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Anymaze动物行为学视频分析系统
简单介绍: 动物行为学分析系统,是指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视频、光电和生物电等信号的采集,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和生物电信号分析技术,提取动物行为的轨迹并计算各种行为学参考指标的软硬件系统Anymaze分析系统是目前动物行为学领域功能强大、适用面广的系统,使用该系统发表的SCI文章已有数千篇迄今为止性价比高的软件:只需一套软件仅就可以实施几乎所有行为学实验. 详情介绍: 动物视频分析系统有广泛的用途,可以支持几乎所有实验: 可以同时进行16种实验,也可以同时进行64个不同的实验,例如同时进行两个水迷宫实验或两个CPP实验,软件有强大的视频编辑剪接功能,可以把四个摄像机拍摄的视频拼接成两组可以人工自定义记录特殊事件,软件系统提供人工自定义记录特殊事件的功能,可以定义多达26种特殊事件,解决了大多数视频软件无法自动识别动物的精细动作:如站立次数、理毛次数、粪粒数、接触次数等多点跟踪、能识别动物探究方向,不是简单的跟踪动物的中间位置,而是进行多点及动物的全身识别及跟踪,能识别实验动物的探索方向,多点跟踪、探索方向等功能完全免费开放,不收取额外费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或编辑每一只动物的详细情况,甚至在实验过程中;每次实验都可以进行视频回放或轨迹动画的回放,以了解本次实验细节;软件自带强大的分析功能即可以对每只动物的结果进行对比,也可以对各组的结果进行对比。具有综合的报告和分析功能,自带超过30多种的统计检验,多种方式查看结果,结果可以用文字、图表、动画等多种形式表示出来,可以多种形式保存结果,使用其他第三方软件如SPSS、EXCEL、SYSTAT等进行进一步分析处理。此系统可以记录动物活动轨迹和原始活动录像,同时得到实时变化的动物运动轨迹和动物活动形态(饮食,睡眠,移动,追逐,社交等)资料,自带强大的分析软件功能,能直接输出统计报告。使用此软件发表的SCI文章已有数千篇。 指标参数: 1.软件可用大小鼠、猫、狗、兔、豚鼠、鱼类、壁虎、线虫、果蝇等实验动物的行为分析,跟踪对象丰富; 2.软件可以开展水迷宫实验、open field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等;水迷宫、巴恩斯迷宫、OPAD、RAPC、恐惧记忆、高架十  字、八臂迷宫、O迷宫、T迷宫、Y迷宫、旷场、自发活动、新物体辨别、孔板实验、位置偏爱、强迫游泳、悬尾、明暗箱、跳台,支持任意形状开放场的视频识别,无需额外购买模块。 3.软件支持用户进行双盲实验,针对于每个区域均可调节区域进入标准; 4.软件支持多通道动物同时实验,也可在一台电脑上同时进行不同的行为学实验;支持同时对16个摄像头进行追踪。 5.系统可以对实时或者离线视频进行像素级裁剪,以到达*佳视觉效果; 6.系统支持自定义添加参数,无参数数量限制; 7.键盘辅助记录器*多可定义26个辅助参数,用于辅助记录无法用视频记录的参数; 8.软件具有point定点功能,用户可以自定义point参数,完成兴趣点的检测; 9.软件可以对动物的头部、躯干中心、尾部分别进行追踪,并得到其坐标位置。动物追踪具有8档灵敏度和12档频率可供调节。 10.软件拥有强大的输入输出控制功能,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灵活编辑各种触发事件,若用户出现逻辑错误,软件具有智能提醒纠错功能; 11.软件分析功能可以对每只动物的结果进行统计,也可以对各组的结果进行对比; 12.软件可以自动生成heatmap热图,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热图的颜色进行像素级别的编辑; 13.软件可以自动计算感兴趣的参数,例如:总冻结时间,冻结事件的数量,冻结的持续时间,刺激和冻结之间的延迟时间等; 14.软件拥有强大的sequence功能,用户针对于任何实验,可以编辑此功能来检测动物的sequence行为; 15.软件具备与外部设备交互的能力,通过多种接口盒(AMi,另购)可对外部设备进行控制,并接收来自外部设备的数据,使软件成为整个行为学实验的中心。 16.软件自带超过30种的统计检验,也可以导出使用第三方统计软件如SPSS和EXCEL统计; 17.实验结果保存形式包括:文字报告、图表报告、轨迹动画、轨迹图、热图等; 18.能够对实验设计、软件设置、SOP自动生成报告并可连接打印机进行报告打印; 19.软件可以始终提供免费的升级更新服务 20.软件支持加密狗拓展,支持加密狗远程编程,计算机使用加密狗后将拥有完整的软件使用许可证。 21.国外期刊认可度高,影响因子*高达27分,已发表文献超3000+篇。
安徽耀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2-05-26
抗肿瘤药物伊马替尼与尼洛替尼新工艺
