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光学投影式三维形貌测量系统(产品)
成果简介:光学投影式三维形貌测量方法是一种非接触、高精度、快速获取被测物三维形貌的方法。基于此方法开发研制而成的测量系统可在1分钟内获取测量区域10cm2-400cm2内被测物三维形貌,测量分辨率可达到200μm。该系统硬件部分包括小型化条纹投射装置、高分辨率数字CCD相机和控制电路,自行编写的软件拥有仪器控制、图像采集、分析和可视化等功能并嵌套相位解包裹专用算法。便携式设计使该套系统可方便应用于车间、厂矿等各种测量环境。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技术领域:测量测试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三维点云与光学影像融合装备
考虑三维点云缺少颜色信息和光学影像缺少空间信息的互补特性,三维点云与光学影像多光融合装备可以提升数据的信息量,基于三维点云和二维图像融合的可视化结果,能够增强三维场景真实感,相较于可见光图像,融合后的三维点云可以实现多角度观测,能够更好的表达的空间特征。 相较于原始和伪彩色点云数据,融合后的三维点云有了色彩纹理信息,目标的形态和边缘都更加明显,整个三维场景更加的真实,也为后续识别、定位、重建等过程提供更多细节信息;同时克服了单一传感器的局限性,充分发挥两者的互补优势,大幅提升了探测设备的环境适应性,适用于全天时复杂场景的下目标探测,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在无人驾驶领域,譬如智能导航、环境感知、高精度地图的构建等,都依赖于可见光图像和点云的融合处理。大家所熟知的百度 Apollo、谷歌 Waymo 自动驾驶系统均应用视觉相机和激光雷达作为主传感器进行定位和环境感知,目前已经实现 L4 级别的高度自动化驾驶。此外,在医学影像、高精度工程测量、工业生产、虚拟现实等领域,三维点云和可见光图像融合技术也有着广泛应用。 图1.三维点云与光学影像融合效果
北京理工大学 2022-12-12
高温锻件自动化三维测量技术
本成果突破了热模锻件精确三维测量、测量视点自动规划、测量数据无标拼接等多项关键技术,研制了系列热模锻件在线自动化三维测量装备,首次在线实现了1000℃热模锻件三维尺寸的全测全检,能够为热模锻件的锻模设计和锻造工艺优化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提升热模锻件的成形精度及其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热模锻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高端装备的关键承力部位,其品种多、需求大。热模锻件成形工艺复杂,在成形过程中经历冬锻、切边、热处理等多个高温变形过程,成形精度难以控制。目前大部分热模锻件仍采用大余量模锻加机加工的方式进行生产,导致模锻件流线紊乱,严重影响锻件性能,且材料和能源浪费严重。因此亟需发展精益热模锻技术,优化锻模设计和锻造工艺,提升锻件性能和精度。 痛点问题: (1)生产线现场温度高、振动强,热模锻件三维数据精确测量难。 (2)热模锻件形状复杂,多视点测量路径自动规划难。 (3)热模锻件无法粘贴标志点、工装背景复杂,多视测量数据自动拼接和处理难。 解决方案: 本成果围绕上述痛点问题,突破了热模锻件精确三维测量、测量视点自动规划、测量数据无标拼接等多项关键技术,研制了系列热模锻件在线自动化三维测量装备,首次在线实现了1000℃热模锻件三维尺寸的全测全检,能够为热模锻件的锻模设计和锻造工艺优化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提升热模锻件的成形精度及其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6
利用 FLUENT 进行三维流体动态数值仿真
成果简介近年来, 应用黏性多相流理论、 空化模型和湍流理论进行包括空泡在内的各种流场的数值研究已有很多发展。已经利用基于非稳态 N-S 方程的混合多相流理论和滑动网格技术成功预报螺旋桨等流场周围流场压力等参数以及螺旋桨空泡。 尾流场压力、 速度和片空化的数值预报结果与相关实验相比基本吻合, 反映了流场特征变化。 下图是空化数值模拟及实验结果。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可视化三维建模数据需求
希望能与有三维建模能力的伙伴合作,基于我司的GIS平台加载能力,提供三维数据建模服务,支持提供LOD1-LOD5 多级别数据生产制作能力。
成都市灵奇空间软件有限公司 2022-07-26
复杂破碎软岩巷道四维支护技术
本成果主要应用于金属矿开采软岩巷道支护领域,解决围岩膨胀量大、易软化崩解、巷道垮冒变形严重、变形时间长的问题。本技术的特点就是基于井下巷道全生命周期的变形规律的研究,探明复杂软岩巷道“膨胀-弱层失稳-应力扩容”复合型破坏机制,揭示采动应力下不同岩体质量围岩应力与变形的时间效应,采用“先让后抗”原则,优化组合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钢拱架等支护手段和施工时序,建立复杂破碎软岩巷道分区分级分时支护体系,创立时间维度与支护结构三维应力恢复耦合的四维支护技术,从而实现支护强度与支护时机对软岩巷道变形的协同调控。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陕西维视数字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维视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的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解决方案提供商。面向制造企业生产线构建商、系统集成商和设备供应商,提供机器视觉技术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工业视觉部件、远心光学产品、智能视觉系统和设备,柔性视觉质量检测线等,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机器视觉整体解决方案。维视智造是拥有16年历史的行业品牌,专注于机器视觉与人工智能核心算法技术,拥有行业内齐全的产品生态链,丰富的机器视觉与视觉机器行业解决方案及用户案例。在北京、苏州、深圳、西安、成都、桂林等地建立了多个分子公司,设立视觉解决方案开放实验室,通过全国的分子公司、系统集成商和代理合作伙伴,资深视觉项目经理,为用户提供工业视觉产品与智能视觉系统解决方案的选型、评估、实施、运维的一站式服务。官网:www.xamv.com电话:4000400860座机:029-88638632
