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耐磨性表面复合材料
本项目针对冶金、矿山、建材、电力、化工等部门有着广泛存在的各种严酷的磨损工况特点,采用铸造复合工艺,在部件的严重磨损部位制备一层(约3-10mm)具有高硬度陶瓷颗粒(WC、TiC、Al2O3、SiC等)与各种铸铁、钢复合的局部复合材料部件,可大幅度提高这类易损件的使用寿命,降低由于备件更换所造成的设备停机时间。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新型轻质夹层结构复合材料技术
传统轻质夹层结构材料,如蜂窝夹层结构,制造过程复杂,质量难以控制,特别是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开胶、脱粘,甚至会引起芯子塌陷、面板凹陷、皱褶失稳,耐久性较差。本项目所研发的新型轻质夹层结构可克服传统夹层结构材料的上述不足,包括多层间隔连体织物复合材料和Z向纤维增强的泡沫夹层结构。 多层间隔连体编织物是一种层与层之间由连续纤维芯柱相接而成一体呈空芯结构的编织物,可以单独增强制成空芯连体结构轻质复合材料,也可以在纤维芯柱间填充泡沫材料,制成新型多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整体性和耐久性,根据填充的泡沫种类,还可具备阻燃、隔音等功能特性。 Z向纤维增强的泡沫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包括Z-pin增强的X-Cor泡沫夹层结构和缝纫轻体材料夹层结构两种。该结构有效改善了夹层结构的平压强度与剪切性能,用于结构复合材料有明显优势,为结构轻量化和低成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途径。 北航针多层间隔连体编织物复合材料和Z向纤维增强的泡沫夹层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掌握了制造设备、成型工艺、性能评价等方面的全套技术,开发的夹层结构无面芯剥离问题,综合性能优异、可设计性强,在很大层面上可以替代目前的蜂窝夹层结构与泡沫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已用于建筑、化工、交通、船舶、风能等领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复合材料峻曲面wamrn开驟
内容介绍: 复合材料复杂曲面展开方法是复合材料数字化设计、制造的关键环 节,通过对复杂曲面的展开能得到复合材料铺层的精确毛坯形状,能够 分析复合材料铺层设计的可行性,并能直接用于数控下料,实现复合材 料的设计、制造数字化。 传统的复合材料铺贴下料时简单零件可按尺寸大小裁剪,复杂形状需 先制作下料样板,按样板裁剪单向带或织物,然后手工铺覆到模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4-14
木质素改性橡胶复合材料
本团队以廉价生物质木质素为绿色填料替代传统炭黑增强橡胶,通过原位界面改性技术,提高木质素与橡胶的界面相容性,实现木质素对炭黑填料40%以上的替代,显著降低橡胶制品的成本。 该材料的抗老化及高温耐油等性能明显优于纯炭黑填料,且具有自修复功能。 
华南理工大学 2023-05-09
利用两嵌段聚合物 PS-PAA 合成介孔二氧化硅材料
该方法合成的材料具有规则的孔隙结构,高度有序,合成条件温和简单,可操行强,重复性好,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用于多种功能化,进行药物释放等应用。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含磷阻燃共聚酯离聚物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磷阻燃共聚酯离聚物/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含磷阻燃共聚酯离聚物/纳米复合材料是由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乙二醇、含磷离子单体[i]或含磷离子单体[ii]、无机纳米粒子或/和有机改性无机纳米粒子经原位聚合而成,该复合材料中含磷离子基团结构单元数为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结构单元数的2-5%,无机纳米粒子或/和有机改性无机纳米粒子占该复合材料总质量的0.5-10%。该含磷阻燃共聚酯离聚物/纳米复合材料同时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抗熔滴性能和结晶性能,且特性粘数可达到0.6-1.0dL/g,因而可直接作为制备纤维、工程塑料和薄膜等的原料使用。
四川大学 2016-10-25
固相力化学制备聚合物超细粉体新技术
聚合物超细微粉是经过一定工艺过程制备的具有微米到纳米尺寸的聚合物粉体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能,应用广泛。然而由于聚合物强韧性、低软化温度,实现聚合物的超微细化难度较高。传统的机械粉碎法能耗高,对强韧性聚合物需深冷粉碎,有时需引入酸碱介质,且达到的粒度有限。本项目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固相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独特结构产生的强大挤压剪切力或在优选的助磨剂共同作用下实现脆性、弹性和强韧性聚合物如PP、PS、PE、PA6、SBS等的有效粉碎,可制备粒度可达微米级的单一聚合物超细微粉、混合聚合物超细微粉、聚合物共混物超细微粉以及聚合物/无机物复合超细微粉。
四川大学 2021-04-11
一种星型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星型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星型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季戊四醇与2‑溴异丁烯酰溴混合反应得到星型引发剂;步骤S2、所述星型引发剂与含氮的丙烯酸酯类单体混合反应即得。与现有外源核酸制备成本高或核酸分子递送效率低相比,本发明的星型聚合物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和低细胞毒性,其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成本低,其能够与外源核酸分子形成稳定的复合物而快速进入细胞。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聚合物膜修饰电极电化学传感器
目前我国对水质监测的项目包括酸碱度、温度、浊度、色度、溶解氧、磷及磷酸盐、氨、氮、硝酸盐、硫化物、有毒害金属离子、有机物、农药、油脂及各类有毒害化合物约40多个项目,其中约有90%以上的项目都可通过传感器来实现监测。实现电化学传感器对水质进行科学管理的关键在于传感器的响应速度、灵敏度、稳定性及选择性。本产品具有以下优点:导电聚合物具有高的稳定性、氧化还原的可逆性和显著的化学记忆性而成为化学与生物传感器制造的新型材料,它克服了小分子媒介体在反应中易于流失,操作复杂,
厦门大学 2021-01-12
全固态锂电池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研究
全固态锂电池的活性物质负载通常较低(<1 mg cm-2),该值远小于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钴酸锂正极的 12 mg cm-2 和石墨负极的 6 mg cm-2。物质学院刘巍课题组在高性能全固态锂电池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突破传统制备方法,利用立体光固化成型(SLA)3D 打印技术,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聚合物基体原料,3D 打印出一种具有三维表面结构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由于构建出 3D 电解质-电极界面,使界面处的比表面积增大了 95%,显著优化了电极与聚合物固态电解质之间的界面接触,大大降低了界面阻抗,并且能将正极活性物质负载提高到 5 mg cm-2 这一较高的水平,以此提升全固态锂电池的性能。SLA3D 打印技术为高性能的全固态锂电池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有希望应用于下一代的能量存储领域。
上海科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9 20 21
  • ...
  • 388 38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