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牙体硬组织原位修复和递送活性物质用高分子材料
本项目从仿生模拟蛋白质促进牙本质及牙釉质再矿化的角度出发,合成表征一系列具有不同代数及改性基团的PAMAM型树枝状高分子,考察其对牙本质及牙釉质再矿化过程中晶核形成、矿物质沉降和富集的促进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包括相关的细胞、动物实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成功合成了磷酸和羧酸改性的聚酰胺-胺树枝状高分子(PAMAM-PO3H2和PAMAM-COOH)。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发现,这两种改性的PAMAM都能诱导牙本质和牙釉质矿化,修复受损牙体硬组织。 2.成功合成了阿伦磷酸(ALN)改性的羧酸化聚酰胺-胺树枝状高分子ALN-PAMAM-COOH,并通过体外模拟实验及动物实验发现ALN-PAMAM-COOH具有原位诱导牙釉质再矿化的功能,并对HA有强特异吸附和诱导再矿化的功能,且诱导矿化四周后的牙釉质表面硬度可恢复至95.5%,涂层附着力强。 3.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羧酸改性的四代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能同时实现药物缓释和诱导受损牙本质矿化的功能,利用树枝状高分子本身可载药的特点将三氯生载入PAMAM-COOH,制备的复合体系可以吸附在牙本质表面。可实现三氯生的缓慢释放并能同时诱导牙本质矿化,因此该材料同时具有负载活性物质(如抗菌药物)和修复受损牙齿的功能。
四川大学 2016-04-20
颌骨修复材料研发团队揭示纳米表面性能对骨免疫的调控机制
 纳米表面结构引导骨再生是当前骨替代修复材料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及研究热点。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纳米表面结构对成骨细胞系成骨分化的调控机制,而对成骨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调控作用研究甚少。本研究系统比较了巨噬细胞对不同纳米颗粒大小(16,38,68 nm)和不同表面化学成分(富含胺基的丙烯胺及富含羧基的丙烯酸)的纳米表面结构生物材料的免疫应答差异,发现纳米表面结构可以改变巨噬细胞的形态,将胞外的理化信号转入胞内,激活自噬反应,从而调控免疫微环境,影响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该研究从骨形成免疫微环境的角度提出了“纳米表面引导成骨”的新机制,提示通过精准控制生物材料的纳米表面结构,可靶向调控免疫细胞,营造有利于骨形成的免疫微环境,最终实现纳米成骨,为纳米骨生物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策略。
中山大学 2021-04-13
一种微生物和植物联合修复盐碱地土壤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生物和植物联合修复盐碱地土壤的方法,步骤一:挑取保藏管菌株,接入LB液体培养基试管,5 mL/瓶,在30℃,200 rpm下振荡培养过夜;按照1%的接种量将种子液接入15 mL的LB液体培养液试管基中,在30℃,200 rpm下振荡培养24 h,制成菌株发酵液,然后取每株菌发酵液15 mL。本发明当中使用的微生物菌株不仅有耐盐碱的能力,同时还有能促进水稻抗逆促生的能力,由于水稻在盐碱地中很难生存致使产量甚微,本实验所使用的是耐盐碱水稻,施用本菌株可改善土壤盐碱程度,提高水稻产量,而水稻根茎会疏松土壤、提升土壤透气性,进一步为菌株改善生存环境。经水稻耐盐碱微生物联合修复后的土壤EC值能降低78.9%。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装配式自复位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摩擦耗能组合节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自复位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摩擦耗能组合节点,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柱端预埋钢板、摩擦片、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梁端预埋型钢钢套、预应力钢绞线孔道;柱端预埋钢板上焊有端板锚固钢筋、抗剪支座和摩擦片固定支座;梁端预埋型钢钢套的内壁上焊有抗剪栓钉,型钢腹板处设置有摩擦片,摩擦片固定螺杆焊接在摩擦片上,摩擦片固定螺杆穿过预留螺杆洞口的摩擦片固定支座,通过布置在摩擦片固定支座内外的两个螺帽固定并调节摩擦片的位置,通过摩擦梁端预埋型钢钢套的型钢腹板来耗散地震能量,摩擦片可更换,本发明使得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在高烈度地震下具有优异的抗震性能和自复位能力。
东南大学 2021-04-11
海洋混凝土结构用长寿命高强耐蚀钢筋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
