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载体组合及其应用
01.成果简介 CRISPR/Cas9是细菌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免疫防御系统。其工作原理是crRNA通过碱基配对与tracrRNA结合形成tracrRNA/crRNA复合物,此复合物引导核酸酶cas9蛋白在与crRNA配对的序列靶位点剪切双链DNA。经过研究,通过人工设计tracrRNA/crRNA,改造形成具有引导作用的sgRNA,可以引导Cas9蛋白在多种细胞的特定基因组位点上进行切割、修饰,并最终实现基因突变、插入或缺失。因此,CRISPR/Cas9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编辑技术领域。 近年来,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中,用一个载体表达cas9基因,同时由于革兰氏阴性菌重组效率低,需要在这个载体上表达λ-RED重组酶;在另一个载体中表达sgRNA和用于同源重组的同源臂序列。两个载体都转入大肠杆菌中时,sgRNA介导Cas9蛋白切割基因组上特定序列,形成双链断裂,刺激同源重组的发生,从而实现基因编辑。 本项成果构建了适用于盐单胞菌的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系统。该系统由两个载体组成:第一个载体表达Cas9基因,且不需要表达λ-RED重组酶,实际操作中不再需要诱导λ-RED重组酶的表达,简化了步骤流程;第二个载体表达sgRNA,并含有用于同源重组的同源臂序列。从而实现了基因编辑。本项成果的技术优势包括: (1)基因编辑时间由原有的20余天缩短到7-8天; (2)N个基因编辑时间由原有的N个月缩短到3+5N天; (3)无需表达λ-RED重组酶。                        图1 盐单胞菌TD01进行基因编辑的流程示意图02.应用前景 本项成果可作为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载体,广泛应用于基因编辑领域。03.知识产权 本项成果已申请1项发明专利。04.团队介绍 本项目为多团队合作项目,其中一个团队的负责人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合成生物学、微生物代谢工程、生物材料、工业生物技术。已发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论文数十篇,申请专利70余项。05.合作方式 投融资。06.联系方式邮箱:zhangxinrui@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 2021-04-13
创制转基因技术中带有安全筛选标记的安全转化载体
选择标记转基因作物已成为近年来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转基因作物产品的商品化,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性受到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目前抗生素标记基因在植物遗传转化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对这些标记基因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性心存疑虑,抗性标记基因的存在严重地阻碍了转基因植物的商品化进程和转化技术本身的有效性。 本项目培育的无抗生素标记基因(可视化标记基因)在建立高效、安全、规模化的转基因作物技术体系方面取得突破,以紫色幼芽作为可视筛选标记代替抗生素筛选标记,构建了新型转化载体
南开大学 2021-04-14
创制转基因技术中带有安全筛选标记的安全转化载体
选择标记转基因作物已成为近年来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转基因作物产品的商品化,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性受到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目前抗生素标记基因在植物遗传转化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对这些标记基因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性心存疑虑,抗性标记基因的存在严重地阻碍了转基因植物的商品化进程和转化技术本身的有效性。 本项目培育的无抗生素标记基因(可视化标记基因)在建立高效、安全、规模化的转基因作物技术体系方面取得突破,以紫色幼芽作为绿 脓可视筛选标记代替抗生素筛选标记,构建了新型转化载体并应用于作物,已申请 2 项发明专利。
南开大学 2021-04-13
一类抗肿瘤新药藤甲酰苷
“一类抗肿瘤新药藤甲酰苷”项目,已经在美国和中国同时进行创新药临床前研究。在美国,已经和美国NCI合作,并且完成人类60个癌细胞体外系统研究。在国内,已经被立项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研究开发项目。该项目是从中药中提取分离获得的单体化合物后,经三步化学合成,对其结构进行修饰获得的全新结构的化合物,经查新未见相关报导。此化合物经测试具有抗恶性肿瘤活性,目前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和国际专利申请,按新药注册分类属于化学药品1.1。该课题的临床前主要试验工作已经完成。 项目的初期工作(设计筛选、构效关系研究)是由旅美华裔新药研发团队利用美国制药业新药研发平台技术完成的,该团队由多名该领域美国知名科学家组成,他们回国创业并将该项目一起带回国(拥有全球独占的知识产权),因此本项目具有国际领先性。   已经完成的新药资料包括:药学(原料和制剂工艺研究、结构确证、质量研究、质量标准、稳定性研究等,长期稳定性正在进行);药理学(体外、体内活性研究,好于紫杉醇和环磷酰胺);毒理学(安平中心的LD50,初步的亚急性毒性、安全性药理和特殊毒性试验);肿瘤细胞凋亡研究等
辽宁大学 2021-04-11
细胞焦亡抗肿瘤免疫功能的研究
在活体内实现肿瘤选择性的蛋白功能调控,对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药物开发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仍是化学生物学领域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该研究工作一方面展现了基于三氟化硼脱硅反应的“双靶向激活”策略效率高、生物正交性好的优势,揭示了将探针改造为激活剂(Probing-to-Perturbing)这一设想在活体蛋白激活上的巨大潜力。利用这个新颖的生物正交技术,该研究揭示少部分的肿瘤细胞发生焦亡,就足以有效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进而激活很强的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该发现为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Gasdermin家族蛋白也成为潜在的肿瘤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这类蛋白的激动剂则很有可能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新方向。
北京大学 2021-04-11
m6A调控肿瘤细胞上皮间质化
