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国重室陈崇教授团队发现肿瘤耐药新机制
目前肿瘤化疗耐受的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解析。肌层浸润型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是最为常见和恶性的泌尿系统肿瘤,以顺铂为主的化疗是不可手术和转移性MIBC的一线治疗方案,而由于化疗耐药的产生,很大一部分患者会化疗失败,导致肿瘤复发和进展。
四川大学 2022-10-12
蟾蜍甾烯类化合物及蟾蜍甾烯盐化物在制备治疗妇科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发 明 人】马宏跃;段金廒;周婧;唐于平【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蟾蜍甾烯类化合物及蟾蜍甾烯盐化物的新用途,具体是涉及蟾蜍甾烯类化合物及蟾蜍甾烯盐化物用于制备治疗妇科肿瘤疾病药物的应用。【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蟾蜍甾烯类化合物及蟾蜍甾烯盐化物在制备治疗妇科肿瘤药物中的应用,通过对蟾蜍甾烯提取物和单体化合物华蟾毒精、蟾毒灵、蟾毒它灵、日蟾毒它灵及以上四个单体化合物的盐酸盐或硫酸盐体外对人卵巢癌细胞(A2780)、人卵巢癌细胞(SK-OV-3)、人宫颈癌细胞(SiHa)和人子宫内膜癌细胞(shikawa)四种妇科肿瘤的抗癌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蟾蜍甾烯提取物和单体化合物华蟾毒精、蟾毒灵、蟾毒它灵、日蟾毒它灵及以上四个单体化合物的盐酸盐或硫酸盐对四种妇科肿瘤细胞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抗癌活性强于阳性药紫衫醇,且不良反应小,有望开发成新的抗癌药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ACS nano|郑枫/王怀松团队发表肿瘤细胞膜表面标志物检测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郑枫、王怀松团队合作在学科顶尖期刊ACSNano(IF:18.027)上发表肿瘤细胞膜表面标志物检测的最新研究论文
中国药科大学 2022-09-02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方面取得新进展
该研究是评价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疗效和安全性的首个前瞻性临床研究,也是首个根据乳腺癌脑转移既往是否接受过脑部局部放疗,分为两个独立队列进行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为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启示。
郑州大学 2022-06-08
哈尔滨工程大学高密AP设备采购及服务竞争性磋商
哈尔滨工程大学高密AP设备采购及服务竞争性磋商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2-05-27
中南民族大学广播系统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中南民族大学广播系统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
中南民族大学 2022-05-27
利用数学模型估计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性
这项研究通过使用最新、最准确的病例诊断方法,将几种建模方法与泊松损失权重相结合,从而避免了特定建模选择的局限性。这是第一个比较封闭期前后的研究,与之前的研究相比,这项研究计算出了更可靠的估计值,并且发现了更高的R0值。这对新加坡、日本、韩国和伦敦等疫情正在蔓延的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这些城市应考虑在必要时实施更积极的预防政策,以防止严重的全球性大流行。
中山大学 2021-04-10
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的选择性配体发现研究
雌激素受体ER存在ERα和ERβ两种亚型,ERα主要表达在乳腺、子宫等女性生殖系统中;ERβ则广泛地表达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当中。因此,ER被认为是许多重要疾病的潜在靶标,研究ER的选择性机制和发现高活性和高选择性ER调节剂(SERM)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华东理工大学首先采用常规分子动力学和分子拉伸动力学模拟方法阐明了ERα和ERβ的选择性机制。采用基于对接的虚拟筛选策略,通过酵母双杂交生物测试系统,发现了18个结构新颖的高活性和选择性的先导化合物,其中双效化合物展现出很好的抗细胞增殖活性。这些结构新颖的先导物极具作为治疗ER靶标相关临床疾病的应用前景。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高安全系统安全完整性评估解决方案
针对工业控制领域中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问题,研究评估方法,建立了安全评估体系,掌握安全设备的安全完整性评估和分析、安全系统的安全完整性评估和分析技术;针对现场设备失效和可靠性展开研究,掌握可靠性设计技术,针对工控系统信息安全进行研究,参与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开发了国内第一个 PROFISafe 安全通信协议。
辽宁大学 2021-04-11
基因放疗引起放射性脑损伤相关SNP标志物
放疗是鼻咽癌首选的治疗方式,而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脑损伤是鼻咽癌患者最严重的晚期不良反应之 放疗是鼻咽癌首选的治疗方式,而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脑损伤是鼻咽癌患者最严重的晚期不良反应之 一。该不良反应往往具有不可逆性,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放射性脑损伤一旦发生,治疗颇为困 一。该不良反应往往具有不可逆性,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放射性脑损伤一旦发生,治疗颇为困 难,因此,对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进行放射性脑损伤发病风险预测,对高危个体提前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实现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发明公开了DISC1FP1基因上的SNP位点rs10501719作为与肿瘤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脑损伤发病风险相 关的标志物的应用。同时,制备得到一种预测肿瘤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脑损伤发病风险的试剂盒,利用该试 剂盒检测SNP标志物分型,联合患者临床信息可以更加全面准确的评估鼻咽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脑损伤的患 病风险。
中山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9 50 51
  • ...
  • 106 10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