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低聚合度多聚甲醛生产技术
低聚合度多聚甲醛(PF)是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纯度高、水溶性好、解聚完全等特点,便于储存和运输,是工业甲醛理想的替代品。我国低聚合度多聚甲醛主要应用于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和熏蒸剂的生产, 约占多聚甲醛总消耗量的70%。PF每年总需求量在5万吨以上,其中80%依赖进口,1999年共进口多聚甲醛2.98万吨,2000年增加到3.5万吨以上。国内该产品的研究和生产起步于70年代,但发展缓慢、技术落后,产品质量较差,甲醛含量在92%以下,且溶解性能不好,含量95%的PF尚不能生产,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生产均采用37%的工业甲醛作原料,经多步真空浓缩脱水、再经聚合得到。生产中有大量10%~15%稀甲醛副产无法利用。真空浓缩对设备要求较高,耗蒸汽量大,浓缩中少量甲醛生成甲酸对设备腐蚀严重,每吨产品要耗工业甲醛4吨左右,有的厂家消耗定额高达5吨,原料成本就高达3500~4000元/吨,总成本在6000元/吨左右,而国外产品进口价在6000元/吨以下,生产成本无法与国外产品抗争。本研究是在南京工业大学承担的“八五”攻关课题“甲缩醛氧化制浓甲醛”成果基础上,着重研究由70%左右的浓甲醛经催化聚合、干燥制备低聚合度多聚甲醛技术。在实验室研究基础上进行模拟放大试验,为低聚合度多聚甲醛的工业化试验和生产提供设计数据。经过两年的研究,我们筛选了大量的聚合催化剂,优化了聚合和干燥的工艺条件,模拟试验了三种不同的聚合干燥设备,并进行了微波加热制PF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全部模拟试验工作。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
研发阶段/n内容简介:本项目采用改性PPV和其它聚合物,同时进行有效掺杂等技术,制备PLED(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现在PPV发光二极管已经进入了商业化开发阶段。它具有很强的电致发光性能,由于有较高分子量可形成高质量的薄膜,目前已开发出许多PPV衍生物。通过加入不同的侧链,决定PPV聚合物的颜色。如MEM-PPV,BuEH-PPV等聚合物。本项目是项目负责人在德国著名大学进行的研究成果之一。技术指标:器件工作电压小于3V,亮度高达6000cd/m2。寿命可以达到10000小时。应用领域:聚合物发光二极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定向高导热 PFA 聚合物复合材料
本成果涉及一种石墨烯在全氟烷氧基树脂(PFA)聚合物基材中定向排布的导热新材料。其复合材料热导率在平行于石墨烯排布方向,可达 25 W/(m·K) 以上,是原聚合物基材全氟烷氧基树脂(PFA)热导率的约 100 倍。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聚合物二维超分子自组装
何凤课题组以共轭聚合物PPV嵌段为成核嵌段设计合成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PV-b-P2VP,以该嵌段共聚物为构筑单元,使其在异丙醇溶液中进行“溶解-降温-陈化”这一简单过程,制备得到了均一分散的二维正方形自组装胶束。通过调节共聚物嵌段长度比和溶液浓度,可以实现对所得二维正方形自组装结构的尺寸进行较为精确的调控。利用PPV嵌段良好的光学特性,对二维结构的组装过程进行了追踪表征,结合高分辨显微镜照片、SEAD、GIWAXS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确认所得二维材料的非晶态以及PPV嵌段间的π-π相互作用对于二维正方形胶束形成的驱动作用。 本项研究采用非结晶手段成功实现了聚合物可控二维自组装胶束的形成,为二维微纳材料的构筑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聚合物二维自组装的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同时,通过简单手段获得的二维正方形软材料,有着良好的光学和电学特性,是一种可以预见的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功能微纳材料。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配位聚合物构筑与结构性能调控
成果简介近年来,一类新型多孔材料---配位聚合物【也称金属有机骨架(MOFs)】的研究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正从基础研究过渡到实际应用。这类材料具有晶态网络结构,容易可控合成,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结构多样可调,性能独特,在吸附、分离、催化等领域具有极大应用前景。我们发展了这类材料的设计合成方法,对其性能进行了有效调控,获得了多例具有良好稳定性和特殊孔性质的新MOFs,这些材料在气体分离、氢气和甲烷储存、成膜及膜分离、绿色催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聚合物分散液晶基智能玻璃用乳胶
变色玻璃(又称智能玻璃)是能够按照人们的需求改变光线进入(射出)强度和能量的功能化玻璃。通过对光线的调节可以使室内亮度和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改善了生活质量也降低了能耗。这在当今全球能源紧缺的情况下更是意义重大。各发达国家对该领域的研发工作都非常重视。 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变色玻璃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智能玻璃材料。其以透明度高的聚合物为基体,将小分子液晶分散在基体中。与其他变
四川大学 2021-04-14
无催化剂熔融缩聚合成聚酯
