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技术
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技术,采用各种传感器设备,通过Zigbee或各种抗干扰能力强的无线通信协议组织成传感器网络,实时传输到后台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通过实时运算及时反映监测的各种环境和突发应急状况。目前正在执行两个项目:甘肃省重大科技专项:甘肃地质灾害防治区泥石流临灾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机会网络的风沙监测方法研究。 技术特点:1.易部署,易组网,低成本,高精度,高可靠2.具备海量存储、动态可扩展及多源灾情数据融合处理能力
兰州大学 2021-04-14
滑坡智能监测预警设备引领者
项目针对滑坡监测预警这一问题,通过近8年的探索,突破了技术瓶颈,自主研发了滑坡智能监测站和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云平台,成功实现了滑坡的“现场监测”到“云端预警”再到“人员避灾”,做到了“千里之外,给山川把脉”,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项目进展 已注册公司运营 二、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 成都星感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法人 霍冬冬 注册时间 2018.4.2 注册所在省市 四川省成都市 组织机构代码 经营范围 软件开发;计算机技术咨询及销售;数据处理;互联网信息服务(取得相关行政许可后方可经营);环境监测;仪器仪表(不含计量器具)技术研究、销售;新能源技术与环保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机械设备技术研究;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电子元器件、电线电缆、通讯设备(不含无线电发射设备)及配件销售;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企业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总部经济城成宏路26号汇润国际2栋10层4-2号 获投资情况 三、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霍冬冬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2018/2021 陈婉琳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2018/2022 蒲川豪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2019 修德皓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2020 蒲枫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2021 赵宽耀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2017/2021 于金腾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2018/2022 杨航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2018/2022 叶曾琳 城乡旅游与规划学院 2017/2022 席贺伟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2019/2022 四、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许强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教授 主要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朱星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副教授 主要从事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与计算机交叉学科研究 王东坡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副教授 研究团队主要从事地质灾害冲击动力学、地质灾害综合减灾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何志华 副教授 五、项目简介 我国拥有滑坡灾害隐患点高达28.6万处,威胁人口近1400万,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大力支持防灾减灾工作。但是由于滑坡灾害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提前对其做出科学预警,并撤离滑坡威胁群众,一直为世界级难题。 