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性能热法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水处理膜开发
项目背景:1.随着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提升,对电池安 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一,可提供锂离子传输通道,并且防止正、负极接触发生短路, 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油性聚偏氟乙烯 (PVDF)主要由韩国 LG 等电池企业把控技术,国内受制于工艺 不完善、配套设备跟不上等问题,始终无法实现突破。研发具有 优异电化学性能、安全性高的 PVDF 膜是国内提高电池安全性能 的重要途径之一。2.目前国内外企业如旭化成、陶氏、GE、北京 碧水源、天津膜天等主要采用等非溶剂致相分离制备聚偏氟乙烯 中空纤维膜,应用于净水处理及污水处理领域中,但市场上尚未 发现有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偏氟乙烯平板一体膜产品。本项目已 对聚偏氟乙烯原材料、溶剂体系进行初步筛选,进行了不同制备 工艺的对比实验,得到不同性能的聚偏氟乙烯平板一体膜,具备 一定的研发基础。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1.采用热致相分离方法加工聚偏氟 乙烯(PVDF)材料,通过对原材料体系、溶剂体系、加工工艺的 筛选优化,通过开发配套的热法工艺设备,制备出具有高孔隙率、 高均匀性的微孔一体膜。2.提供微相分离、破膜温度、高倍率隔 膜微观孔结构的检测、电池安全性能检测,为转化生产提供各项数据的技术支持。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拥有一定的研发基础和实验的技术团 队和科研单位,相关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青岛中科华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9-03
一种用于柔性膜同步输送的夹持进给系统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柔性膜同步输送的夹持进给系统,包括沿进给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多套夹持进给装置,且每套夹持进给装置包括一动夹持进给组件和一静夹持进给组件,通过各动夹持进给组件和静夹持进给组件对所述柔性膜的交替夹持,并且在所述动夹持进给组件夹持时该动夹持进给组件沿进给方向移动,在所述静夹持进给组件夹持时该动夹持进给组件返回初始夹持位置的循环过程,实现对所述柔性膜的进给输送。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上述系统进行柔性膜同步输送的方法。本发明在柔性膜的输送过程中始终有夹持进给组件夹持柔性膜,同时采用夹紧或松开的交替切换,实现柔性膜的往返间歇进给,而且使进给驱动组件同时运动,保证柔性膜在多个位置的同时进给。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新型多通道Ni/CM陶瓷催化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陶瓷催化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多通道Ni/CM陶瓷催化膜的制备方法。将2‑氨基对苯二甲酸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中并混合均匀,缓慢滴加入六水合硝酸镍的水溶液中,并混合均匀。将膜管浸没,进行水热合成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洗涤并烘干,煅烧,冷却,得到催化膜。将硼氢化钠加入乙醇溶液并混合均匀,强制循环流动经过催化膜的膜孔,得到多通道Ni/CM陶瓷催化膜。本发明所提出的工艺能够使Ni‑MOF‑NH<subgt;2</subgt;在膜孔内充分生长,增加活性组分,并且使得活性组分分布均匀,从而有效提高了金属Ni的利用率。制备过程简单可控,催化膜活性高、稳定性好,回收简单方便,适合大规模工业应用推广。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多通道Co/CM催化膜减小Co粒径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膜催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通道Co/CM催化膜减小Co粒径的方法。Co/CM催化膜表面涂覆聚多巴胺涂层后烘干、煅烧。本发明所提出的减小Co/CM催化膜中Co粒径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小Co的粒径,使得催化膜中的活性组分Co进行再分散,催化膜在对硝基苯酚催化加氢反应中活性明显提高。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具有梯度浸润性孔道结构的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空气净化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梯度浸润性孔道结构的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向聚丙烯腈(PAN)纺丝溶液中掺杂疏水性二氧化钛(F‑TiO<subgt;2</subgt;)纳米颗粒,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疏水性复合纳米纤维膜,F‑TiO<subgt;2</subgt;纳米颗粒可在紫外光下发生响应产生活性自由基催化分解表面接枝的全氟链段,实现浸润性沿膜厚方向上的逐渐变化,构筑具有梯度浸润性孔道结构的纳米纤维膜。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XM-855A带数字标识螺旋器及膜性蜗管模型
