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废纸及生物质纤维高效综合利用技术
生物质材料是我国战略性新兴材料产业和生物质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利用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开发环境友好和可循环利用的生物基材料,最大限度地利用纸包装废弃物和农业废弃物,制备的材料用以替代木材和黏土等材料,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本课题利用废纸、黏合剂和生物质纤维原料(各类农作物秸秆粉末等)采用挤出法加工一种一定截面形状的型材,可进行多种后期加工,可制成包装构件、包装型材和轻质墙体材料等,生产工艺先进,技术方案新颖,生产效率高。 关键技术 项目成果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 (1)基于挤出工艺的原材料配方研究。通过配方和工艺参数研究,解决了一般生物质材料难以挤出加工的瓶颈,实现了连续挤出加工。形成配方方案一套; (2)基于废纸和生物质材料的型材制备技术方案研究。开发完成主要技术装备方案,设计了实验室条件下的成型模具一套,可较好实现材料制备。相关设备方案经细化和放大即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3)为满足挤出制品后期加工的要求,开发了一种复配表面施胶剂,可用于制品的表面处理以及覆面材料的粘合,以利于加工制造外观美观、综合性能优越的型材成品。形成专利配方一套。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获得发明专利 3 项: ZL 201410097780.6,环保生物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ZL 2012105235432,植物纤维发泡包装板材及其加工工艺和模具; ZL 201310583602.x,复配表面施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项目成熟度 该项目已完成实验室成果,成熟度 85%。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该项目期望以技术转让、合作开发方式进行进一步转化,预期投资额 500-700 万元(不含厂房)。其项目成果、技术方案在国内包装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方面属领先地位。 项目产品属材料制备基础技术;可用于不同生物质原料的连续式挤出加工处理,后续跟进各种最终加工工艺以制备不同生物质基型材。预期应用领域包括包装辅材、建材、家具。
江南大学 2021-04-13
新型纤维板、密度板防水剂生产技术(技术)
成果简介:以木质纤维、合成树脂、防水剂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纤维板,其内 部结合点之间仍具有多孔隙,一经吸湿、吸水之后就会引起纤维板的变形、 膨胀和强度减弱,就会影响其应用范围和使用寿命,所以纤维板生产过程中 必须添加疏水性的物质(即防水剂)进行防水技术处理。纤维板生产中通常 采用的防水剂主要是石蜡,用固体石蜡作为防水剂,属于一种阻隔纤维之间 孔隙的物理现象,这种现象能改善纤维板的防水性能,但不利于纤维与纤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聚烯烃人造草纤维材料制备关键技术
人造运动草坪应用在体育运动场地始于欧美发达国家,至今已有?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源于天然草对气候条件变化的局限性。随着人造运动草丝纤维的技术革新,人造运动草坪的运动力学性能、运动安全性能和运动舒适性能已经接近天然草。目前,国内对人造草丝纤维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学科领域,在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标准的制定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外。因此,为了真正实现草丝纤维材料的自主创新,必须形成人造草丝材料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即通过对天然草坪的仿生学、运动力学性能和运动安全性能的研究,形成人造草丝材料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以实现人造草丝材料的功能设计、材料安全性能设计、材料寿命设计以及材料的形态设计。本项目通过对草坪的运动力学性能和运动安全性能的研究,形成人造草丝材料设计的方法,实现人造草丝材料的功能设计、材料安全性能设计、材料寿命设计以及材料的形态设计。系统研究和解决上述人造运动草丝纤维材料产业化过程的一些关键技术和一些基本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发高耐久性、高耐候性功能型色母粒、纳米复合功能型母粒及关键制备技术,从而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造草丝产品,以填补国内空白,推动我国体育新材料的发展。同时将这些关键技术用于人造运动草丝纤维材料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建立高性能人造草丝纤维材料国产化的工程示范。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碳纤维缠绕成型技术及其工程化应用
北京化工大学先进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依托学校211工程项目引进了先进的MAW-20-LS1-6型六维缠绕机,该缠绕机可实现芯模转动、机械手臂的水平、上下和前后移动以及丝嘴的旋转和摆动功能,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台实验室用的六维缠绕机。目前中心已建成一套先进的碳纤维缠绕工艺技术研发平台,利用CNC21计算机缠绕控制软件和ETS计算机纱线张力控制系统,可制备最大直径为0.5米、最大长度为1.5米的多种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制品,还可用于其它高性能纤维(Kevlar、PBO、GF)等复合材料制品的成型。中心先后承担了数项国家863和民口配套项目,重点开展高性能碳纤维(T700、T800、T1000)以及其它高性能纤维(Kevlar、PBO、GF)界面相容的树脂体系及成型工艺研究,研发了系列化的缠绕用环氧树脂体系,实现了高性能纤维的强度转化。还研发了如Φ200mm壳体、复合材料线轴以及高压气瓶等制品。中心可开展高性能纤维缠绕成型的结构设计、树脂基体、成型工艺以及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合作研究或者技术转让。应用范围为碳纤维缠绕成型可充分发挥其高的比强度、比模量以及低密度的特点,可应用于压力容器、大型贮罐、高压管道、火箭发动机壳体等国防和民用领域。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聚烯烃人造草纤维材料制备关键技术
