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体系及其应用
已有样品/n在国际同行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在疟疾领域研究的优势,创新性的利用融合蛋白表达技术,高效制备出了具有癌细胞亲和性的X蛋白,并将该蛋白核磁珠偶联,成功制备了X蛋白-磁珠偶联复合物(简称XCMB),目前,该发明已经提交中国国家及PCT专利申请。在该产品后续可被开发为肺癌早期筛查和伴随治疗诊断手段,或者用于其他肿瘤类型,市场拓展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智能检测系统
目的: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成像和检测数字诊疗新技术研究” ,从目前临床循环肿瘤细胞在实践诊断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研发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智能检测系统,为乳腺癌检测提供崭新的检测平台体系。方法:本系统创新性地将微流控技术与表面增强拉曼检测以及人工智能算法联用,通过 3D 打印微流控芯片分离出血液样本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检测技术采集分离出的细胞信号,结合人工智能算法比对分析得出细胞的种类以及分子分型。结果:本项目在综合考虑技术水平与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了用 5mL 血液在 1 小时内获得样本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结果,同时保障了结果的准确性。结论:该项目满足了市场对乳腺癌的非侵入性快速检测方法的需求,提高了乳腺癌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将检测成本降低了 70% 以上,有利于乳腺癌检测的推广及普及,对促进人类健康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本系统创新性地将 3D 打印微流控芯片与拉曼检测联用,实现了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与分类一体化,极大地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与准确率,目前处于样机阶段。 我们还考虑到检测成本和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将一次性消耗成本控制在百元级别,每次仅需 5mL 血液,实现了廉价安全的肿瘤检测,让人们用得起,用得放心。 从市场上来看,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正成为一个量大面广的庞大市场,而因为基于循环肿瘤细胞的肿瘤检测具有廉价、高效、灵敏度高、对临床治疗指导性强等特性,这种具有明显优势的检测方式已成为大势所趋。尽管该检测目前尚未被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但相信该检测系统可以为临床诊断和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相信我们的技术能够为广大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幸福。对技术成果,非涉密技术方案进行简要介绍。 主要技术指标 (1)拉曼增强材料,拉曼增强因子达到 1.0×105; (2)3D 打印类河湾截面微流控芯片,肿瘤细胞惯性聚焦效果与粒子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线性度达 98.38 %; (3)肿瘤细胞的回收率达到 90.0 %,肿瘤细胞的富集比达到 1.90 倍; (4)检测范围达到 0-1000 个,检测下限达到 1 个细胞,且多次试验之间偏差较小,不存在系统性变化; (5)微流控动态流体 SERS 检测平台,具有优异的稳定性(RSD 为 1.90%)和重复性(RSD 为 4.98%),可以作为标准化的细胞 SERS 检测方法; (6)开发了基于局部对称重加权惩罚最小二乘的拉曼基线校正预处理方法、基于KNN 算法的拉曼光谱分析方法以及基于预处理组合的拉曼光谱分析方法等多种拉曼光谱数据分析方法; (7)建立了肿瘤细胞拉曼光谱标准数据库,并开发了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软件,实现细胞拉曼光谱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分析; (8)构建了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分析系统,并完成了临床样品的初步验证及后续方案的设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2-12-19
盐酸多西环素抗肿瘤药物开发
盐酸多西环素可与细胞迁移运动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黏着斑激酶(FAK)发生相互作用,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粘附并诱导其失巢凋亡,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支持性生长、侵袭和血道转移,综合发挥抗肿瘤效应。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成果简介 癌症是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全球约 800 万人死于癌症。《2012 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提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癌症主要是肺癌。男性其他主要肿瘤死亡包括肝癌、胃癌、食管癌;女性其他主要肿瘤死亡包括乳腺癌、胃癌、肝癌等。目前我国肿瘤的发病率为 285.91/10 万,平均每天每分钟有 6 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因此抗肿瘤药物的研发非常迫切。 项目组研究发现,盐酸多西环素可与细胞迁移运动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黏着斑激酶(FAK)发生相互作用,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粘附并诱导其失巢凋亡,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支持性生长、侵袭和血道转移,综合发挥抗肿瘤效应。 项目特色和创新之处: 项目组通过体外细胞增殖试验和细胞侵袭试验,筛选出多西环素对其具有较好抑制生长和抗迁移效果的3种肿瘤类型:肺癌、乳腺癌和黑色素瘤,其IC50 均在2.5 μM 以下;体内小鼠荷瘤试验结果显示:多西环素对小鼠B16 黑色素移植瘤、小鼠Lewis 肺癌移植瘤、裸鼠MCF-7乳腺癌移植瘤以及裸鼠H446 小细胞肺癌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高抑瘤率分别为73%、68%、98%和81%;此外,多西环素可以增加荷瘤小鼠的体重,改善荷瘤小鼠的生存状态,表明多西环素对黑色素瘤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且毒性和副作用均较低。多西环素用于抗肿瘤治疗,其用药剂量不超过原说明书中抗菌治疗的用法用量,安全性有保障,具有良好的前景和临床应用价值。
南开大学 2022-08-12
抗肿瘤药物克里 挫替尼合成工艺
项目简介 克里哩替尼(C rizo tinib),化 学名为3-[(R)-1-  (2,6- 二氯  
西华大学 2021-04-14
