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含湿污泥增氧燃烧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湿污泥增氧燃烧方法,具体为:向燃烧器内通入直流的一次风以及从旋流的二次风,喷油点火燃烧;待燃烧稳定后通入富氧空气形成富氧气氛继续燃烧;将含湿污泥雾化后通入燃烧器,通入污泥的同时逐渐增加富氧空气流量,完成污泥燃烧。本发明提供了实现所述方法的装置,包括污泥燃烧器、污泥雾化器和点火油枪,污泥燃烧器的端部中心处设有污泥喷嘴,以污泥喷嘴为中心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富氧空气喷嘴、一次风喷嘴、二次风喷嘴;污泥雾化器安装于污泥喷嘴的出口处;点火油枪安装于污泥燃烧器内壁。本发明通过富氧气氛下的含湿污泥直接燃烧,着火稳定,燃烧高效,克服了现有常规污泥焚烧方法中污泥干燥过程中能耗大、工艺复杂的缺点,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效应。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AMMT-312环氧低表面处理底漆
产品概述:由特种环氧树脂、渗透剂、活性防锈颜料、聚酰胺树脂等制成的双组份防腐底漆。   特    点:  优异的防锈、防腐性能  减轻带锈底材的除锈劳动强度  优异的附着力、耐冲击性能  优异的柔韧性  良好的配套性   用    途:可直接用于有残余锈蚀但必须除去松动浮锈的钢铁表面,用于石油化工装置、采油设施、重型机械、管道外壁等钢结构的带锈涂装。
青岛海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21-09-03
仪研(上海)YJ-0633A药物黏度测定仪
YJ-0633A药物黏度测定仪 本仪器YJ-0633A药物黏度测定仪的制造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0633黏度测定法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可以通用品氏和乌氏粘度计。本仪器专为粘度测试设计,由水槽和控制器两部分组成。粘度恒温槽提供一个稳定的温场和测试平台,此外仪器也可作为高精度浴槽,进行其它试验。本仪器的最大特点是:全喷塑处理,经久耐用;双层缸结构,高精度控温仪,控温准确。 主要功能特点 1、采用智能液晶显示温控仪,控温迅速,响应快,超调小,控温精度达±0.1℃。 2、采用硬质玻璃缸及保温外套缸(称双缸),保温性能好,试样观察清晰。 3、采用台式、一体机设计方式,仪器整体性好,使用方便。 4、带有线控计时按键,用于实验时的计时显示和控制。 5、采用电动搅拌装置,浴缸内的温度均匀。 6、制冷器与主机分离式设计,防止压缩机工作振动带来的粘度计测试误差。 二、主要技术参数 1、工作电源:   AC(220±10%)V,50Hz±5%。 2、加热功率:   1600W。 3、搅拌电机:   功率6W;转速 1200r/min。 4、测温范围:    10℃~180(选配制冷器后可实现制冷)5、控温精度:   ±0.1℃。 6、恒温浴:     容量,25L;形式,内外两层缸(双缸)。 7、使用环境:   环境温度-10℃~+35℃,相对湿度<85%。 8、温度传感器: 工业铂电阻,其分度号为Pt100。 9、整机功耗:   不大于1800W。 10、毛细管粘度计:  4支(平氏或者乌氏客户可任选)11、外形尺寸:   530㎜×400㎜×670㎜ (长×宽×高,含浴缸等)。
仪研智造(上海)药检仪器有限公司 2025-02-20
高环氧值ESO合成的新工艺
PVC是最常用的通用塑料。目前,在PVC制品中大量使用的增塑剂ESO(环氧大豆油)的 关键指标环氧值为5.9~6.1。使添加量只能在10%以下。而环氧值>6.5则称为高环氧值ESO,具 有相容性好、辅助稳定效果好、环境友好等优点,该类ESO国内尚无企业生产。基本为进口或 外资产品,售价比普通ESO高60%以上。 本工艺除了能够生产高环氧值ESO产品以外,另一个特点就是生产过程中同时副产一种化 工原料,完全没有常规ESO生产中的大量废水排放,工艺无污染并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新型新烟碱杀虫剂环氧虫啶
环氧虫啶(简称QS)是一种新型的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是国际上第一个nAChR的拮抗剂,极有可能成为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一类杀虫剂,其活性显著优于吡虫啉。目前项目已经完成了2种剂型14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水稻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均高效,对甘蓝蚜虫和黄瓜蚜虫也有良好防效,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兼防效果,对棉田烟粉虱活性显著高于吡虫啉,日本大冢和我们的测试结果均表明该化合物的活性高于美国陶氏益农将于2014年全球上市的新一代新烟碱杀虫剂氟啶虫胺腈(Sulfoxaflor)。另外,其蜜蜂毒性也显著降低,环氧虫啶48小时急性摄入LC50为19.18mg/L, 吡虫啉4.94mg/L,明显低于吡虫啉,环境安全性得到提升。此外对羊、兔的绦虫和球虫显示出优异的活性。申请中国专利2项(CN 101747320A,CN 201910258534.3)和国际专利1项(WO2010/069266 A1)。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新型新烟碱杀虫剂环氧虫啶