伊马替尼是瑞士诺华公司研发的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于2001年5月获得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FDA) 的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又于2002年2月被批 准用于治疗胃肠道间质细胞肿瘤,具有起效迅速、转移性强、副作用小等优点,其专利化合物 专利近年到期,国内多家企业仿制上市。 尼洛替尼是瑞士诺华公司开发的第二代具有高度选择性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对既往 治疗(包括伊马替尼治疗)耐药与不耐受的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或加速期的成 人患者,治疗范围更广,疗效更佳,目前国内多个企业酝酿尼洛替尼的仿制工作。 达沙替尼由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研发,2006年2月在美国首次上市。是首个批准上市的口服 多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对既往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的成人各阶段慢性髓细胞样白血病,也 可用于治疗对其他疗法耐药或不耐受的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年患者。目前 国内多个企业进行达沙替尼的仿制工作。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血液中肿瘤标志物MicroRNA 的富集及高灵敏度检测
MicroRNA (miRNA) 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标志物,定量检测血液中的miRNA的表达水平,可 以为肿瘤早期诊断、预后判断以及药物选择、疗效检测提供宝贵的参考信息。 本项目以血液中miRNA的高灵敏检测为目标,建立不同亚群miRNA (包括囊泡包裹形式、 蛋白复合体形式等) 提取、富集纯化技术,结合纳米技术、酶催化及生物分子工程技术,建立 了多种高灵敏检测miRNA新方法,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敏感、特异、简单的非损伤性技 术手段。 本项目的实施能够形成可推广应用的血液中miRNA高灵敏检测试剂盒,应用于肿瘤早期 诊断的实用技术。开发这一技术将可检出早期癌症,使全国每年近百万的癌症患者提高存活 率,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一种适用于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的微流控芯片
癌症从发生到临床发现往往需要10年的时间,癌症治疗的根本途径是早期发现或者对已转移瘤能有效治疗。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 cells, CTC)是指从原位瘤脱落下来进入到循环系统尤其是血液中的肿瘤细胞。作为液态活检核心靶标的CTC,不仅可用于癌症转移前的早期筛查,而且在临床肿瘤的分期、预后、特异性药物筛选、疗效检测、治疗和复发监测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然而由于CTC在血液中数量极其稀少(约1-100个/mL),其高效高准确捕获一直是科学前沿难题和临床应用的关键障碍。 现有的CTC检测方法仍存在较大的局限,包括检测准确度不足、成本高、效率低、时间长以及检测条件苛刻等。本项目提出的新型微流控芯片设计,将基于流线的降速结构和基于过滤的捕获结构有机整合,实现了CTC特异性的汇聚和保留,同时将部分白细胞和红细胞分流到出口。每经过一个这样的降速结构,CTC就被浓缩一次,白细胞和红细胞被分走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单元液流速度均得到了显著下降(变为原来的1/2)。经过多组这样的降速结构,液流流入捕获结构,此时流速已经非常缓慢,利用CTC和其他血细胞的尺寸和形变差异,通过三棱柱阵列能实现CTC的高效捕获。总体来说,本项目所提出的微流控芯片能在很大流速范围内(5-40 mL/h)都实现高捕获效率(高达94.8%)。此外,芯片上捕获到的CTC的纯度也较高(高达4log白细胞去除率)。临床癌症患者患者双盲测试结果详实准确率达到100%。运用本项目中的微流控芯片,将实验室培养的宫颈癌HeLa细胞掺杂到健康血液中,以模拟癌症患者血液,在很大流速范围内(5-40 mL/h)都能实现高捕获效率(高达94.8%)。同时,为了证明此微流控芯片的普适性,测试了四种实验室细胞系,包括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宫颈癌细胞系HeLa和肺癌细胞系NCl-H226,捕获效率均稳定在91.3%以上。