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COVID-19患者存在疑似心肌
损伤
的研
研究组着眼于心脏的状况,力求提供证明心肌炎和心肌损伤是否由COVID-19引起的第一手证据。研究组回顾性收集了112名COVID-19确诊患者与心脏有关的临床数据。这112名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5.0岁,其中57名(50.9%)为男性。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功能和腔室大小均在正常范围内。重症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I峰值较高,死亡风险相对较高。14例(12.5%)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且死前7天内心脏肌钙蛋白I达到峰值。 总之,从临床观点和武汉市的一线数据分析来看,不足以支持新冠病毒直接引发心肌损伤。心脏标记物的升高因继发性和全身性后果而引起,可被视为患者近期不良临床结局的警告信号。
武汉大学
2021-04-10
一种诱导
损伤
可观测竹节耗能杆
一种诱导损伤可观测竹节耗能杆,包括竹节核心杆和外约束套管,竹节核心杆由竹节、耗能段、连接段以及诱导损伤段沿纵向同轴线固结而成,其中诱导损伤段由耗能段打磨切削使得诱导损伤段的截面略小于耗能段的截面;外约束套管上预留观测窗,其位置与诱导损伤段保持一致,可直接观测诱导损伤段的变化。该诱导损伤可观测竹节耗能杆构造简单、方便加工、自重较轻,同时具有诱导损伤以及损伤可观测的特点,可以实现损伤诱导,破坏定位的功能。该新型耗能杆的构型能够为结构震后损伤、破坏程度的观测提供便利,能为耗能杆件震后更换提供直接依据,具有广大的工程应用前景。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用于
损伤
识别的拉力补偿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损伤识别的拉力补偿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1)将扫频频率及不同的受力状态作为输入层,导纳信息作为输出 层,形成 RBF 神经网络结构;(2)采用包含频率、拉力及导纳的样本数据对该 RBF 神经网络进行训练;(3)将训练完成后的测试数据的频率及 拉力作为输入,通过仿真输出相应的导纳数据,并对实测的导纳数据 与仿真所得的导纳数据进行对比,根据 RMSD 损伤指标衡量补偿的效 果;补偿外部拉力对导纳数据的影响;该方法通过一个无损受拉钢梁 试验和一个有损受拉钢梁得到验证;通过本发明提供的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青蒿琥酯抗
肝
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应用
青蒿琥酯在体内、外有确切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效果显著,安全,使用方便,可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及化学毒物等所致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预防与治疗,应用前景光明
天津医科大学
2021-02-01
抗菌、抗病毒、保
肝
的洪连提取物
洪连,系藏族习用药材,为玄参科植物短筒兔耳草的干燥全草。本项目公开的藏药洪连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以及保护肝细胞,降低血清中的谷丙转氨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从而改善和恢复肝功能的作用,故而该提取物可以用于制备抗病毒药物和保肝药物。同时,其原料来源丰富、价廉、萃取工艺简单,成本低,并可很方便地做成各种剂型,具有广阔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兰州大学
2021-04-14
SARS-CoV-2感染和
损伤
胆管组织的研究
2020年3月17,复旦大学赵冰、张荣、林鑫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梁俊波合作在生物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发表研究成果“Recapitulation of SARS-CoV-2 Infection and Cholangiocyte Damage with Human Liver Organoids”,建立了人源类器官的SARS-COV-2感染模型,确定SARS-COV-2可以感染胆管细胞,并下调胆管组织中细胞紧密连接及胆汁酸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为新冠病毒细胞嗜性、致病机制研究和后续药物研发提供重要工具,并提示胆管功能紊乱可能是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肝脏损伤的诱因。在本项研究中,研究者应用人源肝脏类器官建立SARS-CoV-2感染模型,并研究其感染和损伤胆管组织的机制。人源类器官是由人体组织体外3D培养产生的,结构功能与体内组织器官高度相似的微型器官,可于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病理过程中的组织细胞行为。 研究者从临床肝脏手术中分离获取人胆管细胞,培育出可稳定传代的肝脏胆管类器官,应用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对类器官中胆管细胞进行了转录组分析,发现长期培养的肝脏胆管类器官保存了ACE2+的胆管细胞类群,而此细胞类群在小鼠肝脏胆管类器官中并未发现。提示人肝脏胆管类器官可以模拟ACE2介导的SARS-CoV-2感染。接下来,研究者检测了类器官对SARS-CoV-2的易感性。研究者从上海一位COVID-19患者中分离并纯化了SARS-CoV-2病毒,接种感染来不同个体的胆管类器官。感染24小时后对类器官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发现,SARS-CoV-2的核衣壳蛋白(N protein)在部分类器官胆管细胞中呈阳性,而未感染对照组无信号,显示病毒已经成功侵染并复制,受感染的胆管细胞还会经膜融合形成合胞体。对SARS-CoV-2基因组RNA的qRT-PCR分析显示,在感染后24小时类器官内的病毒载量显著增加。这些数据表明,人胆管上皮细胞是SARS-CoV-2的易感宿主,并可支持病毒的活跃复制,人源类器官可作为研究病毒嗜性和致病机制的工具。感染48小时后,类器官内的病毒载量明显下降,提示SARS-CoV-2感染可能导致宿主细胞死亡或抗病毒反应的激活。研究者进而关注和检测了病毒感染对类器官整体行为特性的影响。在体内稳态条件下,胆管的主要功能是将肝实质细胞分泌的胆汁酸转运到胆管腔内排出。胆管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维持了胆管上皮的屏障功能,对胆汁酸的收集和排泄至关重要。研究者发现SARS-CoV-2感染降低了类器官中Claudin1的表达,提示胆管细胞的屏障功能可能被破坏。更重要的是,两个主要的胆汁酸转运蛋白,顶端钠离子/胆汁酸转运体(ASBT)和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CFTR)的表达在SARS-CoV-2感染后显著下调。这些数据支持SARS-CoV-2感染可以通过下调胆管细胞中紧密连接形成和胆汁酸运输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损伤胆管组织屏障和胆汁酸运输功能。提出COVID-19患者肝内病毒感染诱发胆管功能紊乱和胆汁积淤,进而导致肝脏损伤的可能性。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和损伤肝脏中胆管上皮细胞