该成果获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类二等奖。1.关键技术研究与创新。系统建立了海洋混凝土结构用长寿命高强耐蚀钢筋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包括:(1)严酷环境下混凝土中合金钢筋全寿命连续耐蚀理论与腐蚀自抑制技术;(2)严酷环境下混凝土中高强耐蚀钢筋耐蚀性评价与寿命预测技术;(3)高强耐蚀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2. 工程应用与推广。研究成果应用于青连铁路胶州湾特大桥工程,为长寿命高强耐蚀钢筋制备与应用提供了系统技术,有效保障了严酷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与长寿命服役。
东南大学 2021-04-10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混凝土坝弹性波CT测试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无损检测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混凝土坝弹性波CT测试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人工振源模块、振动信号采集模块和无线传感器模块。振动信号采集模块包括分别与计算机相连的无线传感器传输组件、信号调理仪和信号采集仪;无线传感器模块由多个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组成,均包括:分别与控制单元相连的三分量加速度传感器、GPS一机多天线定位组件和无线传感器传输组件;人工振源模块或振动信号采集模块中设置GPS一机多天线定位组件。本发明测试安全性高,振源激发操作简便;测点定位更加准确和智能化;避免了现场测试时的大量连线作业;能够实现测试过程中的“一发多收”,可大大提高测试效率。
浙江大学 2021-04-11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早期性能演化机理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近十年来,大型地下工程尺度达数百米、体量增至上万平方米;建设条件和使用环 境的特殊性给这类地下工程的施做带来极大的挑战。针对地下工程结构现浇混凝土施工 的特征,项目研究从混凝土材料与构件早期性能测试、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早期性能设 计方法、以及施工控制技术等方面展开。 项目研究内容涵括混凝土材料科学与技术、结构设计方法、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 的技术难题。理论方面研究了混凝土材料微观结构形成的物理化学变化与内部温度场、 湿度场的复杂作用过程,并考虑结构宏观层次荷载产生的应力场,建立了多场耦合作用 下复杂结构早期物理力学性能演化机理模型;在早期性能试验测试技术研究中,首次建 立了混凝土主动约束早期变形性能试验方法和操作程序,自行研发了试验装置与自动测 试仪器;融合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早期变形、抗裂能力等提出了地下结构早期性能设计 方法,突破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思想;通过仿真分析指导工程实践,结合现场远 程监控技术,实施混凝土改性、构件抗裂设计、养护技术等控制早期性能演化的技术措 施。 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超高层建筑、地下综合体、隧道工程等数十项重大工程,并 为日本地铁 13 号线混凝土早期变形性能分析和香港金门公司地下工程早期变形控制所 采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成果的应用不仅可提高地下工程质量,保障其预期服役性能;还可促进信息技 术在传统土木行业的应用;同时,混凝土结构早期性能设计方法的思想可应用于其他结 构工程,对于保障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同济大学 2021-04-13
海工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高性能化设计与耐久性研究
该成果通过制备高性能的抗分散剂、高早强胶凝材料和相配套的施工技术,实现海工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低温环境下快硬早强等性能。在海港码头、跨海大桥、海洋平台、护岸防波堤、人工岛礁建设等方面性能优异,可以降低施工难度、节省劳力成本、有利于保障施工质量等。
扬州大学 2021-04-14
多孔ECC带肋筒及沸石陶粒透水混凝土填料的导水暗柱
主要技术指标:(1) ECC 筒筒体上设置多个渗水孔及增强肋,筒一端设置连接口;(2)ECC 筒筒体上包裹透水土工布;(3) ECC 筒内填充透水混凝土。
扬州大学 2021-04-14
一种周边设抗剪筋槽钢框架的钢筋混凝土板
(专利号:ZL 201410053248.4)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周边设抗剪筋槽钢框架的钢筋混凝土板,属于建筑材料领域。该混凝土板包括混凝土、双层钢筋网、槽钢和抗剪筋,槽钢焊接成框架,抗剪筋点焊于槽钢,且与板平面成45度角,位于上层钢筋网钢筋端部对应的槽钢口内侧边缘位置,钢筋网由纵横向钢筋间隔均匀交错构成,且纵向和横向钢筋之间均为等间距设置,钢筋网作为板的骨架在板厚度方向分层布置,钢筋网四周焊接于槽钢框架,中间由混凝土包裹。本发明筋混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