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一代环境友好水处理剂聚天冬氨酸生产新设备
聚天冬氨酸具有高生物可降解性,是一种公认的环境友好型水处理药剂,复配的聚天冬氨酸具有较好的缓蚀、阻碳酸钙垢及分散氧化铁作用。目前因其工艺复杂,规模生产受设备投资制约,本技术研制的主要设备固相聚合反应器仅需10万元即可达到年产1000吨的规模,经济效益明显。提供图纸及制备工艺,也可代为加工制作。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低聚多糖硫酸化衍生物的抗病毒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研发阶段/n内容简介:本项目主要研究:HIV感染细胞CD4的HIV-1整合酶抑制剂低聚硫酸化魔芋多糖4组分衍生物分子作用机制;干扰病毒包膜上的糖蛋白gp120与受体CD4之间的相互作用,硫酸聚多糖的聚阴离子的分布和在特定环境中适应特定形状、骨架影响多糖的抗病毒作用,硫酸化多糖病毒复合体形成结构区构象的柔性在抗病毒活性机理,并了解波兰雅盖隆大学研究多糖药物,高剂量刺激增强AIDS病人的免疫能力;开展评价硫酸化多糖药剂在HIV治疗中动物模型试验,探讨其对临床HIV潜伏期的复制是否起到抑制作用,为改进剂型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亚纳米线构筑聚环氧乙烷基复合固态电解质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固态电解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亚纳米线构筑聚环氧乙烷基复合固态电解质的方法。具体技术方案为:包括以下步骤:(1)亚纳米线表面接枝改性:将亚纳米线分散于弱极性溶剂中,再加入巯基化合物和光引发剂,在紫外光照射及冰浴条件下反应4‑10小时;(2)复合固态电解质构筑:将聚环氧乙烷、锂盐与步骤(1)中改性后的亚纳米线溶解于极性溶剂中,搅拌均匀后浇筑成膜并常温干燥即可。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复合电解质中填料分散性差、尺寸匹配度低以及界面相容性不足等问题。
兰州大学 2021-01-12
一种基于γ-聚谷氨酸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γ‑聚谷氨酸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低分子量聚谷氨酸水溶液并将pH调节至酸性,得到羧酸基团质子化的聚谷氨酸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金属离子溶液,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2)边搅拌边调节步骤(1)的得到的混合液的pH至碱性,然后向其中加入交联剂,进行交联固化,得到生物可降解材料。本申请的材料具有机械性能,可以提高其拉伸强度、韧性等,使其更能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拓宽了材料的使用范围,同时具有较好的降解性能、吸附性能、抗菌性能和保湿性能,且可利用可再生资源生产,原料来源广泛且可持续,减少了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白光LED用含氮硅酸盐黄绿色发光材料及其制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二价铕掺杂的含氮硅酸盐固溶体基发光材料及其自还原制备方法。这种发光材料的化学组成可表示为:Ca3Si3(O9-xNx):Eu2+。制备方法采用两步法,(1)溶胶凝胶法制备Ca2SiO4:Eu3+产物。(2)Ca2SiO4:Eu3+和氮化硅混合物在非还原气氛下焙烧,利用Si3N4的自还原作用获得最终产物。所用原料是硝酸钙(CaN2O6·4H2O)、硝酸铕(EuN3O9·6H2O)、正硅酸乙酯(C8H20O4Si)和Si3N4。本发光材料在近紫外到蓝光有宽带(300~450nm)吸收,发射出黄绿色光(534~544nm)。所得产物发光强度高,性能稳定。制备过程仅需在氮气保护气氛下就能完成,无需还原气氛和其它还原手段,制备方法简单,安全。
四川大学 2021-04-11
含硫、氮和过渡金属元素大孔碳氧化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旨在提供一种含硫、氮和过渡金属元素大孔碳氧化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硫脲溶液加入葡萄糖溶液,于水浴中滴加盐酸,反应得到葡萄糖硫脲预聚体溶液;将含过渡金属盐和纳米CaCO3粉末的悬浊液加入其中,加热反应后喷雾干燥,得到催化剂前驱体;然后升温进行深度聚合、碳化;冷却球磨,再使用盐酸去除模板,漂洗后干燥,得到产品。本发明将过渡金属元素在多孔材料形成前加入,能够形成更多的催化中心,是催化中心的分布更加均匀。得到的催化剂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好,具有极高的催化活性,特别适用于大电流工作状况。合成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可用于多种燃料电池,也可作为空气电池的阴极催化剂,成本低廉。
浙江大学 2021-04-13
低 C/N 比城市污水连续流脱氮除磷工艺与过程控制技术
针对国内外低 C/N 城市污水处理中氮磷难以达标及能耗高的技术难题,本成果经过 10 余年的潜心研究与工程实践,提出了 1 个原创理论与方法,突破了 3 项新技术应用的瓶颈,开发并集成了 4 个低 C/N 比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改良工艺及过程控制技术,共获得 28 项授权的发明专利,发表论文 100 余篇 (SCI50 余篇 ),出版 2 本专著,获 2 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 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本成果为低 C/N 比城市污水连续流脱氮除磷提供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填补了我国在此项技术研究领域的空白,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水脱氮除磷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低C/N比城市污水连续流脱氮除磷工艺与过程控制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基于在线过程控制的AO与A2/O强化脱氮除磷工艺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刘学军团队在全球农业氨排放及其对大气氮沉降影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研究团队基于构建的长时序农业氨排放数据集,驱动了全球大气化学模型GEOS-Chem,系统评估了全球1980年来农业氨排放对氮沉降时空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欧盟是全球氨态氮沉降1980年来下降的唯一区域,下降了约16%,其主要原因是欧盟已将氨排放控制列入空气污染防治政策,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农业氨减排措施。
中国农业大学 2022-05-3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9 90 91
  • ...
  • 194 19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