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混合式光纤传感技术在工程安全监测的应用
本项目属于光纤传感领域。项目适应多种应用环境和工程需求,发明了高精度、高稳定混合式光纤传感解调技术,恶劣环境下高可靠性光纤多传感器封装技术,多波段混叠式光纤多气体传感技术和混合式光纤传感组网融合技术。授权发明专利56项,其中美国专利3项。制定国家军用标准1项。获光纤传感产品测试认证38项。已应用到多项国家航空航天试验及电力、石化重大关键基础设施工程安全监测上,在光纤传感安全监测领域起到引领作用。
天津大学 2021-04-10
一种目字型电动汽车混合电源控制方法
电动汽车的锂电池组受汽车工况剧烈变化的影响,寿命显著降低,采用混合储能结构,可以在满足动力需求、续驶里程的条件下,大幅度降低电池组成本,有效延长电池组寿命。本发明适用于电动汽车混合电源装置,采用一种目字型电动汽车混合电源控制方法,通过对动力需求的重新分配,优化配置不同储能装置的工作状态,使得每一种储能装置都可以工作在最为适合的工况,实现能量转换或能量输出的效率、寿命、成本、可靠性等性能的优化。电子控制单元通过通讯总线实时读取第一储能装置和第二储能装置的荷电状态,根据两者的荷电状态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导通与关断以及发电装置的开启与关闭。通过两组储能装置的合理切换实现储能装置电能输出不中断条件下的过充、过放和温度保护等功能,通过对两组储能装置进行隔离切换控制,有效提高系统状态参数的估算精度,并有效回收再利用再生制动能量。本技术可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储能系统,实现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的混合化,有效提高动力电池的寿命,其工艺简单,原理可靠,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电源控制合理高效,能耗少,环境友好。
青岛大学 2021-04-13
一种变角度多楔形混合材料降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角度多楔形混合材料降能器,包括:一对对 称的变角度多楔形结构的物体块,楔形结构尖端角度较小,末端角度 较大,降能器材料为石墨和碳化硼混合材料,一对多楔形块对称放置, 分别拥有两套独立的电机驱动机构。降能器楔形尖端小角度保证了高 能段更宽的调节范围,末端大角度保证了更大的运动传动比,实现更 快的调节速度。降能器采用石墨和碳化硼混合材料,在保证一定加工 性的同时又大大提升了束流传输的效率。两个楔形块同时对称运动, 实现阻挡束流的厚度连续变化,实现束流能量连续调节。本发明具有 连续、快速调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不同存储介质的混合文件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不同存储介质的混合文件系统,所述存 储介质包括非易失的小粒度寻址的介质和非易失的大粒度寻址的介 质,两种介质统一顺序编址;其中,所述非易失的小粒度寻址的介质 用于存放文件系统的元数据,所述非易失的大粒度寻址的介质用于存 放文件系统的数据;所述文件系统在不同的情况对不同的地址范围调 用不同粒度的读或写。本发明将大数据量的读写和小数据量的读写按 不同情况分配相应的介质上,提高了读写速度,提升了文件系统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控制系统
(专利号:ZL 201310652676.4)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控制系统,属于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领域。动力总成部件智能体包括发动机智能体、电动机智能体、蓄电池智能体、变速器智能体以及系统智能体,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主要部件智能体监测发动机、电动机、蓄电池、变速器的实时状态信息,并将此信息交互至系统智能体;系统智能体接收发动机、电动机、蓄电池、变速器状态信息,智能选择与当前车辆自身状态及当前行驶路况相吻合的工作模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人才需求:企业需要混凝土混合比技术专业高端人才
企业需要混凝土混合比技术专业高端人才
临沂市慧江混凝土有限公司 2021-08-23
汽车教具丰田混合动力低压电器汽车教学设备
北京智扬北方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DF-101S集热式磁力搅拌器
集热式磁力搅拌器型号:101S    产地:郑州技术参数DF-101S 特征:平板 ; 搅拌容量:最大2000ml ; 搅拌速度:无级调速 0-2600; 加热温度:室温-400℃ ; 控温方式:智能自动; 工作电压:220V/50Hz ; 整机尺寸:239×245×220 ; 主要特点随意设定,自动恒温,使用更加方便、直观,控温精度高、准确可靠。 仪器介绍DF-101S在DF-101B基础上,增加了高精度时间比例式数显温控仪和智能型数字显示温度两种型号,随意设定,自动恒温,使用更加方便、直观,控温精度高、准确可靠。
巩义市城区众合仪器供应站 2025-05-12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不仅是学生学习、休息的生活场域,也是高校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载体、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推进“五育并举”的内在要求,是创新育人途径的有益尝试和践行“一线规则”的有力抓手,构建高质量“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服务体系。 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聚焦教育发展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将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作为突破口,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着力点,“秉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态度,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定方向”,以看齐思维凝聚党建引领思想共识、以平台思维构建教育管理特色模式、以系统思维发挥“五育并举”综合效能、以共治思维打造团结有力育人队伍、以服务思维优化线上线下集成设施,以协同思维释放校内校外育人动能,从而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形成共创共建、共享共融、共进共赢的新型师生成长共同体,加速推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智教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包含一站式办理学籍证明、接诉即办、宿舍相关事务、军训活动、活动室预约等,减少奔波于不同部门的时间与精力消耗,在线提交申请、上传材料,并实时查询办理进度。
吉林省智教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2025-05-16
三明学院
三明学院是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12年6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福建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和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学校前身是三明高等专科学校,于2000年10月由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明职业大学、三明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成立。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陈宝琛创办的全闽师范学堂。 学校位于宋朝大理学家朱熹故里、中央苏区、中国绿都、全国文明城市——福建省三明市。校园占地面积1320亩,各类建筑面积约38.57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1.68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2.87万平方米。藏书472.44万册(含电子图书319.31万册)。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7020.38万元。信息化系统和网络应用基本满足办学需要。 现有教职工1051人,其中正高职称97人,副高职称257人。专任教师73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80.0%;高级职称占43.6%。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35人。全日制在校生14053人。 设有15个二级学院,本科招生专业42个,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经济学等7个学科门类,构建了以工为重、以师为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省级应用型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7个,省级以上卓越人才培养计划4个。 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专业群、产业学院、项目驱动创新班和应用型教学团队“四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组建省级专业群5个和校级专业群3个,成立产业学院9个,其中,三明学院-中兴通讯ICT产业学院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产业学院。 科研促进教学作用得以强化。现有省级科研团队2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9个,其中国家级平台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5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1个、省级知识产权创新中心1个、省级红色文化基地1个和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近三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9项,授权专利数达269件。《三明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福建省高校特色学报”。 积极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是省教育厅闽台合作项目学校、教育部中外合作项目学校和接收外国留学生学校。先后与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澳门科技大学等17所台港澳地区高校签订合作交流协议,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高校与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秉承“明德、明理、明志”校训,营造“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精神,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得到社会认可。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近年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华夏书香校园、全民阅读先进单位等系列荣誉称号。 学校坚守“创应用强校、育致用大才”愿景,实施“转型、提质、增值”战略,深化产教融合,坚持内涵发展,与新时代同向而行,正朝着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进!
三明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0 51 52
  • ...
  • 377 37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