一种高速列车悬挂系统半主动安全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列车悬挂系统半主动安全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减小高速列车运行中的脱轨系数,提升列车高速运行状态下的安全性。本发明在传统天棚阻尼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与列车脱轨系数紧密相关的轮轨横向作用力作为输入变量,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半主动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的抑制列车运行中轮对和转向架的横向振动,减小列车运行脱轨系数,大大提升列车运行的安全性。该方法简单易于实施,在高速列车悬挂系统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有助于高速列车智能控制的实现。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电气控制柜及其主动式降温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控制柜及其主动式降温系统,包括柜体和箱盖,所述柜体两侧壁上开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一侧还开有第一卡槽,所述柜体两侧壁还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一卡槽相互贯通,所述第一卡槽内均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一端面通过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有第一手柄,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一滑槽相互配合;本发明通过温度传感器的设置和主动式降温系统的设置,使得本发明在温度超过预设值时,会自动打开风扇,拉动第一挡块开始进行散热;通过显示装置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清楚的观察到电气控制柜内的温度信息和湿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铣削加工颤振主动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铣削加工颤振主动控制系统,包括位移检测单元、信号采集单元、中央控制单元、音圈电机驱动器和音圈电机,其中位移检测单元用于对工件由于颤振产生的位移执行感测,并获得检测电压信号;信号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检测电压信号并输送给中央控制单元;中央控制单元根据所接收的信号相应计算控制电压信号;音圈电机驱动器将控制电压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并予以功率放大,然后输出至音圈电机使其驱动,由此实现铣削加工颤振主动控制过程。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控制方法。通过本发明,能够以响应快、输出力大、便于操控的方式执行颤振主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农药噻虫胺原料药清洁生产技术
项目简介: 新烟碱类杀虫剂是继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杀 虫剂之后的第四代杀虫剂。 由于其具有低毒、靶标独特、应用方法 多样等特点使得它们成为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的一类杀虫剂,引 起了农药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噻虫胺是新烟碱类杀虫剂中的重要品种,其具有广谱杀虫活性, 活性与吡虫啉相似,使用方法灵活,既可用于茎叶处理,也可用于土 壤种子处理,可有效防治半翅目、鞘翅目和某些鳞翅目害虫,适用于 水稻、果树、棉花、茶叶、草皮和观赏植物等。此外,噻虫胺比噻虫 嗪具有更高的杀虫活性以及较低的耐药性。具有取代噻虫嗪的趋势。 项目特色: 本项目以氯甲基噻唑和三嗪为起始原料,经过两步转化,以 75% 的总收率得到噻虫胺,产品纯度大于 99%,各项指标符合噻虫胺原料 药的企业标准,产品外观呈白色或略带淡黄色,目前已经过数次公斤 级放大,生产投料以及后处理简单,不涉及柱层析等复杂后处理,目 前已经过数次公斤级放大,产率稳定,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 市场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只有 3 家生产,市场处于不饱和状态,2015 年一度出 现供不应求局面,年产百吨可获得 800-1000 万税前利润
南开大学 2021-04-11
吡仑帕奈原料药产业化项目
成果描述:癫痫是一种由于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综合征,为常见疾病,全球患病率约5‰~10‰,每年每万人中约有20~70个新发病例。除部分患者能通过手术等方式针 对病因进行治疗外,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 AEDs)。虽然目前世界上批准上市的AEDs超过20种,但现有AEDs单药或联合治疗后,仍有约1/3的患者呈现药物抵抗,为难治性癫痫,因此药品研发人员一直在致力于开发新的抗癫痫药。2012年10月美国FDA批准了一种新型口服抗癫痫药吡仑帕奈(perampanel)。 吡仑帕奈是第一个被批准上市的AMPA受体拮抗剂AEDs,临床试验已证实其在辅助治疗癫痫部分发作方面有明确的临床疗效,为难治性癫痫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用药选择。目前,国内多家一线药企已经开始在国内申报新药批件。 技术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由于其原料药制备工艺复杂,原料成本昂贵,从而对开发工作及市场拓展带来一系列困难。经过研发团队的攻关,使用新型催化剂,极大地降低了原料及生产成本,并已经进入小批量化生产。目前,是国内唯一的关键中间体供应商,客户包括国内四家一线药企,并出口进入国际市场,完成了相关的国外DMF文件注册。市场前景分析:全球患病率约为5‰~10‰,每年每万人中约有20~70个新发病例[1]。除部分患者能通过手术等方式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外,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HPLC>99%,国内先进。
四川大学 2021-04-10
新冠病毒关键药靶三维结构研究
该研究首次勾勒出新型冠状病毒复制机器的内部构造,并为瑞德西韦、法匹拉韦等药物如何精确靶向并抑制病毒复制提出了合理解释,这为深入研究新型冠状病毒遗传物质复制转录的分子机理奠定了重要基础,并为开发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开辟了新途径。同样,团队在第一时间公开了研究成果,帮助全球抗病毒药物研究领域迅速开展工作。同时,应Science期刊编辑的邀请,团队于3月16日将该工作投送至Science期刊,于4月10日在线发表。这些成果的迅速获得,得益于饶子和院士团队长期、潜心开展冠状病毒研究的深厚积累。在2003年“非典”爆发期间,团队组率先解析出SARS冠状病毒的第一个蛋白质结构-主蛋白酶(nsp5)及其与抑制剂复合物的晶体结构,随后该组又解析出的10多个主蛋白酶与抑制剂的复合物结构,为SARS冠状病毒药物的研制奠定了关键的生物学基础,其中有关主蛋白酶(nsp5)的研究论文的单篇引用达347次,抗病毒药物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为进一步探索冠状病毒引物酶工作机制,还相继解析了SARS冠状病毒nsp7-8复合物、复制校正复合物nsp14-nsp10、解旋酶nsp13等一系列冠状病毒转录复制核心蛋白的三维结构,为深入理解冠状病毒生命周期的分子机制、研发抗冠状病毒药物,提供了关键的科学基础。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成果为发展抗病毒药物提供了关键结构生物学基础,但是要得到可以实际使用的药物,还需要化学、药学、临床医学等多领域的科学家共同努力。
清华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 15 16
  • ...
  • 37 3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