项目针对滑坡监测预警这一问题,通过近8年的探索,突破了技术瓶颈,自主研发了滑坡智能监测站和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云平台,成功实现了滑坡的“现场监测”到“云端预警”再到“人员避灾”,做到了“千里之外,给山川把脉”,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核心产品已售卖于全国11个省市,与多家单位达成战略合作。目前已成功预警滑坡42起,预警准确率高达95%以上。全球首次成功预警突发型滑坡(甘肃黑方台黄土滑坡);全球首次自动预警大型岩质滑坡(贵州兴义市滑坡);全球首次将预警技术成功应用于滑坡—堰塞湖应急抢险中(金沙江白格滑坡—堰塞湖)。提前预警时间最短27分钟,最长32小时,为滑坡威胁对象的撤离提供安全时间保障,实现人员零伤亡。 公司成立于2018年,由4人持股,盈利主要通过对各类终端仪器和技术服务的售卖,产品可应用于国土政府部门的防灾工作、国家电网的电塔基地稳定性监测、国家大型水利工程的边坡监测、道路企业的不稳定公路边坡监测、建筑行业的基坑边坡监测等,市场规模可达1200亿。 项目依托于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战略顾问为黄润秋教授(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指导老师为许强教授(长江学者)、朱星副教授(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团队成员硕博占比80%。拥有专利21项,高级别SCI论文57篇,可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平台壁垒、资源壁垒和技术壁垒。
成都理工大学 2022-07-29
TES-8070A 环境监测器
TES-8070A环境监测器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设备已无法满足管理信息化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服务水平,打造便捷、智能、互联的智慧教室生态圈,深圳台电公司继其数字红外无线教室音频系统之后,重磅推出TES-8100系列智慧教学系统。该系统融合了当前TES-5600系列教室音频系统所用的数字红外音频传输及控制技术,同时运用网络通讯技术将多媒体教室中的多媒体讲台、投影机、幕布、电脑音视频设备、话筒及功放等诸多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和远程控制,致力打造一个整体化、智慧化、安全化的智慧校园。     音质清晰 结合深圳台电自主研发的数字红外处理芯片及国际先进的数字红外技术,在20米范围内不论远近均保持完美音质:频响:主机线路-主机:50 Hz~20 kHz          麦克风-主机:100 Hz~20 kHz信噪比:≥90 dBA总谐波失真:≤0.05% 提高声音清晰度,让老师能较长时间以自然声调讲课,保护老师声带,避免声嘶力竭 清晰的声音能调动学生注意力,减少上课分心、开小差现象,从而提高听课效果 一体化设计,支持灵活扩展 软硬件一体化、模块化设计,支持无缝扩展其他模块 基于其智能操作系统,扩展升级丰富的教学应用 远程智能管控 支持外接触控一体机、投影幕布/白板等显示系统,可控制一体机、投影机、幕布的开关与升降,支持集中监控和管理各种用电设备,支持能耗监控与统计 智慧无线物联 实时采集教室内温湿度、CO2浓度、PM2.5、甲醛等数据,可根据预设自动开启空调,进行温湿度调节;可自动开启环境灯光、开合窗帘提供自然光源,营造舒适的教学环境       TES-8070A 环境监测器   TES-8070A ……………………………………………………………………………………………………………… 环境监测器(墙挂式或吸顶式安装,12V DC 电压供电,通过 RS485 连接 TES-8100M主机,可监测室内照度、温湿度、二氧化碳、甲醛、PM2.5 浓度)  
深圳市台电实业有限公司 2021-08-23
图书防盗监测仪 图书防盗磁条
产品详细介绍产品介绍:盛世龙图图书防盗门采用了三维感应技术,能在感应区内三维空间上任意方向快速检测电子标签;设备支持符ISO/IEC15693标准的多家厂商的电子标签,支持AFI、EAS和EAS+AFI等多种防盗模式;防盗门可以密集安装,同一出入口最多支持十片防盗门并排使用,通道识别距离最宽可达95CM。本产品广泛应用于图书馆/档案室进出口防盗等领域。产品外观: 主要功能特性:工作频率为13.56Mhz;支持ISO15693标准;通道宽度为90CM;集成红外计数功能;支持多种防盗模式:AFI、EAS和EAS+AFI;集成三维全向感应技术;支持噪声检测,可检测周围环境是否有干扰信号;同一出入口可支持十片安全门并排安装(组成九通道);通信接口:以太网;内置声光报警提示功能,音量可调节,可通过摇控器操作。
北京龙图三诺电子有限公司 2021-08-23
