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自主循迹择线智能车
Ø 本项目是基于MultiFLEX2-AVR单片机,通过若干传感器感知环境并自主处理并最终反馈给环境的智能车,具有自主巡线择路的功能。本项目由学生自主开发并且参加2011年全国机器人大赛获得全国二等奖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自主循迹择线智能车*
成果完成年份:2011年7月 成果简介:本项目是基于MultiFLEX2-AVR单片机,通过若干传感器感知环境并自主处理并最终反馈给环境的智能车,具有自主巡线择路的功能。本项目由学生自主开发并且参加2011年全国机器人大赛获得全国二等奖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技术领域:先进制造技术 应用范围:智能机器人 现状特点:国内先进 技术创新:通过多点采集使图像处理更准确,并能有效克服照明因素的干扰 所在阶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机器人自主定位系统
机器人自主定位系统,属于机器人智能控制装置,解决机器人在地下环境作业的高精度自主定位问题。本发明包括安装平台、设置于安装平台上的传感器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以及电压转换模块;安装平台上部为承载传感器子系统的转台,安装平台下部的固定基座为密封腔式结构,内部安装数据处理子系统和电机驱动模块;传感器子系统包括惯性传感器模块和三维数字罗盘,数据处理子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器及装载于其内部的数据预处理模块、数据融合模块和航迹推算模块;本发明可用于在煤矿、隧道、溶洞等地下环境工作的智能机器人,如机器人,盾构机,地铁机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自主巡检安保机器人
应用于大型园区安防、军用警用等领域。该机器人具备24小时自主巡逻、全方位音视频监控、环境感知、智能分析、异常报警等多种安保功能。
合肥中科智驰科技有限公司 2022-03-01
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定位跟踪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定位跟踪系统,包括被监护人定位数据采集模块(1)、定位 数据上报装置(2)、服务器(3)和监护用户终端(4),被监护人定位数据采集模块(1)和定位数据上 报装置(2)连接,定位数据上报装置(2)和服务器(3)连接,监护用户终端(4)通过蜂窝移动网络 或无线局域网与服务器(3)连接,所述被监护人定位数据采集模块(1)采用双系统 GNSS 模块,所述 双系统为北斗信号和 GPS 信号。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耗能少、使用周期 长、成本低,对被监护人操作要求低,支持监护人能够实时监测目标人物的地理位置,并且可以支持同 时获取并利用自己当前位置,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 
武汉大学 2021-04-13
生化芯片点样仪
针对生化芯片加工新技术,根据生化样品特征,按照整体、高效设计,制备 出生化芯片,具有适应面广、直观,无创,高效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食品安全 生化芯片加工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重庆大学 2021-04-11
人体器官芯片
成果介绍人体器官芯片的成功研发将有力推动我国生物医疗用芯片制造技术的发展,建立全新的生命科学实验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新药研发等对动物和临床实验的依赖,加速新药研发的流程并减少研发投入技术创新点及参数微缩人工器官,以实现对人体器官功能的模拟。器官芯片高内涵装置的设计和制造,开发了标准芯片系统及器官特异性生物材料市场前景疾病模型,药物评估,个性化医疗。
东南大学 2021-04-13
智能开关芯片
GaN系列材料具有低的热产生率和高击穿电场,是制作大功率电子器件的重要材料。利用GaN材料制造的功率管拥有承受大电流、耐高压、抗辐射,耐高温而且开关速度快的特点,非常适用于高功率微波器件。随着5G毫米波通信、工业4.0和新一代雷达的发展,这种功率微波器件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这种半导体器件的负载开关驱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求负载开关驱动封装尺寸小,便于大阵列集成。并且对可靠行的要求也极高。智能功率集成电路(Smart Power Inte
南京大学 2021-04-14
高性能专用芯片
交流伺服系统是跨行业、量大面广、节能效果显著的节能机电产品,几乎渗透到所有用机电领域,是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及人民生活、正常生产和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
南京大学 2021-04-14
智能视觉感知芯片
1.痛点问题 元宇宙时代三维成像基础设备和数字终端成像及显示设备都将需要革命性的提升。同时,工业智能和基础科学的快速发展也对感知和成像极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现有的成像技术,即摄像头模组和3D成像模组,存在诸多技术和经济的缺陷,如抗扰动性能差、占据空间大、功耗大、成本高等,特别是随着传感芯片像素数的增加,传统光学成像系统需要多级较大的昂贵镜片才能实现高分辨率的成像性能,很难应用于手机等小型化设备上,不足以适应科技的高速发展。 “智能视觉感知芯片”将达成光学感知的技术革新并有效解决现存问题。通过数字自适应光学技术矫正系统像差和环境像差、实现高速重构目标景物高精度三维信息,进而实现使用普通的低成本小型化单镜片即可实现高分辨率成像,同时该芯片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光学系统,包括大口径天文成像,实现高分辨率远距离成像,克服大气湍流干扰。 2.解决方案 团队提出“智能视觉感知芯片”概念,该种芯片拥有多项优势:全球领先的4D感知技术,自适应抗干扰;创新的透镜设计方案结合自主知识产权算法,可通过单摄像头模组实现原多摄像头模组功能,大幅降低现有成本、体积和功耗,显著提升分辨率。通过对目标场景进行多维度的密集采样,将多维度的耦合信息解耦,重构傅里叶面的非期望相位分布,实现高速大范围的自适应光学矫正,显著降低光学成像系统尺寸与成本,提升成像效果,同时具备三维深度感知能力。 合作需求 寻求消费电子等领域有相关技术开发、市场推广经验,能推广本技术落地的高科技企业,可以进行深度合作。
清华大学 2022-05-1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38 3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