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多堆集成结构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多堆集成结构,包括配气装置、二级配气缓冲腔、固体氧化物燃料电 堆、排气装置和一级排气缓冲腔,所述配气装置包括配气总管和一级 配气缓冲腔;每个所述二级配气缓冲腔分别通过二级配气支管组与所 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堆连接;所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堆连接所述排气 装置,所述排气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排气装置均包括二级排 气支管、二级排气缓冲腔、一级排气缓冲腔和排气总管。本发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相转换流延法制备技术
1.开发的相转化流延技术制备的直孔新型阳极,可有效提升 SOFC 电池性能且降低电池制备成本 50&,同时此电池制备技术还易于扩展到其它种类电池电极的制备中; 2.结合叠压法制备的 5x5 和 10x10(cm)单电池性能稳定,650 度功率超过 600mW/cm2@0.7V, 已给国内多家单位供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17
一种中温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密封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温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密封物及 其制备方法,该密封材料主要分为三层:两层玻璃基密封材料中间夹 一层 Al2O3 基密封材料。玻璃基密封材料包括:BaO-B2O3-SiO2 玻璃 体系和质量百分比为 1~5%的 YSZ 粉,Al2O3 基密封材料包括:Al2O3 和质量百分比为 10~30%的 Al 粉。两种成分的密封材料通过流延成 型制备成可压缩的复合密封材料,再经热压成型为三明治结构密封材 料。按照本发明,结合玻璃基密封材料和 Al2O3 基密封材料各自优势, 减少密封材料的漏气率,增加材料的力学性能,并以便于操作和加工 的密封方式来实现有效的气体密封。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西安交大科研团队在液态金属电池储能技术领域取得新进展
液态金属电池是一种电极和电解质全液态运行的新型电池,以液态金属和熔盐分别作为电极和电解质,具有储能成本低、容量易放大、长循环寿命、高功率密度和高安全性的优势,在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西安交通大学 2023-02-02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高比能锂金属电池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西安交通大学宋江选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电化学稳定的具有自适能力的静电屏蔽层用于锂金属负极。
西安交通大学 2023-02-02
一种硫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的制备
简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硫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的制备,属于新型燃料电池及化工生产节能技术领域。硫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固体电解质为Ce0.8Sm0.2O1.9,阴极为La0.5Sr0.5MnO3,阳极为La0.8Pr0.2CrO3。电池以硫蒸气为燃料的工作温度为700-800℃,以二氧化硫为燃料的工作温度为500-700℃,电池反应产物为三氧化硫。硫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可以作为工业化生产硫酸的合成器,实现硫酸生产、化学发电和环境保护三位一体的结合。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锂离子电池研究、固态电池、固态钠离子电池
陈立泉院士 1940 年生于四川南充,1964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同年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2001 年 11 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专注中国锂电池第一人。他在中国率先开展锂电池及相关材料研究。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锂离子电池。解决了锂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的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他曾是物理所高温超导材料研究的负责人和主要研究者,首次发现 70K 超导迹象,研制出液氮温区超导体并首次公布了材料成分。近年来,开展了全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室温钠离子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物理化学过程及相关材料的设计、合成、表征、物理和电化学性能及其应用研究。为开发下一代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奠定了基础。发表论文 250 余篇,申报发明专利15 余项。 2021 年 1 月 17 日,陈立泉院士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上表示:“目前液态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到了 300 瓦时/公斤,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下一步或者新一代电池要发展固态电池,逐渐要过渡到全固态锂电池。同时我们还应该发展钠离子电池,它的电解质目前是液态电解质,下一步也要发展固态钠离子电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3
锂电池管理系统AI算法研究
本项目聚焦于锂电池管理系统在智能化监测与预测中的关键痛点,尤其拟面向电池容量衰减预测、SOC/SOH估计不准、电池剩余时间不准确、MAP/SOP估算等方面。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算法,构建融合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电池状态预测模型,拟实现高精度SOC(荷电状态)与SOH(健康状态)估计的优化,提升电池管理系统的智能水平与安全性。 解决方案方面,项目基于实地检测磷酸铁锂电池充放电数据构建训练集,采用轻量级线性回归模型及改进型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建模优化,并结合特征工程技术提高预测精度。同时,设计适用于边缘计算的部署方案,使模型可在BMS嵌入式硬件平台实时运行,降低对计算资源的依赖。 在竞争优势方面,项目成果具备算法轻量化、部署便捷、预测准确度高、兼容性强等特点,特别适用于电力储能、电动汽车等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的场景。相比传统BMS方案,该AI算法可显著提升电池使用效率与寿命,精准估算SOC/SOH,降低维护成本。 目前项目成果已在合作企业内部储能设备中开展应用测试,初步反馈表明荷电状态预测准确度提升40%左右,电池健康度准确度提升40%左右,系统响应及时,具备较高实用性和推广价值。专家评审一致认为,该项目在智能电池管理系统方向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际应用前景。
西南大学 2025-05-12
太阳灶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
钱逸泰院士,江苏无锡人,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2 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1997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 年起为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2008 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新型过渡金属氧化物,无机非金属等纳米材料制备;2、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自组装制备及应用;3、新型纳米材料及复合纳米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如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近年来,钱逸泰领衔的资源循环与清洁能源创新团队从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化学制备的研究,发展了纳米硅等电极材料的简单合成技术,并被全球著名期刊《Nature Materials》作为亮点研究报道。2020 年重要锂电成果有:Energy Storage Materials:MXene 骨架上非晶液态金属成核晶种实现各向同性的锂成核和生长助力无枝晶锂负极Adv. Energy Mater.:通过改变阳离子溶剂化鞘结构在水系电解液中形成固态电解质界面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室温液态金属的界面钝化实现 5 V 锂金属电池在商业碳酸酯基电解液中的稳定循环ACS Nano:商用合金和 CO 2 制备的二维硅/碳助力柔性 Ti 3 C 2 Tx-MXene 基锂金属电池
山东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0 51 52
  • ...
  • 218 21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