发现肿瘤细胞上皮间质化(EMT)过程中mRNA的m6A显著上调,其可通过促进EMT关键转录因子Snail的翻译从而促进肿瘤EMT及侵袭转移。在肿瘤细胞EMT过程中,mRNA的m6A修饰增加。甲基转移酶METTL3的缺失使得m6A水平下调,并抑制癌细胞在体外和体内的迁移、侵袭和EMT过程。m6A-seq和功能实验表明,EMT的关键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受m6A调控,且过表达Snail能逆转METTL3缺失导致的细胞EMT抑制。进一步研究表明,Snail mRNA的CDS区而非3’UTR区的m6A修饰,可促进其mRNA的翻译延伸,其可能机制是通过YTHDF1与eEF-2的共结合促进多聚核糖体对其的翻译作用。体内实验表明METTL3敲除细胞株转移能力较野生型显著下调,过表达Snail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此现象。临床分析表明肝癌组织中Mettl3和YTHDF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其上调是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率(OS)不良预后因素。
中山大学 2021-04-13
肿瘤科呕吐物接收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肿瘤科呕吐物接收处理装置,涉及肿瘤科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包括箱体和顶盖,所述顶盖安装在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箱体底部设有座体,座体底面设有滚轮装置,所述箱体内中部设有锥形圆盘,所述锥形圆盘的中央开有通孔,所述锥形圆盘的上方设有头部升降固定架,所述顶盖上设有若干水管,所述水管下端通入箱体内,上端通过连接管与水泵连接,所述箱体底部还设有排污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可以有效接收呕吐物,并对呕吐物集中处理,排出,非常高效人性化。
青岛大学 2021-04-13
肿瘤科呕吐物接收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神经电刺激针。目前使用的经皮电刺激存在定位不精确,电刺激导致疼痛的缺点,而针灸电刺激由于针灸针无绝缘部分,对皮肤的电刺激会引起患者明显疼痛不适,并且刺激电流强度存在限制。该神经电刺激针包括针体和针体首尾端的针头和针尾,针体、针头和针尾一体成型,针体外围包覆有绝缘层,针尾上设有凹槽,凹槽上固定连接有导线夹或是直接缠绕有导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达到有效电流强度的情况下,不会引起患者明显的疼痛适。
青岛大学 2021-04-13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体系及其应用
已有样品/n在国际同行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在疟疾领域研究的优势,创新性的利用融合蛋白表达技术,高效制备出了具有癌细胞亲和性的X蛋白,并将该蛋白核磁珠偶联,成功制备了X蛋白-磁珠偶联复合物(简称XCMB),目前,该发明已经提交中国国家及PCT专利申请。在该产品后续可被开发为肺癌早期筛查和伴随治疗诊断手段,或者用于其他肿瘤类型,市场拓展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智能检测系统
目的: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成像和检测数字诊疗新技术研究” ,从目前临床循环肿瘤细胞在实践诊断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研发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智能检测系统,为乳腺癌检测提供崭新的检测平台体系。方法:本系统创新性地将微流控技术与表面增强拉曼检测以及人工智能算法联用,通过 3D 打印微流控芯片分离出血液样本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检测技术采集分离出的细胞信号,结合人工智能算法比对分析得出细胞的种类以及分子分型。结果:本项目在综合考虑技术水平与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了用 5mL 血液在 1 小时内获得样本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结果,同时保障了结果的准确性。结论:该项目满足了市场对乳腺癌的非侵入性快速检测方法的需求,提高了乳腺癌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将检测成本降低了 70% 以上,有利于乳腺癌检测的推广及普及,对促进人类健康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本系统创新性地将 3D 打印微流控芯片与拉曼检测联用,实现了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与分类一体化,极大地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与准确率,目前处于样机阶段。 我们还考虑到检测成本和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将一次性消耗成本控制在百元级别,每次仅需 5mL 血液,实现了廉价安全的肿瘤检测,让人们用得起,用得放心。 从市场上来看,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正成为一个量大面广的庞大市场,而因为基于循环肿瘤细胞的肿瘤检测具有廉价、高效、灵敏度高、对临床治疗指导性强等特性,这种具有明显优势的检测方式已成为大势所趋。尽管该检测目前尚未被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但相信该检测系统可以为临床诊断和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相信我们的技术能够为广大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幸福。对技术成果,非涉密技术方案进行简要介绍。 主要技术指标 (1)拉曼增强材料,拉曼增强因子达到 1.0×105; (2)3D 打印类河湾截面微流控芯片,肿瘤细胞惯性聚焦效果与粒子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线性度达 98.38 %; (3)肿瘤细胞的回收率达到 90.0 %,肿瘤细胞的富集比达到 1.90 倍; (4)检测范围达到 0-1000 个,检测下限达到 1 个细胞,且多次试验之间偏差较小,不存在系统性变化; (5)微流控动态流体 SERS 检测平台,具有优异的稳定性(RSD 为 1.90%)和重复性(RSD 为 4.98%),可以作为标准化的细胞 SERS 检测方法; (6)开发了基于局部对称重加权惩罚最小二乘的拉曼基线校正预处理方法、基于KNN 算法的拉曼光谱分析方法以及基于预处理组合的拉曼光谱分析方法等多种拉曼光谱数据分析方法; (7)建立了肿瘤细胞拉曼光谱标准数据库,并开发了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软件,实现细胞拉曼光谱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分析; (8)构建了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分析系统,并完成了临床样品的初步验证及后续方案的设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2-12-1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61 6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