陕西维视数字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2021-01-15
珠海一维弦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维弦科技于2015年成立,主要针对轻服务业研发自动化智能机器人和机器人操作系统及相关人才培养。 一维弦科技是由数十位曾工作于国际顶尖机器人实验室,具有前沿机器人科研能力和丰富的开发经验的工程师组成,团队成员均毕业于国内外一流高校。公司专家团队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伍斯特理工学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校知名教授。 公司主要业务方向包括高校专业建设、在线课程、线下培训、商业服务市场自动化解决方案。
珠海一维弦机器人有限公司 2021-02-01
青岛维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维尔科技有限公司 是集设计,生产,加工,安装轻质钢结构与一体的民营企业。公司成立于2002年1月,注册资金800万元,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具备钢结构制作,安装国家二级资质。 公司从较初的材料加工发展到现在的钢结构生产,靠的是先进的设备,规范的施工和良好的服务,公司配备了目前钢结构行业较先进的生产设备,包括生产H型钢的多头数控分条切割机,组立机,门型自动埋弧焊机,矫正机,抛丸除锈设备和各种规格的C型钢,轻质夹心板,彩钢压型板,暗扣式彩钢压型板等生产设备30余台,起重运输设备和测量检测仪器20余台,年加工制作钢结构产品15000余吨。 几年来,公司不断拓展业务市场,先后为机车车辆厂客修基地,淄博国家粮食储备库,青岛海运包装公司,长安汽车展厅,青岛喜盈门双驼轮胎有限公司等单位建造了钢结构厂房,仓库,展厅等工程,得到了建筑单位的好评。 公司自创建以来,注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坚持开展技术工人岗位培训工作。 坚持“实事求是,开拓进取,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用优质的产品,良好的服务,参与市场竞争。 青岛维尔科技有限公司愿与各界朋友真诚合作,共筑辉煌!青岛维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力量雄厚,集设计、制作、开发一体,主要从事钢结构加工制作、配套产品进出口及业务咨询。 公司位于临港产业加工区,靠近204国道、疏港高速。
青岛维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30
杭州维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维讯机器人(VisionRobot)坐落于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是一家自主研发生产智能机器人的创新技术企业,提供工业领域的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和教学领域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设计一体化解决方案。 公司主要产品有:工业机器人、智能视觉系统、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智能制造数字化设计仿真软件、工业4.0生产线解决方案。 公司以机器人本体设计与运动控制的核心算法为基础,对工业自动化各学科在实际工业应用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归类与分析,设计了基于工业机器人为载体的系列工业自动化应用实训设备,产品形态包括实物设备、虚拟仿真软件、半实物设备。产品覆盖:教育领域的工业自动化、电机一体化、机器人、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训练以及工业领域的工业4.0工厂系统集成。 公司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致力于将工业现场应用技术带入高校实验室。通过先进理念的虚拟仿真技术为学校提供与工业应用现场相同的训练环境,在校园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公司成立至今先后荣获了国家高新企业、软件企业、省研发企业等一系列荣誉,申报通过了十几项软著和专利。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依靠领先的研发能力、稳定的质量、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
杭州维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07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3 104 105
  • ...
  • 316 31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