人造运动草坪应用在体育运动场地始于欧美发达国家,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源于天然草对气候条件变化的局限性。随着人造运动草丝纤维的技术革新,人造运动草坪的运动力学性能、运动安全性能和运动舒适性能已经接近天然草。目前,国内对人造草丝纤维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学科领域,在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标准的制定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外。因此,为了真正实现草丝纤维材料的自主创新,必须形成人造草丝材料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即通过对天然草坪的仿生学、运动力学性能和运动安全性能的研究,形成人造草丝材料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以实现人造草丝材料的功能设计、材料安全性能设计、材料寿命设计以及材料的形态设计。 本项目通过对草坪的运动力学性能和运动安全性能的研究,形成人造草丝材料设计的方法,实现人造草丝材料的功能设计、材料安全性能设计、材料寿命设计以及材料的形态设计。系统研究和解决上述人造运动草丝纤维材料产业化过程的一些关键技术和一些基本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发高耐久性、高耐候性功能型色母粒、纳米复合功能型母粒及关键制备技术,从而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造草丝产品,以填补国内空白,推动我国体育新材料的发展。同时将这些关键技术用于人造运动草丝纤维材料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建立高性能人造草丝纤维材料国产化的工程示范。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2-01
利用粉煤灰纤维增强改性沥青的技术
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和供热系统等排放物,是“三废”之一。粉煤灰的主要成分为SiO ? 和A12 O3 ,将其纤维化,成为资源利用,大大提升了粉煤灰的价值;目前在厦门榕兴纸业制造有限公司已实现了粉煤灰纤维的制备。本项目利用粉煤灰纤维改性沥青,使沥青性能明显提高,能满足高速公路建设的要求。根据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使用的沥青标准,要求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等。但我国长期以来生产的重交通沥青的品质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高等级道路建设的需求,主要依赖进口改性沥青。 项目将粉煤灰纤维应用于沥青中使沥青产品具有低温不开裂、高温不软化的特性;其工艺过程简易,成本低廉;可预先制备施工料,亦可现场调配和施工。使用经表面处理的粉煤灰纤维,添加必要的助剂,直接与熔融热态沥青进行均匀混合;经自然冷却定型,即制成增强改性沥青。本技术所制备的改性沥青中,粉煤灰纤维与沥青有很好的亲和性、渗透到沥青中;且纤维之间相互交错,增强作用显著,热稳定性也明显提高。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木质纤维素来源抑制物的生物脱毒技术
预处理是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过程的前提条件。但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化合物,包括 呋喃类、有机酸类和酚类物质对后续的酶解和微生物发酵都将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因此,必 须脱除这些抑制物,才能保证后续生物炼制过程的正常进行。目前,水洗和过碱化调节是两种 最为常用和有效的脱毒方法,但存在着新鲜水耗大、废水排放严重、可发酵性糖损失严重等缺 点,导致了脱毒技术与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产业化的脱节。 本项目的木质纤维素来源抑制物的生物脱毒技术采用华东理工大学研发的固态生物脱毒 技术。该技术主要使用新型的螺带搅拌式预处理反应器,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树脂枝孢霉 Amorphotheca resinae ZN1对预处理后的木质纤维素原料进行固态发酵,可以在1天内完全降解 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呋喃类、有机酸类和酚类等对后续酶解和微生物发酵有害的化合物;生物 脱毒过程是一个无水耗和低能耗的过程,实现了从“干预处理物料到干脱毒物料”的一个干式 过程,为后续的高固体含量生物转化过程提供了高质量的原料。本技术的实施将大大促进木质 纤维素生物炼制技术的产业化。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超细耐磨钛酸盐纤维制备新技术及其应用
南京钛威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南京工业大学注资成立。公司可以大规划生产大比表面介孔氧化钛,氧化钛催化剂成型载体,适合摩擦材料陶瓷型刹车片使用的钛基晶须,具有离子交换能力的适合污水处理的四钛酸钾晶须,高档塑料增强、摩擦、隔热材料六钛酸钾晶须。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高性能中空纤维微滤超滤膜制备技术
超滤膜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01~0.1μm)的微孔过滤膜。微滤膜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微滤膜(0.1~1μm)的微孔过滤膜。微滤超滤膜大多由醋酯纤维或与其性能类似的高分子材料制得。最适于处理溶液中溶质的分离和增浓,也常用于其他分离技术难以完成的胶状悬浮液的分离,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工业应用十分广泛,已成为新型化工单元操作之一。用于分离、浓缩、纯化生物制品、医药制品以及食品工业中;还用于血液处理、废水处理和超纯水制备中的终端处理装置。在我国已成功地利用超滤膜进行了中草药的浓缩提纯。本项目提供高性能中空纤维微滤超滤膜制备技术。 授权专利3项: 1、一种聚合物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授权专利号:ZL 200510110158.5; 2、一种聚合物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授权专利号:ZL200510110158.5; 3 、 一 种 单 外 皮 层 聚 醚 砜 中 空 纤 维 气 体 分 离 膜 的 制 备 方 法 , 授 权 专 利 号 :ZL200510110158.5。 公开发明专利?项:高通量聚氯乙烯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申请号:CN02145427.2(2002.11.19);公开号:CN1415407(2003.05.07)。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技术需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技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技术。
青岛维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3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689 69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