研究团队发展并突破了Carothers建立的聚酯合成理论,提出了一种无催化剂缩聚的新机理,采用了一类能够形成五元环或者六元环酸酐的二元羧酸作为单体。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聚酯是仅次于聚烯烃的第二大类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纤维、瓶材、薄膜等领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大多数商品化聚酯都是采用二元羧酸和二元醇在金属化合物的催化下通过熔融缩聚合成的。锑系催化剂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应用最为广泛的催化剂,残留在聚酯中的金属锑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潜在危害,亟待开发新型绿色聚酯合成新方法,消除聚酯中残留催化剂的危害。 聚酯的工业生产一般分为两步反应:(1)二元羧酸和二元醇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低分子量羟基封端齐聚物;(2)酯交换反应脱除二元醇获得高分子量聚酯。其中第一步酯化反应不需要外加催化剂,通过二元羧酸单体自身的羧基自催化即可进行,而所谓的聚酯催化剂实质上是第二步反应的酯交换催化剂。只通过第一步酯化反应就有效提升聚酯分子量,避免第二步酯交换反应的进行,是无催化剂熔融缩聚合成高分子量聚酯唯一有效途径。早在高分子学科创立之初的上世纪20年代末,Carothers就研究了二元羧酸与二元醇可在羧酸单体自催化下熔融酯化缩聚,以期得到聚酯材料,然而产物分子量仅有2-5 kDa,性能太差而无法应用。酯化反应的低平衡常数和高熔体黏度下排除副产物水的困难,被普遍认为是导致自催化方法无法获得高分子量聚酯的原因。1941年,英国化学家Whinfield和Dickson受Carothers研究的启发创造性地提出了酯交换策略,通过酯交换反应脱除过量的二元醇合成了分子量高、力学性能优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并由英国ICI公司在1946年实现工业化生产。目前几乎所有的商品化聚酯都是通过酯交换路线合成的,但是为了克服酯交换反应的能垒,催化剂的使用不可避免。Flory在1953年出版的《Princeples in Polymer Chemistry》上对此做了总结,认为自催化酯化缩聚合成高分子量聚酯是不可能实现的。 研究团队通过对自催化酯化缩聚机理的深入研究,得出自催化方法无法获得高分子量聚酯的原因仅仅在于反应过程中的官能团比例失衡,而非酯化反应的低平衡常数及副产物难以排出。研究团队发展并突破了Carothers建立的聚酯合成理论,提出了一种无催化剂缩聚的新机理,采用了一类能够形成五元环或者六元环酸酐的二元羧酸作为单体。过量的此类二元酸与伯二元醇酯化形成羧基封端的预聚物后,通过三步串联的基元反应:质子转移、酸酐形成和再次酯化反应,使得体系中的醇酸官能团比例不断趋近于等摩尔比,从而在不需要外加催化剂的条件下获得了高分子量的聚酯。该方法中聚酯产物分子量增长呈现出独特的“加速”模式,从而在与传统工艺相近的时间内,通过熔融缩聚获得了一系列的高分子量无催化剂聚酯,包括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丁二酸乙二醇酯(PE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己二酸丁二醇酯)(PBSA)和聚(丁二酸乙二醇酯-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ST)等。研究团队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聚合机理,优化聚合工艺,解决了无催化剂熔融缩聚合成聚酯的单体普适性问题,实现了PET、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等芳香族聚酯的无催化剂合成。 本成果解决了聚酯工业的百年难题,属于国际首创,并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浙江大学 2022-07-22
聚合物气体辅助挤出成型工艺及装置
项目研究内容及用途: 本项目采用一种气体辅助挤出成型技术,其技 术关键是通过气体辅助控制系统精确控制气体压力, 采用气体辅助挤出口 模使聚合物挤出时在口模内壁形成一层稳定的气垫膜层, 从而实现挤出由 非滑移粘着剪切口模挤出机理转化为完全滑移非粘着剪切口模挤出机理, 将口模壁面对挤出熔体的阻力降到最低限,从而达到减小挤出胀大、降低 口模压降和制品内应力、提高制品表面和内在质量的目的。聚合物气体辅
南昌大学 2021-04-14
生物质糠醛基聚合物单体合成技术
糠醛来源于自然界的C5糖,是已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生物质基化工产品,其原料来源是农业和林业的废料,包括玉米芯、稻壳、木材废料等。由于这些可再生资源数量非常庞大,且其综合利用不与人类竞争粮食,通过它们生产糠醛,进而发展生物质糠醛基化工产品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随着碳中和概念的提出,生物基材料,乃至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凭借其良好的环保特性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糠醛来源于自然界的C5糖,是已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生物质基化工产品,其原料来源是农业和林业的废料,包括玉米芯、稻壳、木材废料等。由于这些可再生资源数量非常庞大,且其综合利用不与人类竞争粮食,通过它们生产糠醛,进而发展生物质糠醛基化工产品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关键挑战在于糠醛是单官能团化的化合物,在聚合物工业中难以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尽管其生产原料广泛、工业生产技术成熟,但市场容量非常有限,严重限制了以糠醛为基础原料的聚合物工业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7
可降解型聚合物包膜控释肥研发
一、成果简介 针对我国控释肥领域存在的成本偏高、控释性较差、膜材难降解、工艺相对落后等问题,中国农业大学经过几年攻关,首次采用国际先进的包膜工艺,研发出新型可降解高分子膜材料,自主开发出与膜材相配套的一整套包膜设备,建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线,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包膜控释肥料,实现500公斤/小时小型工业化生产,专家鉴定整体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生产过程能耗少,生成过程无“三废”产生,产品无毒、无味。包膜生产线可以在现有的旧的设备上改造,设备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 15 16
  • ...
  • 116 11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