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深度学习的光伏并网系统电能质量预测及调控策略研究
本成果围绕光伏并网系统电能质量展开。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研究谐波等电能质量指标变化规律,运用特征提取技术处理时序数据,实现电能质量预测。研发基于态势感知的电能质量调控装置,总谐波补偿率不小于 90%,补偿次数 2 - 50 次。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调控装置示范应用,申请发明专利 3 项,发表论文 3 篇。应用场景涵盖光伏电站、配电网等,可提升电网可靠性与经济性,减少设备损耗、优化调控策略、降低弃光率,为新能源消纳提供支撑。
沈阳农业大学 2025-05-21
整车多能源控制系统
Ø  成果简介:采用了由局部管理层、整车信息管理层、人机接口与通讯扩展接口层组成的三层综合网络系统结构,在国内首先实现了电动车整车网络布线,自主定义了电动车辆CAN总线通讯协议,成功地实现了整个电动车的综合控制,将电动车的各个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该技术主要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如何最有效地管理电动车辆有限的能量,实现电动车辆效率最大化,估计电池组的剩余电量及车辆续驶里程、单体电池及成组电池的检测与电池组温度控制、电机及空调等耗能部件的功率分配等内容;二是如何解决电动车辆运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新能源汽车助力转向系统
1 成果简介为减少排放,各国政府都在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由于储能及动力装置加重,致使新能源汽车的前桥载荷相应地加大,因此需要新能源汽车的转向助力系统能提供更大的助力。新能源汽车助力转向系统以车载供能装置驱动电机产生助力,与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相比,不仅可以获得随操舵力而变化的路感,而且可以获得随车速而变化的路感。 清华大学在新能源汽车及其转向助力系统设计开发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技术研究,获得了一批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研究成果。2 技术指标( 1)转向助力随车速而变化,车速低时转向操纵轻便,车速高时转向操纵变沉,没有发飘 的感觉; ( 2)转向助力过程中,转向操纵手感平顺; ( 3)转向后,转向盘有一定的自动回正能力。3 应用说明新能源汽车助力转向系统是在机械转向系统基础上,加装转向盘转矩传感器、电机减速器总成、 控制器等组成。控制器根据采集得到的转向盘转矩和车速等信号,控制电机产生适当的助力以协助驾驶员进行转向操纵。4 效益分析对原有转向系统改进及新增传感器、控制器等花费约 500~600 元/套,批量销售 1000~1500元/套。
清华大学 2021-04-13
新能源智能小区集成系统
成果简介新能源智能小区集成系统是高效、 智能化、 环保利用新能源(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 小型燃气轮发电系统) 于一体, 创造新型绿色环保智能小区的系统集成项目。成熟程度和所需建设条件技术成熟, 集成太阳能、 风力发电、 小型燃气轮机、 储能装置为一体, 包好能量控制系统等。 智能小区、 边远无电力供应地区等。技术指标能够与目前国家电网的相关指标相吻合, 不低于国家对系统并网的条件。市场分析和应用前景符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新能源联合供电系统
根据燃料电池外特性软、动态响应慢的缺点,本项目提出了复合型燃料电池供电系统,利用能量管理控制策略控制系统中的能量流,确保系统高效可靠工作。本系统非常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应急备用电源等场合。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新能源联合供电系统是将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燃料电池以及蓄电池等结合在一起连续向负载供电系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电源重点实验室已于2005年先后购买了300W风力发电机、1k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1kW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并开展了关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燃料电池发电的研究工作,本课题组已采用以上三套装置分别进行了独立系统的实验研究,已取得很多研究进展。正在进行风光氢联合供电系统的研究,目前已完成原理,正在进行实验验证。 1.燃料电池供电系统 氢能是一种清洁新能源,燃料电池是氢能应用的一个重要。根据燃料电池外特性软、动态响应慢的缺点,本项目提出了复合型燃料电池供电系统,利用能量管理控制策略控制系统中的能量流,确保系统高效可靠工作。本系统非常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应急备用电源等场合。 2.太阳能光伏供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 本研究首先建立太阳能电池和风力发电机的模型,以进一步了解其特性。其次根据不同输入源的特性,设计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功率变换器。采用最大功率追踪技术控制系统,使得太阳能电池和风力发电机工作在最大功率点。 3.风光氢联合发电系统 本研究将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通过功率变换器组成了一套风光氢联合发电系统,同时提出能量管理策略是通过控制变换器使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既可以同时向负载供电也可以单独向负载供电。