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注射用羟喜树碱脂质纳米粒
羟喜树碱 (10-Hydroxycamptothecin, HCPT) 是中国特有珙桐科旱莲属落叶植物喜树( Camptotheca acuminata) 中含有的一种生物碱,在同类抗肿瘤单体中抗癌作用最强。临床主要用于肝癌、头颈部肿瘤、胃癌、膀胱癌及白血病。但由于羟基喜树碱特殊的理化性质:水不溶,脂难溶,内酯环结构不稳定等因素,使得目前临床应用 HCPT 的半衰期短,疗效不够理想。已上市使用的 HCPT 水针剂及粉针剂,均是将其在碱性 pH 下水解开环制备成盐来增加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然而,喜树碱类药物的内酯结构是它们作用于靶酶的必要结构,所以 HCPT 羧酸盐型与内酯型相比,活性显著降低,毒性增大。另一方面,生物药剂学研究表明,HCPT 半衰期短,作用维持时间较短,而增加剂量势必会增加与剂量成正比的毒性反应。与其他抗癌药物相似,HCPT 对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杀伤力均很大,因此研制高效低毒的HCPT新型给药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利用磷脂与羟喜树碱有较好亲和性、可形成复合物的性质,以适量磷脂和大豆油为载体材料,制备载药量高、稳定性好的羟喜树碱脂质纳米粒,通过纳米粒的被动靶向性聚集于肝脏,提高对肝肿瘤的治疗效果。目前已经完成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研究、药效学研究、非临床药代动力学和体内分布研究和安全性评价,整理撰写申报资料,即将申报。
四川大学 2016-04-18
一种水溶性纳米硅溶胶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410468400.5)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性纳米硅溶胶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利用氟化钙与浓硫酸反应制备HF气体,然后将HF气体导入到分散有纳米SiO2的无水乙醇中得到HF处理后的纳米SiO2,然后将HF处理后的纳米SiO2与硅烷偶联剂反应得到改性后的纳米SiO2,最后将改性后的纳米SiO2进行后处理制得水溶性纳米硅溶胶。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水溶性纳米硅溶胶的粒子结构稳定,能够分散在水相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SC-0337 润滑脂蒸发度测定仪
仪器概述 本仪器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T0337《润滑脂蒸发度测定法》所规定的要求设计制造的,适用于测定润滑脂的蒸发度。 方法概要:将盛满厚1mm润滑脂的蒸发皿置于专用的恒温器内,在规定温度下保持1小时(或按润滑脂产品标准所规定的时间),测定其损失的质量。 技术参数 1、工作电源:AC220V±10% 50Hz 2、符合标准:SH/T0337                  3、控温范围:室温~400℃ 4、控温精度:±1℃ 5、计时方式: 数显时间继电器 6、加热方式:电热板加热 7、功   率:800W 8、钢    饼:直径:100mm,厚度:10mm±0.2mm 9、蒸 发 皿:钢制,表面粗糙度Ra=0. 性能特点 1、恒温炉采用不锈钢制作外壳,配有四个蒸发皿,可同时做四个样,体积小,操作方便。 2、采用进口数显温控仪控温,控温精度高,显示直观。3、采用数显时间继电器计时,到时自动报警。 4、内置超温保护系统,安全又准确。 网址链接 http://www.csscyq.com/proshow.asp?id=846
长沙思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21
SC-7325润滑脂蒸发损失测定仪
仪器概述 本仪器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7325 所规定的要求设计制造的,适用于检测润滑油和润滑脂的蒸发损失。试验时把放在蒸发器里的润滑剂试样,置于规定温度的恒温浴中,热空气通过试样表面22小时。根据试样失重计算蒸发损失。 技术参数 1、工作电源:220±10%,50Hz 2、适用标准:GB/T7325 ASTM D972 3、温控仪:采用欧姆龙温控仪 4、恒温装置:金属浴,不需要油作为加热介质 5、控温方式:进口PID数显温控器 6、控温范围:常温~250℃ 7、加热方式:金属浴加热 8、整机功率:2.5KW 9、工作单元:2管 10、流量控制:精密流量计 11、计时方式:数显计时器 性能特点 1、陶瓷镀层的不锈钢结构;金属浴加热恒温 2、恒温装置是金属浴,减少油烟对身体的伤害,也环保。 3、仪器为台式,包括加热浴和精确的流量计。不锈钢盖子上有孔,可放入试样瓶。 4、非常精确的流量计,带针阀,流量0~2L/min;空气过滤器,带玻璃棉。 5、微处理恒温器及PID控制,数字显示温度,精度0.1℃,Pt100 RTD温度探头。 6、工作温度范围:室温~250°C;安全措施防止过热或低液位。 网址链接 http://www.csscyq.com/proshow.asp?id=770  