此外,也设置了不同的癌细胞密度以模拟实际的癌症患者血液,捕获效率近似为96.2%。随后,将本项目应用于临床,对11例癌症患者血液中的CTC进行检测,检出率高达100%,CTC个数从6-117个/mL不等,平均值31个/mL,中位数25个/mL。这些研究表明本项目中的微流控芯片能实现癌症患者的早期检测。本项目实现对癌症患者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的单细胞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的捕获,由于其成本低,方便快速,效率高,对操作条件不敏感等,因而非常适合大规模应用于临床,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实时动态监测和阻断转移等效果。
北京大学 2021-04-11
一种适用于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的微流控芯片
癌症从发生到临床发现往往需要10年的时间,癌症治疗的根本途径是早期发现或者对已转移瘤能有效治疗。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 cells, CTC)是指从原位瘤脱落下来进入到循环系统尤其是血液中的肿瘤细胞。作为液态活检核心靶标的CTC,不仅可用于癌症转移前的早期筛查,而且在临床肿瘤的分期、预后、特异性药物筛选、疗效检测、治疗和复发监测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然而由于CTC在血液中数量极其稀少(约1-100个/mL),其高效高准确捕获一直是科学前沿难题和临床应用的关键障碍。 现有的CTC检测方法仍存在较大的局限,包括检测准确度不足、成本高、效率低、时间长以及检测条件苛刻等。本项目提出的新型微流控芯片设计,将基于流线的降速结构和基于过滤的捕获结构有机整合,实现了CTC特异性的汇聚和保留,同时将部分白细胞和红细胞分流到出口。每经过一个这样的降速结构,CTC就被浓缩一次,白细胞和红细胞被分走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单元液流速度均得到了显著下降(变为原来的1/2)。经过多组这样的降速结构,液流流入捕获结构,此时流速已经非常缓慢,利用CTC和其他血细胞的尺寸和形变差异,通过三棱柱阵列能实现CTC的高效捕获。总体来说,本项目所提出的微流控芯片能在很大流速范围内(5-40 mL/h)都实现高捕获效率(高达94.8%)。此外,芯片上捕获到的CTC的纯度也较高(高达4log白细胞去除率)。临床癌症患者患者双盲测试结果详实准确率达到100%。
北京大学 2021-02-01
构建用于乏氧肿瘤光动力疗的铱配合物光敏剂
构建了一例线粒体靶向的蒽醌铱(III)配合物并用于乏氧肿瘤光动力治疗。具有蒽醌基团的配合物Ir4在乏氧条件下可被NADPH及蒽醌还原酶还原,生成具有二羟基蒽结构的Ir4-red。通过电子顺磁共振波谱、碳自由基俘获、DNA光断裂实验证明Ir4-red在双光子激发时产生碳自由基。利用瞬态吸收光谱和TD-DFT计算结合初步探索了碳自由基的产生机理。细胞水平实验表明,配合物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被肿瘤细胞摄取并富集在线粒体区域。在乏氧条件下,Ir4被快速还原并在双光子(730 nm)激发下产生碳自由基,损伤线粒体最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此外,利用Ir4-red的强磷光发射,在细胞层次还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选择识别。Ir4在裸鼠肿瘤模型中同样表现出了非常优异的双光子光动力疗抗肿瘤活性。
中山大学 2021-04-13
腺病毒载体表达西妥昔单抗基因用于肿瘤免疫治疗
已有样品/n成功将全长的西妥昔单抗基因分别克隆至腺病毒载体AdC68和Hu5,构建重组腺病毒AdC68-CEb和Hu5-CEb,通过WesternBlot4证明成功表达了西妥昔单抗;我们进一步通过夹心ELISA对表达的西妥昔单抗进行了定量,产量分别为639g/L和522g/L;同时,我们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证明了所表达的西妥昔单抗与EGFR结合的特异性;并通过MTT实验证明了AdC68-CEb和Hu5-CEb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抑制作用;动物实验显示,用AdC68-CEb和Hu5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一种高嗜性膀胱癌靶向性肿瘤杀伤腺病毒
