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原花青素胶囊
【项目来源】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原花青素癌化学预防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编号:98JDK98003。 【成果鉴定】经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类    别】中药新药五类。 【剂    型】胶囊剂。 【处方来源】原花青素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多酚化合物的总称。在从落叶松、马尾松等的树皮中提取得到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C),并探讨其对癌症的化学预防作用基础上,从葡萄皮中提取获得纯度符合中药新药五类注册的基本要求的原花青素。 【功能主治】抗肿瘤。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 【主要技术指标】 1.原花青素抗致癌剂与DNA的加成反应:原花青素分子中的黄烷-3,4-二醇是具有捕获过氧离子和0H-。自由基的基本结构,可以减轻0H-对DNA的损伤。 2.抗氧化作用:能显著性抑制巴豆油刺激PMNs释放H202,该作用在给药后1h左右最强,且具有一定的时效关系和量效关系;对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原花青素具有显著性抑制作用,能显著性提高肝线粒体SOD活力,减少MDA生成。 3.原花青素有使胃癌细胞表型逆转的作用:人胃癌细胞BGC-823在原花青素处理下,作为胃癌细胞分化指标的AKP及LDH活力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两项酶的变化均显示胃癌细胞在原花青素的作用下,其基因表达的表型均向正常方向逆转。 4.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用原花青素处理后,可明显抑制内皮细胞蛋白质、RNA及DNA的合成。因此原花青素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5.原花青素细胞毒作用:采用MTT法观察原花青素对人胃癌细胞、肺腺癌细胞、口腔上皮癌细胞、结肠癌细胞、低转移性口腔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作用,结果表明,原花青素对各肿瘤细胞株的IC50均大于10μg/ml。说明原花青素对促癌细胞的增殖阶段无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6.原花青素体外浓度达50μM时,未见对拓扑异构酶Ⅱ活性产生抑制作用。 7.原花青素处理BGC-823细胞低浓度时未能阻断细胞Gl→S期移行。并对S期无影响。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可以使G0/G1期百分率增加,使Gl/M及S期细胞数百分率减少,可以使癌细胞凋亡的百分率增加。 【推广应用前景】充分利用富含原花青素的葡萄制品(葡萄汁、葡萄酒)的下脚料-葡萄皮和籽,开发出系列花青素制品,变废为宝,无疑将成为原花青素开发利用的突破口。 【进展情况】已完成临床前部分研究工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一种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制备方法,即将除去低温豆粕中大部分蛋白组分后得到的湿残渣按照1:3-10的料水比添加水,调pH为2.0-10.0,用微波-超声波协助提取器进行提取,控制微波功率为275w,超声波功率为160w,时间为1-30min,提取完成后,离心,将上清液浓缩至原体积的1/4后依次用75%,95%和无水乙醇进行洗涤,沉淀,室温下静置,离心,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分子量为1200-2400kDa水溶性大豆多糖.本发明的一种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制备方法,以工业低温豆粕为原料,提取工艺能耗低,可明显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率,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方法.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5-04
低水溶性结晶V型聚磷酸铵
低水溶性结晶Ⅴ型和结晶II型一样,具有相当稳定的热力学区间,是一种带有三嗪环支链的缩聚物,主要用于聚丙烯的阻燃,在聚丙烯中的添加量仅为5~15%时,可以达到结晶II型添加量达30%同样的阻燃效果,由于添加量小、阻燃性能好,因而其力学与机械性能在达到同样的阻燃效果的同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是聚磷酸铵系列阻燃材料中最具前途的新品种,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与工业生产报道。本项目采用创新的聚磷酸铵的制备工艺,利用非五氧化二磷原料路线,制备的结晶V型聚磷酸铵具有低水溶性和优异的阻燃效果,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及磷化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在所制备的低水溶性结晶V型聚磷酸铵中,创新性的原位聚合了具有高耐热性的三嗪环,使本产品作为阻燃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多西他赛脂质纳米混悬液
多西他赛(docetaxel)的作用机制与紫杉醇类似,诱导和促进微管的装配,使 微管不解聚;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 抗肿瘤活性是紫杉醇的 1.3~12 倍,对乳腺癌、肺癌有很好的疗效;对头 颈癌、胃癌、胰腺癌及软组织肿瘤的患者也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存在缺点:溶解性较差、含吐温-80 和乙醇严重的副反应、药物全身分布靶 向效率低 脂质纳米混悬液的优势:1.现实性高,高压乳匀制备,工艺简单,利于大 工业生产。2.应用广泛,适用于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油的药物。3.毒性更低,以 单一的可注射性磷脂作为载体材料无有机溶剂的使用。4.稳定性提高,载药量 高无药物泄露问题。
山东大学 2021-04-13
没食子酸脂的微波合成方法