黄土区陡坡微地形造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土区陡坡微地形造林方法,首先划分黄土坡面的立地类型,调查研究不同立地类型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困难程度,确定对应的主要植被类型;然后在相同立地条件的坡面内,调查局部微地形的数量和特征,并根据所述微地形的不同生境条件确定所述微地形内相应的乔木和/或灌木树种;最后根据立地类型和微地形共同决定的乔木(或灌木)树种比例和位置及植物群落结构配置进行林木栽植。形成仿拟自然生态环境的乔、灌、草配置模式,适合在气候干旱、植被生长困难的黄土高原陡坡营造人工林地,人工造林较简单、存活率高、保存率高。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2-01
纳米微囊血液代用品
华东理工大学在国家“863”项目和上海市纳米专项项目的资助下,模拟人体天然红细胞的结构,采用四步改性复乳法工艺,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聚合物为壳材同时包埋血红蛋白、酶,构建粒径大小为70~200nm、包封率高、高铁含量低、具有良好携氧功能的纳米微囊型血液代用品。通过协调溶剂的扩散速率与复乳液滴的纳米化过程,来调控和优化微球的粒径、包封率和表面三维结构,采用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以及高铁血红蛋白强还原剂和血浆中小分子还原剂的协同效应来控制微球中高铁血红蛋白的含量。建立了微囊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的控制方法,以小分子为探针,研究了微球表面物质的传递规律;以Bruno等人建立的血红蛋白血氧饱和度的经典测试方法为基础,借鉴脉冲血氧饱和度仪利用近红外光波对微球的强穿透性以及还原态血红蛋白和氧合态血红蛋白吸收光谱差值较大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可用于纳米微囊血液代用品有效性测试的无损检测方法。经检测,其携氧性能指标如P50,Hill系数等与天然血红蛋白接近,表现出优良的携氧性能。所研制的纳米微囊型血液代用品很好地克服了现有血红蛋白基血液代用品的缺点,有望为临床血液的严重短缺和战伤救治应急输血提供新的物质保证。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金属尾矿制备建筑微晶玻璃
该系类成果是对建筑装饰材料——微晶玻璃制备方法的创新。大大降低了微晶玻璃生产中的能耗,提高了产品的机械强度、耐久性和晶化程度。微晶玻璃制备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获2012年度辽宁省科技发明一等奖,2006年度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001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拥有金属尾矿建筑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04 1 0087656.8)和金属尾矿建筑微晶玻璃及其一次烧结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08 1 0012165.5)两项专利技术。
沈阳理工大学 2021-05-04
微藻培养与能源化利用
微藻可以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高效固定二氧化碳,同时生产生物燃料以及高 附加值产品,已成为国内外技术开发的热点。在微藻能源利用工艺流程中,用于 微藻培养的光生物反应器占总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的一半。由于相关研究工作的 缺乏,生物反应器受微藻光合效率、传质以及光照的限制,体积大、占地宽、成 本高、产率和效率低。为了强化微藻光生物反应器中光传递,提高光分布的均匀 性,构建了内嵌空心导光管的新型平板式微藻光生物反应器,通过空心导光管的 引入实现了将光能导入反应器中光衰减严重区域,提高了反应器内藻细胞的产量。 在此基础上,为了优化反应器的光分布,设计了内置导光板的光生物反应器,并 将其用于工业化中常用的跑道池反应器中(如图1所示),使微藻产量提到了 193. 33%,生物质产量达到2. 31g/L,油脂产量达到1258. 65mg/L。导光板目前工 艺成熟,成本低廉,对微藻无毒害作用,因此将其用于微藻产业化培养的跑道池 反应器中,基本不会增加建造及运营成本。按目前藻粉市场价来算,微藻150 元/千克,传统跑道池反应器的收益为0.18元/升,而利用内置导光板的跑道池 光生物反应器可获得0.35元/升的收益。同时,在工业化常用的管式反应器的基 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新型非连续光照管式光生物反应器,通过间断遮光方 式,形成了反应器内明区和暗区的周期性分布,实现了微藻在反应器内流动时的 规律性明暗交替,从而触发闪光效应,使微藻生长速率提高了 15%。 在微藻生长到稳定期后,需对反应器中的微藻进行采收。传统的采收方式包 括离心、絮凝、气浮、膜过滤等,这些方法均耗能较多。为了降低采收成本,提出聚丙烯酸系高吸水性树脂吸收培养基浓缩微藻,吸收后可通过高温烟气脱水回 收再利用。利用采收后的湿藻进行水热液化的预处理方式,将藻细胞破壁,使细 胞内的多糖、蛋白质、油脂等析出并解聚成小分子的单糖、氨基酸、脂肪酸,之 后这些小分子物质经微生物发酵,产出甲烷、氢气等高热值的生物燃料。