生产。市场前景分析:乳液在化妆品、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本成果所涉及的可控制备多组分多重乳液的技术,在精确控制乳液组分和结构方面具有其他技术难以比拟的巨大优势,并可以实现现阶段多重乳液难以实现的结构复杂而精确可控的新型功能微颗粒的制备。这使得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和优化化妆品、食品、或药品中活性物质的封装,并可以实现新型化妆品、食品、或药品的设计和研发,从而使这些产品发挥更好的功效。因此,该成果在高端化妆品、食品、生物医药等具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制和生产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该技术所涉及的新型微流体装置主要由三种基本单元组件构成,即乳滴产生组件、连接组件以及液体提取组件。其中,乳滴产生组件用于产生液滴,连接组件用于汇集由不同乳滴产生组件产生的液滴,而液体提取组件则用于抽取出不需要的连续相液体。通过对这三种基本单元组件进行不同的组合,便可以对该微流体装置进行很方便的升级从而将其用于制备更高级的多组分多重乳液。主要技术指标请见:汪伟, 褚良银, 谢锐, 巨晓洁, 罗涛, 刘丽. “制备单分散多组分多重乳液的微流控方法及装置”. 中国发明专利 ZL201110067096.X, 授权时间2013.7.10. 国际领先。
四川大学 2021-04-10
深圳市亦诺微医药科技溶瘤病毒领域技术
亦诺微是溶瘤病毒领域技术的原创团队,周国瑛是罗兹曼院士是多项溶瘤病毒相关技术的原创人,他们在芝加哥大学期间原创的靶向溶瘤病毒专利更是全球范围内的首创;罗兹曼院士在内的四位美国病毒和微生物学界泰斗创始股东,担任Gilead、 Merck等多家跨国领先药企的董事会成员及科学顾问;创始人周国瑛是组织部 千人计划专家,潜心研究溶瘤病毒20年,是世界上研发真正的靶向疱疹溶瘤病毒的首人并拥有核心专利。点击上方按钮联系科转云平台进行沟通对接!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4 135 136
  • ...
  • 217 21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