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异质性调整成本视角下电力产业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改进研究
电力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现有资源配置效率,目前火电、风电、水电部门能源结构能耗偏高,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因此,需要良好设计的产业政策降低错配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项目通过建立衡量产业内厂商间生产性资源的错配程度的理论模型,从调整成本出发进一步解释厂商间生产性收益率差距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反事实模拟分析为电力产业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西南财经大学 2021-02-01
中国科协科普部关于组织实施2023年产业顾问组项目申报评审的通知
为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科协《组建产业顾问组支持脱贫县产业发展专项工作方案》及《关于做好第一批产业顾问组支持脱贫县产业发展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推动产业顾问组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中国科协科普部将组织实施2023年产业顾问组有关项目,通过申报评审方式遴选确定承担单位。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中国科协 2023-08-03
应用于新冠肺炎辅助治疗及大健康产业的高浓度氢氧呼吸机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农业化学节水调控关键技术与系列新产品产业化开发及应用
一、成果简介: 2010年,我院杨培岭教授等人完成的《农业化学节水调控关键技术与系列新产品产业化开发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突破传统单一的节水技术模式,采用多类型化控制剂联合应用,系统研究农业化学节水调控技术领域新产品研发、工业化生产、技术配套各环节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综合体系,全面提升降水-土壤水-作物水-大气水转化效率。 二、技术指标: 1.农业化学节水协同调控技术及新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一根翠竹编起一方产业”非遗设计与城市商业助力乡村振兴
本项目在“后申遗时代”,起到非遗“中间人”作用,为非遗技艺与商业品牌搭建合作平台。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李可意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工商管理 2019/2023 李凌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工商管理 2018/2022 周莹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工商管理 2019/2023 刁秋宇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设计学 2019/2023 吴柯颖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艺术设计 2019/2022 王一哲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设计学 2020/2023 杨靖雯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艺术设计 2021/2024 赵子婵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艺术设计 2020/2023 冯雨欣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 2019/2023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帅萍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 副教授 服务创新战略 章莉莉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教授 公共视觉传达 四、项目简介 本项目的宗旨:资源互补·跨界融合·火花筑梦。致力于订制化设计合理的非遗推介与产品打造,通过对原始非遗文化产品进行深度设计和宣传从而帮助非遗文化传承和弘扬,帮助传统非遗手艺完成蜕变,与现代工业相结合完成非遗文化产品的升华,进入大众视野,走入市井人家,满足市场需求,利用现代设计还原中华原始的美。 本项目在“后申遗时代”,起到非遗“中间人”作用,为非遗技艺与商业品牌搭建合作平台。现有成功案例——“竹报平安”野餐篮,是赤水竹编与上海哈尔滨食品厂的联合项目,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以及社会各界的反响,《人民网》、《解放日报》等媒体争相报道,既带动了赤水地区的增收扶贫,又增加“哈式”糕点的品牌效益。 在未来,我们将“上海大学下设非遗创新中心”所属的相关非遗文化包括遵义藤编、新疆模戳印花、青海果洛格桑花银饰锻造等三十多项非遗技艺进行资源整合,我们为不同企业打造包括设计、营销、宣传等内容在内的专属订制服务,搭建火花实验平台,让更多的非遗有机会重现当代生活舞台,也帮助更多的企业认识非遗、融合非遗,让更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在火花实验室青春筑梦,让更多非遗与企业“火花”激荡,让非遗的未来星火燎原。
上海大学 2022-08-12
科技讲堂第一讲|周玉:推动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中国教育在线及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平台共同举办“落实全会精神 建设科技强国”科技讲堂活动。旨在通过权威解读、经验分享、实践探讨等方式,全面深化对全会精神的理解,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强劲支撑。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4-09-10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8部门关于印发《北京市科技创新国际化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7年)》的通知
提升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对北京深化国际协同创新、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2024-12-31
吴建平:筑牢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 支撑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11月28日,以“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应用融合创新”为主题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在福州隆重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CERNET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在会上作了《筑牢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主题报告。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2023-11-30
可视化疫情信息移动终端平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向帆团队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开发了精准、及时向公众传达疫情信息的移动终端平台。除了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全国各省市新冠肺炎患者的增量、总数外,公众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对相关信息进行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对比,进而提升自身对信息的认知度、理解度和解释度。疫情流图可视化设计的形式,是一个从左向右发展的时间结构。每个省的当日确诊病例数量是一条曲线,每条曲线的垂直高度随同当日国家发布的数据变化。曲线的外轮廓高低起伏的状态可以清晰地呈现出新增病例数量的变化,并突出那些疫情严重的地区。每日流图的生成、发布和讨论,逐渐成为一种开放数据、动态传播和公共参与的实验,让更多人愿意阅读数据、理解数据。可视化设计在参与人文研究时,它本身的领域将会被拓展。随着每日数据的注入,流图的形式本身已经超出了静态表达时间的实践功能,流动的力量正驱动着我们看向疫情的终点。实时、交互的圈层图反映了各地疫情的相对程度,每一个省的城市,都集合在一个圆圈里。每一个城市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总量定义着圆圈的大小,它们紧紧地被省级圆圈包裹着,被中国和世界包围着。每个城市的位置,根据容器图的算法,按照空间面积自动分配。
清华大学 2021-04-10
智能玩具—AP人性化机器人
项目的来源于国家863项目,并已经申请专利。 本成果应用人工心理(Artificial Psychology,AP)和人工智能理论,集成多种技术,将人类的情感、意识、智能赋予机器人。 AP人性化机器人具有以下功能:能听会说,唱歌跳舞,知冷知热,回避障碍,认识主人,识别同类,性格成长。 AP人性化机器人是一个系列产品,现有样品: 1、智能爬虫 2、走迷宫鼠 3、智能娃娃 4、智能表演团队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7 158 159
  • ...
  • 283 28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