此外, 微藻破壁后,可直接经萃取等过程,得到硫代多糖、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 二碳六烯酸(DHA)、虾青素等高附加值产品。其中,硫代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肿 瘤、抗炎、抗病毒等活性,并且可以作为抗凝血剂和免疫调节剂。EPA被称为“血 管清道夫",能促进循环系统的健康和防止胆固醇和脂肪在动脉壁上积聚,并对 治疗由自身免疫缺陷引起的炎症有效。DHA俗称“脑黄金”,是神经系统细胞生 长及维持的一种主要成分,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构成成分,在人体大脑皮层中 含量高达20%,在眼睛视网膜中所占比例最大约50%。虾青素是已知氧自由基清 除能力最强的天然色素,其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E的1000倍,雨生红球藻是最 佳的天然虾青素来源,含量达到3%-5%,是目前唯一被美国FDA审核准许可用于 人类直接使用的虾青素产品,我国于2010年批准纳入食品新资源产品目录。 针对微藻生物质高效能源化利用的问题,提出太阳能加热实现微藻水热预处理, 再利用水解液和固态残渣厌氧发酵制取富氢甲烷气,实现微藻全组分转化利用, 并建立了中试系统(如图2, 3)o通过太阳能水热水解,微藻发酵产甲烷过程的 速率和转化率得到显著提升。
重庆大学 2021-04-11
光子微球生物芯片技术
本技术利用光子晶体微球的颜色对待测生物分子进行编码,一种颜色的微球可以检测一种分子,与微孔板或者微流控芯片相结合,通过自动化的流体控制和光学检测完成样品中多个组分的同时检测,获得2011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2014瑞士国际发明展特别金奖,同时获专利授权10余项。本技术成果包括了光子微球、微流控芯片和自动化芯片分析检测仪三部分,可以用于肿瘤、感染性疾病(HIV、SARS、肝炎、禽流感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脏病)检测等。希望合作研发和生产,投资规模在200万人民币左右。
东南大学 2021-04-13
中频微电流乳腺癌治疗
1 成果简介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女性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 7-10%,发病率位居大城市女性肿瘤的第一位,已成为最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且呈逐年升高、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本成果立足于微电流能够在电极表面产生大量的氧化自由基,通过透化作用进入细胞,以及使得细胞内 Ca2+ 浓度大量增加,从而造成细胞死亡的特点,针对放疗、化疗等肿瘤治疗方法过程复杂、疗效不够理想、治疗后易复发、毒副作用大等问题,研发出利用中频交变微电流抑制乳腺癌的新方法, 所采用中频交变微电流的频率为 100-300kHz,电流大小为101-103μA,电场强度为 2-4 V/cm,相比较电化学疗法,减少了使用者的不愉快感及毒副作用;相比较陡脉冲电场的所采用的高电场强度( >10 kV/cm),使用更安全;而相比较肿瘤治疗电场需要长时间不间断治疗,作用时间更短,仅为 30 分钟,因此中频交变微电流拥有其自身特有的优势。 该方法证明: 1) 中频交变微电流可以有效地抑制体外人乳腺癌细胞株 (MCF-7) 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和坏死; 2) 中频交变微电流杀伤肿瘤细胞的可能机制为影响细胞周期,改变细胞内部结构,改变细胞外部结构使细胞表面产生电穿孔; 3) 中频交变微电流可有效地抑制荷瘤鼠皮下肿瘤的生长,且辅助化疗的效果更好; 4) 中频交变微电流无化疗明显的毒副作用,安全性好。 目前我们实验室已经完成了两代中频微电流治疗样机的研发, 样机具有双通道,频率范围为 10-500kHz,内置多种刺激模式,多种刺激波形,并且已经系统完成了细胞实验并且取得积极效果,目前正进行动物实验。 上图 样机图片 在中频微电流肿瘤治疗方面,我们是国内唯一的设备研发和实验研究团队,我们研究发现中频微电流能明显抑制乳腺癌等细胞增生和动物肿瘤生长, 对此并发表多篇 SCI 文章,在中频微电流的药物增敏作用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积极成果。2 效益分析各种乳腺疾病患者比率达 52.4%,大大高于女性其他慢性常见病,其死亡率在我国妇女恶性肿瘤中位列第一,现有的乳腺癌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化疗等均存在残癌、术后并发症等问题。晚期乳腺癌出现多发转移、 放化疗效果差、 死亡率高。所以,开发新的乳腺癌治疗新技术意义重大,并且前景广阔。3 合作方式转让或者联合推广。4 项目所属行业领域医疗卫生。
清华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3 54 55
  • ...
  • 619 62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