【发 明 人】李念光;唐于平;段金廒【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没食子酸酯的合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没食子酸酯的微波合成方法。【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没食子酸酯的微波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为:(1)取没食子酸和不同的醇或者酚,置于微波反应器中,设定温度为80至105℃,压力150至200PSI,设定功率为150至250瓦,在酸的催化下密闭反应5至30分钟;(2)取步骤(1)反应所得的产物,用碱液调pH值至中性,然后用有机溶剂萃取、浓缩、得浓缩物、重结晶,即得。本发明提供的没食子酸酯的微波合成方法可减少反应时间,提高合成效率,节省成本,且可操作性强、对环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水溶性高效农用肥料多聚磷酸铵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近年来多聚磷酸铵已逐渐进入复混肥和液体肥料的生产领域,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用液体多聚磷酸铵基础溶液通过添加氮肥、钾肥、微量元素配制成的清液型液体肥料,可以通过滴灌和喷施机械化系统施用,并具有施肥准确度高、均匀性好、成本低等优点。 项目特色和创新之处:采用磷酸与尿素缩合法高效合成多聚磷酸铵,由于短链聚磷酸铵溶解度高,比一般磷肥可提高液体肥料中磷的含量;可配置磷含量较高的液体肥料,pH值近中性,作物使用安全系数高;结晶温度较低,生产使用方便。且聚磷酸铵对金属离子有螯合作用,可利用其螯合作用在液体肥料中添加微量元素。一些微量元素在聚磷酸铵溶液中的溶解度远高于在正磷酸铵溶液中的溶解度,利用聚磷酸铵原料作为无机螯合剂,较有机螯合剂便宜,同时又能提供氮磷养分。另外聚磷酸盐不被植物直接吸收,而是在土壤中逐步水解成正磷酸被植物利用,因而是一种缓溶性长效磷肥。
南开大学 2022-07-29
SC-4929润滑脂滴点测定仪
仪器概述 本仪器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 4929《润滑脂滴点测定法》规定的要求设计制造的,适用于按GB/T4929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测定润滑脂的滴点。 技能参数 1、工作电源: AC220V10%,50Hz。 2、油浴:容积为600毫升烧杯。 3、脂杯:镀铬黄铜制成,内径为9.92mm,滴油孔为2.8mm,杯高为12mm。 4、试管:带边耐热硅酸硼玻璃试管,内径为11.1至12.7mm,离底部19mm外的圆周上有用来支撑脂杯的三个凹        槽。 5、温度计:测温范围为-5~300℃,分度值为1℃,浸入深度为76毫米、全长为390mm。 6、加热器:管状,功率800W。 7、搅拌电机:转速为60转/分。 8、环境温度: -10~+40℃; 9、相对湿度: 85%; 10、整机功耗:不大于900W。 性能特点 1、采用耐高温烧杯、加热器、电动搅拌器组成油浴,加热功率连续可调,浴内温度均匀,满足试验的要求。 2、仪器设计为台式结构,小巧美观,使用方便,配套齐全,用户购买后即可进行试验。 网址链接 http://www.csscyq.com/proshow.asp?id=789
长沙思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21
聚阴离子纤维素
聚阴离子纤维素为羧甲基纤维素升级换代产品,广泛用于油田助剂、造纸、纺织等领域,粘度、造浆率、降失水性为其重要理化指标。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丹参素的生物合成技术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 丹参素是一种天然植物多酚酸,是中药丹参的主要水溶性活性成分。丹参及 其制剂(如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等)、丹参素的衍生物丹酚酸 B 和丹酚 酸注射液已经批准,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丹参素是丹参及其制剂国家 药典规定的质量控制指标。丹参素的药理活性包括具有改善血流、抑制血小板活 化和动脉血栓形成,还具有抗癌和抗炎等活性。我们研究还发现,丹参素具有清除活性氧和活性氮的作用,是一种高效的抗氧化剂。丹参素清除羟基自由基和超 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高于维生素 C。因此在医药、保健品、食品等方面具有很 大应用潜力。 目前丹参素主要从药材丹参中提取,然而丹参根中含量低(一般 0.045%), 严重制约了丹参素的大规模应用。化学合成丹参素存在着步骤繁琐,立体选择性 不高。采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工程微生物,通过发酵方法生产丹参素是一种很 好的替代方法。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本技术采用合成生物学策略,挖掘大量的天然生物元件,创新组合了功能酶, 设计了非天然存在的从葡萄糖到丹参素的生物合成途径,构建丹参素的人工细胞 工厂。实现了葡萄糖为原料,发酵生产丹参素。发酵 72 小时,积累丹参素 7 克/ 升以上,对葡萄糖的摩尔转化率为 0.47,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截止目前,丹参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一直未见报道,天津大学唯一拥有该技术。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微生物发酵生产丹参素,得率高,工艺简单,成本低,唯一的拥有该技术, 市场竞争力强。 应用领域:医药、食品、保健品等领域。 合作方式及条件:寻求技术转让或新产品合作开发
天津大学 2021-04-11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大量的基础及应用研究证明,IL6是机体免疫网络中最重要的细胞因子,对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巨核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具有促进生长,诱导分化的功能。IL6可促进B淋巴细胞分化和抗体蛋白的分泌,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增加IL2诱导的LAK细胞的杀伤瘤细胞的活性,可明显促进小鼠骨髓移植后的免疫功能重建,因而有增强免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31 3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