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复合防锈润滑脂技术
中试阶段/n防锈主要是为了保障材料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润滑主要是为了使机械设备在苛刻的使用条件(如高温、高速、高负荷、特殊介质环境)下持续稳定工作,发挥最大功能,减少维修和停工损耗,节约能耗和材料消耗,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由于金属材质和使用环境的差异,摩擦形式的不同,对产品有不同的功能要求。为了适应用的需要,开发生产了各种不同用途的润滑脂、防锈剂。。新近开发的该复合防锈润滑脂是复合了多重防锈及润滑于一体的一种膏脂,在高温120℃和强紫外线照射下不流淌,不流失;在低温-40℃下不干固、不龟裂;经水冲刷不脱落不稀释;在丝扣缝隙有很好的油浸润性。可用于长期暴露在野外的螺栓(如铁路轨道螺栓)的防锈润滑,达到延长使用寿命,方便松紧螺栓进行保养和维修的目的。产品已在铁道轨道最恶劣环境路段的螺栓上做了应用试验,其防锈和浸润润滑效果极佳。。 本产品也可用于各类传动(齿轮、链条、滚球)部位的润滑,也可用于其它长期暴露在野外露天的螺栓的防锈与润滑,是一种适应性较广的防锈润滑兼备的实用型膏脂。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可溶性几丁聚糖
【项目来源】江苏省科技厅科技兴海项目“可溶性几丁聚糖的生产工艺研究”,编号:BL98326。 【成果鉴定】经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类    别】新辅料。 【功    用】药用辅料(并具有促进伤口愈合抗感染);用于废水处理。 【主要技术指标】 1.应用水解法有效控制脱乙酰度,并得到了不同脱乙酰度的几丁聚糖。 2.应用双氧水氧化降解法将几丁聚糖部分解聚制得可溶性几丁聚糖,并进行了放大试验,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该方法是一种制备低分子量可溶性几丁聚糖简便、有效的方法。并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工艺采用的原料价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对工业化生产和推广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推广应用前景】近年来,几丁聚糖已在众多领域被应用,但由于溶解性能很差,其应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可溶性几丁聚糖解决了其溶解性问题,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展。 1.由于可溶性几丁聚糖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可制为凝胶、膜剂、生物敷料等,在制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可制成缓释胃漂浮片,也可将药物与几丁聚糖等辅料混合直接压片,制成缓释片。 2.以壳聚糖为成膜材料,以多孔性材料为支撑物,可制成由控释层和药物层组成的烧伤生物敷料,与目前常用的油纱布、动物皮、以及合成高分子材料相比,具有对人体无毒、无刺激、不过敏、透气透湿等特点,且具有一定的抗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作用。 3.水溶性几丁聚糖衍生物能有效地吸附重金属,并可抑制细菌生长,对汞、隔、铅和砷等有显著的过滤作用,是高性能的重金属离子捕集剂,可有效地除去工厂废水中有毒的重金属离子以及核工业废水中的放射性核素,也可作为阴离子凝集剂使用,用于活性污泥的凝集,脱水,尤其是用于食品厂的废水处理。 4.由于几丁聚糖的降解性,可取代目前使用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制成可生物降解的日用品;水溶性几丁聚糖衍生物可作为日用化妆品添加剂等。 【进展情况】已完成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等研究工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细胞因子与疾病诊断
全血中检测细胞因子的含量和动态分泌过程有助于在分子水平阐明免疫调节机制,为临床生物分析新方法的开发与疾病的诊断、监测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简单迅速,可高度定量化且易于标准化,是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最为常用的体外检测的方法。
南京大学 2021-04-14
特种润滑脂及合成工艺
润滑脂是重要的工业润滑剂,不仅能满足一般 的润滑要求,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极压、抗磨和密封 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钢铁、汽车、航空航天和军事 等工业。复合锂基润滑脂是由12-羟基硬脂酸与二 元酸的复合锂皂作为稠化剂制成的一类高性能润滑 脂产品,具有优良的机械安定性,轴承漏失量少, 出色的抗水防锈和氧化安定性。采用邻苯二甲酸二 辛酯等为润滑脂基础油,充分利用酯油高低温性能 好、氧化稳定性高、润滑性能优异等特点;采用复 合锂基金属皂基进行一步法稠化,方法简单且能降 低生产能耗;产品具备良好的胶体安定性与机械安定性,所含有抗氧化剂赋予其在一定高温下工作的性 能,并且通过极压抗磨剂的加入使得复合锂基润滑脂组合物具备优异的极压抗磨性。 本技术成果可广泛应用在钢铁工业、汽车工业、工程机械领域中。目前已经在中山大学精细化工研究 院下设的实验室开展石化下游产品的研发工作;在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设置了润滑与磨损研究中心开展相 应的润滑脂中试工作,已经完成的装置有2L的和8L的小试釜,建立了100L的反应釜,并且利用本研究研制 了一套具有自主产权的工业润滑脂研磨装备。
中山大学 2021-04-10
新型高效析氧不溶性阳极