环氧虫啶(简称QS)是一种新型的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是国际上第一个nAChR的拮抗剂,极有可能成为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一类杀虫剂,其活性显著优于吡虫啉。 目前项目已经完成了2种剂型14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水稻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均高效,对甘蓝蚜虫和黄瓜蚜虫也有良好防效,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兼防效果,对棉田烟粉虱活性显著高于吡虫啉,日本大冢和我们的测试结果均表明该化合物的活性高于美国陶氏益农将于2014年全球上市的新一代新烟碱杀虫剂氟啶虫胺腈(Sulfoxaflor)。另外,其蜜蜂毒性也显著降低,环氧虫啶48小时急性摄入LC50为19.18mg/L, 吡虫啉4.94mg/L,明显低于吡虫啉,环境安全性得到提升。此外对羊、兔的绦虫和球虫显示出优异的活性。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2-01
热泵辅助的高固污泥厌氧消化技术
1 成果简介利用水源热泵实现污水厂出水中低品位热能的回收, 并为污泥高温或中温厌氧消化供应热源。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经机械浓缩至含固率 12%以上,经过 60℃水解后进入厌氧反应器进行高温厌氧消化,生成沼气(见图 1)。沼气经收集后用于烘干污泥。消化后的污泥通过机械脱水、干化等一系列过程后获得干化污泥,可用作优质肥料原料或覆盖土。该方法及系统可以显著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和减量化,为污泥后续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置提供基础,污水厂内部水、热、能的优化配置,污水厂整体能耗降低 20%以上,而整体投资也比传统 的污泥消化+干化节省 20%以上。 图 1 工艺流程图2 应用说明工艺采用了污水源热泵和高固污泥厌氧消化技术,涉及了清华大学的 5 项专利技术。传统污泥消化(含固率 3-5%) +干化工艺相比,它的优点是:消化污泥浓度高,反应器体积可以缩短 40%以上;耗热量减少 40%以上;有机物降解率较高;适合处理有机物含量较低的污泥;处理后污泥的卫生条件好;操作简便,易控制。研究是在 863 课题和科技支撑项目的资助下完成,历史 6 年。目前在我国南方的污水厂已经完成中试( 图 2)。中试系统实际运行取得的主要参数如下: 进泥 VSS/SS=0.57,停留时间 28d,进泥含固率 12%时,污泥的平均 VSS 去除率达到48.2%;若将所产沼气用于污泥干化,可获得含水率 55%的污泥。  图 2 建成的中试系统3 应用说明有机物含量 40%以上的污泥以及相似有机物料的厌氧消化。4 效益分析系统投资(热泵+污泥消化+干化)大约为 18 万元/吨污泥( 80%含水率),运行费 110元/吨污泥( 80%含水率)左右。5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者联合推广。
清华大学 2021-04-13
锂镧锆氧复合的固体电解质
300Wh/kg,首次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深海测试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4-13
一种高海情救援供氧网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海情救援供氧网,包括网格状编织网,所述网格状编织网的两端各连接有绳结,所述网格状编织网的网面上连接若干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包括气囊、呼吸器以及固定环,固定环固定连接在气囊上,固定环与网格状编织网相连,呼吸器安装在气囊上,呼吸器包括按压钮、吸管、单向阀门和壳体,壳体安装在气囊上,单向阀门安装在壳体内,单向阀门的进气口与气囊相通,吸管安装在壳体上,吸管的进气口与单向阀门的出气口相通,按压钮滑动设置在壳体内,按压钮抵住单向阀门中的球体。本实用新型的环形气囊保证氧气补给,且氧气阀门为按压式单向阀,以免造成氧气不必要的流失,为在水中挣扎的遇难人员提供浮力支持和氧气供给。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水煤浆无焰富氧燃烧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煤浆无焰富氧燃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炉膛、高速雾化燃烧器、供浆系统、供氧系统、烟气循环系统以及烟气排放回收系统。高速雾化燃烧器包括一次风喷嘴、二次风喷嘴、水煤浆雾化喷嘴;供浆系统包括储浆罐、输浆泵、搅拌过滤器、供浆泵;供氧系统包括氧气罐、气体加热器、气体增压泵;烟气循环系统包括烟气换热器、除尘器、循环风机、冷凝器;烟气排放回收系统包括 CO2压缩储存装置和烟囱。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煤浆无焰富氧燃烧技术,将氧气进行增压升温,与循环烟气混合射入炉内形成容积燃烧,并使水煤浆通过烟气换热器换热,提高其初始温度,降低着火热,可用于解决目前水煤浆锅炉燃烧效率较低、NOx 排放高、CO2 捕集成本高等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183 18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