在我国,膀胱癌在泌尿系统肿瘤中占第一位,在经济、社会发展 中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危害十分严重。传统的放、化疗存在抗肿瘤能 力低、杀伤指数过小、副作用大等缺点。治疗效果远远不能令人满意。 因此,探索新的治疗理念、策略和途径,提高膀胱肿瘤的治疗效果, 显得十分迫切。 腺病毒是理想的肿瘤基因治疗和生物治疗载体。腺病毒载体由于 具有易于制备高滴度病毒、可感染分裂期和非分裂期细胞以及不整合 到宿主基因组等优点而成为
兰州大学 2021-04-14
用于肿瘤磁热协同治疗的铁磁响应性载药胶束
化学与化工学院陆杨研究员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以及华南理工大学杨显珠教授课题组合作,以具有粘流态内核的mPEG-b-PHEP胶束作为纳米载体,包载磁性纳米立方体和具有肿瘤杀伤效果的中成药有效成分大黄素,实现恶性肿瘤的核磁共振造影成像(MRI)引导的磁热-化疗联合治疗。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增强磁热治疗效果的方案,相关成果以“Ferrimagnetic mPEG-b-PHEP copolymer micelles loaded with iron oxide nanocubes and emodin for enhanced magnetic hyperthermia-chemotherapy”为题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0, 7, 723-736)期刊上,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化学与化工学院博士生宋永红和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李冬冬。磁热疗是指通过将磁性介质递送到目标病灶区域,在交变磁场中磁性介质产生的局部高热可以迅速杀死肿瘤细胞。由于磁热疗具备非侵入性以及无治疗穿透深度限制等优势,已经在深层肿瘤的临床治疗展现出潜力。但是临床中使用的磁性材料热转换效率低,为达到足够的肿瘤杀伤效果需要高剂量的磁性介质。此外,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磁致发热的加热速度一般较慢,限制了基于磁热响应的药物释放。针对上述难题,该科研团队制备的铁磁性纳米胶束的饱和磁化强度是目前商业化造影剂的2倍。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该铁磁性纳米胶束能够产生高热,其热转化效率远高于临床上使用的磁性纳米材料。同时,在磁热刺激下,化疗药物大黄素可以从胶束的粘流态PHEP内核迅速释放,其释放速度显著优于传统的聚乳酸为内核的胶束(非粘流态)。因此,在外磁场的引导下,该磁性纳米载体能够高效地靶向到肿瘤部位,促进肿瘤细胞的摄取;进而在交变磁场的刺激下,该磁性纳米胶束能够通过磁热与化疗协同,在极低的剂量即可显著杀伤肿瘤细胞。铁磁性载药胶束的制备及其磁热疗与化疗协同的示意图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合肥大科学中心卓越用户基金等项目的资助。论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nsr/article/7/4/723/5708950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4-11
细胞死亡化学生物学研究综述
 细胞死亡是最重要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之一。目前我们所认知的细胞死亡的两种主要方式是:细胞坏死(necrosis)和细胞凋亡(apoptosis)。长期以来,细胞坏死被认为是不被调控的,然而近些年研究表明某些细胞坏死也是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受到基因严格调控。细胞坏死参与很多重要的生理过程中,并与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肿瘤、急性胰腺炎、缺血性心脑管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因此,深入研究细胞坏死的分子机制和与之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然而,由于许多和细胞死亡相关的调控基因都存在“致命性”,而且相关信号转导通路非常复杂,目前经典生物学研究方法遇到了很大瓶颈。因此,开发出通过运用小分子探针,且具有高效、可视、可控、和定量化的化学方法来研究细胞死亡的生物作用机制和调控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 19 20
  • ...
  • 60 6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