由于风能和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应该尽可能多地利用,当其不足以提供负载功率时,由燃料电池配合其向负载供电。当夜晚和无风时,太阳能电池和风力发电机不能正常工作,由燃料电池单独向负载供电。该系统可用于分布式供电也可并网发电。 三、知识产权及获奖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成果名称:“燃料电池供电系统”)、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成果名称:“多种新能源联合供电系统研究”;项目号:07-E-022)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名称:“多输入直流变换器电路拓扑及控制策略的研究”;项目号:50807024)的资助。目前共有3项专利在申请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2-08-12
新能源汽车空调热泵系统
冬季,因为新能源汽车没有发动机或者不能完全利用发动机余热,需采用PTC 电加热方式,但由于电能最终转化为热能其能量转换效率低于 1,因此,对于 EV、HEV 之类的新能源汽车而言,高效制暖是重大课题。目前,车用空调热泵系统的研发技术难点在于: (1)使用环境--如果车辆处在严寒的环境中,空气中可以利用的热能少,普通热泵系统在-10 ℃以下温度工作时其制热效能就会大打折扣。 (2)室外换热器除霜--如果热泵系统在湿冷的环境下工作,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会产生冷凝水,其冷凝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整车多能源控制系统(技术)
成果简介:采用了由局部管理层、整车信息管理层、人机接口与通讯扩展接口层组成的三层综合网络系统结构,在国内首先实现了电动车整车网络布线,自主定义了电动车辆CAN总线通讯协议,成功地实现了整个电动车的综合控制,将电动车的各个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该技术主要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如何最有效地管理电动车辆有限的能量,实现电动车辆效率最大化,估计电池组的剩余电量及车辆续驶里程、单体电池及成组电池的检测与电池组温度控制、电机及空调等耗能部件的功率分配等内容;二是如何解决电动车辆运营过程中的故障诊断、高压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整车多能源控制系统技术
采用了由局部管理层、整车信息管理层、人机接口与通讯扩展接口层组成的三层综合网络系统结构,在国内首先实现了电动车整车网络布线,自主定义了电动车辆CAN总线通讯协议,成功地实现了整个电动车的综合控制,将电动车的各个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该技术主要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如何最有效地管理电动车辆有限的能量,实现电动车辆效率最大化,估计电池组的剩余电量及车辆续驶里程、单体电池及成组电池的检测与电池组温度控制、电机及空调等耗能部件的功率分配等内容;二是如何解决电动车辆运营过程中的故障诊断、高压安全、充电通讯接口、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高电动车可靠性等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3
高校智慧资助系统
建设智教智慧资助系统,通过其高效协同的后台分类处置能力,把高校学工资助事项进行整合和业务流程的约简化处理,运用大数据打通“最后一公里”,将线下的业务操作剥离开实体大厅转化为线上业务,实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无纸化办公,让学生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 管理员可以灵活设定经困生等级(比如一般困难、困难、特别困难等)。 管理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经困生管理办法灵活设定经困生认定条件,在对应的条件下可以设置多条困难条件类型及对应的权重值、限制条件。 管理员可以灵活设定经困生申请计划,包括起止时间、对应认定条件、申报条件参数设置、申报对象。 学生通过移动端进行在线填写经困生申请材料,提交后系统可根据管理员设定的经困生等级条件自动给审核人员推荐申请经困生等级并可以手动调整,学生提交后可以实时查看审核进度。 班主任可以根据系统推荐的经困生等级自行根据实际条件进行手动确认等级,并保留推荐等级和班主任确认等级查询痕迹。 经困生认定条件需具备权重分配方案和认定版本的统一联动管理。 二级学院可以根据权限设置批量打包下载学生上传的经困生证明文件,并以学号+姓名方式保存。
吉林省智教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2025-05-16
高校报修管理系统
智教高校报修管理系统优化校园设施维修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满足学校师生及后勤管理部门的需求,维修完成后,能对维修服务质量(如维修效果、维修人员态度)进行打分评价,并可填写反馈意见,以便学校改进服务。 教师、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端,点击报修服务、我要报修后,可以根据实际报修情况进行问题描述、上传图片等。学生可以实时跟踪维修进度,并对维修结果进行线上打分、评价。
吉林省智教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2025-05-16
1 2 3 4 5 6
  • ...
  • 548 54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