长沙思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21
SC-7326润滑脂铜片腐蚀测定仪
仪器概述 本仪器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7326《润滑脂铜片腐蚀试验法》所规定的要求设计制造的,适用于按该标准所规定的试验法来测定润滑脂对铜的腐蚀性。但不适应于测定除润滑脂本身外,而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润滑脂抑制铜腐蚀的能力,也不测定在铜存在中润滑脂的安定性。 技能参数 1、工作电源:AC220V±20V、50Hz 2、适用标准:GB/T7326 3、控温方式:国际品牌数显温控器 4、控温精度:常温~100±0.5℃ 5、加热方式:油浴加热 6、玻璃试管:内径30~33mm;高度:115~125mm 7、工作单元:4单元 8、整机功率:800W 性能特点 1、采用陶瓷镀层的不锈钢结构,不锈钢水浴槽,方便清洁。 2、仪器装有精密数显计时器,无需另配计时器。 3、不锈钢浴锅带水龙头阀门,高效的热绝缘效果。 4、电子搅拌器,带不锈钢的桨杆和桨叶。 5、微处理恒温器及PID控制,数字显示温度。 网址链接 http://www.csscyq.com/proshow.asp?id=841
长沙思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21
SC-0048润滑脂相似粘度测定仪
仪器概述   本仪器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石化行业标准SH/T0048要求设计制造的,润滑脂的粘度在一定温度下是一个随着剪切速率而变的变量,称为相似粘度。利用弹簧作用于顶杆试样管内试样经受压力,而从毛细管流出,随着弹簧的松驰,管内的压力逐步下降,即可得到一系列平均剪切速率下的相似粘度值。 技术参数 1、适用标准:「OC」7163  SHT0048 2、毛细管直径:Φ0.5,Φ1,Φ2mm 3、记录器转速:0.0111,0.195,3042r/min 4、控温范围:-40~50℃±0.1 5、制冷方式:压缩机制冷 6、加热方式:电热管加热 7、循环方式:磁力泵循环 8、工作电源:AC220V50HZ 性能特点 1、毛细管粘度计,结构合理紧凑、采用3级变速; 2、磁力循环泵传递介质,无噪音; 3、不锈钢介质浴体; 4、微电脑温度控制器,数字显示,精度±0.5℃; 5、全封闭式压缩机制冷,保证冷量的供应; 6、分体式结构,方便移动; 网址链接 http://www.csscyq.com/proshow.asp?id=797
长沙思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21
丁酸氯维地平脂微球注射液及其制备
将等张剂溶于注射用水中,用  NaOH  调节  pH  至  6.0  ~  8.0 得水相 ;将注射用油和稳定剂,于  40-90 ℃下预热 ;加入丁酸氯维地平,摇匀混合 ;加入乳化剂,采用高速分散机剪切得油相 ;将油相缓慢加入水相中,采用高速分散机剪切,高速剪切机剪切得到稳定的初乳 ;初乳进行高压均质即得丁酸氯维地平脂微球注射液
辽宁大学 2021-04-11
缓蚀和杀菌一体的水溶性新型助剂
本品为南京工业大学新开发的产品,国内外没有报道,已申请发明专利。20世纪50年代以来,苯并三氮唑(BTA)作为铜及其合金的特效缓蚀剂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地应用。研究表明:苯并三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水溶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将油溶性的纳米颗 粒溶解于有机溶剂得到油相,将水溶性的含巯基或二硫键的生物大分 子溶解到水中得到水相;将油水两相进行预混,得到粗乳液;所得粗 乳液经物理刺激手段发生空化作用,并使生物大分子发生交联反应, 形成生物大分子壳体包裹于纳米颗粒表面。该法制备方法简单,反应 条件温和,制备的微球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粒径可调控、粒径均匀、 稳定性好,非特异性吸附低,生物相容性好且易于偶联标记,可广泛 用于生物分析、环境分析、食品安全检测、样品分离纯化、医学检验 与成像以及生物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工序间水溶性防锈液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117310.7)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序间水溶性防锈液,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钼酸钠5-8、葡萄糖酸锌2-4、苯甲酸钠1-2、甘油2-4、羧甲基纤维素钠0.1-0.2、去离子水80-90。发明提供的水溶性防锈液不含亚硝酸钠、重铬酸盐或挥发性有机胺等毒性较大的物质,也不含使水体富营养化的磷酸盐、硝酸盐组份,毒性较低,有一定的环保性;使用本发明提供的防锈液对钢铁制件进行防锈时,20~40天内无锈痕产生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 ...
  • 31 3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