电解、电镀、电铸、污水处理、腐蚀阴极保护等电化学工程中阳极不可缺少。近来,产品的质量、特别是生产的高速化的需求,长寿命的不溶性阳极的应用急剧扩大。从节能、节约材料、不污染环境等对于所谓“绿色材料”的要求,长寿命且能使电极反应活化能降低即具有电化学催化性能的不溶性阳极被广泛需求。新型不溶性阳极是在钛基体上涂覆具有高电化学催化性能的贵金属氧化物涂层,涂层中并含有高稳定性的阀金属氧化物。新型不溶性阳极具有高电化学催化性能,寿命与铅阳极相当,析氧过电位比铅合金不溶性阳极低约0.5 V,节能;稳定性高,不污染镀液;重量轻,易于更换。新型不溶性阳极的析氧过电位也比镀铂不溶性阳极低,寿命提高1倍以上。 我国制造汽车、建筑、家电及食品饮料容器用涂镀层钢板高速电镀锌、高速电镀锌锡生产线在我国有20余条,其中13条高速电镀锡生产线用不溶性阳极全部为进口。而这些生产线使用氧析出过电位大电化学催化性能低的铅合金、铸铁、铂等不溶性阳极,存在镀液污染。此外,常规电镀、电解污水处理等方面毒性的铅合金不溶性阳极还被使用。所以,高效析氧不溶性阳极在电化学工程方面有良好的应用领域。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高水溶性超细钛白粉
成果创新点 该材料实现了系列突破: 1. 产率高、三废少,可实现投料 98%以上的产出; 2. 制备工艺先进、能耗低、产量大,便于大规模生产; 3. 水溶性高,最高可实现 70%左右的水溶性,性能远 高于市场同类产品; 技术成熟度 成果开发进行到关键技术研发阶段 市场前景 超高的水溶性及优异的光学性质,既能吸收紫外线, 又能反射、散射紫外线,还能透过可见光,是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高水溶性超细钛白粉
该材料实现了系列突破: 1. 产率高、三废少,可实现投料 98%以上的产出; 2. 制备工艺先进、能耗低、产量大,便于大规模生产; 3. 水溶性高,最高可实现 70%左右的水溶性,性能远高于市场同类产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17
低温熔融法生产不溶性硫磺
不溶性硫磺 (IS) 是硫磺的同素异形体,但它不溶于二硫化碳。随着环保法规、燃料清洁化要求的日益严格,石油与天然气加工、煤化工、电力、金属矿业等行业回收的普通硫磺数量不断增加,普通硫磺面临市场饱和。 我国车用轮胎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作为子午胎生产的不可或缺的专用硫化剂——不溶性硫磺的市场价格是普通硫磺的近15倍,开发生产IS这种硫磺深加工产品,不仅可大幅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目前工业上硫磺转化为不溶性硫磺多采用高温气化法,但该法易燃易爆、能耗大,因此,近年来低温熔融法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二硫化碳对普通硫磺的溶解性很好、价格低、回收利用较方便,因此,无论高温法还是低温法,目前均采用CS2作萃取剂来提纯产品。但是,CS2沸点很低、挥发度极高、易燃易爆,毒性很大。生产过程损耗达10-20%,使得IS生产面临了严峻的安全环保问题。国内生产的IS产品高温稳定性 (120℃/15min) 大部分低于40%,与国外同类产品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高质量的IS产品近70%依赖进口。 目前,除了国外Flexsys品牌的IS产品占全球市场的近90%,其它IS产品质量都难以与它相比。现有的生产工艺能耗大、设备腐蚀严重、易燃易爆,且萃取所用的二硫化碳溶剂存在相当突出的安全环保问题。 目前,我们在该领域开展多年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以炼油企业的回收硫磺为原料,采用低温 (小于300℃) 熔融工艺法,可使得硫磺聚合转化为不溶性硫磺的收率达到40%以上,这在低温熔融工艺法中属于高转化率。 针对现有IS生产中广泛使用的CS2萃取剂存在的安全环保方面的突出问题,我们开发了萃取效果好 (除CS2外目前萃取效果最好) 、安全、环保、易回收有望替代CS2的新型萃取剂,成为不溶性硫磺生产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属国内外首创。 针对国内不溶性硫磺产品普遍存在热稳定性不高的问题,研制了不溶性硫磺生产环节中的系列高温热稳定剂,使IS的油浴法120℃,15分钟的热稳定性达到50%以上,与国外产品接近,国内处于领先。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包括罐盖与罐主体,还包括扣片及密封圈;罐主体顶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密封圈的罐主体密封圈槽;所述罐盖下边沿设置有用于压紧密封圈的罐盖密封凸起;罐盖侧壁设置有至少三个罐盖扣块,罐主体顶部侧壁对应设置有与罐盖扣块配合的罐主体扣块,在其中任意一个罐主体扣块的底部设置有与罐主体内外部相连通的通气孔;扣片分别与罐盖扣块及罐主体扣块扣合;罐主体内设置有隔板。采用该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能实现使用干净、方便的扣合方式密封,且无需使用凡士林等矿脂。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中药活性成分黄芩苷抗脂机制
通过对黄芩苷分子进行化学衍生化从而获得了与天然黄芩苷具有相似生物活性的光交联分子探针,并利用定量化学蛋白质组学技术来寻找黄芩苷在细胞内的直接药效靶点。他们发现与黄芩苷相互作用的靶标蛋白在脂肪代谢通路中高度富集,尤其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的限速酶CPT1A引起了他们的格外关注。通过RNA干扰敲低CPTA的表达水平后,细胞丧失了对黄芩苷降脂活性的响应,暗示这个蛋白是黄芩苷作用机制通路中的一个关键蛋白。通过定量小分子质谱建立了CPT1A的酶活检测体系,最后发现黄芩苷可以明显激活CPT1A的活性,从而达到加速脂肪酸降解的过程。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07 10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