复旦大学
2021-04-10
治疗
肝
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慢性肝病(炎)属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成为肝硬化 的必经阶段,因此预防和逆转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彻骨为研究的重点。肝纤维化的治 疗国内外有多方面的研究,但迄今对肝纤维化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更没有一种药物能 够达到高效和根治的目的。中药治疗肝纤维化有一定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但由于药 物组成和用量诸方面还不尽合理,尚无用于临床者。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实际治愈率并且无毒副作用的重要组合物,并提供其制备 方法。经过多年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认为慢性肝病是热毒淤滞导致的,创立了清热化淤 的治疗法则。主要选用虎杖清热解毒和丹参活血化淤共为君药,佐以赤芍活血辅以白芍 滋补肝阴,黄芪益气,从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胶原蛋白合成三方面着手,达到 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改善肝脏微循环等作用。 功能特点: 1、活性组分可以直接研磨成粉或经过本领域常规提取技术制成各种药学剂型。 2、用该混合物粉末作为活性成分制成的药剂“清肝饮”治疗肝硬化和纤维化疾病的总 有效率微 68.3%,疗效显著。 3、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胶原蛋白等有显著下降作用。
同济大学
2021-04-13
发现细胞膜的DNA感受器促进肿瘤
肝
转移
中性粒细胞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的远处器官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既往多项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在各种细胞因子、病原微生物或PMA、LPS等化合物刺激下,会将自身的核酸以及蛋白等物质释放出来,形成以DNA为骨架,镶嵌着弹性蛋白酶、髓过氧化物酶等颗粒蛋白的网状样结构,称为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最初的研究发现,NETs可以捕获病原体,并通过局部高浓度的抗菌蛋白消灭病原体。近年来人们也发现,NETs里面的DNA成分即NET-DNA也参与了肿瘤的远处转移。但之前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动物模型,NET-DNA在肿瘤患者远处器官转移的作用以及临床意义仍不明确。此外,NET-DNA促进肿瘤转移的机制也未得到详细的阐述。 该课题组从临床标本出发,发现NETs主要浸润在乳腺癌、结肠癌患者的肝转移组织,且血清NETs可以预测早期乳腺癌患者肝转移的发生,提示在肿瘤发生肝转移前,NETs可能浸润于肝组织并促进肿瘤肝转移的发生。 在机制方面,该课题组发现NET-DNA可以充当趋化肿瘤细胞运动的趋化因子,在不同小鼠模型中,发现肝脏或者肺组织中的NETs可吸引肿瘤细胞导致远处转移的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膜上存在NET-DNA受体CCDC25,CCDC25通过识别胞外的NET-DNA,激活ILK-β-parvin细胞骨架信号通路,增强肿瘤细胞的运动。既往研究认为DNA感受器主要位于胞内,该研究首次发现存在细胞膜上的DNA感受器。 尚未有研究深入探讨CCDC25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该蛋白是否可以成为治疗靶点更是不为人知。该课题组通过多种模型进行验证:1.在乳腺癌自发成瘤鼠(MMTV-PyMT)中敲除CCDC25; 2.乳腺癌细胞株以及原代乳腺癌细胞敲除CCDC25后接种于小鼠;3.在接种乳腺癌细胞株的小鼠腹腔注射中和抗体。实验结果显示:靶向CCDC25可以减少乳腺癌远处器官转移的发生。因此,该研究为乳腺癌患者远处器官转移提供新的靶点及治疗策略。
中山大学
2021-04-13
一种具有保
肝
作用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发 明 人】陶伟伟;段金廒;唐于平【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保肝作用的新皂苷化合物。本发明通过对甘草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经过波谱和质谱数据分析表明从甘草根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三萜皂苷化合物。经过药理实验研究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三萜皂苷化合物,可显著降低CCl<sub>4</sub>致肝损伤模型小鼠、乙醇致肝损伤模型小鼠,D-氨基半乳糖致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及肝组织MDA含量,增强肝脏SOD活性,对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经过毒性实验研究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具有保肝作用的新皂苷化合物未见显著毒性,可望开发成新的保肝作用的药物或保健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双链DNA上的脱碱基位点的
损伤
修复
脱碱基位点(abasic site)是最常见的一种DNA损伤。据估计,人体的每个细胞每天能产生5000到10000个脱碱基位点。没有及时修复的脱碱基位点会阻碍RNA聚合酶的转录和DNA聚合酶的复制功能,从而可能导致进一步的突变,造成基因组的不稳定性,甚至癌症的发生。 此前的研究主要针对双链DNA上的脱碱基位点的损伤修复。最近,HMCES蛋白及其同源蛋白yedK被发现可以保护单链DNA上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第62届高博会将于2024年11月重庆举办
2
2024年云上高博会产品征集
3
征集高校科技成果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