XM-855A螺旋器及膜性蜗管模型(带数字标识)   XM-855A带数字标识螺旋器及膜性蜗管模型放大350倍,可拆分为5部件,显示螺旋器及膜性蜗管三壁的立体微细结构,模型的内侧端为骨性螺旋板,相当于螺旋缘处的断面,可见其中的骨质,表面肥厚的骨膜及穿通骨质的听神经纤维束,模型的另一端为螺旋韧带,内含多数血管,由侧面看可见前庭膜起于螺旋缘上面的骨膜,止于螺旋韧带的上方。将前庭膜取下观察,可见它由上面的间皮,中间的结缔组织及下面的上皮所成,膜性蜗管的外壁为螺旋韧带,内面附有单层立方上皮。 尺寸:放大350倍,47.5×18×32.5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萘磺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在调节植物生长活性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萘磺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在调节植物生长活性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萘磺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通式如式Ⅰ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式I所示萘磺酰胺类化合物,结构简单,具有优良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制备方法简单可行,利于大规模生产。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腰髋腿复合力量训练装置
腰髋腿复合力量训练装置,它涉及一种复合力量训练装置.以解决运动员采用现有训练手段进行腰腹髋的转动及腿的静力半蹲,蹬伸等力量训练无法实现完整的由多个肌肉群参与的联动用力问题.腰腿部力量训练装置与框架固接,第一钢丝盘固装在腰腿部力量训练装置的第一轴上,第一光电转速计的第一码盘固装在第一轴,第一钢丝缠绕在第一钢丝盘上,并通过第一弹性带与第一阻力计连接,髋部力量训练装置与框架固接,第二钢丝盘固装在髋部力量训练装置的第三轴上,第二钢丝盘固装在第三轴上,第二钢丝缠绕在第二钢丝盘上,并通过第二弹性带与第二阻力计连接,第一,三轴套上装有第三,四阻力计.本发明可实现运动员对腰髋腿复合力量强化训练.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5-04
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
聚丙烯/木质素复合材料的制备,通过添加相容剂,使官能团之间进行反应,可以有效地 降低木质素中的亲水基团,增加其与聚丙烯的界面粘结性。通过选择适当种类和比例的增韧 剂,添加钛酸钾晶须以及其他助剂,来提高聚丙烯/木质素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其中改 性木质素接枝聚合物是通过用含双键酯化剂与木质素中羟基发生酯化反应并进一步将改性木质 素与取代烯烃单体接枝所得,通过改性木质素接枝聚合物以及增韧剂的加入可以降低复合材料 脆性和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通过以上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合理利用了纸浆和造纸工 业中的废弃副产物木质素,可以有效减少聚丙烯的用量并降低石油资源的消耗。因此,本发明 将具有较强的推广前景。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广谱抗紫外纳米复合涤纶聚酯
在现有聚酯生产工艺基础上,广谱型抗紫外纳米复合粉体与PET聚酯的复合将赋予PET聚酯以良好的抗紫外性能,同时可改善聚酯的力学性能,对提升涤纶聚酯的附加值和提高我国涤纶纤维的国际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本技术制备了纳米TiO ?2/ZnO和TiO 2 -SiO 2 -ZnO复合粉体。TiO 2 -SiO 2 -ZnO复合粉体的紫外性能在350-400nm波段内比金红石型TiO2明显改善。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抗紫外复合粉体复合涤纶聚酯。抗紫外纳米复合颗粒在PET基体中的分散均匀,团聚体的尺度在50-90nm之间,复合聚酯的特性粘度、熔点、羧基含量、凝聚粒子和二甘醇含量等重要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高比表面的颗粒作为异相成核剂,提高了PET的结晶度,加快了PET聚酯的结晶速率。随着复合颗粒的增加,抗紫外PET复合聚酯体系表观剪切粘度随纳米粒子含量的升高逐渐下降。加入复合抗紫外颗粒后对PET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9 40 41
  • ...
  • 141 14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